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塞拉熱窩、貝爾格萊德,戰(zhàn)火后面的國家身影

田雨

<h1><b><i>前言</i></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慨說</b></p><p class="ql-block"> 巴爾干半島游包含有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波黑。</p><p class="ql-block"> 之前寫成的保加利亞二篇游記“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里拉修道院”與“隨風(fēng)飄過普羅夫迪夫、大特爾諾沃古城“已經(jīng)投稿到“悠然觀世界、記錄旅行心得“平臺展示交流。</p><p class="ql-block"> 塞爾維亞、波黑這篇游記還是想投稿到這個平臺交流。方便巴爾干這條旅游路線游記的查看與交流。</p><p class="ql-block"> 參加旅行社的巴爾干半島游,事前作了些功課,巴爾干半島西是亞得里亞海、南是愛琴海、東是黑海,包含11個國家地區(qū)。</p><p class="ql-block"> 旅行路線是從意大利威尼斯起,經(jīng)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波黑、黑山、阿爾巴尼亞、科索沃、馬其頓、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希臘止,在半島從西到東全程旅游大巴游走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世紀初開始,塞爾維亞、波黑二個國家就經(jīng)歷了</p><p class="ql-block"><b> 塞爾維亞王國</b>(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波黑、黑山、阿爾巴尼亞、科索沃、馬其頓)、</p><p class="ql-block"><b> 東羅馬帝國</b>(也稱拜占庭,希臘、土耳其部分)、</p><p class="ql-block"><b> 保加利亞王國、</b></p><p class="ql-block"><b> 匈牙利王國、</b></p><p class="ql-block"><b> 奧斯曼帝國</b>(土耳其)</p><p class="ql-block"> 前仆后繼的侵占、吞并、重組。</p><p class="ql-block"> 戰(zhàn)爭不斷,城市被毀、重建、被毀、再重建,千百年來這樣的發(fā)展史從未停步。</p><p class="ql-block"> 近代,“巴爾干火藥桶”、“薩拉熱窩事件”、“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被炸”字眼耀眼世界新聞,北約轟炸、克羅地亞戰(zhàn)爭、科索沃等戰(zhàn)爭層出不窮。</p> <h5>圖、巴爾干國家關(guān)系及進出的國家清楚</h5> <p class="ql-block">  1999年北約大規(guī)模轟炸貝爾格萊德,大半個貝爾格萊德被夷平地(科索沃問題)。</p><p class="ql-block"> 貝爾格萊德歷史上經(jīng)歷了115場戰(zhàn)爭,44次被毀。</p><p class="ql-block"> 1946年南斯拉夫總統(tǒng)鐵托建立歐洲第二大阿瓦拉電影廠,要在世界電影史為這個經(jīng)歷了115場戰(zhàn)役、被夷平44次的城市貝爾格萊德,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電影類型,游擊隊?wèi)?zhàn)爭片(Partisan Film),向后人講述塞爾維亞人經(jīng)受的磨難與頑強。</p><p class="ql-block"> 我們當(dāng)年看到的“橋”、“瓦爾塔保衛(wèi)塞拉熱窩”等電影,受益于貝爾格萊德的苦難,受益于鐵托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貝爾格萊德,又修復(fù)了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薩瓦河、多瑙河畔游人如織,生活五彩斑斕,依舊欣欣向榮,這便是這一地區(qū)人民的堅韌不拔的品格所致。