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因為種種原因,在這里我把文中主人翁的姓名隱去,就尊稱其為黃老先生吧。黃老先生是我在自貢“結識” 的一位大有來頭的鹽務界老人。1950年5月,48歲的黃老先生被人民政府安排擔任在自貢的川南鹽務管理局成本股股長,1950年7月,黃先生調川南鹽業(yè)分公司代理業(yè)務科科長,同年8月任副科長。1952年7月至1971年間,黃先生先后擔任自貢張家壩新廠籌備處組長,自貢新華一廠生產科副科長,自貢川南鹽務局基建科科員,自貢化工研究所翻譯員,于1972年6月退休。經研究發(fā)現,我收藏的一大批黃老先生60多年前的各類手札,內容豐富、史料珍貴,是我們了解民國歷史,特別是民國鹽業(yè)歷史的又一窗口。</p><p class="ql-block">黃老先生關于參加萬國商團中國隊的回憶手稿:</p> <p class="ql-block"> 參加上海萬國商團</p><p class="ql-block"> 黃老先生在考入民國鹽務系統工作前,曾于1923年10月進入上海亞細亞火油公司工作。不久,即當年12月則由同事介紹參加了上海萬國商團中華隊。</p><p class="ql-block"> 上海萬國商團,是過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所組織的一個公共團體,團以下分為若干隊,包括有英國、美國、日本、蘇格蘭及中國等各隊。全團成員有1000多人,團長是由英國人專任,副團長由中國人徐通浩擔任,徐通浩是上海某五金商號的老板。其中,中華隊的成員約140人。萬國商團的目的是維護租界治安,其隊員屬義務性質,且都是由上海公司、行、號的工作人員或老板在自愿的前題下參加的。上海萬國商團除為隊員提供制服以及槍枝外(退隊時歸還)并無任何酬務。黃老先生當時在加入前,曾經過了五個月的練操和打靶練習,即每周兩次前往工部局廣場進行操練,然后正式入伍發(fā)給槍枝、服裝。正式隊員平時的工作是月操練一次,每月打靶一次,子彈由隊上發(fā)給,如果隊員愿意多打幾槍,可以自己花錢購買子彈。當時的萬國商團每一年要進行一次大檢閱,以及野外練習一次。遇到有異常情況時,則由隊上通知出防維護租界治安。</p> <p class="ql-block"> 黃老先生自1923年12月起至1925年10月離隊,參加萬國商團的時間共一年零十一個月。其間,他共經歷過兩次隨隊出防。第一次是在1924年,為了看管北洋軍閥張元明的隊伍,因戰(zhàn)敗而逃到上海滬西租界極司而珞公園內,中華隊擔任了一個上午的出防任務;第二次是在1925年五卅慘案發(fā)生后,上海發(fā)生了大罷工,黃老先生所在的中華隊被派到上海福州路(即四馬路)去負責看管裝置在沿馬路的電器方棚(即大變壓器),防止有人趁機破壞,以保證電器設備的安全,時間前后有三個月左右。</p><p class="ql-block"> 據黃老先生回憶,當時萬國商團中華隊的隊長是郝伯陽,他是上海青年會總干事;上士陳士俠(后升為隊長)是上海海關職員;上士陳景塘,上海某商號老板,當時全國著名射擊手;中士張延祥,上海南洋大學電機系畢業(yè),電氣工程師;專職軍需叫劉景和,是寧波人。</p> <p class="ql-block"> 在鹽務系統的關系</p><p class="ql-block"> 1930年2月,黃先生考入上海鹽務稽核總所先后擔任打字速記員和會計工作,是鹽務稽核總所戌等科員。1935年11月,黃先生奉調鹽務總局湘岸鹽務辦事處擔任審核員兼統計員,是湖南鹽務辦事處丁等科員,后還兼任湖南鹽務辦事處統計組長。1938年12月,黃先生調鹽務總局,任財務處主任科員,此時已升為鹽務總局丙等科員。1945年10月又奉令赴河南鹽務辦事處任秘書一職(相當于二把手,一把手是辦事處處長)。1948年6月,也就是河南解放的前夕,黃先生又調至西南大后方的鹽務總局與銀行家潘昌猷合資的華昌煤礦公司做協理(鹽務總局代表)。</p><p class="ql-block">黃老先生在鹽務系統關系的書面回憶:</p> <p class="ql-block"> 從以上十多年間,黃老先生不斷的工作變動,尤其是幾乎隨著每一次工作變動都有著自己在鹽務界等級的晉升(最后到丙等職員,是相當不容易的)。這除了黃老先生自身的能力和工作進步有關外,他在民國鹽務系統的人際關系也是有著很大幫助的。</p> <p class="ql-block"> 當年,黃老先生考入在上海的鹽務稽核總所時的介紹人之一是鈕建霞,鈕建霞是黃老先生大哥黃肇元在上海民立中學的同班同學。此外,鈕建霞是民國鹽務界之著名人物,鈕建霞(1898—1961)浙江嘉興人。上海交通大學肄業(yè)。民國八年(1919)起,先后在山東煙臺、江蘇、十二圩、兩淮、杭州、南昌鹽務稽核所任職。民國二十六年任揚州鹽務稽核所所長。后任貴州鹽務辦事處處長。民國二十九年任福建、兩浙鹽務管理局局長??箲?zhàn)勝利后奉派上海、東北接收鹽務工作并任長蘆鹽務管理局局長。民國三十六年奉命組建中國鹽務公司并任副總經理。次年調任兩浙鹽務局局長。