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自序</b></p> <p class="ql-block"> 這是近幾年陸續(xù)創(chuàng)作的,和藏區(qū)有關(guān)的八尺橫幅作品匯編,是我以“川滇青甘藏國畫作品系列”為主題的采風(fēng)作品,目前已積累八十余幅。為了創(chuàng)作這個系列,先后五次進入藏區(qū)采風(fēng),<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入藏八線”已走過六條線路,</span>還有新藏線和唐蕃古道有待探索。</p><p class="ql-block"> 這個系列的作品,以藏區(qū)及大橫斷山脈(大香格里拉民族聚居區(qū))為主, 由于創(chuàng)作時間拉的較長,作品并不是統(tǒng)一風(fēng)格,也沒<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刻意設(shè)計風(fēng)格(所謂的“自己面目”),</span>作品風(fēng)貌隨著這幾年的實踐和感悟自然演進。在技法方面,水墨、淺絳、青綠等手段都有應(yīng)用。創(chuàng)作過程力戒以炫技為主的墨戲,也避免對景寫生的拘泥,更不愿意從作品中自我標榜出玄學(xué)和大義,著力于借自然和人文景觀,表現(xiàn)精神上的家園,天人合一,和諧共生,暢神達意。這個匯編的作品次序,按旅行線路順序編排。比如“青藏線”條目,我采風(fēng)線路拉薩到西寧,作品也是按這個順序排列。</p><p class="ql-block"> 創(chuàng)作“大美宿州”期間,山水畫家馬朝群老師曾對我說:“你這個年齡,正是出大作品的時候,不要沉溺于迎來送往的應(yīng)酬,要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優(yōu)秀作品,將來回首,無愧于畫家的稱號”。馬老師的話給我很大的鼓舞,一直牢記和鞭策自己。 </p><p class="ql-block"> “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 。作為畫家,用掌握的技法,表達個人的意趣和對山川河流的認識和理解。所謂時代氣息和個人風(fēng)貌,就是認真做好屬于自己的事情,修身養(yǎng)氣,說心中的話,講自己的故事,即便小如苔花,也要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吳柏于2021年7月7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川西環(huán)線</b></p> <p class="ql-block">《天府之源》)——岷江,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岷江傳統(tǒng)上以發(fā)源于四川松潘縣岷山南麓的一支為岷江正源,實際其西支大渡河從河源學(xué)上才是正源。都江堰在成都平原岷江之上,戰(zhàn)國秦昭王末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建造,為“天府之國”打下經(jīng)濟基礎(chǔ)。岷江在四川樂山并入長江。</p> <p class="ql-block"> 《青城山色》——青城山位于四川成都都江堰市青城山鎮(zhèn),背靠岷江,俯瞰川西平原,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huán)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是道教名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丹巴藏居》——丹巴藏寨碉樓,分布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境內(nèi),橫斷山脈中墨爾多神山下,大渡河峽谷,又稱美人谷。這幅作品是丹巴縣梭坡古碉群、甲居藏寨等峽谷藏寨的綜合印象。</p> <p class="ql-block"> 《鮮水河秋牧》——鮮水河為雅礱江左岸支流,古稱鮮水、源于青海省達日縣巴顏喀喇山南麓,北源稱泥曲(泥柯河),流入四川省色達縣境,在爐霍與南源達曲匯合后稱鮮水河。再南流經(jīng)道孚縣至雅江縣以北27公里的兩河口處匯入雅礱江。</p> <p class="ql-block"> 《雅拉雪山》——雅拉雪山,系藏區(qū)著名神山。位于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縣的交界處,海拔5884米,與它東北方向的墨爾多神山遙遙相對。山頂終年積雪,是康巴地區(qū)一座著名的神山,雅拉河即發(fā)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塔公草原》——塔公草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塔公鎮(zhèn)境內(nèi),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帶,川藏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方便,是甘孜州最著名的草原。沿線的河流、草原、森林、山體、寺廟、藏房建筑,有濃郁的藏鄉(xiāng)風(fēng)情。</p> <p class="ql-block"> 《高原紅草地》——高原三秋草,勝似二月花。