</p><p class="ql-block"> 美篇講述塞爾維亞與波黑(全稱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二個國家旅游的所見所聞。</p><p class="ql-block"> 隨便多說一句,巴爾干人民厚道,十來個人旅游團,乘坐40多人大巴,寬敞舒適,飯菜偏向新疆手抓飯口味,比較合口。</p><p class="ql-block"> 地陪導(dǎo)游名字Drin山河,阿爾巴尼亞人,在上海生活過,共同歷練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溝通容易,而且在巴爾干半島旅游,他從頭到尾一站式服務(wù)到底。</p> <h5>圖、旅游城市清楚,附加地理信息</h5> <h5>貝爾格萊德城市景觀,近處是著名的圣薩瓦東正教大教堂</h5> <h1><b><i>第一部分、塞爾維亞及貝爾格萊德</i></b></h1> <h1><b><i>1、塞爾維亞簡介</i></b></h1><h3> 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nèi)陸國。<br> 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與黑山、波黒、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經(jīng)其境內(nèi)。</h3><h3> 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先后獨立。</h3><h3> 1992年,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南斯拉夫聯(lián)盟共和國(南聯(lián)盟),2006年6月3日黑山通過全民公投獨立。<br> 至此,塞爾維亞失去海岸線,海軍變成河軍,只能在多瑙河上巡航。</h3> 1992年塞爾維亞因為科索沃要獨立問題,爆發(fā)科索沃戰(zhàn)爭,1999年停戰(zhàn)。<div>  科索沃于2008年2月宣布獨立,脫離塞爾維亞,獲得了101個國家的承認。</div><div> 2010年7月,國際法院認為科索沃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不違反國際法。但是,塞爾維亞不承認科索沃獨立。</div><div> 中國與塞爾維亞是傳統(tǒng)關(guān)系國家,沒有承認科索沃是獨立國家。旅行者不能聽從塞國警察說科索沃是他們的一個地區(qū),無需簽證可以自由旅行,沒有科索沃簽證,肯定被攔下。</div><div> </div> <h1><b><i>2、薩瓦河與多瑙河交匯處貝爾格萊德市的卡勒梅格丹古堡</i></b></h1><div><br></div> <h5>貝爾格萊德市坐落在薩瓦河與多瑙河交匯處旁</h5> <h5>橫著的是薩瓦河、右側(cè)迎面的是多瑙河</h5> <h5>薩瓦河是前南斯拉夫地區(qū)最長的河流,在貝爾格萊德的卡勒梅格丹古堡處流入多瑙河。</h5> <h5>科索沃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游客又蜂擁而至</h5> <h5>二河流域沃土千里,富饒美麗</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這里是旅游的打卡地</span></p> <h5>遠方薩瓦河跨河斜拉鋼絲大橋大氣漂亮,華為公司的標記一樣醒目</h5> <h5>薩瓦河跨河斜拉鋼絲大橋碧波蕩漾、倒影漣漣</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薩瓦河從市區(qū)穿過,一邊是古香古色的老城區(qū),一邊是現(xiàn)代化建筑群集中的新城區(qū)(老城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薩瓦河對岸新城區(qū)</span></p> <h5>卡勒梅格丹古堡城墻</h5> <h5>薩瓦河上勝利者紀念牌</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卡勒梅格丹古堡模型展放在勝利者廣場與紀念牌成為一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28年,紀念一戰(zhàn)勝利十周年,城堡高點建造“勝利者”紀念碑,成了貝爾格萊德的象征</span></p> <h5>卡勒梅格丹古堡相連著公園</h5> <h5>匆匆的腳步從這里走過......