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煙鎖晨光,繁華落幕,陽光復(fù)來。廊瓦亭砌的春城,重見清峻明澈,通透空遠(yuǎn)。滿眼舒朗的郊外由片斷的晴雪挽接著,仿佛沉沉大夢后,漸次遞現(xiàn)的幻景。乍開的晴光,豁然眩目,雖令人不能馬上脫離游絲般的纏綿,但到底開始從昏暝中破醒,鼻息之內(nèi),已可聞見一縷縷新生的濃鮮。過年的心思,本來也在那時的霧靄間,沉于模糊而滯留不動,現(xiàn)在卻又因這片明朗,欣然前行了。<div><br>慣常的日子,總是井井有條,雖談不上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倒也緊湊殷實。這般的清茶白水,瓜菜素粥,因其易來易得,便足以讓人信賴此生坦坦可寄,三日五日,十年八年的歲月,朝暮晨昏,風(fēng)隨雨送,想來亦不在話下。</div><div><br>無如人間事繁多,正經(jīng)日子也不能得過且過。其實,一進臘月,過年的心思就有了。年光回首遠(yuǎn),歲暮轉(zhuǎn)身臨。一年到頭,前趕后趕,就把人推到了年關(guān)。過年究竟還是萬叢炎涼里,一件暖人心窩兒的事。</div><div><br>過年究竟是怎樣一個好法兒,想必只有貪吃貪玩的孩子才能說得清,于我而言,它不過是個結(jié)果,等日子過到一定的時候,自然會來,說去剎那也就去了,并不感十分新鮮。我明明知道,無論多好的年節(jié),都經(jīng)不住等待,不管離現(xiàn)在多遠(yuǎn),我都能像饑蠶食葉一般,在風(fēng)卷殘云的沙沙聲中耗盡滿籮日月,可等它真的來到,卻不由自主地心生慌張,恨不得早一點兒將身子靠過去,賴在那里不走。好像它就是一棵點點光色的花樹,其粲然明媚的模樣,確可以叫人千般留戀。<br></div><div><br></div> <div><br></div>留戀歸留戀,可每逢過年,卻總聽人感慨年味淡了,感覺不到熱鬧。言語之間,無不透著對往昔歲月的懷想。其實,他人口中的所謂熱鬧,還是來自于兒時印象,即如現(xiàn)在的年,我相信在孩子的眼里,也還是熱鬧的。人一長大,經(jīng)歷就多,對于事物的感觸就失了敏銳,等到為人父母,責(zé)任感又每每奪去天然的身心,由生活的機械感漸然代替了悠悠浪漫,這時感覺不到原味的東西,何止是一個年呢?<div><br>我印象中的年味兒,也都是來自小時候,幾副紅對聯(lián),聲聲鞭炮響,還有巷子里家家剁肉的案板聲,亦能構(gòu)成十足的味道。這大概因為孩子天眼未開,即在大人眼中的平常物件,若給孩子看見,也會覺得眼前一亮,天地新鮮。過年上好的事,是孩子不用擔(dān)心挨罵挨打,即使可勁兒地淘氣,父母亦只是一笑煙云。如我似的,那時若淘得太過分,母親頂多沉臉說一句,我可給你記著,過了年再打。我覺得,這是最實在的年味兒了。</div><div><br>想起小時候,跟著父母趕大集,買年貨,仿佛光景如昨,然冷冷一想,又的確隔空離世了。我自知人間流景不能掉轉(zhuǎn),可這么些年孤身在外,正是憑著這點兒舊事影子,心里才不至于荒茫難堪。過年,大約都是過給孩子們的,大人感受的無非是匆忙勞累,甚至發(fā)愁,能夠慰藉他們的,亦正是孩子們過年時的歡聲笑語,父母見了,心里一亮堂,就算過了年。<br></div><div><br></div> <div><br></div>年味,其實就是人味。雖說用淡薄的年味來推算人味的淡薄,不免過于武斷,但對于居住在都市里的人來說,的確比不上花枝小院,煙火人家。鄉(xiāng)下人過年,踩地頂天,望山看雪,有一味天然的接地氣,即像他們的鄰居,挨門隔墻,一過便是一生一世,又如他們的親戚,無分遠(yuǎn)近,一走動便要天長日久。這可真是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鄉(xiāng)下人的活法兒,固同都市人一樣,都是關(guān)起門來過活,但他們是一個人之外,還有無數(shù)人架著,托著,而城市人則是流沙碎石,自觀自感。