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城晃,是本人在武漢市屬公交可達地域晃悠后而發(fā)在朋友圈的日記(游記),取比較典型的游覽景點放進美篇而就。因規(guī)定一個美篇只能發(fā)100張照片,所以有江城晃之一、二、三...之分。</p><p class="ql-block"> 本篇為“江城晃”(一)</p> <p class="ql-block"> 目錄</p><p class="ql-block">1.龜山游</p><p class="ql-block">2.東湖綠道大環(huán)線徒步</p><p class="ql-block">3.東湖綠道 植物園—萬國公園</p><p class="ql-block">4.青山公園</p><p class="ql-block">5.紫陽湖</p><p class="ql-block">6.江夏綠道徒步</p><p class="ql-block">7.穿越八分山</p><p class="ql-block">8.游武漢中央大公園</p><p class="ql-block">9.再游楚望臺</p><p class="ql-block">10.南湖公園晃</p><p class="ql-block">11.尋找黎元洪大總統(tǒng)之墓</p><p class="ql-block">12.尋找時光亭</p><p class="ql-block">13.建黨百年長江燈光秀</p><p class="ql-block">14.漲渡湖</p><p class="ql-block">15.風情小鎮(zhèn)——花博會</p><p class="ql-block">16.漢陽樹</p><p class="ql-block">17.古德寺</p><p class="ql-block">18.張公山寨</p><p class="ql-block">19.藏龍島濕地公園</p><p class="ql-block">20.尋找老人橋</p><p class="ql-block">21.野芷湖公園</p><p class="ql-block">22.漢口里與園博園</p><p class="ql-block">23.中山艦博物館景區(qū)</p><p class="ql-block">24.舞動的旋律—地鐵農(nóng)科所站</p> <p class="ql-block"> 1.游漢陽龜山</p><p class="ql-block">龜山坐落于長江和漢水之間的漢陽洲頭,打開電子武漢地圖,點擊搜尋gui山,你就會發(fā)現(xiàn)gui山處于武漢市區(qū)地域中心位置。</p><p class="ql-block">還是十多年前去過gui山,重新修繕后這是第一次涉足。</p><p class="ql-block">龜山山脊呈東西走向,從西門拾級而上,踏過一百六十六級臺階,即到半山山門,再上一百四十九級臺階,即是中國革命先驅向警予烈士之墓,陵墓坐東朝西、依山而建,四周松柏長青。肅立墓前,不禁回憶起小時候讀過的歐陽陶承寫過的一本回憶錄《我的一家》,其丈夫歐陽梅生是中共武漢早期地下工作領導者,機關就設在gui山腳下臨漢江的一條小巷,病逝后就近葬于gui山半山腰,現(xiàn)在已是無跡可尋了。</p><p class="ql-block">緊靠向警予墓的東面是《紅色戰(zhàn)士公墓》,是大革命時期被反動派殺害的部分革命者的遺骨。</p><p class="ql-block">沿著山脊往東,一條寬不過六米左右的步道,路肩兩旁,是高達的長青、香樟,從綠樹成蔭的叢中,看眺望不遠的長江第一橋的橋面上車行絡繹不絕,附身看不遠的月湖,湖光山色、岸芷汀蘭……</p><p class="ql-block">整個山脊步道,不過一公里有余,沿著山脊,建有一畫館,但沒開放,路跡中間有不少雕塑,在一隅還有一座三國人士,魯肅之衣冠冢。</p><p class="ql-block">在一山門書有《高山仰止》,抬腳石階二、三級,有一偌大的刻有太極八卦圖的麻石平臺,平臺上座落有一頂偌大的古鼎,稱為中華第一鼎,這尊象征三國鼎立的青銅巨鼎,造型獨特,氣勢磅礴。有意思的是不遠的一塊牌子上的說明:“中國的中心在武漢,武漢的中心在漢陽,漢陽的中心在龜山,龜山的中心在鼎園,鼎園的中心就是中華第一鼎“,是不是有點意思。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鼎的后面也就是山脊的東端就是武漢電視塔,觀者看看是不是香爐上一炷香滴感覺,嘻嘻。</p><p class="ql-block">行至鼎的東端,有一樓閣,樓閣腳下是一蝴蝶泉,看碑文說明,有一關于蝴蝶杯的典故,而這蝴蝶泉就是人造的自來水由一礁石上流向泉中,感覺為景而景,實在有點牽強附會。</p><p class="ql-block">出gui山東山門,左邊就是辛亥革命先驅黃興銅像,原在蛇山腳下,多年前遷于此地。</p><p class="ql-block">從gui山東端下山,就是鐵門關,挾長江與gui山之要道,因饑腸轆轆,晴川閣就留著下次了。</p> <p class="ql-block"> 2. 東湖綠道大環(huán)線徒步</p><p class="ql-block"> 前一段時間,天氣不錯,幾次分別徒步東湖綠道某一段,感同身受滴搞清楚了各綠道的環(huán)境和行程,于是做了一個東湖綠道大環(huán)線的示意圖,通過手機地圖的圖上作業(yè),基本信息是全程40多公里,于是想搏一搏全程連續(xù)徒步。</p><p class="ql-block"> 在一周前就選定了3月4日這個窗口期,預報多云、氣溫18°,這是個適宜徒步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在微信群發(fā)了自己的環(huán)東湖示意圖,并注明“不組織 不召集 不擔責”,“無領隊 無紀律 無費用”,“可徒步 可騎行 可撤退”,“帶酒水 帶路餐 帶充電”的三不、三無、三可、三帶原則。意思是參加活動得自己對自己負責。</p><p class="ql-block"> 3月4日周四,陽春三月、萬物復蘇、花紅柳綠,人的精氣神也足,起點終點都設在梨園大門,當我6.30上公交,7.30即到了梨園,本想只有2-3人同行的,結果臨出發(fā)陸陸續(xù)續(xù)來了近30人。</p><p class="ql-block"> 八點整出發(fā),忘了開軌跡導航記錄,沿著東湖路走了約一公里,才想起,立馬停下來在華為運動手表上開啟徒步軌跡記錄,在華為手機上的兩步路app上同樣打開了,這樣就雙保險的在走完環(huán)線后有一個閉環(huán)線的軌跡。