</h5> <h5>美麗一展無垠</h5> <h5>光滑的石塊記著多少滄桑歲月腳步</h5> <h5>后背輕靠,不知道靠掉了多少歷史塵埃</h5> <h5>卡萊梅格丹城堡主建于17世紀,內(nèi)部有中世紀的大門、伊斯蘭風(fēng)格的墳?zāi)购屯炼湓∈?lt;/h5> <h5>自古這里是重要軍事基地,遺留的大炮可以看到(左側(cè)磚房是以前的兵營,現(xiàn)在的武器展覽館)</h5> <h5>擺放那么多的武器,可見,戰(zhàn)爭期間,西方賣到這一地區(qū)的武器有多少</h5> <h5>卡萊梅格丹城堡由巨大的石塊建成,城堡多次修繕和擴建,隨處是東古羅馬、奧匈帝國、奧斯曼的建筑遺風(fēng)。</h5> <h5>下城堡景觀</h5> <h5>城堡外</h5> <h3><p></p></h3><h5>白色教堂鐘樓是城堡標志</h5><p></p><h5>卡萊梅格丹城堡分為四個部分,即下城區(qū)、上城區(qū)、小卡萊梅格丹和大卡萊梅格丹,各具特色,具有觀賞價值</h5> <h5>卡萊梅格丹城堡教堂的修女</h5> <h5>卡萊梅格丹的意思是“戰(zhàn)地城堡”</h5> <h5>遺址大部分是土耳其統(tǒng)治時期修建</h5> <h5>歲月悄悄流失、皺紋輕輕留下</h5> <h5>城堡以白色為主,斯拉夫人稱為“貝爾格萊德”,意思是白色之城。</h5><h5>山腳下的城市因此取名貝爾格萊德</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古堡與身影</span></p> <h5>十三世紀的火炮</h5> <h5>城堡修道圣地</h5> <h5>春暖花開的時候再來這里,天地間會保留曾經(jīng)美好的回憶....</h5> <h5>我要飛.....</h5> <h5><br></h5> <h5>去參觀原中國大使館路途</h5> <h1><b><i>3、不可忘懷的中國駐原南斯拉夫大使館</i></b></h1><div><b><i><br></i></b></div> <h5>中國駐原南斯拉夫大使館原址<br></h5><h5>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用B-2隱形轟炸機投下五枚攻擊彈,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聯(lián)盟共和國大使館</h5> <h5>炸死新華社記者邵云環(huán)、《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朱穎,炸傷數(shù)十人</h5> <h3></h3><h5>當(dāng)天北京大學(xué)學(xué)生在北大“三角地”打出“不考托(托福),不考寄(GRE),一心一意打美帝”的標語。<br></h5><h5>部分情緒激動者向使館內(nèi)投擲石塊甚至燃燒瓶,學(xué)生于傍晚時分退去,入夜卻來了約1000多抗議的市民。<br>防暴警察與武警嚴守美國駐華大使館</h5> <h5>江湖傳聞,美國隱形轟炸機被打掉后,中國大使館得到部分飛機殘骸及沒有爆炸的制導(dǎo)導(dǎo)彈,折卸過程發(fā)現(xiàn)炸彈有定位裝置,關(guān)掉后,迅速轉(zhuǎn)移。美帝不顧了一切,堅決炸毀。</h5><h5>由此,中國的制導(dǎo)技術(shù)與隱形技術(shù)跨躍多少時間沒人可以解答;另外,促使全國上下“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形成,催生了中國科技強國、軍事強軍一個又一個的號角與計劃。</h5><h5>今天回頭看,有句中國古語“塞翁失馬焉知非?!辈荒芡?lt;/h5> <h5>前往老城圣薩瓦大教堂途中</h5> <h1><b><i>4、著名的圣薩瓦東正教大教堂</i></b></h1> <h5>圣薩瓦教堂,位于老城區(qū)弗拉查爾高地,獨占城市風(fēng)光的高點</h5> <h5>教堂供奉圣薩瓦,他是塞爾維亞東正教會的創(chuàng)始人和中世紀塞爾維亞的重要人物</h5> <h5>教堂位于弗拉查爾高地,1595年奧斯曼帝國首相思南帕夏在此地點焚燒了王族傳教士圣薩瓦</h5> <h5>教堂建造始于1935年,外部工程2003年12月才結(jié)束,內(nèi)部裝修至今仍在進行</h5> <h5>教堂采用東正教的拜占庭式設(shè)計。教堂特別用近四邊等長的十字形狀,東西91米,南北81米,從任何角度看去均顯方正整齊,宏偉異常</h5> <h5>教堂的鐘樓,鑲嵌于十字形的四個直角處,與教堂主建筑合為一體。