紅草地位于四川甘孜稻城桑堆鎮(zhèn),面積不大,名氣不小,在川西環(huán)線去稻城亞丁的路旁,采風(fēng)路過時草地微紅,畫的時候應(yīng)該紅映滿天了!</p> <p class="ql-block"> 《石河奇觀》——石河公園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海子山古冰川奇觀,古冰川遺留的成千上萬的漂流石、濕地、草甸、海子、山包的混合。</p> <p class="ql-block"> 《稻城須俄疊湖》——這個小湖在稻城香格里拉鎮(zhèn)和桑堆鎮(zhèn)之間,海子山下邊,地圖上沒有標注,川西環(huán)線公路旁有標記牌。</p> <p class="ql-block"> 《仙乃日神山》——在稻城亞丁沖古寺,仰望亞丁三大神山之仙乃日神山。四川甘孜州稻城亞丁和涼山州交界處,橫斷山脈貢嘎雪山的組成部分,海拔5958米。</p> <p class="ql-block"> 《央邁勇神山》——央邁勇神山,藏語意為“文殊菩薩”,位于四川甘孜州稻城亞丁和涼山州交界處,橫斷山脈貢嘎雪山的組成部分,海拔5958米,稻城亞丁三神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夏諾多吉神山》——夏諾多吉,位于四川甘孜州稻城亞丁和涼山州交界處,橫斷山脈貢嘎雪山的組成部分,海拔5958米,是稻城亞丁三神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蜀山之巔》——貢嘎雪山在四川省康定、瀘定、石棉、九龍四縣之間,是橫斷山脈的大雪山中段主峰。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聳立于群峰之巔,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川藏南線</b></p> <p class="ql-block"> 《川藏第一橋》——興康特大橋位于四川甘孜瀘定縣,橋西接海子山,橋東接二郎山;橫跨大渡河江面,雅康高速公路第一座特大橋。</p> <p class="ql-block"> 《大渡河畔鐵索寒》—— 大渡河是長江干流岷江的正源,發(fā)源于青海久治縣屬果洛山麓,在四川樂山匯入岷江。當(dāng)年紅軍長征在大渡河安順場強渡,飛奪瀘定橋,留下紅色印記。</p> <p class="ql-block"> 《川西無量河》——無量河又名理唐河、小金川,下游稱木里河,是雅礱江中游右岸最大支流,源于沙魯里山東坡澗和太陽山西坡澗。經(jīng)甘孜理塘至涼山木里,自西北向東南流,在木里縣城附近向北折東流,于錦屏山西北麓匯入雅礱江。</p> <p class="ql-block"> 《毛埡大草原》——毛埡大草原位于四川甘孜州理塘縣縣城以西,群山的環(huán)抱之中,如海的草原郁郁蔥蔥,草原南望可見海拔5838米的益母貢呷雪山,山頂終年積雪。</p> <p class="ql-block">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是長江干流,以產(chǎn)沙金而得名,為世界最深峽谷之一。金沙江上游在青海玉樹接通天河,流經(jīng)川藏滇,中有雅礱江匯入,在四川宜賓和岷江交匯,始稱長江。</p> <p class="ql-block"> 《海子山姊妹湖》——川藏線318國道向西,四川理塘和巴塘間的地標性景點,漢藏交通要道,海子山主峰雅拉雪山映襯下的秭妹湖,湖水碧藍如同兩顆寶石鑲嵌在高原山間。</p> <p class="ql-block"> 《業(yè)拉山口》——業(yè)拉山也叫怒江山,是橫斷山脈的最后也是最大的天險,怒江山地處橫斷山脈和青藏高原的結(jié)合部,西藏昌都邦達草原過后即翻越業(yè)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 《邦達草原》——邦達草原位處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地區(qū),三江流域之高山深谷中的邦達草原是一塊地勢寬緩、水草豐美的高寒草原。怒江支流玉曲上游蜿蜒流淌其中。</p> <p class="ql-block"> 《怒江七十二拐》——是川藏線上埡口海拔4618米的業(yè)拉山盤山公路邦達鎮(zhèn)至八宿縣城間,中途經(jīng)過怒江,坡陡路險,從最低點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點業(yè)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盤旋下降至邦達鎮(zhèn)海拔4100米。長約12公里。</p> <p class="ql-block"> 《怒江天險》——怒江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大河流之一,上游藏語叫“那曲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從云南流入緬甸,改稱薩爾溫江,最后注入印度洋。這幅畫得稿于西藏怒江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 《瀾滄江大峽谷》——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nèi)河段的名稱,東南亞第一長河。瀾滄江源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流經(jīng)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出境。這幅畫表現(xiàn)西藏段的風(fēng)情。