</p><p class="ql-block"> 從梨園到雙湖橋再到一棵樹,這段7公里的路程基本沿著馬路,雖然有步行道,但伴隨著車流,內心很煩,總想趕快走完這一段,因此速度稍快,在一棵樹、八一游泳池、梅園及森林公園北門不斷有徒步者加入,也有幾個騎行的美女伴隨。</p><p class="ql-block"> 在植物園開始有人不適開始退出,走過太漁棲霞,已經(jīng)不到20人了,在接近萬國公園不遠,時間已是下午一點,在路邊開始路餐,這時徒步者只剩下婺愍 駝鈴 汪洋 茉莉 老獵人和我?guī)讉€人,其他人都騎行了。在過落雁后,又有人退出,直到走到田園童夢,徒步者僅剩婺愍 駝鈴和老樹三人,好在一幫美女中夾雜著老獵人和云海兩老帥哥,騎行一段停下來休息等我們三,一路只聽見美女們銀鈴般的歡聲笑語……</p><p class="ql-block"> 過葉家灣后一三岔路口,前面騎行隊伍插向右邊的桃花島方向,而我的想法是走外線繞大圈,于是叫上前面的婺愍走左邊繞弓背到白馬洲頭,騎行隊伍大概看見我們沒有跟上去,于是返回也騎行同一線路。</p><p class="ql-block"> 我原來的目標至少徒步到田園童夢,不行就坐643路撤出,結果過葉家灣后,望著白馬洲頭繞過湖岔就到了,于是信心滿滿,感覺今天走完全程沒問題。</p><p class="ql-block"> 最難受的是過華僑城后,還有四公里到終點,在九女墩問綠道值班人員,說還有2000米,著實有點累了,但心中感覺一定會走下來,到終點是下午六點一刻,停軌跡,一圈畫封閉了,顯示41.57公里,加上忘開記錄一公里,婺愍的軌跡是42.7,整個東湖綠道大環(huán)線43公里可供參考。</p><p class="ql-block"> 昨晚下公交后,華燈初上,武漢的夜晚很靚,但腿肚酸痛,無心賞景,走路歪歪倒倒回家,累的不想動了,煮了幾個湯圓吃,泡了半小時熱水澡,倒頭就呼呼……</p><p class="ql-block"> 原以為腿會酸痛兩天的,還好,今天睡到八點多起來,感覺恢復的不錯,小腿的酸痛感已消失,走路也已正常……</p><p class="ql-block"> 有人問我還想不想這樣走,我不想走了,但哪天突然勺想了、也不排除再勺走一次,哎 人就是自賤……</p> <p class="ql-block"> 3. 東湖綠道漫步</p><p class="ql-block"> 植物園~萬國公園~森林公園</p><p class="ql-block"> 上午9.30從武漢植物園出發(fā),走湖山道,依山傍水,在三友廬十字路口之前,基本都是水中棧橋,風光旖旎,過清河橋后于落雁景區(qū)之前右拐,沿著湖邊道前行,在東湖(后湖)沿岸向湖中延伸出一個個半島,在半島上,建有不少異域風格的建筑,荷蘭風車、埃及金字塔、古羅馬中世紀柱形等建筑,此外,還有一些藝術雕塑羽羽如生,如農(nóng)耕犁地等等,讓人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 繞著東湖(后湖部分),總能看見遠處灰白色的清河拱橋,在二月的春光乍泄中,閃閃發(fā)光。</p><p class="ql-block"> 在過萬國公園后,沿著湖岸徒步約七、八公里不見人煙,一個人走在湖光山色的畫中,沐浴著明媚的春光,享受著早春二月的暖陽,湖中的野鴨,時而擦著水面撲棱飛過,心情甚是愉悅。</p><p class="ql-block"> 接近森林公園沿湖綠道,左邊是茂密山林的吹笛山,右邊緊臨浩瀚的湖水,突然映入眼簾一塊醒目的牌子,赫然書寫著“此處有野豬出沒,不得逗留”的字樣,前后都不見行人,突然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立即加快腳步,此地不是久留之處……</p><p class="ql-block"> 走過約摸2、3公里,慢慢有行人擦肩而過,特別是接近森林公園兒童樂園附近,湖邊漸漸有了帳篷,因是周末,不少年輕父母帶著剛剛伢伢學步的孩子,在湖邊草地玩耍。</p><p class="ql-block"> 出森林公園湖邊北門,過一石頭拱橋,踏上團山路綠道,時值已過下午兩點,雖然饑腸轆轆,但綠道伸入湖中,春意盎然,喝完隨身攜帶的最后一口水,植物園已在眼前,正好625公交始發(fā)啟動,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4. 青山公園</p><p class="ql-block">今天去武鋼醫(yī)院看望一朋友,順便就近去了青山公園,還是多年以前去過一次,那時候的青山公園的植被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覆蓋率高,色彩更是豐富多彩,紅楓多姿,引得無數(shù)靚女在紅楓林拍抖音,直到手機快沒電了,匆匆忙忙又去不遠的和平公園走馬觀花的打卡,眼看手機就要停電關機斷網(wǎng),才依依不舍的往家趕。</p> <p class="ql-block"> 5. 紫陽湖</p><p class="ql-block"> 聽朋友說紫陽湖公園建設的很不錯了,我不以為然,因為紫陽湖在我的腦海中就是一個臭水塘,多年前的影響,有點根深蒂固。</p><p class="ql-block"> 架不住多位朋友的說說,也是公交方便,今天上午直達首義路,從一條小巷進去不遠就是紫陽湖公園東門。</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前,在紫陽湖附近住過,夏天蚊蟲漫舞、冬天荒草萋萋,后來就再也沒有進去過,哪怕偶爾從紫陽路(現(xiàn)稱張之洞路)經(jīng)過,也不會光顧。</p><p class="ql-block"> 從東門進入公園,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樹林、草地及崁入草地的紅色綠道,晨練的市民,有扎堆打太極;有三三兩兩輕歌曼舞、有疾步小跑轉圈的……</p><p class="ql-block"> 我繞著紫陽湖度步,紫陽湖上的湖心島是紫陽湖上的一顆“明珠”,島上的塔樓“紫陽閣”,無論走到哪個方位看上去都那樣熠熠生輝,在陽光照射下,白色的紫陽拱橋襯托著紫陽閣,讓水、橋、閣連為一體而又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圍繞著紫陽湖水,九曲廊道、木石棧橋,是市民修身養(yǎng)性、附身觀湖的好去處,走在湖濱道,湖水清澈的可以看見湖底的水草,不遠處湖中四柱噴泉下有野鴨戲水。