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陜西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隱王者之氣于綿厚起伏的山勢中。山下有沮水三面纏繞環(huán)流,山上有八萬多株千年古柏郁郁蔥蔥。</p><p class="ql-block">“黃帝崩,葬橋山”,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的陵?!S帝陵就深藏在橋山之巔的古柏林中。</p><p class="ql-block">據統(tǒng)計,橋山的柏樹有八萬一千六百多棵,其中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柏有三千多顆,是中國最大的古柏群,它以獨有的特色營造出了黃帝陵整個景區(qū)的幽靜、肅穆,更將橋山裝點得碧綠、蒼勁。</p><p class="ql-block">雨很小,幾乎看不見雨絲,蒙蒙細雨中登山謁拜,真是再好不過的氛圍。山道兩側的樹林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這是柏樹散發(fā)出來的特有氣味,直沁心脾。</p><p class="ql-block">因為疫情,若大的山上游客甚少,除卻了以往這里太多的喧嘩。</p><p class="ql-block">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心懷崇敬,繞冢一周,焚香叩拜,禮到心更到了。其實,不用燃香,黃帝陵以然已在充滿天然香氣的“繚繞”中了。</p><p class="ql-block">著名現代歷史學家錢穆先生曾認為,僅依據史記上一句:"黃帝崩,葬橋山",便認定黃陵縣的橋山就是黃帝陵寢的所在地是過份肯定了,理由是除卻陜西黃陵縣有橋山,國內還有幾處叫橋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在百度及其它網站上查詢,找到還有其他三處:甘肅慶陽正寧,山西曲沃,河北琢鹿,這三個地方都有橋山。而且還有很多的文章在介紹描述這三處橋山和黃帝的關系。文章中不乏有史學家們列舉出的各種史料和依據來印證他們的學說和理由……</p><p class="ql-block">黃帝陵到底在哪里?這是歷史學家今后需要深入研究探討的事情。作為華夏子孫,將黃帝認作人文始祖,是早已植根在中國人心里的信仰,而信仰,是可以超越歷史、超越時空而存在的。</p><p class="ql-block">我認定黃陵的橋山就是黃帝陵冢的所在地。這不僅是因為我在黃陵生活、工作過,已視黃陵為第二故鄉(xiāng)這份不可割舍的情感。你看橋山上這八萬一千六百多棵的古柏林啊,它們氣勢磅薄千姿百態(tài),充滿頑強生命力且有靈氣。千年以來它們忠貞不渝的守護著這里,守護著我們始祖的陵寢。還有必要再解釋、論證什么嗎?橋山峨峨,沮水泱泱,大自然的造化一定是高于人類智慧的。</p><p class="ql-block">起風了,蒼黛古柏林"濤聲依舊"……</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