</h5><h5>為突出正面效果,教堂南面的兩座鐘樓略高于北部。掛有銅鐘49口,最大的直徑2.04米,重6200公斤,最小的150公斤,49口鐘重23.75噸。</h5><h5>鐘鳴時分,四座鐘樓的鐘聲傳遍全城</h5> <h5>教堂以純白色大理石堆砌,晶瑩堅固的質(zhì)地彰顯了教堂的穩(wěn)固與高大,象征了教會的威嚴與圣潔</h5> <h5>教堂西南,屹立圣薩瓦青銅塑像,教堂因其起名</h5> <h5>塞爾維亞婦女頭飾</h5> <h5>塞爾維亞姑娘</h5> <h5>據(jù)說,這幅十三世紀瑪利亞畫像是教堂鎮(zhèn)堂之寶</h5> <h5>與主溝通的燭光</h5> <h5>圣薩瓦供像</h5> <h5>教堂畫講述一個又一個的圣經(jīng)故事</h5> <h5>燦爛輝煌</h5> <h5>現(xiàn)代而遠古的祈禱大廳</h5> <h5>仔細瞅,這位拍照人的表情太豐富</h5> <h5>祈禱廳完全開放,成了吸引觀光客流連旅游之地</h5> <h5>十一世紀,圣薩瓦發(fā)現(xiàn)塞爾維亞民族不缺勇敢精神、不缺勇士,缺乏向心力、凝聚力,難以形成一個民族整體意識與民族力量</h5> <h5>圣薩瓦決定建立塞族自己的教派,要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與教派的力量來凝聚人心,修煉塞族意識。</h5><h5>他建立了塞爾維亞總主教區(qū),這是東正教傳播史上重要進展,對塞爾維亞發(fā)展起了決定性推動作用。</h5><h5>在正教派的感召下,塞爾維亞民族凝聚力慢慢變得強大,堅持不懈斗爭、贏得了獨立,建立塞族獨有文化。</h5><h5>由此,薩瓦被授予“圣人”稱號,教堂名字為圣薩瓦</h5> <h5>教堂前的咖啡廳</h5> <h1><b><i>5、貝爾格萊德鐵托紀念館</i></b></h1> <h5>位于貝爾格萊德烏日策大街15號鐵托紀念館</h5> <h5>鐵托把巴爾干半島6個國家聚合一起,成立南斯拉夫聯(lián)邦共和國。</h5><h5>他外抗蘇聯(lián)的不滿;對內(nèi)盡量化解民族矛盾,發(fā)展生產(chǎn);世界廣交朋友。南斯拉夫存在四十多年</h5> <h5>鐵托墓</h5><h5>鐵托1980年5月4日病逝,出席葬禮的有128個國家的209個代表團,31位總統(tǒng)、4位國王、6位王子、22位總理(或首相)、11位國會議長。</h5><h5>盛大的葬禮讓南斯拉夫人十分驕傲,逝世的鐵托把東西方兩大敵對集團的領(lǐng)導(dǎo)人聯(lián)系起來</h5> <h5>鐵托沉思塑雕</h5> <h5>辦公室</h5> <h5>穿越時空的握手,英國女皇訪問鐵托時代的貝爾格萊德</h5> <h5>離去</h5> <h5>博物館花園里有噴水池,紀念碑。</h5><h5>紀念碑由六個圓柱形抱合而成,南斯拉夫由六個聯(lián)邦國組合而成。</h5> <h5>賓館后面窗景</h5> <h1><b><i>6、貝爾格萊德城市街景</i></b></h1> <h5></h5> <h5>賓館前郊區(qū)街道景觀</h5> <h5>窗景</h5> <h5>貝爾格萊德街景</h5> <h5>老城區(qū)羅馬建筑街景</h5> <h5>好像是退休老人辦事</h5><h5>居民以塞爾維亞人居多,余為克羅地亞人和黑山人</h5> <h5>奧匈帝國時期建筑</h5> <h5>奧匈建筑與羅馬式建筑并存</h5> <h5>羅馬建筑</h5> <h5>政府機關(guān)</h5> <h1><b><i>7、前往波黑共和國路途中風(fēng)光照</i></b></h1> <h5>塞爾維亞的傍晚</h5> <h5>遼闊的原野</h5> <h5>美麗的牧場<br></h5> <h5>水豐草肥</h5> <h5>天地間,把美麗留在了晚霞里</h5> <h5>耶穌光照耀著大地</h5> <h1><b><i>8、途中的美餐</i></b></h1> <h5>來到水庫邊</h5> <h5>塞族服務(wù)員(二假一真)</h5> <h5>餐廳開在風(fēng)光迷人景區(qū),讓人胃口大開</h5> <h5>餐廳叫科瓦其依維客,你..還有更合適的名字嗎</h5> <h5>整潔明凈,胃口大增</h5> <h5>哈哈哈.....烤羊肉</h5> <h1><b><i>第二部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及塞拉熱窩</i></b></h1> <h5></h5><h1><b><i>一、概況</i></b></h1><h3><b> </b>旅游波黑有二方面情況需要了解,一是國家簡況,二是近年對這個國家影響破壞極大的“波黑戰(zhàn)爭“。