1949年任鹽務總局副局長兼川康鹽務局局長,他曾全力保護四川自貢鹽場以迎接解放。黃老先生進入鹽務系統后,與鈕建霞更為密切。</p> <p class="ql-block"> 黃老先生在民國時期的鹽務系統還有一個關系,就是劉樹梅。劉樹梅是黃老先生大妹夫余伯口的同鄉(xiāng),也是小時的同學,因此在鹽務系統黃老先生與劉樹梅一直保持有不錯的關系。 </p><p class="ql-block"> 劉樹梅,又名劉錫章,男,1885年12月生,湖南省沅陵縣張家坪(現涼水井鎮(zhèn))上道里挖斷埡人,宣統二年(1910年)畢業(yè)于沅陵縣辰郡中學(現沅陵縣第一中學前生)。1911年在湖南省長沙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為同盟會會員。1912年公費赴美國學習財經專業(yè),1917年畢業(yè)于美國歐柏林大學獲學士學位。后又入哈佛大學繼續(xù)學習,并于1920年拿到美國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后勤工儉學繼續(xù)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貒?,先后在上海多所大學、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方大學任教。北伐勝利后,到國民政府稅務和鹽務部門供職。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劉樹梅對蔣介石掌控的國民黨政府的對日政策極為不滿,憤然辭去國民政府的所有職務,創(chuàng)議“公務員毀家紓難”,帶頭捐獻抗日經費3000余美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抗戰(zhàn)政策,還向八路軍駐滬辦事處傾其積蓄,資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的抗日斗爭,在滬積極從事抗日活動。同年,劉樹梅由林伯渠等介紹吸收為中國共產黨特別黨員,并被任命為“華東人民武裝抗日會”崇明地區(qū)負責人之一。 1938年3月18日,日寇侵占崇明,淪陷后的崇明島上,許許多多不愿做亡國奴的崇明青年拿起武器,開展武裝反抗日本侵略軍的抗日斗爭。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和中共蘇北地區(qū)的地下黨組織根據崇明抗日斗爭形勢的發(fā)展,相繼派出中共地下黨員踏上崇明島,領導各支游擊隊的武裝抗日斗爭。當時,作為“華東人民武裝抗日會”崇明地區(qū)負責人之一的劉樹梅來到崇明,擔任一支游擊隊的指導員,秘密活動在崇明中部排衙鎮(zhèn)周邊地區(qū)。 1940年2月16日,劉樹梅等在從事抗日武裝活動時,忽然遭襲,腿部和腹部連中兩彈。身負重傷的劉樹梅被戰(zhàn)友們秘密轉移到上海中國紅十字會醫(yī)院療傷,后終因救治無效而停止了呼吸和心跳,終年54歲。解放后,劉樹梅被追認為烈士,其遺骸后遷葬于上海龍華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劉樹梅不但是資深的鹽務人,而且還與自貢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早在1935年的時候,國民黨在重慶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并設立“四川財政特派員公署”。同年7月,原重慶鹽務稽核處處長劉樹梅奉令將川南、川北兩個稽核分所及重慶稽核分所合并,成立四川鹽務稽核分所,入駐自流井,由劉樹梅任分所經理。不久,劉樹梅又奉財政部電令,兼任四川鹽運使職。劉樹梅接收四川鹽運署以后,以自流井是川鹽主要產區(qū)為由,電請財政部核準,將四川鹽運使署遷移自流井。 劉樹梅在自流井工作期間 ,對自貢井鹽生產的發(fā)展做出過積極貢獻。</p><p class="ql-block"> 據黃老先生回憶:他的工資從70元升到85元,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全是因為劉樹梅打招呼落實的。</p> <p class="ql-block"> 除以上關系外,黃老先生還與當時鹽務總局總務科長胡鵬猷,鹽務總局財務科長陳如金,以及川康鹽務管理局五通橋分局局長楊士林關系密切。</p><p class="ql-block">黃老先生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 參加中訓團學習</p><p class="ql-block"> 1940年5月,還在五通橋鹽務總局財務處工作的黃老先生接到鹽務總局通知,自己被派往在重慶浮圖關(后改名復興關)的民國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第八期受訓,“因即參加了國民黨,介紹人是陳誠和高錫朋”。