</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順著綠道進入湖心島,島上有一紫陽大戲臺,與紫陽閣毗鄰而被湖水環(huán)繞。</p><p class="ql-block"> 在湖的南邊,有一桃花島,與環(huán)湖綠道有九曲狀、磨盤狀等橋相連,島上綠樹成蔭、桃花朵朵開……</p><p class="ql-block"> 環(huán)湖綠道約兩公里,我環(huán)湖又進了湖心島,開了軌跡記錄三公里多,出去走到東門,停了軌跡記錄,忍不住又折返來到湖邊,面對湖心島上的紫陽閣,竟然有了懷舊感悟,多少變遷的時光、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6. 徒步江夏綠道</p><p class="ql-block">江夏全長 24公里的環(huán)山柏油綠道是武漢較大規(guī)模的戶外徒步去處之一,我們今天五人全程徒步 6 小時(含路餐時間)。</p><p class="ql-block"> 江夏綠道和東湖綠道顯然有著完全不同的自然風光,東湖綠道依湖繞水,而江夏綠道依山環(huán)繞(花山、青龍山、八分山)、樹木掩映,花草繁盛,生態(tài)優(yōu)美,營造出了 " 城在山水中,人在風景里 " 的優(yōu)美畫圖,更有今天多云的天氣,讓人走在環(huán)山綠道上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之精氣……</p><p class="ql-block"> 參加今天徒步的有老樹、婺愍、胭脂虎、冰霜、冰霜+1</p> <p class="ql-block"> 7. 徒步八分山(21.3.28)</p><p class="ql-block"> 幾天前就在群里發(fā)了于周日走八分山的活動,還是“三不”、“三無”及“三帶”原則,說白了,就是給個信息,大家自由來去,沒有規(guī)則,參與者都是領隊。</p><p class="ql-block"> 今天晨霧很濃,早上出門還得穿抓絨,開始上山就云開霧散,好在時有樹蔭會遮蓋一些路程。</p><p class="ql-block"> 我于8.20左右到達江夏西郊路紙坊火車站公交站出發(fā)地,朋友沐心已先于我到達,九點前有十來人陸續(xù)來到出發(fā)點,朋友沐心、長江、一菲、伊人、茉莉都是一起在香港南山營地露營、一起走過香港麥理浩徑、長洲島、大澳漁村等地的驢友,還有長江、云海都曾一起走過尼泊爾安娜普拉的布恩山小環(huán)線,大都是幾年未曾見面的老朋友了。</p><p class="ql-block"> 等到九點該出發(fā)的時間,還有兩人未到,電話聯(lián)系說不遠了,我的原則是時間一到,不再等人,可這兩朋友從沒來過,擔心他們找不到上山的路口,哎,也還有點私心,就是其中一個是和我前年一起走過安娜普拉、去年夏天又兩人走過彩云之南的“老司機”,還真舍不得把這老家伙扔下,于是讓茉莉帶大家前面先走,我留下一等就等了近半小時。</p><p class="ql-block"> 為了趕上前面的隊伍,我們立馬上山,看來心急了點,疾步臺階,沒走多遠,開始感覺不對,心悶、流清鼻涕、退發(fā)軟,不到30級臺階就得休息緩沖一下,直到上到山頂觀景臺,走山脊緩坡,才定下心來,恢復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 作為武漢近郊的八分山,我以為還是不錯滴,近期也成了網(wǎng)紅打卡點,有亭、臺、樓、閣;有小橋流水;有寺廟古跡;更有花花草草、大樹蒙蔭,下得山來,山腳一隅臥虎藏龍、白云洞里故事多。</p><p class="ql-block"> 在白云洞外,和先頭朋友匯合,有4人因事先行撤離,余下9人繼續(xù)向北徒步六公里綠道出山,山道彎彎有度、花木勃勃生機,綠道轉山繞湖,不知不覺就走出山口,各自打道回府……</p> <p class="ql-block"> 8. 中央大公園</p><p class="ql-block"> 有詩曰“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幾天來一直陰雨綿綿,難得今天多云,早上醒來,臨時起意,想去江夏中央大公園。名“中央大公園”,想比公園一定地域不小。</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公園,地處武漢南郊,毗鄰湯遜湖,多路公交及7號地鐵都可直接到達。</p><p class="ql-block"> 8點半出發(fā),公交40分鐘差不多就到了,步入公園,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個偌大的湖,要比我家門前的南湖公園的湖大很多,沿著湖邊綠道慢慢晃,沿岸風景各不同,有伸入水中的親水平臺、有細細沙子鋪就的沙灘、還有小橋流水、蘆葦蕩等等。湖的北邊,有一個很大的兒童樂園,估計可以容納成百上千的孩子們玩耍;一條紅白相間的、格外顯眼的、彎曲有度的跑道在綠色植物叢中延伸;而再往東北一大片濕地,有木制棧道、有鐵質小橋連接著溝溝壑壑,走在其中,甚至于有了迷路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由于中央大公園是近年建設完工的,植被的密度及空間感還得經(jīng)年的營造和時間的等待,但綠色的草木與紅楓相間、極目不遠湖水微瀾,還是讓人賞心悅目……</p><p class="ql-block"> 時值中午,我覺得慢慢晃到了我原從公園南邊進來的入口,但感覺又不像,因我入園時開了軌跡記錄,于是停軌跡,顯示在公園北入口,本想晃一圈,形成一個環(huán)行的軌跡,竟然缺了一個大口子……</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晃了5.16公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9. 楚望臺</p><p class="ql-block"> 上午九點,于武昌火車站附近的津水路公交站,往北順階梯進起義門偏門既進入了楚望臺遺址公園。</p><p class="ql-block"> 楚王臺的歷史,傳說是元朝末年,朱元璋進軍武昌,曾暫住此地。他的第六子朱楨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遙望帝京,故建楚望臺。這里是明清兩代武昌較為著名的風景名勝之地。