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樓群主要由一座方樓、三座圓樓、一座橢圓樓組成,分別是步云樓、振昌樓、瑞云樓、和昌樓,方樓步云樓居中其余4座環(huán)繞周圍。 田螺坑土樓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獨具特色的建筑形體組合,被中國古建筑保護專家組組長羅哲文稱為"世界建筑奇葩", 田螺坑土樓群建筑組合是福建客家土樓群的典范。</p><p class="ql-block">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田螺坑土樓群為第四批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樓群作為福建土樓的一部分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7月7日,包含田螺坑土樓群在內(nèi)的福建土樓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樓四座圓樓簇擁著一座方樓,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絕倫,璀璨奪目,又像是一支氣勢磅礴的五重奏交響曲,在青山秀水間激越地奏響。公路隨著山勢蜿蜒而下。隨著觀看角度的變化,田螺坑景觀魔術般地不斷變幻,圓樓時而在前時而退后,方樓時而隱蔽時而暴露。田螺坑土樓群猶如布達拉宮橫空出世,巍峨聳立,莊嚴肅穆。田螺坑土樓群的精美建筑組合,田螺坑土樓群構成人文與自然巧妙之,內(nèi)部環(huán)境成的絕景。</p><p class="ql-block">田螺坑第一座土樓叫步云樓,就是那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樓,始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高三層,每層26個房間,全樓有4部樓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孫后代從此發(fā)跡,讀書中舉,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果然,步云樓還在興建,族人又有了財力,隨即在它的右上方動工修建新一座圓樓,叫和昌樓,也是三層高,每層22個房間,設兩部樓梯。1930年,步云樓的左上方又建起了振昌樓,還是三層高,每層26個房間。 1936年,瑞云樓又在步云樓的右下方拔地而起,仍然是三層,每層26個房間。最后一座文昌樓建于1966年,準確地說它是一座橢圓形樓,三層,每層有32個房間。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筑形式,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