</h3><h1><b>1、簡介</b> </h1><h3> 波黑全名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后,獨立出來的國家。<br>這個國家有幾點情況。<br> 1、國土面積約5.1萬平方公里(北京約1.64萬平方公里),屬于山與丘陵山地,沙漠化程度加快,貧瘠貧困。<br> 2、350萬人口,其中60%生活在鄉(xiāng)村,波斯尼亞人(伊斯蘭教徒)為43%,塞爾維亞人為30%,克羅地亞人15%。<br> 3、GDP220億,人均約1000美元,年增長率1%左右。<br> 4、政治體制,三個民族共同組成3人主席團,輪流坐莊各8個月。<br> 5、薩拉熱窩是唯一大城市,周圍是森林覆蓋的丘陵地,城市位于薩拉熱窩河谷之中,被狄那里克山脈所環(huán)繞、5座山峰包圍,2088米的特雷斯卡維察山是最高峰。</h3><h3> 城市建于米里雅茨河二岸,河流從東穿城經(jīng)市中心向西匯入波斯尼亞河。</h3> <h5>塞拉熱窩景觀</h5> <h1><b>2、波黑戰(zhàn)爭</b></h1> <div><b>1)戰(zhàn)爭時間</b></div><div> 南斯拉夫共和國解體后,1992年3月爆發(fā)了波黑戰(zhàn)爭。開始了薩拉熱窩圍城戰(zhàn)。塞族共和國軍隊和南斯拉夫人民軍從1992年4月至1996年2月包圍薩拉熱窩。<br> 1995年薩拉熱窩的人口減少36%,幸存3萬4千多人。很多幸存者是通過地下隧道逃離的。<br></div><div><b>2)戰(zhàn)爭起因、結(jié)束</b></div> 波黑獨立后的波斯尼亞人約為43%(伊斯蘭教),塞爾維亞人約為30%,克羅地亞人15%。<div> 各民族分地域而居,信仰習(xí)俗不同,三種不同語言,各自有軍隊。</div><div> 南斯拉夫解體后,波斯尼亞人希望能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克羅地亞人希望建立松散的邦聯(lián),塞族人反對獨立,留在塞爾維亞(南斯拉夫)。<div> 1992年3月3日,波黑議會在塞族議員明確反對的情況下,強行宣布波黑獨立。</div><div> 4月6日和7日,歐共體和美國相繼承認波黑。</div><div> 塞族隨即宣布以波黑境內(nèi)5個塞族亞人自治區(qū)為基礎(chǔ)成立“波黑塞族共和國”,脫離波黑獨立。</div><div> 由此,波黑戰(zhàn)爭爆發(fā)。</div><div> 1995年11月,在美國的斡旋調(diào)停下,波黑、克羅地亞和南斯拉夫聯(lián)盟三方簽署“波黑和平協(xié)議”,結(jié)束了這場戰(zhàn)爭。</div><div> 為保證公平,三位主席采取輪流執(zhí)政的原則,每位主席執(zhí)政8個月,然后2年一個輪回。</div></div> <h5>波黑戰(zhàn)爭-大潰逃,盡管紅十字車領(lǐng)頭,仍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行程</h5> <h3></h3><h1><b>3)戰(zhàn)爭后遺癥</b></h1><h3> 戰(zhàn)爭中,動用近2000門大炮、600輛坦克、600輛裝甲車以及戰(zhàn)斗機等。<br></h3><h3> 波黑430多萬人中27.8萬人死亡,200多萬人淪為難民。<br> 全國85%以上的經(jīng)濟設(shè)施遭到破壞,直接經(jīng)濟損失450多億美元。<br> 在戰(zhàn)爭中塞、穆、克三族都付出了慘重代價,戰(zhàn)爭往往伴有大規(guī)模的種族屠殺,發(fā)生了無數(shù)人間恐怖的慘劇。<br> 將南斯拉夫、北約拖入戰(zhàn)爭,貝爾格萊德城市被轟炸毀壞。</h3> <h5>波黑戰(zhàn)爭-重炮之下的城市</h5> <h5>波黑戰(zhàn)爭-街角,大爺沒有了懼怕,正在翻死亡者口袋</h5> <h5>波黑戰(zhàn)爭-槍殺后不解恨還要踢一腳</h5> <h5>波黑戰(zhàn)爭-1996年一個波斯尼亞人村莊掩埋的村民</h5> <h5>波黑戰(zhàn)爭-抱柴火</h5> <h5>波黑戰(zhàn)爭-躲避與觀望</h5> <h5>波黑戰(zhàn)爭-斷垣殘壁</h5> <h5>這是塞拉熱窩臨河大街路邊大樓留下的彈孔,窗戶已經(jīng)修繕</h5> <h5>這棟樓上部已經(jīng)毀壞,下部修理后的商店</h5> <h5>這棟樓已經(jīng)毀壞,房主至今沒有修繕。