<div><br>話雖如此,過年,究竟沒什么不好,久違的親人圍爐團坐,舉杯言歡,共敘天倫,圖得是喜慶。過年對所有人來說,究竟是熱鬧的,人情的,好的。曾記得不在故鄉(xiāng)的除夕,我都會帶著孩子,站在高高的天橋上,看那璀璨的煙花,在深邃的夜空里裂光騰煙,繽紛飛舞。那一刻,我想的是故鄉(xiāng)的小院內(nèi),雪色酒氣,喧聲震瓦,而孩子感受的,正是愛他的和他愛的人,都守在一起過新年。</div><div><br>孩子心中的年味,總比大人的要豐滿,可現(xiàn)在于我來說,卻是真心樂見的事。如此,甚好!<br></div><div><br></div> <div><br></div>記得往昔在鄉(xiāng)下過年,兄弟姐妹們坐在一起,歡笑呼喝,聲可震瓦,如今時過境遷,提起這些只有傷感。說到時過境遷,對于年輕人或是層出不窮的機會,而于中年人卻像深淵,確有屢墜屢深,萬劫不復(fù)之感,故而對于過年,我的滋味常是喜憂參半,說不出所以然的。<div><br>那時過年,總要去城里逛一逛,看一看街道樹枝上挑著的燈籠,寒風(fēng)里作響的風(fēng)車,人大概都是喜歡熱鬧的,那些愛靜的人,不過是心里待見的東西不在眼前,自己又不喜歡逢場作戲,便寧可離事事遠(yuǎn)著些,此唯有到了人對,景對,心對的時候,才會顯出瘋狂的一面。</div><div><br>生活的嚴(yán)肅,讓很多人壓力重重,想事做事便自然少了些詩情畫意。前些日子回老家,遇到兒時的同伴,看他們一臉滄桑,木訥如塑的樣子很覺驚心。他們牛馬似地勞作,過去是為父母,現(xiàn)在則是為了孩子,竟沒有身心得閑的時候。幾十年下來,除了趁著酒意發(fā)幾句牢騷,那個曾經(jīng)浪漫在心的少年,早已被這樣的日子全然淹沒。人世恒常,浮云流水,誰又能說這樣的活法不應(yīng)該呢?這里面既沒有道理可講,亦沒有委曲可訴,反正每個人都得體驗一回。<br></div><div><br></div> <div><br></div>過年總免不了送禮,親人之間的禮,卻是不在乎重,而求乎于全。當(dāng)滿屋子大小人物圍過來,看你探囊取物,翻東找西的,那時你已不是歸家客,而是一個即興表演的魔術(shù)師。你若變了一樣兒東西出來,那人一時得了,必然歡天喜地地走了。得不著的,心里就要打鼓兒,走也不是,站也不是,活像個等待判決的嫌疑犯。正在這時,你噌的一下把東西亮出來,那人便要笑臉如花,得了大赦一般,連聲說道:“啊,還有我的,難為你還惦記著。”此情此景,想來實在驚險,想來實在回味。<div><br>至于所送之物,則無慮貴賤,所謂禮全人周,圖的不過是一團喜氣。若要就物論物,卻可以挑些傍身耐用且又不至昂貴的,以便讓所送所受的人,物不壓心,還可以常常見物而念。譬如男的可以送茶具酒器,腕表,手包,甚至是剃須刀,香煙嘴兒,女的無非是衣服,坤包,化妝品,小孩子們倒是好辦,包個紅包,便萬事大吉。</div><div><br>人們總是希望過年時熱鬧,喜慶,這原是應(yīng)當(dāng),只不過幾家歡樂幾家愁的人世,單靠過年這幾天粉飾亦不管用。真正的歡快,應(yīng)是平時的歡快,否則等大年一過,又會被打成原形。每每新聞上,一些孤寡老人趕到過年,便能領(lǐng)到一袋米,一塊肉,看他眼里淚花閃閃,充滿感激,便讓人覺人間有情。可是平時呢,他們就不吃不喝么?有誰來照顧呢?我看最為當(dāng)緊的,倒是要教育他們的孩子懂事,孝順,心里要裝著老人,沒有孩子的,應(yīng)當(dāng)設(shè)法讓他們老有所依。這樣一來,平常的日子也就像過年,等到過年,便是錦上添花了。</div><div><br>故而過年,實不必裝著熱鬧,亦不必要求一定歡天喜地,只要心里揣著真切,溫情,亦便是真正的其樂融融,良辰美景?!吧郊页o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于我,就更是簡單,過年么,便如同過門檻,抬腿一邁,這邊是這邊,那邊是那邊了。<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