</p> <p class="ql-block"> 《然烏湖春雪》——然烏湖位于西藏昌都地區(qū)八宿縣然烏鄉(xiāng),然烏湖緊靠川藏公路。湖畔西南有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貢拉冰川,東北方向有伯舒拉嶺,是雅魯藏布江源流帕隆藏布江的水源地。</p> <p class="ql-block"> 《來古冰川》——位于西藏昌都地區(qū)八宿縣然烏鎮(zhèn)境內(nèi),緊鄰然烏湖,是帕隆藏布的源頭,冰雪融水流進然烏湖,湖畔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還有很多原始的藏族村落。</p> <p class="ql-block"> 《米堆冰川》——米堆冰川位于藏東南波密線米堆、米美二村,川藏線旁,念青唐古拉山脈末端,中國三大海洋性冰川之一。</p> <p class="ql-block"> 《林芝桃花》——西藏林芝地區(qū)的桃花異于江南碧桃的風(fēng)格,學(xué)名叫“光核桃”,俗稱“野桃”,樹高花繁,開得狂野,光核桃樹壽命可達千余年。林芝波密縣桃花溝綿延30公里,號稱中國最長的桃花溝。我在林芝只看到桃樹,花是“遷想”。</p> <p class="ql-block"> 《古鄉(xiāng)湖春牧》——古鄉(xiāng)湖位于古鄉(xiāng)古村,距離西藏波密縣城33公里,是一個淡水堰塞湖。該湖地處318國道上,該湖是因冰川活動引起“卡貢弄巴”爆發(fā)巨大泥石流堵塞帕隆藏布江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易貢河畔》——“易貢藏布”,漢語簡稱“易貢河”,流經(jīng)嘉黎縣-波密縣的一條大河,是雅魯藏布江的二級支流。河流發(fā)源于西藏那曲地區(qū)嘉黎縣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主體經(jīng)過的易貢鄉(xiāng)其位于西藏東部。</p> <p class="ql-block"> 《通麥天險》——通麥鎮(zhèn)到排龍鄉(xiāng)的14公里路段天險,統(tǒng)稱為通麥天險,是川藏公路南線最險的一段路,在波密縣迫龍藏布大峽谷,洶涌的易貢藏布上,通麥懸索吊橋、汽車保通便橋和新建的256米單跨單塔懸索橋,三橋并列,成為西藏公路交通發(fā)展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帕隆藏布江大峽谷》——帕隆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三大峽谷,平均深度達3555米,全流程的海拔落差高達3360米。帕隆藏布大拐彎,通麥鎮(zhèn)排龍鄉(xiāng)有兩次大拐彎,附近形成川藏公路南線的27里天險路段(通麥天險——排龍?zhí)祀U)。</p> <p class="ql-block"> 《喜馬拉雅凈土》——喜馬拉雅山脈 (梵語意為雪域),位于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p> <p class="ql-block"> 《魯朗雪晴》——魯朗藏語意為“龍王谷”,被譽為“雪域小瑞士” 。位置西藏林芝地區(qū)林芝縣魯朗鎮(zhèn),川藏公路南線(318國道)從這里穿過,處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涌入的印度洋水氣帶,海拔2700-4200米,素有“西藏江南”美稱。</p> <p class="ql-block"> 《云起巴松措》——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語中是“綠色的水”的意思,湖面海拔3480米。位于西藏林芝工布江達縣巴河鎮(zhèn)巴河上游的高峽深谷里,是紅教的一處著名神湖和圣地。林芝地區(qū)氣候濕潤,湖面蒸騰,山川出云為天下雨。</p> <p class="ql-block"> 《尼洋河岸滿樹金》——尼洋河發(fā)源于中國西藏米拉山西側(cè)的錯木梁拉,由西向東流,在林芝市巴宜區(qū)的則們附近匯入雅魯藏布江。尼洋河是西林芝地區(qū)的“母親河”,又稱“娘曲”,藏語意為“神女的眼淚”。高原特別是是江河的源頭,水流像小姑娘的發(fā)辮,寬泛分合聚散多姿清純,比如雅魯藏布江、沱沱河等。</p> <p class="ql-block"> 《雅魯藏布江河谷》——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境內(nèi),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發(fā)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杰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zhuǎn)向南流,經(jīng)巴昔卡出中國境。