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下旬與朋友一行四人前往彩云之南——滄源翁丁佤寨,去探尋“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p> 翁丁的“翁”為水,“丁”為接,翁丁,意為連接之水。該地有幾條小河相互連接,以此得名。翁丁佤寨,有著近400年的建寨歷史,有非常純正的佤族民居建筑風格、有最古樸的原始佤族風土人情,被外界稱為“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 翁丁佤寨的人們以傳統(tǒng)的方式歡迎八方游客 古往今來,佤族人民把木鼓當作靈物崇拜,被視為可通天的神器,認為敲木鼓可以通神靈,驅(qū)邪魔,降吉祥。當時,遇有戰(zhàn)爭等緊急事態(tài)。用木鼓示警集眾;獵手捕獲虎豹等野獸,也要擊鼓表示敬意。逢年過節(jié)或宗教祭祀之時,木鼓更是振奮人心的樂器。當人們用大木棒敲打鼓身時,可以發(fā)出四種不同音響,鏗鏘有力,節(jié)奏交錯,形成了一種特定的“鼓語”。拉木鼓是一項整個村寨人都要參與的盛大活動。2006年,木鼓舞被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翁丁佤寨古木參天,為原始部落增添幾分神秘感 群山環(huán)抱的佤寨 寨門掛著牛頭骨,大青樹上也掛了很多牛頭骨。佤族人崇拜牛頭,視牛頭為財富,牛頭樁是財富的象征,掛的牛頭越多,說明村寨、家庭越富足。古老牛頭樁被佤族人視作權(quán)力、財富的象征,無論是寨子、部落或個人,都以所掛牛頭多少作為衡量貧富的標準。因此,凡有佤族居住的地方,都栽有牛頭樁。佤族的寨樁是原始圖騰崇拜的遺存。古時作為部落的標志,也是氏族進行宗教活動和舉行征戰(zhàn)出師、祝捷、部落議事等儀式的場所?,F(xiàn)如今,寨樁成了翁丁佤寨村民聚會的地方。每年春節(jié),寨民們會丟下手中所有的事情,通宵達旦地圍著寨樁載歌載舞,以此祭拜祖宗,敬奉神靈,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萬事順心。 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風格和原始佤族風土人情,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由于佤族地處中國偏遠地區(qū),解放前一直處于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階段,解放后一舉過渡到現(xiàn)代社會,留下了很多原始社會的印記,因而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譽為“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 新佤寨王 原汁原味的佤寨 翁丁寨的建筑,完整地保留著佤族傳統(tǒng)建筑——干欄式草頂叉叉房,建筑以草、竹、木三種為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結(jié)構(gòu)簡單、施工便捷、造價較低,房屋通風散熱、冬暖夏涼、排水性能好,適宜于炎熱多雨地區(qū)。佤族干欄式建筑與其他民族的干欄式建筑最大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屋頂兩側(cè)的叉叉,故佤族的干欄式民居也叫“叉叉房”。建筑以木為柱,以扎編后的竹子或木板為墻,以茅草片蓋頂,屋頂大多設(shè)有丫叉形的搏風板,用整木制作樓梯。 體驗一下放牛的感覺 朋友與村民合影 翁丁寨前有一片神林,神林里供奉的是佤族“梅依吉”神,寨子下部有神林,神林緊靠墓地,還保留有原始的人頭樁遺跡。翁丁整個村寨保護的非常完好,這里有佤族村寨的各種傳統(tǒng)元素,如寨門、寨樁、撒拉房、打歌場、祭祀房、木鼓房、人頭樁、牛頭樁、手碓、腳碓、水碓等等,處處散發(fā)著濃郁的原始部落氣息。 善良淳樸的村民 <p class="ql-block">遠處的翁丁佤寨是那樣的祥和安靜,從遠古走來,帶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融入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行列中!</p><p class="ql-block">獲悉翁丁佤寨于2021年2月14日17:40發(fā)生火災(zāi),令人扼腕痛惜。懷念那座古老原始的村寨,懷念那些善良淳樸的人們。但愿佤寨的人們早日重建家園,愿佤寨同胞安然無恙!制作此篇,已志懷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