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無數(shù)次去吳山,從沒留意過路邊的游覽圖。這次瞥了一眼,卻被“元城墻遺址”五個字吸引住了。難道元末張士誠修筑的杭州城墻還有遺存?之前未曾聽說過??!于是來了興趣,立馬前往探尋。</p> <p class="ql-block"> 可是,來到地圖所標(biāo)之處附近卻傻了眼。沒有指示牌,沒有工作人員,不知該往哪里走?聽著邊上高處積義亭中男男女女用杭州話大聲聊著閑天,原來是天天上這兒打卡的一幫子,心想他們或許了解,于是前去打聽。結(jié)果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有的人將元城墻遺址誤作了南宋皇城遺址,有的人則語焉不詳。真是越聽越糊涂,只能把尋找的事兒暫且擱下。繼續(xù)前往浙江陸軍監(jiān)獄犧牲烈士紀(jì)念亭。</p> <p class="ql-block"> 沒想到的是元城墻遺址竟在無意中找到了!在浙江陸軍監(jiān)獄犧牲烈士紀(jì)念亭旁邊的地上豎著一塊小小的牌子,上面寫著“杭州市文物保護點元城墻(平安里段、萬松嶺路段)”。真有點“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看著這城墻遺址的模樣,貌似與一般山體并無二致,難怪不為人所知了。</p> <p class="ql-block"> 元時禁天下修城,強令全國各州縣拆毀城墻,有著百余年歷史的杭州城墻逐漸被拆除。 </p><p class="ql-block">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張士誠遣其弟張士德率軍攻占杭州,兵敗后又退出。至正十八年(1358年),張士誠再度攻占了杭州,一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p><p class="ql-block"> 至正十九年 (1359年)春,為了加強防衛(wèi),張士誠征發(fā)浙西之民大規(guī)模修筑杭城,由郡守謝節(jié)與守將潘元明組織和指揮,出粟20萬石。所有土石磚甓灰鐵木等物材,“累巨萬億而不可勝紀(jì)”,歷時3月完成。經(jīng)張士誠修筑的杭州城垣,周圍6400丈、高3丈、厚加1丈。有候潮、新門、崇新、東青、艮山、錢湖、清波、豐豫、錢塘、和寧、余杭、天宗、北新13座城門,另設(shè)水門6座。 </p><p class="ql-block"> 這次大規(guī)模的擴城工程,使杭城面積有所增大。但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張士誠重新修筑的杭州城墻,將原南宋皇城所在的鳳凰山麓劃在了城外。</span></p> <p class="ql-block"> 從以上杭州城郭圖可以看出,南宋臨安城東西窄,南北長,形似腰鼓,而元末張士誠所修城墻的范圍與南宋臨安城有所區(qū)別,南面城墻比南宋時向北內(nèi)縮,建在了萬松嶺一帶,而東側(cè)則向外延伸了3里,使原本沿東河的城墻,變成了以貼沙河為護城河的城墻。(為何有此改變,原因不在此贅述)</p><p class="ql-block"> 杭州城自元末張士誠改筑城垣以來,三百年間格局未變,明清杭州城的基本格局就是那時奠定的。</p> <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八十年代,考古人員在杭州城南發(fā)現(xiàn)了一段古城墻遺址。該城墻遺址暴露于地表的墻體東自原杭州卷煙廠西側(cè),經(jīng)海軍療養(yǎng)院處折而向北,至浙江省陸軍監(jiān)獄犧牲烈士紀(jì)念亭處消失。《西湖志》曾記載:“鳳凰山舊在城內(nèi),元末張士誠筑城截于外,今沿城南”。因此根據(jù)文獻記載又結(jié)合實際調(diào)查情況,由此推斷,該段城墻應(yīng)為元代至正十九年(1359)七月張士誠調(diào)動大批浙西民工所筑杭州城的一段。2003年元城墻遺址被公布為杭州市文物文保點。</p> <p class="ql-block"> 張士誠所建的杭州城門,唯有鳳山水門留存至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鳳山水城門前后歷經(jīng)660余年風(fēng)雨,時有破損,明清期間都曾作維修。到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疏浚中河時,水城門上城墻破損嚴(yán)重,女墻倒塌。1986~1988年進行了修繕,拱券部分為元末舊物,城墻則大部分為當(dāng)時重建。</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水門老照片南立面</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水門老照片北立面</i></p> <p class="ql-block"> 一段古城墻,訴說著一座城的記憶,讓久遠的歷史變得可以觸摸……</p> <p class="ql-block">附:</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南宋皇城北城墻遺址</i></p> <p class="ql-block"><i> 經(jīng)考古發(fā)掘,南宋皇城四面城墻位置已基本明確,各大城墻所在位置大致為:東墻位于饅頭山東麓,南墻地處宋城路北側(cè)一線,西墻則大部分都由鳳凰山的自然山體替代,北墻位于萬松嶺路以南和鳳凰山北側(cè)余脈山脊上。整座南宋皇城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北城墻遺址現(xiàn)存約710米,在萬松嶺路南、杭州市中藥材倉庫西墻外西側(cè),是南宋皇城遺址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地表可辨識的遺跡之一,其現(xiàn)存夯土寬度約11米,長約50米,土質(zhì)結(jié)構(gòu)緊密,呈黃褐色,含有較多小石子、零星木炭屑和磚瓦顆粒。</i></p><p class="ql-block"><i> 如今,遺址被圍欄圈護住,幾無可辨的古跡,怎么看,都像是一塊普通的山林荒地。從遺址介紹牌的位置往圍欄中看去,那裸露的山脊部分還隱約有點城墻的態(tài)勢。</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