這幅畫得稿于西藏山南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 《羊湖初雪》——羊卓雍錯,簡稱羊湖,藏語意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p> <p class="ql-block"> 《朝圣》——布達拉宮位于西藏拉薩市區(qū)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一座宮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于17世紀重建后,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過去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中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川藏北線</b></p> <p class="ql-block"> 《佛國圣境》——色達五明佛學(xué)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境縣,海拔36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環(huán)繞之中,僧舍以佛學(xué)院的大經(jīng)堂為中心,密密麻麻搭滿了四面的山坡,眾多的絳紅色小木屋,延綿起伏,蔚為壯觀。這些紅色小木屋,住有五千多名僧俗。</p> <p class="ql-block"> 《孜珠山孜珠寺》—— 孜珠寺位于西藏東部昌都地區(qū)丁青縣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廟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丁青大雪山》——丁青縣屬藏東峽谷,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最高海拔6328米,最低海拔3500多米,相對高差2000多米。這是丁青到邊壩的大雪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川藏中線</b></p> <p class="ql-block"> 祥格拉冰川——川藏中線邊壩縣內(nèi),秘境祥格拉冰川位于念青唐古拉山的東部,長有9公里,1公里寬,冬季能近距離看到晶瑩剔透的藍冰世界,其他季節(jié)只能隔湖遙望。</p> <p class="ql-block"> 《邊壩三色湖》——西藏昌都地區(qū)邊壩縣普玉一村境內(nèi)“三色湖”,又名“普玉三色湖”,地處怒江峽谷斷層下陷帶,地形復(fù)雜,氣候多變,湖區(qū)雪山環(huán)繞,山巒險峻,逶迤不絕,山坡植被垂直分布,山顛積雪終年不化?!叭胺謩e為黑湖、白湖、黃湖,在陽光下顏色各異,故稱“三色湖”。</p> <p class="ql-block"> 《薩普神山》——位于西藏那曲比如縣羊秀鄉(xiāng)普宗溝境內(nèi),千百年來一直矗立于此,周圍群山環(huán)繞,主峰被尊為當(dāng)?shù)氐纳裆街?。它的最高峰?956米,也稱“薩普棍拉嘎布”,為藏傳佛教中的苯教神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達宗遺址》——位于昌都地區(qū)邊壩縣三色湖景區(qū)黑湖和黃湖之間的山頂上,地勢險峻,氣勢雄偉,明末清初由朝廷建立?!斑_”是藏語虎的意思,“宗”為政府,譯為在虎背上建立起來的政府,是西藏舊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青藏線</b></p> <p class="ql-block"> 《念青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橫貫西藏中東部,為岡底斯山向東的延續(xù),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西南部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同時將西藏劃分成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區(qū)域。</p> <p class="ql-block"> 《多彩納木錯》——納木錯位于西藏當(dāng)雄縣,青藏線109國道旁,“納木錯”為藏語,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納木錯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納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高路入云端》——“唐古拉”,藏語“高原上的山”。唐古拉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線,海拔5231米,是沿青藏公路進入西藏的必經(jīng)之地,并是長江的發(fā)源地。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在山口青海一側(cè),有世界最高的兵站——唐古拉兵站。</p> <p class="ql-block"> 《通天河第一灣》——通天河,長江源頭干流河段。位于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nèi),自長江正源當(dāng)曲、西源沱沱河匯合點的治多縣,至青海省玉樹結(jié)古鎮(zhèn),以下始稱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 《長江之源沱沱河》——沱沱河是長江正源,發(fā)源于唐古拉山脈格拉丹東雪山的姜迪古如冰川,行政隸屬于青海格爾木海西唐古拉山鎮(zhèn),下接長江源流通天河。</p> <p class="ql-block"> 《姜古迪如冰川》——長江之水雪山來!沱沱是長江的源頭,唐古拉山脈格拉丹東雪山的姜古迪如冰川則是沱沱河的源頭,是長江的誕生地和搖籃。