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毛主席說:世間最可寶貴的是人,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我想主席說的人,是那種有精神力量的人。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靠的是延安精神;60年代,70年代,吃穿困難,林州人民能夠戰(zhàn)天斗地,修建人工天河,靠的是紅旗渠精神。那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干好工作,靠什么精神?精神從哪里來?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努力工作度一個幸福的人生》。</p> <p> 我相信,在坐的各位可以不需要高薪,可以不奢求高壽,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不希望幸福。幸福是什么? 據(jù)說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大都研究過這個命題,但又眾說紛紜。當代哲學家周國平把幸福列出了五個內(nèi)在條件和六個外在條件,他說外在的六個條件受命運的影響,不是靠努力就能夠達到的,而內(nèi)在因素不受外界影響,并且內(nèi)在條件達到的幸福比外在條件達到的幸福更可靠。我反復對照了一下,沒有哪一個行業(yè)比教育更容易達到這幾個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也就是說沒有幾個行業(yè)比教師更容易得到幸福。</p> <p> 五個內(nèi)在條件,他把創(chuàng)造列在第一位,有創(chuàng)造肯定就有幸福的體驗,但是他說的創(chuàng)造,不是譜一首曲子,畫一幅畫,雕一尊塑像……而是一個人把自己最大的潛力發(fā)揮出來,或者說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好,就是創(chuàng)造。在這一點上,周國平和林清玄有異曲同工之妙。林清玄認為有品質(zhì)的生活,是一種求好的精神。他說:農(nóng)民種好地,是創(chuàng)造;工人做好工,是創(chuàng)造;工匠打造出好器具,是創(chuàng)造;理發(fā)師把發(fā)型整理好,也是創(chuàng)造。在我們印象中,出租車司機這個工作應(yīng)該是最單調(diào),乏味的,但是,微軟大陸總裁在上海乘坐一次出租車后,對這個出租車司機說:能不能給我們微軟的上海員工講一次課,你要多少錢都可以。這個司機有什么創(chuàng)造,能夠吸引一位總裁呢?原來,這位司機在開車的途中,能夠在短短十幾秒內(nèi)判斷出,應(yīng)該拉哪位顧客,不拉哪位。在醫(yī)院門口站著兩個人,一個拿著臉盆,一個拿著藥,應(yīng)該拉哪一個呢?他說,拿臉盆意味著病人要出院,走的路程就比較遠,而拿藥的這個很可能就是家住在附近來取藥的。中午一點,他遇到四個客人,一對夫妻,一位年輕女士,一位拿著平板電腦,背著電腦包的顧客,應(yīng)該拉誰?拉背著電腦包的顧客,一看就是出差的??腿松宪嚭?,他會跟他聊天,會在短時間內(nèi)選擇路線。乘客都愿意走近路,但他有時候?qū)幙线x擇遠路而讓乘客付近路的費用。因為,最近的路不一定最快的路。這樣做,看似賠錢,但是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這個司機把每天工作的時間和需要承擔的各種費用(如汽油、稅錢以及應(yīng)向出租車公司繳納的費用)做了一個統(tǒng)計,通過計算得出他每小時要承擔的費用。之后,他得出一個結(jié)論:即使跑空車,這些費用也必須要支付,那么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地多拉顧客才能掙更多的錢,所以,節(jié)省時間是最重要的。一個出租車司機竟然可以把工作搞得這么有創(chuàng)意,我想我們教育的過程更不乏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和環(huán)節(jié)。把課上得不同凡響,是創(chuàng)造;把練習搞得精彩紛呈,是創(chuàng)造;輔導課上你能讓學生如醍醐灌頂,是創(chuàng)造;答疑課你能讓學生茅塞頓開,那應(yīng)該也是創(chuàng)造。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面對一屆屆學生,大家可以大膽地去創(chuàng)造,讓創(chuàng)造帶給你幸福的感受。