</p><p class="ql-block"> 山上植被茂盛,松柏長青,特別是楓樹葉,在人間四月天、在蔥綠色的背景襯托下顯得更加火紅、跳躍……</p><p class="ql-block"> 走到最東處的一塊草地上,立有一塊“軍械庫遺址“的牌子,原是清末湖北新軍軍械庫也曾經(jīng)設在此地,而楚望臺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軍發(fā)難后占領的第一個目標,后各路起義軍集結于此,楚望臺一時成了起義軍的大本營。</p><p class="ql-block"> 楚王臺與蛇山隔著首義路南北相望,屬于國家4A景區(qū),小臺地東西走向,靠北依山而建有風雨長廊,廊道下小山坡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廊道南邊往東依次建有紀念館、碑林、大型雕塑“首義烽火”、楚望亭,更有回廊式的城墻繞山而筑。</p><p class="ql-block"> 在城墻的東南角,層層臺階上有一立碑上書“楚望臺”三字雄渾翹楚,由原文化部長孫家正所提。</p><p class="ql-block"> 特別是達到國家水準的近百方“首義碑林”,都出自重要的歷史人物之手:如毛澤東、孫中山、黃興、黎元洪、熊秉坤、章太炎、等紀念辛亥革命和孫中山先生的題詞和詩文。</p><p class="ql-block"> 曾經(jīng)多次瞻仰楚望臺,但每一次游歷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啟發(f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0 . 小南湖漫步</p><p class="ql-block">小南湖,源于南湖,由于珞獅路向南延伸,將偌大的南湖隔斷,南湖西邊這一小部分就獨立成湖,不知道哪位官員一拍腦袋,取了個再俗氣不過的名稱---南湖幸福灣。我任性的叫它小南湖。</p><p class="ql-block">出小區(qū)過馬路,右行幾百米就是波瀾不興的小南湖南門。</p><p class="ql-block">綠樹濃蔭、繁花似錦、柳條搖曳、蘆葦飄絮、小橋流水、魚翔淺底。水上戲閣、六角古亭。這一堆四字排比,是我對小南湖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傍晚,沿著綠道信步,不緊不慢、走完一圈也就半個時辰。初夏的湖岸,火紅、深綠、明黃、淺紫、潔白...,各色花卉在綠陰下芬芳、在墻根處幽香、蘆葦中綻放...</p><p class="ql-block">忽而天色陰沉、云層低垂,偶爾撒下的雨滴,落入湖中,泛起一個一個的小小漣漪,你撞我,我撞你,漸漸散開、消失,周而復始。</p><p class="ql-block">靠北岸有一塊稍稍凸進湖中的地方,有一仿古漢亭,不禁讓人想低聲吟唱,長亭外,古道邊,...晚風扶柳...多離別...</p><p class="ql-block">走過漢亭,在離東岸不過幾米的水中,一灣長廊,巧妙地避開了喧鬧的車水馬龍;橋下兩邊的湖水中,青荷搖著"玉珠", 晶瑩剔透。橋上,一對母女推著嬰兒小推車,邊竊竊私語,邊緩緩而行。</p><p class="ql-block">走過長橋,有一快平地,有幾個兒童在滑滑梯上上下下玩耍,樂此不彼,幾個老太太則目不轉睛盯著各自家的孩子,邊相互家長里短,時而高鳴,時而耳語。不遠處,一對情侶依偎在湖邊長椅,綿綿纏纏,目盈深情。</p><p class="ql-block">環(huán)顧四周,高樓林立,在浮躁的市中心,這里是一灣湖水,這里有一片寧靜......</p> <p class="ql-block"> 11.尋找黎元洪大總統(tǒng)之墓</p><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21日(日記)</p><p class="ql-block">多年了,一直想去瞻仰辛亥革命的著名人物,曾經(jīng)的民國大總統(tǒng)黎元洪的墓</p><p class="ql-block">史間對于黎元洪的評價總體還是比較正面的,至少反對袁世凱稱帝,對于袁世凱的高官厚祿堅辭不任,而對于革命黨人網(wǎng)開一面,因此民國政府在黎元洪去世后,給于國葬待遇。</p><p class="ql-block">尋找墓址,頗費了一般周折,由于新冠疫情,很多通道都封了,按導航繞行,另辟蹊徑才得以尋得。在近100年前,這里是武漢的荒郊野外,在桂子山和南湖之間的一塊坡地,而如今這里成了人口稠密的市區(qū)。</p><p class="ql-block">在墓前放有一束菊花,看上去花還比較鮮艷,估計是最近有黎家后人前來拜陵過的。</p><p class="ql-block">黎元洪墓位于武漢市洪山區(qū)土公山南坡,即現(xiàn)今湖北省林業(yè)勘察設計院內。黎元洪墓始建于1935年,是辛亥革命重要的歷史遺跡。這里有宏大的墓道和巨大的墓冢。在墓前,留下了一條十幾米長的墓道,墓道的盡頭是刻有“大總統(tǒng)黎元洪墓”字樣的墓碑,墓碑后面就是圓形、大理石堆砌的黎元洪墓,墓的后面是一塊記載大總統(tǒng)生平的巨大碑石。碑文由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親自撰寫。墓的前面設立了高大的牌坊。牌坊正面正中四個大字“共和磐石”蒼勁有力,背面正中刻的是“乾坤正氣”,蒼勁渾然、力透紙背。</p><p class="ql-block">如今,整座墓園由寢陵、照壁、黎公亭、休息長廊、墓園廣場等幾個部分構成,還人性化地建設了一個停車場,可供10輛左右小車停放。</p><p class="ql-block">這里已經(jīng)成為武漢當?shù)匦梁ジ锩募o念勝地之一,每天到這里來游玩的人絡繹不絕。到訪華中師范大學的各界朋友,都一定要抽出時間,到黎元洪墓參觀。這里已經(jīng)成為到華中師范大學的必游之所。</p> <p class="ql-block"> 12. 尋找東湖時光亭</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前年六月,朋友問我時光亭在哪個位置,當時我以為她問的是“煙浪亭”,正好那天我走東湖綠道清河橋方向,就拍了幾張“煙浪亭”照片微信她看,她說這不是她想要問的那個有點特色的亭子。</p><p class="ql-block"> 東湖的綠道示意圖,沒有標示“時光亭”的地理位置,當時手機上的地圖,無論百度、騰訊、高德等國家地圖,都沒有標示。</p><p class="ql-block"> 朋友是一個有品味的人,曾經(jīng)是某旅游雜志的總編,既然她感興趣,自然也引起了我的注意,近兩年來,特別是今年,我多次徒步東湖綠道,自認為對于東湖綠道了如指掌,可這“時光亭”咋就沒有印象呢。