</p> <p class="ql-block"> 《莽原無極》——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nèi)。它是橫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區(qū)之間的一塊高山臺地。保護區(qū)西與西藏相接,南同格爾木唐古拉鄉(xiāng)毗鄰,北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相連,東至青藏公路,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巍巍昆侖》——昆侖山脈(昆侖山),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是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干。該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nèi),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p> <p class="ql-block"> 《昆侖山玉珠峰》——位于青海格爾木南160公里的昆侖山口以東10公里,是昆侖山東段最高峰,由于每年氣溫高,融化快,降水少,消融大于累積,屬消退型大陸冰川。</p> <p class="ql-block"> 《橡皮山雪野》——橡皮山地理位置上屬于青海祁連山脈南山山系的一部分,海拔3817米,在青海湖與茶卡鹽湖之間。</p> <p class="ql-block"> 《青海長云暗雪山》——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nèi),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橡皮山是祁連山脈的南山序列,橡皮山北出,可遙見青海湖的一線碧藍。這里是高原立體氣候,青海湖畔油菜花開,山坡青稞泛黃,山頂已白雪皚皚。</p> <p class="ql-block"> 《天路》——天路,指青藏鐵路,簡稱青藏線,是一條連接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的國鐵Ⅰ級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滇藏線部分</b></p> <p class="ql-block"> 《大理崇圣寺三塔》——位于 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 蒼山應(yīng)樂峰,東對 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 千尋塔,當(dāng)?shù)厝罕姺Q它為“文筆塔”,為大理地區(qū)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 磚塔。南北小塔均為十級,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wèi)。</p> <p class="ql-block"> 《大理雙廊古鎮(zhèn)》——位于云南大理市東北端,洱海東北岸,是云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和“蒼洱風(fēng)光第一鎮(zhèn)”,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南詔風(fēng)情島”所在地。鎮(zhèn)域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海。西眺蒼山十九峰,門臨洱海萬傾碧波,東靠“佛教勝地”雞足山,南接“蓬萊仙島”小普陀。</p> <p class="ql-block"> 《滇北秋韻》—— 玉龍雪山在云南麗江境內(nèi),是納西人的神山。金沙江由藏入滇,在云南玉龍雪山西側(cè)轉(zhuǎn)了個大彎,蜿蜒入四川攀枝花,在宜賓始名長江。</p> <p class="ql-block"> 《麗江古城》——位于 云南省 麗江市 古城區(qū),又名 大研鎮(zhèn),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地處 云貴高原,古城內(nèi)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shè)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fēng)格的類型之一</p> <p class="ql-block"> 《虎跳峽》——虎跳峽位于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鎮(zhèn)境內(nèi),發(fā)源自青海格拉丹東雪山的金沙江迢迢千里奔波到此,突遇玉龍雪山、哈巴雪山兩座雪山的阻擋,原本平靜祥和的江水頓時變得怒不可遏,虎跳峽是萬里長江第一大峽谷,橫穿于哈巴和玉龍雪山之間因猛虎躍江心石過江的傳說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普達措國家公園》——位于 滇西北香格里拉“三江并流” 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中心地帶,由國際重要濕地 碧塔海自然保護區(qū)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哈巴片區(qū)之屬都湖景區(qū)兩部分構(gòu)成,以碧塔海、屬都湖和彌里塘亞高山牧場為主要組成部分,也是 香格里拉旅游的主要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 《獨克宗古城》——獨克宗古城位于云南迪慶州香格里拉市,意思“月光之城”,是按照佛經(jīng)中的香巴拉理想國建成的。