</p> <p> 第二個條件,是體驗。體驗美好,當然會有幸福的感覺。無獨有偶,這里舉的仍是出租車司機的例子。這位出租車 司機是一個美國人,在對過去五年的工作反復思考后,他立志要改變自己的工作狀態(tài)。第一年,乘客上車后,他會說些溫馨的話,他的收入有所提高。第二年,他學著站在乘客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收入進一步提高。第三年,他真正搞了一些創(chuàng)意,并讓乘客體驗到這種美好。比如,乘客上車后,他會說:乘客你好,我愿意用最好的服務(wù),最安全的行駛讓你最快捷地到達目的地。然后他會問:要喝咖啡或飲料嗎?他的車上都有。要聽歌嗎?一張卡片上登記有不同的歌曲,方便選擇。想看報紙和雜志他可以隨手遞給你。不用說,他的收入更高了。這個司機說:“有人以為我掙錢了,心態(tài)才好,事實上恰恰相反,是因為我心態(tài)好,才掙到了錢,才感覺到了幸福?!痹谧母魑焕蠋煟瑧?yīng)該克服職業(yè)倦怠感,用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每一天的工作。開好出租車可以增加收入,搞好教學,我們會有什么收獲呢?教學相長,在教好學生的同時,我們自己的學識、品味也會無形中得到提升,人格力量亦會增強,這大概就是古人尊稱教師為“先生”的原因吧。我想通過你的努力,一定能培養(yǎng)出幾個好學生。有人說:“什么人也可以得罪,但不能得罪教師,這個老師可能其貌不揚,但他的背后可能有一個很厲害的學生。”這不是當教師的幸福嗎?努力工作,掌握教育的規(guī)律和先進的教育思想,就可以拿工作中所獲而“私用”。怎么“私用”呢?有人說,我這一生注定成不了哲學家、科學家、思想家……但你若以工作中獲得的先進理念和實踐經(jīng)驗精心地培養(yǎng)孩子、孫子,那么你就有可能成為xx家的父母,xx家的祖父母,所以也有人說,一個教師家庭,三代之內(nèi)必有成才者出現(xiàn),當然,前提是——好教師。</p> <p> 第三個條件是“愛”。在所有的近義詞中,喜歡和愛可能是最相近的,但仍有區(qū)別。喜歡是欲占有,愛是愿付出,雷鋒精神是愛,給慈善總會捐款是愛。為什么說愛是付出呢?你院子里種著一棵樹,如果把它賣掉,你會很可惜,因為你在它身上付出了澆水,施肥,剪枝的勞動;你養(yǎng)一只寵物,突然死掉了,有的說,死了就再買一只,但即使你買到了更好的,也會對死去的那一只百般留戀,因為你在他身上有過付出。所以說,付出才能夠體會到更高一級的歡愉。在學校,我們面對一屆又一屆學生,并不缺乏愛的機會。一節(jié)課精雕細琢是愛的奉獻;帶病堅持工作是愛的奉獻;學生生病了送醫(yī)、送藥是愛的奉獻;學生有困惑時使他迷途知返,也是愛的奉獻……讓我們用博大無私的愛去溫暖我們的學生,在愛中體會快樂和幸福吧。</p> <p> 第四個條件是,獨處。周國平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獨處是一個人的狂歡。獨處時,你是在跟自己對話;獨處時,你的思緒就會信馬由韁;獨處時,你才會面對事物的全部;獨處時,你才能夠真正去想:我想要什么,我能得到什么,我怎么樣才能夠得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那么多的假期和雙休日,還沒有時間獨處嗎?所以我們要經(jīng)常思考,怎樣把課上得更精彩,怎樣讓我們的集體診斷更有效,怎樣把學生的短板盡快提升,怎樣讓更多的學生在單元過關(guān)中一次性過關(guān)。各位好好想一想,一節(jié)好的課真的比一節(jié)差的課付出的多嗎?無非是不思考,年復一年的上課,年復一年的讓學生不歡迎,而有的老師思考了,總結(jié)了,就能把課上得讓學生心滿意足。像蒸饃一樣,人如果不思考,不反省,一輩子蒸出來的永遠都是酸饃。能不能吃什么,受經(jīng)濟條件的約束,同樣條件下,吃出什么樣的味道,則是廚藝的問題。大家捫心自問,你給學生的飯菜是色香味俱全呢?還是僅能填飽肚子。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動腦與否,結(jié)果大相徑庭。</p> <p> 第五個條件是,閱讀。學生們每天都在學習,無形中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閱讀的氛圍,這是作為教師得天獨厚的好環(huán)境。每一所學校大小會有一個圖書館,阿根廷著名詩人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應(yīng)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那我們教師不就是生活在天堂中嗎?