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疫情,宅在家中無聊。</p><p class="ql-block">找出了同學們的照片,把照片分類、挑選,做了美篇,旨在方便同學們查找、收藏、欣賞、回味。。。愿大家喜歡。</p> <p class="ql-block">美篇“相伴永遠”共十篇,這是第五篇。</p><p class="ql-block">同學情誼,用洋洋灑灑萬言敘不盡;我這里用堆積的照片帶領大家慢慢欣賞、回憶、追記、回味過去了的時光和友情。用美篇獻給你一份深情的愛,也愿你喜歡!</p> <p class="ql-block">2015年4月10日——4月15日,南、北方同學相約在汕頭、廈門聚會。</p><p class="ql-block">參加汕頭聚會的同學有(按年齡由大到?。黑w緩運、吳 江、龐俊義、房東暉、王秀然、李秀英。</p> <p class="ql-block">汕頭南澳島一日游</p><p class="ql-block">汕頭南澳島是廣東省唯一的島縣。觀看了青澳灣旅游場地、北回歸線標志——自然之光。</p> <p class="ql-block">因為這天下雨,拍照效果不好,挑選了幾張,但不能表達全部,還請參加的同學諒解。</p> <p class="ql-block">北回歸線標志——自然之光</p><p class="ql-block">汕頭北回歸線標志塔位于廣東省汕頭市南澳島,建于1985年,于1986年竣工開放,是汕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汕頭北回歸線標志塔既是一處地理科學體驗處,又是一處旅游點,更是為汕頭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這里每年夏至都能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現(xiàn)象。</p><p class="ql-block">我國已建有10座北回歸線標志塔:</p><p class="ql-block">由東向西分別是:臺灣花蓮(2座)、嘉義,廣東汕頭、封開、從化,廣西桂平、武鳴,云南墨江、西疇,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志塔最多的國家。</p> <p class="ql-block">自然現(xiàn)象</p><p class="ql-block">把太陽光直射在最北面的點連成一條假想線,就叫北回歸線。</p><p class="ql-block">一年之中太陽光的垂直照射點就在北回歸線到南回歸線之間移動。每年6月22日夏至日正午12點左右,有一瞬的時間直射北回歸線,可看到陽光從地球儀中間的小孔,映在地面上的圓影。</p><p class="ql-block">每年也只有一次能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現(xiàn)象。幾分鐘后時過境遷。自此日光逐漸南遷。</p><p class="ql-block">地面上將無形的北回歸線畫為有形。腳跨回歸線,則一腳在溫帶,一腳在亞熱帶。</p> <p class="ql-block">4月12日游潮州古城——開元寺</p><p class="ql-block">開元寺始建于南北朝。</p> <p class="ql-block">游覽韓文公祠</p><p class="ql-block">韓文公祠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廟。</p> <p class="ql-block">韓愈是北魏貴族后裔,父仲卿,為小官僚。</p><p class="ql-block">韓愈3歲喪父,后隨兄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后,隨嫂鄭氏輾轉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并關心政治,確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后為節(jié)度使推官、監(jiān)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p><p class="ql-block">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p><p class="ql-block">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p><p class="ql-block">長慶四年(824年)正月去世。</p> <p class="ql-block">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zhèn)割據;在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提倡古文,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p> <p class="ql-block">廣濟橋</p><p class="ql-block">廣濟橋在潮州市之東,廣濟橋是中國古代著名橋梁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p> <p class="ql-block">汕頭酒店撤離,準備去廈門。</p> <div>請欣賞下一篇:相伴永遠6——廈門(一)<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