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潮州民間歌謠中唱到:“潮州人,尚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菜頭圓卡殼桃粿……”唱出了潮州人對粿寄托著濃濃的鄉(xiāng)情!潮州民間的的家庭婦女都會做粿,“粿”類似于“糕”(有米、薯粉參與制作的糕類統(tǒng)稱為“粿”),但在分類上要復雜得多:按餡料分,有筍粿、芋粿等;按不同的形狀分,有桃粿、石榴粿等;按摻入其他成分,有菜頭粿、鼠麯粿等,還可以按顏色分、按做法分等等……這么多的粿品,最讓人回味無窮的還是鼠麯粿,其味道獨特,清淡香甜,吃之不膩。</p> <p class="ql-block"> 鼠麴粿,大都習慣說或?qū)懗伞笆笄@”、“鼠殼粿”(潮州方言中“麴”與“殼”同音)。其實,鼠麴粿,是用糯米、餡料、鼠麴草(又名“鼠耳草”、“佛耳草”,冬季散長于鄉(xiāng)村的田間園地里,因其葉有“白茸如鼠耳之毛”而得名)制作而成的粿品。鼠麯粿有咸、甜及咸甜雙拼三種餡,適合不同人口味。甜餡以豆沙、芋泥為主,咸餡佐香菇、花生、芝麻等。如今,城市的街道時常可見擺賣,但在鄉(xiāng)村,臨近年關時,各家各戶才進行制作。即時采摘回鼠麯草,將嫩葉和花洗凈、熬熟、搗爛,再加米粉、薯粉、水、油揉搓成團,粿皮就大功告成,接著放餡、壓印、成形,將印好的粿放于事先準備好的香蕉葉(要洗凈晾干,用剪刀剪成粿的形狀,墊葉子是防止粿品蒸時相粘),整屜放入大鍋,蒸10-15分鐘,就以拿出食用。其實,鼠麯粿做得好不好,工夫全在粿皮:粿皮太薄,蒸熟后容易破爛;太厚雖好看,但餡料就少,吃起來味道不好。</p> <p class="ql-block"> 鼠麴粿不僅味美,其來歷在民間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南宋末年,元軍入侵潮汕,百姓流離失所,饑寒交迫,只能吃地上的野菜充饑。后來,有人在無意之中發(fā)現(xiàn)了鼠麴草,既可食用,還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于是,便大量采來食用,也逐漸學會將之放入大米一起磨成漿,從而搓成美味的粿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