</p><p class="ql-block"> 最近一直下雨,宅家無聊玩手機,平時喜歡有意無意滴打開百度地圖,喜歡在地圖上漫游,回憶走過的線路,也對于沒去過的地方,盯著發(fā)呆。這不,無意中想起朋友說的“時光亭”,在百度地圖上打上“時光亭”搜索,竟然有了結果,看來地圖也在時時更新,但看到地圖顯示位置后,我恍然大悟,這地方我去過,因緊靠湖邊,而且在岔道上,稍不留意,就會錯過。我決定驗證一下。</p><p class="ql-block"> 昨晚查天氣預報,今天多云無雨,可今天一直下雨到上午11點才停,吃過午飯,下午一點出發(fā),公交轉公交,兩點從磨山公交站出發(fā),沿著磨山—鵝咀—曲港聽荷方向,緊靠湖邊行走,不管主道怎么走,總是沿著湖邊的小徑、便道走,但導航還剩下280米的時候,應該在視力范圍內了,但極目遠望,任然不見亭的蹤影,但正疑惑時,左拐了個彎,慕然在遠處綠茵叢中,有一紅瓦建筑若隱若現(xiàn),走進一看,此建筑曾經(jīng)路過,建筑結構不像想象中的屋脊呈尖型、四周圍繞亭尖四散下降,呈四角、六角型,而是結構簡潔、線條周正,就是中空的一個矩形建筑,要不是檐下正中書寫有“時光亭“字樣,當不會認為它是“亭“。</p><p class="ql-block"> 不過,環(huán)顧四周,環(huán)境優(yōu)雅,接連三個水塘把“亭”擠到湖邊,有小徑、棧道加上蘆葦、大樹、花草繞水繞亭,更顯得幽靜閑適。</p><p class="ql-block"> 在附近繞了幾圈,遂走上正規(guī)綠道,在過風和橋后,經(jīng)過一個曲徑的水域,水中建有亭子,決定走捷徑穿過去,結果再次走上綠道后,沒了方向感,百度地圖導航,導航結果與我的感覺完全相反,于是按導航,在和風橋一帶打轉轉,最后還是按我的感覺走,因為多次走過此地,感覺不會錯。</p><p class="ql-block"> 看看時間不早了,決定在田園童夢的小李村坐643到武漢高鐵站,后地鐵回家。</p><p class="ql-block"> 因習慣性開了軌跡記錄,在家打開軌跡查看,才知道是走在一段湖中半島上,導航往回走也沒問題,唉,馬失前蹄、總有失誤的時候……</p> <p class="ql-block"> 13.建黨百年長江燈光秀</p><p class="ql-block"> 6.29日晚六點半出發(fā),由于堵車,至七點半到達武昌江灘大堤口,約等了一刻鐘,只見對岸龜山電視塔至漢口江漢路的所有樓房及各種建筑物,燈光璀璨、散發(fā)出流光溢彩,三艘游船光照耀人、在江面上穿梭往返……</p> <p class="ql-block"> 14. 漲渡湖</p><p class="ql-block"> 網(wǎng)上到處看見有關漲渡湖的圖片,幾次準備去打卡,都被去過的朋友因說沒意思而打消了念頭,不過總是有人或有意或無意滴發(fā)漲渡湖的圖片,覺得不實際去看一下,心多有不甘。</p><p class="ql-block"> 上周查了具體方位,雖然做攻略是:3次轉地鐵+3次轉公汽+2公里徒步,單邊途中3個半小時,但我的觀點是只要公交能到的,都不是問題。</p><p class="ql-block"> 今天5點半起床,辦完包括早餐在內而該辦完的事,出發(fā)已是6點一刻,在21號地鐵線起點偶遇朋友婺愍,兩人結伴地鐵轉公交、再徒步到達漲渡湖已近上午十一點。</p><p class="ql-block"> 漲渡湖水上公園范圍并不大,就是一排排高達的水中紅杉,按風景的多樣性來評價,景點顯得單調,以紅杉的集中這么水中排列,還算壯觀。</p><p class="ql-block"> 水中紅杉邊長,差不多橫豎100米,邊賞邊走的確也就半小時,正值午飯時間,于是和婺愍攤開塑料布,擺上鹵菜,小酒喝起來,不知不覺竟然過去2小時,接著隨手拍了幾張照片,打道回府,到家下午5點一刻…</p> <p class="ql-block"> 15. 風情小鎮(zhèn)——花博會</p><p class="ql-block"> 早就想克花博會轉轉,正當準備去時,有網(wǎng)友說去了沒意思、沒啥看頭,發(fā)滴照片的確也沒啥好景可觀滴,于是打消了去的念頭。</p><p class="ql-block"> 近來天氣不錯,秋高氣爽,久居市區(qū),看人來人往也煩了,哪怕經(jīng)?;蔚哪虾珗@,也是摩肩擦踵,到處是唱歌跳舞的,加上練吹奏樂器諸如小號、薩克斯的,還放著功放大喇叭,簡直有點烏煙瘴氣了...</p><p class="ql-block"> 本想出行遠方,有“詩“無“詩“倒無所謂,關鍵是新冠疫情有可能卷土重來,各地嚴加防范,不想去碰“運氣“,于是想到了去郊外走走,花博會+風情小鎮(zhèn),博人眼球的宣傳,還是讓人抵擋不住,雖然往返近百公里,公交+地鐵+公交+徒步,也夠喝一壺的,不過,玩滴就是“折騰”,樂此不彼。</p><p class="ql-block"> 從家里出發(fā),折騰2個多小時到達,放眼望去,青山、綠水、花海、草原、小鎮(zhèn)、馬道、水車、拱橋,起伏的地貌還是比較養(yǎng)眼的,至少不比木蘭草原差,還是那句話,心中若有桃花源,無處不是水云間。</p><p class="ql-block"> 沒有被忽悠的感覺,只是下地鐵后轉郊線的107線,有下餃子的體會,不過,咱這一身肉肉,還扛得住...</p> <p class="ql-block"> 16.漢陽樹</p><p class="ql-block"> 近八點才從家里出發(fā),公交轉地鐵四號線在漢陽鐘家村站導航五醫(yī)院,漢陽樹緊挨著五醫(yī)院,由圍欄單獨隔著,屬于武漢市重點保護的一株參天銀杏。</p><p class="ql-block"> 漢陽樹”源自唐代詩人崔顥的詩《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以雄渾奔放、氣勢恢宏的詩句表現(xiàn)了崔顥站在黃鶴樓上眺望漢陽“晴川歷歷漢陽樹”的情景,我的理解,漢陽樹應該是泛指晴川閣一帶的樹木。時至今日,“漢陽樹”主要是指這株有著500多年歷史的銀杏了。</p><p class="ql-block"> 雖然晴天,但風有點大,這株古銀杏的葉子已經(jīng)飄飄落下,鋪滿了整個銀杏院落,只剩下光光的樹枝映襯在藍天之下,兩間白墻黑瓦的平房與滿地黃色落葉的反差,給人以歷史的滄桑。