當時,陳誠是中央訓練團的教育長,高錫朋是辦公室主任。黃老先生當時在中訓團的受訓時間是一個月,即從1940年5月1日至5月底止。在這一個月的訓練過程中,蔣介石曾先后到訓練班講話四、五次,內容大多是圍繞他的所謂“總裁言論集”,比如“科學的道理”、“大同篇”等。</p><p class="ql-block"> 在整個一個月的訓練中,主要在訓練班講話(講課)的是陳立夫(講八卦哲學);孔祥熙(講中國解放及法幣的改制促成了抗日戰(zhàn)爭的經濟力量);翁文灝(講資源委員會情況);楊杰(講軍 口);陳誠(講新生活運動);馬泰鈞(講鹽務);高鈞朋(講行政之聯制),此外還有一些記不起名字的人來講過《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以及《曾胡治兵語錄》、《總裁言論》等。</p><p class="ql-block"> 黃老先生回憶,當時和他同期受訓的學員一共有八、九百人,這些學員主要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稅務、鹽務、銀行等財務系統的公務人員,以及部分部隊軍官。其中,全國鹽務系統的人足有三、四十人之多,包括:胡泰口、王世 圻 、曾錫玲、田世口、羅榮、周孝口、王次奎、齊志一等人。</p> <p class="ql-block"> 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p><p class="ql-block"> 關于“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一說,是目前之僅見。黃老先生手札中所記述“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的內容,是學習、研究民國鹽業(yè)歷史難得的第一手材料。</p><p class="ql-block">黃老先生關于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的回憶手稿:</p> <p class="ql-block"> 1942年間,在重慶的鹽務總局奉民國政府財政部令,開辦全國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且由當時的鹽務總局局長繆秋杰(繆秋杰,1889-1966年,字劍霜,號青霞,祖籍江蘇江陰,出生于上海??娛献?913年入鹽務稽核所,初時為來華協助整理鹽務的英國人丁恩的秘書,后擔任地區(qū)和全國鹽務機關領導職務,畢生致力于鹽政改革和建設,卓有建樹)指派何維凝具體負責主持全國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工作。何維凝,是民國鹽業(yè)史上怎么也繞不過去的歷史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何維凝(1907--1959年),字春蓀,江蘇淮安人。民國二十二年(1933)畢業(yè)于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民國二十六年赴四川,后歷任財政部鹽務人員訓練班教育長、大夏大學鹽務專修科主任、財政部專賣事業(yè)設計委員會專門委員、專賣司幫辦等。抗戰(zhàn)勝利后主持全國鹽的產銷事宜。民國三十六年出任長蘆、兩淮鹽務管理,旋調回鹽務總局任職。1949年去臺灣任“中國鹽業(yè)公司”(后更名為臺灣制鹽總廠)總經理。1952年調任臺灣“經濟部”參事和主任秘書。著有《中國鹽書目錄》、《中國鹽業(yè)新論》、《鹽政概論》、《新中國鹽業(yè)政策》等</p> <p class="ql-block"> 當時,鹽務總局舉辦的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是屬于民國政府財政部全國財務人員訓練所的一部分,是屬于鹽務方面的專門訓練班,由鹽務總局按有關要求自己辦理,是對包括貨物、所得等稅,以及其他專業(yè)機關人員進行培訓的專業(yè)訓練班。</p><p class="ql-block"> 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的組織形式,是大致仿照當時國民黨中訓團的格式,設置有教育長、大隊長、中隊長、指導員等專門人員。班主任由鹽務總局局長繆秋杰擔任,何維凝擔任教育長,王天雄擔任大隊長,黃先生和楊土林、顧季英、潘光口、吳紹燦等人員擔任指導員。</p><p class="ql-block"> 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的訓練內容,也是仿照國民黨中訓團的藍本,包括有精神講話、專題講話(一般是約請財政部的高級官員)、鹽務總局所屬各處處長講話,以及開展小組討論等。其中的精神講話,是由鹽務總局局長繆秋杰擔任,偶爾也由何維凝擔任。小組討論時則由指導員出席指導。