其它周圍房屋經(jīng)過修繕了</h5> <h5>今天仍然可見波黑戰(zhàn)爭遺跡</h5> <h1><b><i>二、塞拉熱窩古城</i></b></h1> 波黑是一個民族、文化、宗教交織混雜的國家,薩拉熱窩被稱為“巴爾干的耶路撒冷”,是歐洲少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猶太教堂比鄰共存的城市。<div>  戰(zhàn)爭過后,薩拉熱窩馬上散發(fā)出的特被魅力吸引眾多旅游者,薩拉熱窩被列入世界最值得去旅行的十大城市之一。</div> <h1><b>1、塞拉熱窩街景</b></h1> <h5>薩拉熱窩是沿著東西走向米里雅茨河兩邊,南北山巒狹長地帶建城,城市名字有的解說為“硫磺溫泉"</h5> <h5>站在米里雅茨河岸抬眼看到北面山巒</h5> <h5>河邊往南抬眼同樣看到山脈,城市在河谷地帶,擴展空間小</h5> <h5>薩拉熱窩位于河谷地帶,城市規(guī)模較小、集中,道路狹窄、停車不足,限制汽車進入</h5> <h5>教堂,城市以波斯尼亞族人多,信伊斯蘭教;塞爾維亞人第二,信東正教</h5> <h5>城市雖然小,教育可是發(fā)展得早,1531年設(shè)立的蘇菲主義哲學(xué)的學(xué)校,之后,設(shè)立眾多宗教學(xué)校。</h5><h5>1887年,伊斯蘭教的法學(xué)校改為5年制學(xué)校</h5> <h5>米里雅茨河日夜流淌,帶走這個城市多少恐懼與憂傷的故事</h5> <h5></h5> <h5>奧斯曼時期的澡堂遺址(約13-14世紀)</h5> <h5>宣禮塔清真寺</h5> <h5>小街讓人感覺恬靜舒適</h5> <h5>米里雅茨河最安靜的河段</h5> <h5>奧斯曼時代的建筑建筑被奧匈帝國粉刷成斑馬條紋</h5> <h5>塞拉熱窩最古老的市政廳、奧斯曼時代州長官官?。s十五世紀)</h5> <h5>它記載了這個城市的風(fēng)雨兼程、憂歡離合、政權(quán)更迭</h5> <h5>米里雅茨河風(fēng)光</h5> <h5>塞拉熱窩米里雅茨河風(fēng)光</h5> <h1><b>2、拉丁橋</b></h1> <h1><b>1)歷史在說-拉丁橋</b></h1><h3> 1450年奧斯曼帝國擴建薩拉熱窩城,舊市區(qū)修建供水系統(tǒng)和清真寺、帶屋頂?shù)陌驮ㄊ袌觯⒐娫?、州長官?。ㄍ蠑?shù)3圖橫條樓),許多基督徒改宗伊斯蘭教,那時,薩拉熱窩的人口超過8萬人(貝爾格萊德只是1.3萬人),成為這個地區(qū)最大的城市。<br></h3><div> 1850年,波黑被奧匈帝國征服,1908年并入奧匈帝國。</div><div>這一時期修建了工廠和建筑,機構(gòu)西化,現(xiàn)代化加速,使用拉丁字母,使用路面電車,奧匈帝國的統(tǒng)治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發(fā)展。<br></div><div> 這一時期,塞爾維亞也被奧匈帝國征服,但是,民族獨立的意識在迅速膨脹(圣薩瓦的塞爾維亞正教的民族意識在發(fā)酵)。</div><div> 1914年為了震懾塞爾維亞鬧獨立,奧匈帝國決定6月28日在薩拉熱窩舉行大規(guī)模的軍事演習(xí)。<br></div><div> 此時,塞爾維亞民間成立了暗殺團體,6月28日派出7名殺手分散幾個地方等待時機,刺殺軍事演習(xí)總指揮、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br></div> 28日上午10時多,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婦乘坐敞篷汽車,從州長官邸沿河向西在拉丁石拱橋邊右拐彎,坐在路邊咖啡館的殺手普林西普走上前連開七槍殺死斐迪南大公夫婦,直接引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div> 巴爾干半島再次陷入戰(zhàn)爭的炮火之中。</div> <h1><b>2)、拉丁橋景觀</b><div><br></div></h1> <h5>眼前的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拉丁橋,是個石塊堆砌三孔跨河橋</h5> <h5>愛恨糾結(jié)的拉丁橋</h5> <h5>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汽車,就是在紅樓處右拐彎</h5> <h5>年輕的槍手普林西普從紅樓下的咖啡館出來開的槍</h5> <h5>原來的咖啡館變成了博物館,紀念1914年10月28日發(fā)生的事件</h5> <h5>1914年博物館收藏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汽車的照片</h5> <h5>普林西普萬萬沒有想到,因為他的舉動,這里會成為旅游團的網(wǎng)紅打卡景點</h5> <h5>凝視著拉丁橋的紅樓,波黑風(fēng)起云涌、波瀾跌宕的歷史畫面涌現(xiàn)腦海,普林西普仿佛從咖啡店出來向我揮手,我扯大嗓音喊,普林西普你這樣做、應(yīng)該嗎.......?!,他微笑著,轉(zhuǎn)身離去.......