</p><p class="ql-block"> 從漢陽樹出來,向江邊走去,不過百來米,就到了漢陽江灘,原準備往右徒步過楊泗港大橋走回武昌,但迎著風有點難受,于是回頭順江而下,在禹園、晴川閣一帶駐足徘徊,看著滔滔不絕東逝江水,大有“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感。</p><p class="ql-block"> 穿過晴川閣門,正好有過江回南湖的561公交,于是乎打道回府……</p> <p class="ql-block"> 17.古德寺</p><p class="ql-block"> 這陽光 這天氣 去武漢佛教四大叢林打卡,再享受不過。</p><p class="ql-block"> 歸元寺 寶通寺 古德寺 蓮溪寺這四座寺廟,稱為武漢四大佛教叢林。</p><p class="ql-block"> 昨天去了寶通寺,今天起床后就直奔漢口的古德寺而去。</p><p class="ql-block"> 這座百年古寺與我國的大多數(shù)的漢傳佛教寺院都不一樣,差異主要在于建筑風格上。</p><p class="ql-block"> 古德寺的建筑風格具有濃烈的羅馬式天主教教堂、拜占庭式東正教堂、哥特式基督教教堂、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等建筑風格,這些不一樣的特色,我在前幾年在泰國、柬埔寨、俄羅斯旅行,曾經(jīng)不止在一地觀賞這些具有異國情調的建筑,與我國傳統(tǒng)的黃瓦紅柱、飛檐翹角的古老大殿建筑,完全不同。</p><p class="ql-block"> 盡管這是佛門清凈之地,但如今也成了武漢眾多文藝青年最喜歡的地方,每一個都精心的打扮自己,穿上各式服飾,在高達的建筑中擺出很享受的那種清凈,希望與這一座座建筑相融合。當然,也有成群結隊的中國大媽旁若無人、嘰嘰喳喳滴勾肩搭背擺出各種與這建筑毫不協(xié)調的姿勢,當然,也不礙你的事,開心就好。</p><p class="ql-block"> 這武漢佛教四大叢林,個人己見(本人均游歷過)。</p><p class="ql-block">歸元寺規(guī)模最大、香火最旺</p><p class="ql-block">寶通寺歷史悠久、風景最好</p><p class="ql-block">古德寺建筑高達、風格迥異</p><p class="ql-block">蓮溪寺清凈秘境、享有盛譽</p> <p class="ql-block"> 18. 張公山寨</p><p class="ql-block">從南湖到張公山,公交需兩小時,乘8號線在岳家咀轉四號線到終點武漢高鐵站,東出口至公交站,轉525路公交車起點到終點,再轉407從起點到終點——張公山寨。</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7點出發(fā),差不多9點到達目的地,進去從左晃到右,從周莊晃到湖邊古渡口,搞清楚了,這就是嚴西湖。</p><p class="ql-block"> 2005年,我和青山的大何及一幫朋友,從青山出發(fā),尋找嚴西湖,那時候通往嚴西湖的周圍沒有這么多房子,也沒有這么多街道,完全就是小路,繞白玉山而過,天還下點小雨,湖邊都是一片荷葉,當然這張公山寨、這周莊的古建筑,實際都是現(xiàn)代的產(chǎn)物,不過周莊的亭臺樓閣、繞湖的拱橋、曲徑通幽的林間小路還是給人以流連忘返、駐足不前…</p><p class="ql-block"> 沒事過來晃晃還是值得滴,反正坐公交免費、進寨子免費,何樂而不為,嘻嘻!</p> <p class="ql-block"> 19.藏龍島濕地公園</p><p class="ql-block"> 趁著天氣晴朗,今天獨自去藏龍島濕地公園去晃了一圈,昨天有人說紅葉都落了,于是也就沒有帶充電寶,結果是悔的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早上過早后,帶了一個面包,300ml茶水就出發(fā)了,雖然遠,但公交還算方便,轉一次車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進得濕地公園,近看,的確不咋樣,湖里的荷葉枯萎、蘆葦也黃的凌亂,不過往遠看,山上蔥綠中有一片紅色,特別顯眼,于是走臺階上去,向陽的坡地上不少紅楓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紅的耀眼,更驚奇的是,有一條通往觀景臺的寬闊的公路是一條景觀大道,兩旁的景觀樹種,紅楓與香樟時而相間、時而獨立成排成片,說是公路,卻不見往來車輛,有不少中國大媽在此打卡,也不乏攝影愛好者長槍短炮滴或跪立、或折腰地瞄著,我則不停地消耗手機電池…</p><p class="ql-block"> 公路下山成90度彎道內傾,景觀樹林恰到好處滴襯托這美景天城。</p><p class="ql-block"> 從山上下來,邊拍邊觀賞,香樟紅楓像兩條不同色彩的飄帶與樹影婆娑起舞,回頭看著,竟然有點發(fā)呆起來。</p><p class="ql-block"> 順著公路到一三岔路口,左邊一大型砂地,不少老太太帶著牙牙學語的兒童在沙地玩耍,順著公路往東走遇一棟房舍,撇過房舍跟著公路左拐90度,走過一段棧橋,前面豁然開朗,原來到了楊汊湖邊,沿著湖岸,一條環(huán)湖路隨著湖岸向兩側延伸,憑著感覺,沿路往左拐,遠望一座多孔長橋在陽光照射下,橫跨在湖面上好似一條白色的長龍。</p><p class="ql-block"> 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湖水微微蕩漾,讓人產(chǎn)生無盡的遐想,樹蔭下,偶有年輕媽媽推著童車,在綠道上和牙牙學語的寶寶對話,一幅秋水伊人的畫面讓人完全沒感覺已是冬天的節(jié)令,眼看手機沒電了,急也沒用,只有望著秋水發(fā)呆,看看華為手表已是下午一點了,竟然不感覺饑餓,連帶的路餐也不想吃。</p><p class="ql-block"> 沿著湖邊慢慢晃悠,走到楊汊湖大橋附近,發(fā)現(xiàn)出口就在市郊交通線上,本想打開地圖定位,眼看馬上就沒電了,正好有路人過來,得到指點,前面不遠就有回市區(qū)的公交車,于是向公交站慢慢晃過去…</p><p class="ql-block"> 如果明天天氣晴朗,沒什么其它事,是不是帶上充電寶再去濕地公園溜達溜達!</p> <p class="ql-block"> 20.尋找老人橋</p><p class="ql-block">六月十二日 周六</p><p class="ql-block">再度尋找“老人橋遺址“</p><p class="ql-block"> 昨天尋找“老人橋遺址”徒步近八公里,尋尋覓覓無果。