當時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的地點,是在重慶郊外的金剛坡,也是那時鹽務總局人事處的所在地。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的學員也是有嚴格要求的,即必須是全國各地鹽務機關戊等科員以上,丙等以下的科員才能參加。每一期的訓練時間為三個月,受訓人數大致為五、六十人。</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間,黃老先生由抗戰(zhàn)時期設在五通橋的鹽務總局財務處調回重慶鹽務總局財務處,主辦全國鹽稅稅率及稅收旬、月報等工作后,恰逢(1942年)鹽務總局開辦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被何維凝指定在訓練班擔任小組的業(yè)務指導,即為參加訓練班小組討論時的指導員。據黃老先生回憶,在第一期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開學的前幾天,何維凝就專門約集訓練班的指導員商談有關專業(yè)指導的具體內容和時間安排等問題,之后黃老先生和財務處的同事吳紹燦(1951年在上海華東鹽務管理局工作)、潘光望(解放時在上海蜀通鹽號任總經理)、顧季英(蘇州人)從重慶新街口(鹽務總局在此)同往金剛坡去了一次。那時,參加高級鹽務人員訓練班指導工作的還有鹽務總局場產處、運銷處等派去的人員。楊土林則是已由鹽務總局總務科調往人事處,其主要工作就是對訓練班的指導。至于鹽務總局這個高級訓練班開辦了幾期,一共有多少人接受過訓練,在黃老先生手札中沒有介紹,還需要進行另外的考證。</p> <p class="ql-block"> 河南鹽務辦事處 </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黃老先生奉令調任河南鹽務辦事處秘書(相當于二把手)。該處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因河南大部淪陷敵手,除留一部分人員遷往西安辦理必要業(yè)務外,其余人員有的被遣散,有的被調往他處,有的則自愿離職。</p><p class="ql-block"> 黃老先生新到河南鹽務辦事處不久,恰逢抗戰(zhàn)勝利,鹽務系統也面臨接收敵偽財產事宜。于是河南鹽務辦事處處長趙誠意就安排黃老先生去西安,代表他與原留在西安的河南鹽務辦事處(臨時性的)處長孟興富辦理接收(移交)事宜。而開封這面關于鹽務辦事處向敵偽的財產接收,就是由趙誠意處長親自辦理。</p><p class="ql-block"> 河南鹽務辦事處處長趙誠意,東北人,之前在河南工作很久,擔任過河南鹽務辦事處督察員,對河南的情況熟悉??箲?zhàn)期間,趙誠意曾留在晥北擔任晥北鹽務辦事處處長。趙誠意也曾在國民黨中訓團受過訓練,河南鹽務辦事處的鹽警,很多都是他的徒弟,他在河南鹽務辦事處任處長一年后,便調去東北。解放時,趙誠意在云南任迤西鹽場場長。</p><p class="ql-block"> 1946年初,河南鹽務辦事處的業(yè)務工作已逐漸走上正軌,處長趙誠意就向上級的國民黨黨部請示,并經批準:河南鹽務辦事處“在原是西安方面移來的兩個區(qū)分部的基礎上成立了區(qū)黨部,趙誠意、趙自鳴和黃老先生三人為負責人。</p><p class="ql-block"> 1946年底,蔡森由重慶鹽務總局視察處調任河南鹽務辦事處總務科長。蔡森曾經在河南鹽務辦事處的一件事,一直在黃老先生心中難以釋懷。那是1948年的時候,河南開封附近正是解放戰(zhàn)爭緊張之時,一天,河南鹽務辦事處處長孫明誠命令蔡森,在辦事處職員下班后搜查每一個人員的辦公桌抽屜,查看有無所謂“反動”的書籍或文件,以便追查嫌疑人員。之前,蔡森將事情告訴了黃老先生,并得到其默許。因之,此事一直是黃老先生的一個心結。</p><p class="ql-block"> 1948年5月,黃老先生調離河南鹽務辦事處,來到四川五通橋之鹽務總局與潘昌猷合資的華昌煤礦公司,以鹽務總局代表的身份任公司協理。</p><p class="ql-block">黃老先生關于河南鹽務辦事處的回憶手稿:</p> <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筆者的內心頗有感慨:我們要感謝黃老先生所留下的這些珍貴手札,它使我們因之了解了很多鮮為人知的鹽業(yè)史實。同時,也要感謝那些默默無聞的“收慌匠”,是他們的辛勤付出,才使這些一度被廢棄的珍貴史料險遭造紙廠將其化為造紙的紙漿。</p><p class="ql-block"> (特別說明:文中所述之人物、史實皆是黃老先生剛筆書寫,因為字跡、墨水揮發(fā)等原因,有的文字存在辯認等困難,對確實不能辨認者,文中以“口”代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17日?富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