</h5> <h5>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劇照,塞拉熱窩清真寺</h5> <h5>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劇照瑟比利噴泉廣場</h5> <h1><b>3、我們熟知塞拉熱窩名字是從1972年南斯拉夫拍攝的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開始</b></h1> <h1><b>1)電影故事、人物花絮</b></h1><h3> 據(jù)說在我國,這部電影看的人次達到幾億,為什么會有如此魅力呢?<br> 拋開經(jīng)典的音樂、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外,兩種情懷最能打動人心。<br> 一是英雄主義情懷,瓦爾特、蘇聯(lián)的保爾、中國的黃繼光是民族英雄的象征,引發(fā)人民的民族激情。<br> 另一種是家國情懷,在鐘表匠謝德和瓦爾特兩人身上得到體現(xiàn)。謝德對女兒的感情讓人動容,這是人性的閃光,最后為了不暴露瓦爾特的身份,父女倆毅然犧牲在敵人亂槍之下。<br> 電影中德國軍官馮·迪特里施最后說的那句話,將這部電影的這種精神、情懷升華到了高點。<br></h3> <h5>德國軍官馮·迪特里施說:“你看到這座城市了嗎?.......它就是瓦爾特“。</h5> 導(dǎo)演、克爾瓦瓦茨(穆斯林),1992年波黑戰(zhàn)爭爆發(fā)時堅持留在薩拉熱窩。在塞拉熱窩幾年的圍城戰(zhàn)中餓死在故鄉(xiāng)家中。<br>  瓦爾特的飾演者巴塔·日沃伊諾維奇,1933年出生,小時候是放羊娃。在電影圈打磨十幾年才展露頭角,一生拍攝了三百多部電影,電視劇。鐵托喜歡的朋友,參加過競選波黑總統(tǒng)。2016年83歲去世。<br>  瓦爾特的原型是弗拉基米爾·佩里奇,生于1919年,一家銀行職員。他出神入化、英勇殺敵,家喻戶曉,起名叫瓦爾特,是塞拉熱窩人民的驕傲。1945年4月5日受傷,6日去世,25歲,離解放僅差幾小時。<br>  照相師的飾演者留比沙·薩馬季奇,2017年去世,享年81歲。<div>  扮演德軍少校迪特里施的漢約哈恩,1921年出生在德國的波恩,1941年加入德國軍隊。</div><div> 因為在德國軍隊服役過,他演了多部東德、蘇聯(lián)及南斯拉夫電影中的德國軍官,1983年病逝東德。</div> <h1><br></h1><h1><b>2)電影中的瑟比利廣場及鐵匠街風(fēng)光</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瑟比利噴泉廣場</h5> <h5>瑟比利噴泉廣場奧斯曼時代建筑</h5> <h5>從塞拉熱窩大清真寺(16世紀)拍攝著名地標鐘樓</h5> <h5>塞拉熱窩大清真寺(又稱貝格清真寺)開建15世紀完成于16世紀</h5> <h5>塞拉熱窩清真寺,抬頭可見的鐘樓是十六世紀的作品</h5> <h5>清真寺的穆斯林婦女</h5> <h5>巴扎(有棚市場)千年大門</h5> <h5>鐵匠街</h5> <h5>琳瑯滿目的銅銀制品</h5> <h5>這類銅銀制品工藝穆斯林國家流行,老工匠在研究</h5> <h5>日出日落、悠閑自在</h5> <h5>比照</h5> <h5>塞拉熱窩人</h5> <h5>模特</h5> <h5>瞧這一家子</h5> <h5>流連于巴扎大門的身影</h5><div><br></div> <h1><b>3)、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拍攝場景對比</b></h1><div><b><br></b></div> <h5>銅匠基斯劇照</h5><h5>銅匠基斯的扮演者是薩馬爾季奇 </h5><p class="ql-block"><br></p> <h5>銅匠原形的后代是店掌柜(網(wǎng)絡(luò))</h5><p class="ql-block"><br></p> <h5>2019年7月拍攝。