</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在獅子山群轉發(fā)了尋找無果的朋友圈文字及圖片,有群友指點迷津、比較詳細的介紹路徑,特別指明了“充電站“這一物標,讓目的地更加明確、范圍更加縮小。</p><p class="ql-block"> 早晨不到七點從家出發(fā),從連通港(騰訊地圖已將連通港標示為巡司河)以南湖閘口為起點的綠道向西徒步行走,只見連通港水面污垢橫流,黑色漂浮物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穿過書城路,走過八號地鐵文昌路站,直抵丁字橋南路路口,過橋左拐,沿著丁字橋南路西側向南不遠,就是“南湖新城充電站“,按群友指點南邊人行口子進入,往里走無果返回,繼續(xù)沿著丁字橋南路往南,接近楊泗港快捷通道不遠時,右手有一口子,進去沿著自然彎曲的道路約500米左右,就到了立著“老人橋遺址“字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路的右邊,是一長有茂密野草葉蒿的臺地,臺地高約兩米,據(jù)資料其面積有9000多平米。</p><p class="ql-block"> 在臺地腳下,修有一20平米左右的水泥臺基,左邊是字碑“老人橋古文化遺址保護公告“,右邊是字碑“老人橋遺址“。</p><p class="ql-block"> 這個老人橋遺址是4500年前人類新石器活動遺址,地處在鬧市區(qū)和待開發(fā)區(qū)域的交界地帶,既有便捷交通又有閉塞地形,雖然近地即是市民生活區(qū),而又被荒山所包裹,繁華和荒涼反差明顯。即便常年居住在附近的人,可能也不會想到,就在小區(qū)馬路的前后附近,會有一座歷史那么悠久的古跡存在,所以我在尋覓過程中,問當?shù)刈〖胰耍疾磺宄恢烙羞@地方。</p><p class="ql-block"> 原路返回,總算了卻一番心愿,感謝群友指點。</p> <p class="ql-block"> 21.野芷湖公園</p><p class="ql-block"> 前天在南湖網(wǎng)絡平臺上看到長江日報一記著寫的關于野芷湖公園一期在國慶節(jié)前向市民開放的信息,野芷湖在建公園的消息時有所聞,但我經(jīng)常去江夏郊游爬山,每每經(jīng)過野芷湖立交橋后,沒有感覺有在建公園的現(xiàn)場,在網(wǎng)上問野芷湖公園入口,也不見有人接招,今天陰天,遂決定徒步去探個究竟。</p><p class="ql-block"> 從珞獅南路一直向南,穿過南湖大道、走過華農(nóng)大門,在野芷湖大橋的下面,在一單位門前問路保安,保安也沒聽說有個野芷湖公園,我改口說野芷湖綠道,保安立馬說,從單位門進去,沿著圍墻往里走,有個下到湖邊綠道的地方,于是按保安指點在一人為破壞的籬笆處,出去走過幾米滑坡,上了湖邊綠道,正好遇一40上下男子帶一8歲左右男孩騎行綠道想穿過籬笆因而不過,于是上前詢問,得知到了華農(nóng)的地盤,根據(jù)指點,原路返回后上野芷湖大橋人行道,僅有一米寬的人行道不時對面有騎電動車的過來,小心翼翼錯過,下橋后,這里正好是三環(huán)進武昌的路口,左邊即是在建的野芷湖公園一期,進去轉了轉,看遠景規(guī)劃應該還不錯,野芷湖與湯遜湖修有一公里多長的連通明渠,明渠兩旁是景觀棧道,棧道畔的景觀樹,花開爭艷,很是養(yǎng)眼,但其它都還是雛形,三年后,這里絕對是武漢打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轉一圈后,憑著感覺往大馬路上走,走過不遠遇明渠閘口,感覺迷失了方向,總覺得上馬路后就是江夏到武昌的文化大道,殊不知這是三環(huán),掏出手機定位,因沒有路可走,無法導航,于是往前走,遇一小徑,從馬路下面穿過三環(huán),但有岔路,不過堅定繼續(xù)往前,大約穿過三道或是四道馬路,沿著道路往前隨路彎亦彎,最后按感覺出來走過什么漁場的天橋,下天橋覺得應該往左順馬路就是往武昌方向,不遠應該有往武昌方向的公交站,于是坐在橋下的臺階上喝點水、吃了幾片紅心柚子,往前找到公交站,一看站牌傻了,方向走反了,后悔沒有看手機指南針app,于是再次返回走過天橋,好在公交站不遠,正好過來一輛公交908,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 哎 莫說路繞,連文字是不是都繞。</p> <p class="ql-block"> 22.漢口里與園博園</p><p class="ql-block">端午游漢口里與園博園</p><p class="ql-block"> 平時一直蝸居南湖一隅,很少去江北的漢口,更不容說去漢口北郊了。知道位于北郊的園博園,而聽朋友提到漢口里如何如何的,就有點孤陋寡聞了。</p><p class="ql-block"> 時值端午第二天,早晨七點乘7號地鐵到近終點的園博園站,從B出口上來,即是漢口里。</p><p class="ql-block"> 到達漢口里商業(yè)街,剛剛8點半,步行街建筑,呈現(xiàn)中西合璧的格局,既有中國古代建筑屋頂四角呈上翹的重檐歇山頂,也有西方傳統(tǒng)塔式建筑屋頂。偶爾有小廣場相連,有小巷道把前后兩條不寬的街道想通。</p><p class="ql-block"> 晃進一三重門檐的建筑,進的大門,立即被小橋流水的天井式大堂所吸引,這橋下的水中,各色錦鯉在眾目睽睽之下,自由自在的搶食游玩??芭c澳門的威尼斯人賭城的天幕水城相比,一個是大氣,一個卻顯得小巧精致。</p><p class="ql-block"> 在漢口里的一端,是一個較大的廣場,而和這個廣場相連的,就是武漢園博園的東門。</p><p class="ql-block"> 在廣場看見不少少男靚女們身著古裝,一打聽,知道今天在園博園有慶祝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的古裝劇表演,反正俺是無冕之王、免票的主,于是徑直從東門進園博園,閑逛了??趫@、福建園等幾個園區(qū),就跟著許多穿著古裝的人流,來到楚風漢韻園的演出廣場,由于艷陽高照,天氣有點炎熱,有些著古裝的纖細女子不停的搖著圓紙傘,更加使人感覺到一種古代女子的韻味。</p><p class="ql-block"> 約十一點多,演出結束,在回江南武昌南湖的地鐵上,也看見不少身著古裝的少男少女,原來,演出人員都是市區(qū)各位抽調出來的文藝愛好者。</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已是下午一點多。