古城依山勢而建,路面起伏不平,至今石板路上還留著深深的馬蹄印,那是當(dāng)年馬幫給留下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 《松贊林寺》——位于云南中甸香格里拉市,是云南省規(guī)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qū)有名的大寺院之一,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在整個藏區(qū)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集藏族造型藝術(shù)之大成,又有“藏族藝術(shù)博物館”之稱,被譽為“小布達拉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扎墨公路</b></p> <p class="ql-block"> 《嘎隆拉雪山》——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地區(qū)墨脫縣—波密縣交界地帶,是崗日嘎布山脈的西端段(也是橫斷山脈的西北極端),平均海拔4800米,山口海拔4200米左右,是南面印度洋暖水氣和北面青藏高原高寒水氣的交鋒帶,氣候多變,令人生畏,嘎隆拉雪山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神山。</p> <p class="ql-block"> 《墨脫雨林》——墨脫,西藏林芝市下轄縣。位于 西藏東南部,地處 雅魯藏布江下游, 是 雅魯藏布江進入 印度阿薩姆平原前,流經(jīng)中國境內(nèi)的最后一個縣,境內(nèi)的居民主要為 門巴族和 珞巴族, 雅魯藏布大峽谷主體段在該縣境內(nèi),是 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態(tài)保存最完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果果塘大拐彎》——位于西藏墨脫縣德興鄉(xiāng),距離墨脫縣城約12公里。在此處,人們可見奔涌而來的雅魯藏布江水如蛇形般突然轉(zhuǎn)向,罕見的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峽谷間云霧繚繞,繁茂的植被掩映在云霧之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丙察察線</b></p> <p class="ql-block"> 《玉曲河》——玉區(qū)河是怒江中游左岸一級支流,發(fā)源于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地區(qū)類烏齊縣附近的瓦合山南鹿,源頭海拔約4954m。玉曲河流經(jīng)昌都的洛隆縣、察雅縣、八宿縣、左貢縣,以及林芝的察隅縣,在察隅縣瓦龍鄉(xiāng)目巴村附近匯入怒江。</p> <p class="ql-block"> 《秋那桶》——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北部,丙中洛鎮(zhèn)秋那桶村委會北部,距離秋那桶村委會4公里,是云南省在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后一個村子。人稱“人神共居”之地,村內(nèi)環(huán)境優(yōu)美,具有突出的怒族民居特色。</p> <p class="ql-block"> 《霧里村》——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寧靜美麗的小村莊,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鎮(zhèn)北面,去秋那桶村的途中的 怒江對面。村里約有60戶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他們純樸,好客,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三批“中國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p> <p class="ql-block"> 《石月亮》——在云南福貢縣高黎貢山脈中段3300米的峰巔,有一巨大的大理巖溶蝕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寬約40余米,高約60米,沿著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這個透著白云藍天的石洞,叫做石月亮。相傳為傈僳族的發(fā)祥地。</p> <p class="ql-block">《老姆登》——位于云南省 怒江州 福貢縣 匹河怒族鄉(xiāng)東邊?!袄夏返恰笔桥逭Z的音譯,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一座建在懸崖邊上,紅白相間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 老姆登基督教堂。