<p class="ql-block"> 記得上一次去故宮博物院,是90年的夏天,時間很久遠(yuǎn)了。那時只對外開放北京中軸線的部分,近些年逐漸增開了東六宮、西六宮、慈寧宮和壽康宮等,還在部分宮殿內(nèi)舉辦各種題材的展覽,其中鐘表館與珍寶館是單獨收票的,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故宮博物院深度了解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太和門</p> <p class="ql-block">▼太和門前左側(cè)公獅子,既憨態(tài)可掬又很彪悍威猛。</p> <p class="ql-block">▼太和門前右側(cè)母獅子,樣子很慈祥。</p> <p class="ql-block">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漢族宮殿建筑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木結(jié)構(gòu)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該殿是明清兩代北京城內(nèi)最高的建筑,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因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重大儀式都在此進行。它是皇權(quán)的象征,因而在各種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與眾之不同。</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左右兩側(cè),分別有同樣的一口大缸,試想一下,如果八國聯(lián)軍不把缸表面的黃金刮走,該有多奢華,耀眼奪目呀!</p> <p class="ql-block"> 乾清宮是中國宮殿建筑之精華,屬于明清兩代皇帝在紫禁城中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明朝的十四個皇帝和清朝的順治、康熙都以乾清宮為寢宮。它是后三宮之首,位于乾清門內(nèi)。“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徹”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徹的天空,不渾不濁,象征國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為像清澈的天空一樣坦蕩,沒有干任何見不得人的事。乾清宮始建于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shù)次被焚毀而重建,現(xiàn)有建筑為清代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宮是內(nèi)廷正殿,即民間所謂“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中的第一座宮殿。乾清宮面闊9間,進深5間,高20米,重檐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兩頭有暖閣。</p> <p class="ql-block"> 坤寧宮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筑之精華,屬于北京故宮內(nèi)廷后三宮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p><p class="ql-block">坤寧宮坐北面南,面闊連廊9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是明代皇后的寢宮,清順治十二年改建后,為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 西六宮包括:儲秀宮、咸福宮、翊坤宮、啟祥宮、永壽宮、長春宮。</p> <p class="ql-block"> 東六宮包括: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和延禧宮。</p> <p class="ql-block"> 在故宮里可以看到這樣的門,每扇門都是九排門釘,每排門釘都是九個,這是權(quán)力的象征,代表著最高等級——皇權(quán)。</p> <p class="ql-block"> 在皇極殿門的對面是九龍壁,九條巨龍栩栩如生,在海面上騰飛,由于人較多,遺憾沒能拍錄。只好借圖一用,感謝作者啦!</p> <p class="ql-block">▼皇極殿門外左右兩邊的獅子</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珍寶館就設(shè)在院內(nèi)左側(cè),幾件精美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金如意</p> <p class="ql-block">▼御花園內(nèi)右側(cè)的千秋亭</p> <p class="ql-block">▼亭內(nèi)頂部圖案,精美絕倫。</p> <p class="ql-block">▼御花園內(nèi)左側(cè)的萬春亭</p> <p class="ql-block">▼園內(nèi)景觀</p> <p class="ql-block">▼用特殊方法培植的人字松</p> <p class="ql-block"> 出了故宮博物院的北門,感覺很疲憊。故宮之大,故宮之美和故宮的歷史文化,遠(yuǎn)遠(yuǎn)超出人們對其的了解,受益匪淺??!唯有遺憾的就是,沒能登上故宮的城墻,居高臨下賞全貌和角樓近距離接觸(有一段時間是允許的),估計是出于對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原因吧,我認(rèn)為很有必要,應(yīng)該給予支持和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