正在給中國游客購買的紀念品刻字留念</h5><p class="ql-block"><br></p> <h5>鐵匠街劇照</h5><h5>種表匠的扮演者馬爾科維奇,曾任貝爾格來德藝術(shù)學(xué)院的教授,2010年9月去世、89歲</h5><p class="ql-block"><br></p> <h5>鐵匠街,2019年7月拍攝</h5><p class="ql-block"><br></p> <h5>鐘表匠清真寺接頭劇照</h5> <h5>清真寺,2019年7月拍攝</h5> <h5>電影劇照</h5> <h5>塞拉熱窩,2019年7月拍攝</h5> <h5>塞拉熱窩河谷風(fēng)光</h5> <h5>塞拉熱窩多教共存的都市</h5> <h1><b><i>二、莫斯塔爾古城</i></b></h1> <h1><b>1、簡介</b></h1><div> 莫斯塔爾為波黑南部城市。在內(nèi)雷特瓦河畔,東北距薩拉熱窩約80公里。人口18萬,建于十五世紀。<div> 1992年波黑戰(zhàn)爭該城戰(zhàn)爭遭摧殘更為凄慘。</div></div> <h5>  莫斯塔爾古城內(nèi)雷特瓦河從中流過</h5> <h1><b>2、古城風(fēng)光</b></h1> <h5>讓人陶醉莫斯塔爾</h5> <h5>內(nèi)雷特瓦河上的莫斯塔爾古橋<br></h5><h5>1993年炸毀,2001年起開始原貌修復(fù)工程,匈牙利潛水員從河流中撈起原來的石料,不足的部分也從當(dāng)?shù)厥蠌S采取。</h5><h5>2004年7月23日落成。</h5><h5>200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h5> <h5>內(nèi)雷特瓦河風(fēng)光</h5> <h5>橋頭跳水已經(jīng)延續(xù)幾百年</h5> <h5>老橋保留著高橋跳水比賽傳統(tǒng),每年7月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和跳水愛好者聚集于此,參加這項非官方跳水比賽</h5> <h5></h5> <h5>縱身一跳,不同姿勢躍入河中,優(yōu)美無比</h5> <h5>內(nèi)雷特瓦河橋頭景觀</h5> <h5>莫斯塔爾橋全貌</h5> <h5>內(nèi)雷特瓦河風(fēng)景</h5> <h5>內(nèi)雷特瓦河風(fēng)光</h5> <h5></h5> <h5>內(nèi)雷特瓦河河灘游泳沙灘</h5> <h5>風(fēng)光如畫</h5> <h5></h5> <h5>瞪大眼睛、爭相拍攝</h5> <h5>真想來杯咖啡、來瓶啤酒直到黃昏</h5> <h5>橋上</h5> <h5></h5> <h5>古街道</h5> <h5>以礦物顏料作畫者</h5> <h5>千年來這里總是有人路過</h5> <h5>多少畫作來描繪莫斯塔爾古橋的美麗</h5> <h5>水彩畫</h5> <h5>拍攝的后期作品-莫斯塔爾橋風(fēng)光</h5> <h5>內(nèi)雷特瓦河風(fēng)光</h5> <h5>波黑共和國的薩拉熱窩建在米里雅茨河兩邊,山巒狹長的河谷地帶,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h5> <h5>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坐落在薩瓦河與多瑙河交匯處,貝爾格萊德有史以來遭受44次毀滅,45次的重建</h5> <h1><b><i>結(jié)束語</i></b></h1> <div>  前南斯拉夫烏日策市區(qū)14公里“彈孔紀念牌“詩</div><div><br></div><div><i><b>我親愛的祖國,您可知整個隊伍在這里犧牲了嗎?<br></b></i></div><i><b>鮮血隨著下落的雪花綻放,冰冷煞白。<br data-filtered="filtered">在夜里,風(fēng)吹走了痕跡,<br data-filtered="filtered">軍隊在向南方行進,<br data-filtered="filtered">祖國仍然在為了獨立、自由,</b></i><div><i><b>艱難前行 !</b></i></div><div><i><b><br></b></i></div><div><br></div><h1> <b><i>再 見 !</i></b></h1><div><b><i><br></i></b></div><div><b><i><br></i></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