閱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要強調(diào)的是讀書的境界。讀書,要讀到什么樣的境界呢?讀到就像吃飯和睡覺一樣,成為一種習慣。一天不吃飯行嗎?一天不睡覺行嗎?那么一天不閱讀行嗎?讀書要讀到懂得謙虛,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當你讀的書足夠多時,看到人類幾千年,幾萬年積累的知識,猶如浩瀚的海洋一樣,你真的會感到我們懂得的實在少得可憐。讀書要讀到像黃庭堅一樣:三日不讀書,就感覺面目可憎。我認為,什么人都可以不讀書,唯有教師不能不讀書。教師,要爭做創(chuàng)建終身學習型社會的示范者。</p> <p> 說到這里,大家可以回顧一下,這五個條件我們教師是不是最容易具備。還有六個外在條件,我們能擁有嗎?周國平說,外部的條件容易受命運的支配,有時候不是靠人的努力可以達到的,但是我感覺這六個外在條件我們教育工作者也很容易實現(xiàn)。這六個外在條件是:一、平安,教師工作有風險嗎?要我認為,風險很小。二、閑暇,曾經(jīng)有人戲言,什么生活幸福呢?有點錢,有點閑。這個“閑”就是閑暇,教師們除了雙休日,每年還有兩三個月的假期,去掉補課,怎么也有休息的時候,這不是閑暇嗎?三、健康,有人質(zhì)疑,高中教師這么繁重的工作能健康嗎?大家從另一個角度想想,學校里,有操場,也不缺乏鍛煉的器械。普通人還能每天鍛煉一到兩個小時,十幾年如一日,老師們工作之余,為什么不能去操場跑跑步、跳跳廣場舞,這不是健康的保障嗎。四、家庭,我舉這樣一個例子說明我們每個教師都有一個好家庭,我前些年教過一個女生,她的兒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有一次我們聊天時說起選兒媳的標準。她說,錢多了不行,家長官大的也不行。選什么呢?選教師家庭的子女,我問為什么,她說教師家庭教育出來的子女都比較懂事,懂得感恩。五是事業(yè),不要把教育當職業(yè),而要當事業(yè)?!蹲x者》上曾經(jīng)登過這樣一篇文章——《我的事業(yè)是父親》,作者有六個子女,全都考上了名牌大學。他把教育子女當成事業(yè)來做,我們教育工作者難道不應(yīng)該把工作當事業(yè)嗎?他能培養(yǎng)出六個成才的,我們應(yīng)該能培養(yǎng)出60個、600個,6000有點太多了,孔夫子才弟子三千。第六個外在條件我想大家一定知道是什么,是錢,說文雅一點,是財富。教師待遇不高,是事實,但和周圍的人相比,我們至少也不算最低,況且財富越多越容易招致禍患。周國平以為,錢多的禍患至少有三點:第一,極易培養(yǎng)造就出紈绔子弟;第二,容易招人嫉妒;第三,很可能帶來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這樣一想,盡管我們工資不算太高,也應(yīng)該心滿意足。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有健康的身體,過著小康的生活,就是幸福,這是周國平對幸福的最終定義。教師這個行業(yè),真的很辛苦,但我們可以在工作中創(chuàng)造美好,體驗幸福。我想,每年的高考成績揭曉時,能夠像申奧成功一樣喜悅;讓更多的學生改變命運,并以母校為榮;讓更多的家庭,因你而對教育滿意。同志們,努力工作,我們的人生就是快樂的、幸福的。同志們,努力工作,度一個幸福的人生吧!謝謝大家!</p><p> 節(jié)選自“2016年高考研討會即席演講”,地址:水冶鎮(zhèn)龍騰賓館。</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教育廳廳長鄭邦山:真正的教育是幫孩子點亮“四盞燈”https://c.m.163.com/news/a/G9T5SRJ80514CDBK.html?spss=newsapp&spssid=3a9d26fb5df8961498cd0a21954fa250&spsw=3&isFromH5Share=article</p><p class="ql-block">國際幸福日 | 幸福是什么?這是我聽過最詩意的回答!https://mp.weixin.qq.com/s/VNrmW82izFJNblmRjzXgiQ</p><p class="ql-block">幸福其實很簡單,記住這十條建議https://mp.weixin.qq.com/s/oLNpznmEtQg9smtn7RtQrw</p><p class="ql-block">湯勇:教師幸福,教育才會幸福https://mp.weixin.qq.com/s/YbsV-jcI_D3o9TG812kdL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