走到教堂前,看著遠山近草,那種鄉(xiāng)村教堂的樸素和自然,紅色十字架直指天空。</p> <p class="ql-block">《知子羅》——知子羅,用傈僳語稱贊是“好地方”之意,坐落在 碧羅雪山海拔2023米處的山梁上,曾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和原碧江縣城所在地。 三十多年前它曾經(jīng)是怒江州府所在地,二十幾年前它是繁榮的縣城,而如今,常被人傷感地稱為“記憶之城”或“廢城”。 </p> <p class="ql-block"> 《丙中洛》——丙中洛鎮(zhèn)為 云南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北部,丙中洛原為怒族居住的地方,自清朝道光年間,藏傳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幾帶進丙中洛并扎下根之后, 藏族人從西藏、德欽、中甸等地陸續(xù)遷徙而來,成為這里的主要居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b></p> <p class="ql-block"> 天祝, 藏語稱華銳,意為英雄的部落,甘肅省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地處 河西走廊東端,屬 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素有 河西走廊“門戶”之稱,天祝文化底蘊深厚, 夏至 漢初先后為 戎、 羌、 月氏、 匈奴等民族駐牧地,自 漢武帝時歸入 漢王朝版圖, 唐代后逐步形成以 吐蕃(今 藏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天堂寺有亞洲最大的 宗喀巴木雕坐像,達隆寺為 康熙御賜“報恩寺”, 石門寺為 倉央嘉措駐錫過的寺院, 東大寺內(nèi)藏有全國發(fā)現(xiàn)的唯一大型 《西游記》全本 壁畫;“ 華銳藏族民歌”、“土族 格薩爾”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境內(nèi)有 烏鞘嶺長城、 松山古城、 栗家莊漢墓群、岔口驛古堡等古跡,其中烏鞘嶺長城是 萬里長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天堂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抓西秀龍草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石灰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西頂大草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川滇青藏高原采風(fēng)札記</b></p> <p class="ql-block"> 去雪域西藏看看,是十幾年前的想法,一直未能成行。因創(chuàng)作“畫說長江”作品系列,必須到長江源流和源頭進行實地采風(fēng),2019年8月從成都出發(fā),開始“川進青出”(318國道成都到拉薩,219國道拉薩到西寧)的長途旅行。</p><p class="ql-block"> 這次旅行在川藏南線(318國道),經(jīng)雅安到瀘定,先走川西環(huán)線,從瀘定向北,沿大渡河,走丹巴、金川峽谷、入馬爾康(川藏北線),到色達五明佛學(xué)院,回程南行走爐霍,沿鮮水河,經(jīng)邦達草原、雅拉雪山、新都橋、海子山,去稻城亞丁,然后又折返到理塘,入318國道川藏線,一路向西!</p><p class="ql-block"> 途中,川西高原的豐富多彩,西藏昌都地區(qū)的廣袤險峻,林芝地區(qū)的“煙雨江南”,拉薩的圣境莊嚴,納木錯的蔚藍神秘,可可西里的廣袤無垠,巍巍昆侖的高聳入云。。。盡收眼底。一日之間,風(fēng)霜雨雪,氣候不齊,高原缺氧,身體疲乏,路途感受難以備述。有人說高原之旅是“身體的煉獄,視覺的天堂”,誠然如是。</p><p class="ql-block"> 2020春季疫情控制后,出發(fā)至麗江,準備走滇藏線(昆明到拉薩),然后新藏線(西藏拉薩到新疆塔城)經(jīng)獨庫公路去新疆喀納斯。辦好邊防證,從麗江到香格里拉,這個時候傳來梅里雪山雨崩村道路塌方的消息,接著新藏線因印方挑釁而封路,另一條云南到西藏“丙察察線”(入藏八線最危險的一條)融雪積水塌方,道路危險,只好折返到云貴等地古鎮(zhèn)采風(fēng)。</p><p class="ql-block"> 2021年 春節(jié)到了,辭舊迎新,疫情有效控制,邊疆平和,新年還要繼續(xù)我的西部高原采風(fēng)之旅。入藏八線,新春準備走川藏中線、北線,還有入藏最險惡的丙察察線,為這個作品系列增加新作。畫家的水平高下并不完全是技法、讀書、走路、題材決定,要有很深的生活感悟和個人品格,且把這種感悟和正氣在作品中展現(xiàn)。</p><p class="ql-block"> 吳柏于2021年除夕整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辛丑川滇藏鄂暢游小記</b></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節(jié)期間,得知藏地密碼戶外俱樂部有“川滇藏冬季冰川極限戶外旅行”活動,正好彌補我原來進藏線路景點的遺漏,立即報團,辦好邊防證,三月一日徐州乘機到成都。