</p> <p class="ql-block"> 23.參觀中山艦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以中山艦博物館為核心建立的中山艦旅游區(qū),就坐落在緊靠長江南岸的金口水域。離它沉沒的地方僅僅相隔著一條不寬的馬路,在這條歷史名艦身上,有著太多的故事,一直想著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上午9點半左右,坐公交一個半小時,車停景區(qū)大門外,憑身份證登記進旅游區(qū)。</p><p class="ql-block"> 今天陽光明媚,陽春三月的氣溫,內著一件長體恤,外套一件春裝正合適。進得園區(qū),一灣湖水映入眼簾,波光粼粼。抬眉極目,遠山含黛,一尊有棱有角的建筑,立于山色湖光之中,那就是裝著一條名艦中山艦的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我不急于進館,而首先是順時針繞著湖水慢慢渡步,沿著湖畔依次是一些塑雕、紀念碑、以及真槍實炮,坦克飛機等軍事裝備的展示,有家長帶著孩子來體驗一下真家伙,應該說還是讓孩子們感興趣的。其實,逢雙休,朝五晚九、刻板的工作者,來這近郊,躺在湖邊的草地上放松放松,的確是一個難得的休閑去處。</p><p class="ql-block"> 逛了一圈,就著湖邊的桌椅,鹵雞爪就小酒一杯,天地之間大飯?zhí)?,自帶的路餐解決了中餐。</p><p class="ql-block"> 走進博物館,進門閘機需要刷身份證,進得大門就是一部雙電梯,上到頂是三樓,可以俯瞰中山艦甲板、槍炮位及駕駛艙,我請教工作人員,說駕駛艙及甲板以上部位都被砸毀殆盡,只剩船艙殼體,大部分都是根據(jù)史料修建恢復的。</p><p class="ql-block"> 中山艦,先后經(jīng)歷了"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事件"、"中山艦事件"和"武漢保衛(wèi)戰(zhàn)"等五大歷史事件。它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特別是國民革命史上重要的歷史見證物。</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抗日戰(zhàn)爭"武漢會戰(zhàn)"中被日機在長江金口水域炸沉。</p><p class="ql-block"> 1997年元月,中山艦在長江金口大君山水域被整體打撈出水。</p><p class="ql-block"> 隨后,在原湖北船廠內開始了中山艦的修復和保護工程。</p><p class="ql-block"> 1999年12月,中山艦博物館成立并在離它沉沒地不遠的岸邊,建立了博物館旅游區(qū)。</p> <p class="ql-block"> 24. 舞動的旋律—<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鐵農(nóng)科所站</span></p><p class="ql-block"> 網(wǎng)傳地鐵8號線農(nóng)科院站裝飾地如何如何,于是今天沿著兩河綠道晃到丁字橋南路路口左轉往南馬湖方向繼續(xù)晃。</p><p class="ql-block"> 農(nóng)科院站于南湖大道和丁字橋南路交叉口,于E口下地鐵沿著通道左拐,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 流光溢彩滴線條,猶如舞動的旋律,讓音符在鋼琴琴鍵上跳躍,身臨其境的我,也躍躍欲試。</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禁不住翻出我在莫斯科地鐵站拍的幾張照片對比,各有千秋:農(nóng)科院站的整個大廳裝飾以線條的流動為主比較簡潔而特有現(xiàn)代感,而莫斯科的地鐵站更有歷史的沉淀,身處莫斯科地鐵站,讓人心更靜而陷入深深地沉思...</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張是我2019年夏手機拍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地鐵站。</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夏天,手機拍攝于莫斯科地鐵5號線共青團站</p> <p class="ql-block"> 附 江城晃(二)目錄</p><p class="ql-block">1.游蛇山</p><p class="ql-block">2歐洲風情小鎮(zhèn)與馬影河綠道</p><p class="ql-block">3.三九臘月游梅園</p><p class="ql-block">4.陽春三月游櫻花園</p><p class="ql-block">5.梨園聽濤風景區(qū)</p><p class="ql-block">6.碼頭譚遺址公園</p><p class="ql-block">7.打卡東湖兩片油菜花地</p><p class="ql-block">8.洪山江灘公園</p><p class="ql-block">9.游黃鶴樓</p><p class="ql-block">10.月湖公園(古琴臺)</p><p class="ql-block">11.盤龍城遺址公園</p><p class="ql-block"> “江城晃”(三)目錄</p><p class="ql-block">1.江夏靈山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p><p class="ql-block">2.訪顯正街游漢陽公園</p><p class="ql-block">3.東湖牡丹園</p><p class="ql-block">4.湯湖公園</p><p class="ql-block">5.江夏譚鑫培公園</p><p class="ql-block">6.環(huán)沙湖公園綠道徒步10.46公里</p><p class="ql-block">7.東湖桃花島</p><p class="ql-block">8.關山荷蘭風情公園</p><p class="ql-block">9.南湖棧道(親水平臺)</p><p class="ql-block">10.東湖萬國公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