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打開塵封的記憶,放飛靈魂的翅膀,找尋丟失的往事,回顧忘卻的過去。有人說,懷舊就是老了,可我要說,懷舊是一種情懷,是一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不老情懷;懷舊是一種感覺,是一種“夢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找尋感覺;懷舊是一種灑脫,是一種“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揮之不去的灑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張拍攝于1966年12月份的照片,照片中的十三個女孩子是我們二年一班的同學(xué)。記得那是在大串聯(lián)的途中,火車上的人太多了,我們都是十四五歲的小女孩 ,擠得實在受不了,在山海關(guān)車站下了車,住在山海關(guān)區(qū)委,我們突發(fā)奇想,步行去北京,這一想法得到了山海關(guān)區(qū)委領(lǐng)導(dǎo)的支持,并為我們制作了一面上書“長征紅衛(wèi)隊”的隊旗,就這樣,十五個從來沒有走出家門的女孩懵懵懂懂的踏上了奔向北京的長征之路。(不知為什么照片里缺了兩個人,一個是申沙沙,另一個人是誰,想不起來了)</p> <p class="ql-block"> 照片右起第一排:姜志杰,楊永華,羅愛萍,王瑜,馬蘇生,李艷玲。</p><p class="ql-block"> 照片右起第二排:王艷春,潘靜文,吳忠云,張萍,岑愛萍,閻靜,張健</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組和好朋友羅愛萍拍自學(xué)生時代的照片。一張“哥倆好” ,拍出了年少的頑皮;一張靜靜的依偎在一起,通過畫報看懂外面的世界;一張“指點江山,山花爛漫”道出了那個年代年輕人的輕狂。</p> <p class="ql-block"> 下鄉(xiāng)三年我和羅愛萍一起返回城市,巧得很,下鄉(xiāng)在一個大隊“吳家洼”,參加工作又在一個單位“電影機械廠”,更巧的是我們又被分配在同一車間“光學(xué)車間”,這是我們到大連學(xué)習(xí)在“老虎灘”拍攝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同學(xué)米亞娟,姚文,羅愛萍,我們應(yīng)該算作“發(fā)小”,姚文和大羅住在六棟樓的48棟,米亞娟住在49棟,我住在52棟,我們都是1959年前后隨父母來到朝陽,讀書——上山下鄉(xiāng)——參加工作 ,直至退休。我和老米同學(xué)還是小學(xué)同學(xué),屈指一算,我們的友誼可不止是五十年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圖中和我并排坐在一起的是工廠的同事,上排和大羅一起的是一中同學(xué)柴峰(原名叫柴慧蘭,六八屆二年二班。</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拍自76年春節(jié),那時我們都還沒有成家,每逢春節(jié),幾個女孩子相約一起挨家拜年,然后到照相館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第一排右起:金樸,姜志杰,羅愛萍</p><p class="ql-block"> 第二排右起:申莎莎(王玉坤),張健,岑愛萍,李艷玲,</p><p class="ql-block"> 第三排右起:劇西萍,黃翔麗,張萍,吳忠云</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拍攝于我們上山下鄉(xiāng)的前夕。當(dāng)我們手捧毛主席語錄,佩戴著紅衛(wèi)兵袖標(biāo),雄心壯志,抱負(fù)理想,不曾想一場上山下鄉(xiāng)的暴風(fēng)驟雨將我們刮到了廣闊天地,走上了人生的又一條路。</p><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中間是軍訓(xùn)營的張連長,老師孫余慶(已去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右起第一排:張健,金樸,米亞娟,申莎莎,于加波,劇西萍,汪洋,孟淑華(已去世)</p><p class="ql-block"> 右起第二排:張萍,姚文,(中間五位軍訓(xùn)官兵和老師),黃翔麗 ,李艷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右起第三排:吳忠云,姜志杰,馬蘇生,楊永華,王瑜,羅愛萍,韓增然,張麗麗,岑愛萍,高娃娜(高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右起第四排:劉合,王繼偉,胡春,林鳳鳴,王強, 林鳳陽,王曉海(已去世)蓋云助,林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右起第五排:趙鵬軍,關(guān)剛,李宏偉,韓黎明,陳鐵松,竇曉軍,李大威,郭承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班級里一共54名同學(xué),參加拍照的只有39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想不起來什么原因致使另外15名同學(xué)沒有參加拍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是班級28名女同學(xué)最全的一張照片,閆靜,潘靜文已參軍,沒有參加拍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右起第一排:孟淑華(已去世),金樸,申沙沙,汪洋,米婭娟,張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右起第二排:高娃娜(高峰),岑愛萍,張麗莉,劇西平,趙毅民,吳忠云,王艷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右起第三排:杜文英,姚文,張萍,姜志杰,吳婭(吳丹),于加波。 </p><p class="ql-block"> 右起第四排:馬蘇生,楊永華,韓增然,羅愛萍,王瑜 ,黃翔麗(閆靜,潘靜文因參軍未能參加拍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煙,不堪回首,五十年轉(zhuǎn)瞬即逝,張張老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或精彩,或傷感,或動情,或不為人知的故事。班里54個同學(xué),或失聯(lián),或離去,每次聚會都不會再有那種朝氣蓬勃、哇哇大叫的盛況,大家或唏噓、或感慨,家長里短,兒女情長,一樣的話重復(fù)又重復(fù),不厭其煩。今天興起,翻出當(dāng)年的照片,把它呈現(xiàn)給大家,希望喚起你我對逝去的青春歲月的回憶,希望激發(fā)起你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憧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