</p><p class="ql-block"> 各地隊友在成都匯合已是深夜,冒雨做了核酸檢測。豎日,四輛越野車集合結(jié)伴,我和廣東佛山的輝哥、郭弟,乘坐領(lǐng)隊阿星的“牧馬人”,經(jīng)雅安,過康定,夜宿山城雅江,向西藏進發(fā)。這是我第四次進入藏區(qū)。</p><p class="ql-block"> 這次出行和過去不同的是,隊友都有進藏經(jīng)歷,有的甚至兩次以上,走極限線路和小眾景點為主,有許多道路,地圖上查不到,更不要說導(dǎo)航,全靠領(lǐng)隊的先期勘查和應(yīng)變能力。這次行進線路,有路況差海拔高的格聶南線,有川藏北線、中線、西藏的“獨庫公路”丁邊公路、還未開發(fā)的薩普神山和祥格拉冰川,還有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西藏墨脫、入藏八線最兇險的丙察察線等。</p><p class="ql-block"> 我們歷時半月,期間經(jīng)歷,難以備述。在云南大理平安結(jié)束這次極限線路旅行。至此,入藏的八條線路,我已經(jīng)走了六條,還有新藏線、唐蕃古道在召喚!旅途中來不及追問自己旅行的意義,無非在遠方留幾串足跡,認識幾個朋友,開一條“心路”。</p><p class="ql-block"> 團隊解散后,我獨自從云南經(jīng)四川到湖北,開始長江流域之旅。在四川攀枝花的雅礱江,看到三峽水庫建成前我國最大的水電站——二灘水電站;在西昌看完邛海和古城,又到宜賓觀岷江和金沙江交匯——“長江”從這里開始 !在瀘州兩江口打卡留影(長江、沱江交匯);在湖北恩施游覽清江沿岸的風(fēng)貌后,經(jīng)宜昌轉(zhuǎn)車,登神農(nóng)架自然保護區(qū),探尋長江水系神農(nóng)溪、香溪的源頭。在荊州,游古城,拜關(guān)廟,站在荊江大堤,看滾滾長江東流。此時,已離家月余,該是踏上歸程的時候了。詩與遠方,寫給將要和已經(jīng)遠行的人;鄉(xiāng)愁,留給他鄉(xiāng)思歸成疾的游子;進退隨意的我,如有線的風(fēng)箏,起起伏伏。。。。</p><p class="ql-block"> 回來后,投入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題材選擇有這次采風(fēng)鮮活的印象,也有過去遠行殘存的旅痕。這組作品,是對原來“川滇青藏”系列和“畫說長江”作品系列的補充,理念上堅持“大道從簡”,技法上追求筆墨并重,以形寫神,水墨和色彩兼顧。采風(fēng)和創(chuàng)作過程,有豐碩的收獲,也有眼高手低的遺憾。</p><p class="ql-block"> 旅行中大自然的雄強帶來的震撼,創(chuàng)作中遇到瓶頸的擾困,反而滌蕩心靈,有所領(lǐng)悟,就是洗浮華去執(zhí)著,戒狹隘勿驕矜,平常心待人接物求藝!借前人一句詩表達當(dāng)下心意:他強由他強、清風(fēng)拂山崗。</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9日吳柏于宿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滇藏丙察察線采風(fēng)小記</b></p> <p class="ql-block"> 這組作品,是近兩年創(chuàng)作中的三個作品系列的延伸和補充,即:“川滇青藏”作品系列、“畫說長江”作品系列、“中國古村鎮(zhèn)”作品系列。去年冬季曾經(jīng)在湘西和重慶等地的古城鎮(zhèn)采風(fēng),今年春天走了滇藏“丙察察線”,然后看了四川攀枝花經(jīng)西昌、宜賓、瀘州,到湖北恩施、宜昌、荊州等長江流域部分景觀,這組作品的素材來自于上述采風(fēng)活動。</p><p class="ql-block"> 畫畫如果以學(xué)古人、學(xué)老師為目的,堆砌符號,復(fù)制程式,關(guān)起門一輩子也畫不完;如果對景寫生,畫大自然,也會畫出很多新鮮的寫生作品。這兩種學(xué)習(xí)模式都需要,都只是過渡,畫家更要擁抱生活,增加人生歷練,用作品表達自己的心意,通過作品把看不見的藝術(shù)觀念和思想情緒視覺化,借筆痕墨跡呈現(xiàn)出來。</p><p class="ql-block"> 畫到一定階段,難免會積累一些習(xí)氣作品在程式化套路里打轉(zhuǎn),敢于跳出舒適圈,改變不好的習(xí)氣,發(fā)現(xiàn)可保留的特質(zhì),這是很難的,蛻變和抉擇會帶來痛苦。別人對作品方面的正負評價,也要有能力鑒別。</p><p class="ql-block"> 畫家有幸能通過藝術(shù)語言,而不是標語、口號、宣誓等直白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形勢的理解和態(tài)度。中華地域產(chǎn)生的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有山川田疇,萬古江河,借筆墨為山河傳神,贊美家園,就是繼承傳統(tǒng),就是“主旋律”,既符合黨的文藝方針,也會讓作品內(nèi)容有鮮明的時代氣息。</p><p class="ql-block"> 有這樣一段話:學(xué)畫三年,口出狂言。再學(xué)三年,不敢妄言。又學(xué)三年,沉默寡言。再過三年,無需多言(言語融在作品里,作品自己說話)。。。雖如此,還是嘮叨一段文字為序!</p><p class="ql-block"> 吳柏2021年7月1日于宿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吳柏西部采風(fēng)留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