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align="center"><b>題 首</b></div><div align="center"><br></div><div align="center"><b>神奇天路,云中達坂,</b></div><div align="center"><b>莽莽昆侖,冰河雪原。</b></div><div align="center"><b>多年的魂牽夢縈,在2020年底不期而至。</b></div><div align="center"><b>來也過客,去也匆匆。</b></div><div align="center"><b>難忘云端凈土,致敬守邊英雄。</b><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路</h5> 2020年12月中下旬,由于工作原因,我穿越了新藏公路(G219國道)葉城至賽圖拉(三十里營房)段。<br> 經了解,新藏公路起點為新疆喀什地區(qū)葉城縣零公里處,一路攀上3000米高的昆侖山,穿越昆侖山與喀喇昆侖山間4000-5000米的高原,終點為西藏阿里高原到日喀則市拉孜縣查務鄉(xiāng)2140公里石碑處。該公路(新疆葉城至西藏阿里地區(qū)),1956年至1957年始建簡易砂礫公路,最窄處僅2.5米,后經數十年的擴建。但2013年之前道路很險,漫長的無人區(qū)、泥石流、塌方、滑坡、大雪阻隔。后來整建并修成柏油路。但新疆段還有待改進,爛路和難走路段集中在葉城至賽圖拉(三十里營房)的360多公里,截止目前該路仍有泥石流、塌方等問題。<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卡達坂山口全景</h5> 我們這次就是穿越了葉城至賽圖拉(三十里營房)最難走的360多公里路段。去時,由于任務緊急,天色漸晚,我們急速趕路,沒有仔細領略路途的情況。只聽司機說路上這一段有三座達坂(達坂在維語和蒙古語中的意思是高山口),分別叫庫地、麻扎和黑卡達坂。這三座達坂網上有民謠道:“庫地達坂險,猶似鬼門關;麻扎達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達坂旋,九十九道彎”。這三座達坂是新藏線上最為險峻、最為曲折、最為猙獰的達坂。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麻扎達坂全景</h5> 2020年12月底,我們工作完成后,從30里營房(賽圖拉)返回葉城。<br> 新疆進藏,從海拔1365米的葉城開始,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原,氧氣變薄,很多人高原反應強烈。但是,在這個穿越生活禁區(qū)、被稱為天路的公路上,為什么會有一個被稱為“三十里營房”的地名?說出來則是從心間升騰而起的敬仰與感動,以及落入心底的無限柔情和溫暖。三十里營房就在新藏線363公里處,海拔3700多米。這個地方其實叫賽圖拉。賽圖拉是維吾爾語,意思是殉道者,因附近平坦山頂有一座古墓,據說這位殉道者是唐代玄奘到印度取經的陪伴者、苦行僧,因此,賽圖拉地名由此而來。但三十里營房還有一個傳說:1950年3月,解放軍一個先遣連來到賽圖拉,駐防的國民黨部隊官兵埋怨怎么三年才來換防,還換了軍裝,可見這里與世隔絕和消息的閉塞。后來,為了改善駐守條件,解放軍將哨所東移30里至河邊一個無名的新地方。新地方沒有名字不行,老地方又很知名,后勤保障的人又容易把供給物品送到老地方,怎么辦?駐守新地方的解放軍便對后勤保障的人說,沿老地方東去30里便是新駐地的所在。三十里營房就此成為一個地名,但當時還沒有公路,30里是按騾馬便道計算出來的,實際里程也就25里左右。<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十里營房解放軍駐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疆和田地區(qū)賽圖拉鎮(zhèn)</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賽圖拉鎮(zhèn)邊境檢查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賽圖拉鎮(zhèn)公安派出所</h5> 早晨十點鐘吃過早飯后,十點半我們從三十里營房出發(fā)。西行12公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代左宗棠時期的賽圖拉哨所遺址。該遺址在很險要的一個位置,清朝和民國時期為防止統治印度的英國人侵略而設。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賽圖拉哨所遺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賽圖拉哨所遺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賽圖拉哨所遺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賽圖拉哨所遺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賽圖拉哨所遺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賽圖拉哨所遺址</h5> 在遺址下車拍照后。我們繼續(xù)前行。當行至14公里處到達我們的工作現場。此時工作的現場已清理完畢,道路已經開放??吹竭叿赖谋U暇€也是生命線通暢了,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暢的G219國道</h5> 隨后,我們開始了穿越達坂之路。3座達坂之間全長約200公里,而這200余公里不僅僅是無人區(qū),而且全是連續(xù)上坡或者下坡的崇山峻嶺。所見之處,怪石危峰,寸草不生,滿目的風化巖石或者礫石,或黑或褐,或灰或黃,顯露著嶙峋猙獰的面目,因此被穿越者稱之為天路上的“鬼門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崇山峻嶺</h5> 繼續(xù)前行1小時(11點30分),大約46公里,我們到達了第一座達坂——黑卡子達坂。黑卡子達坂又叫阿克阿特達坂或黑山達坂,海拔4909米,是新藏線海拔較高的達坂之一。周圍山體全呈黑灰色,寸草不生,礫石遍野,蒼涼悲愴,道路彎多,路況差,令人望而生畏。黑卡子達坂一上一下約10多公里,全是連續(xù)的S型彎路,正應了那句“黑卡達坂旋,九十九道彎”的民謠。由于地處凍土層上,路面坑洼不平,不是“搓板”就是“彈簧”,即使車開得很慢,也顛簸的很厲害。到達山口處,我們下車后拍照留念。很幸運,很難得的是我們碰到了解放軍的運輸車隊。運輸車隊的車輛大約有200多輛,沿著登達坂的道彎公路前行,蔚為壯觀。 當行駛的車輛路過我們時,車內的士兵向我們敬禮,我也不自覺的回禮向他們致敬。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卡子達坂4909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卡子達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放軍車隊翻越黑卡達子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有你們,我國安!</b></h5> 然后我們繼續(xù)前行,翻越第二個達坂-麻扎達坂。黑卡子達坂距麻札達坂約70多公里,依然是怪石嶙峋,危峰兀立,坡坡相連,彎彎相扣,盤旋穿梭于昆侖山與喀喇昆侖山間的山谷中。當距麻札達坂20多公里時,又開始連續(xù)上坡,接連不斷的S型彎道如九曲回腸,險象環(huán)生。中午13點左右到達了麻扎大板(4969米),麻扎達坂位于新藏公路240公里處,也叫賽力克達坂,是新藏公路的第二個高山口,麻札達坂雖然海拔僅比黑卡子達坂高出60多米,但卻比黑卡子達坂更加兇險。連續(xù)的上坡下坡,加之凍土造成的凸凹路面,車走在上面如履薄冰,行走如艱,難怪坊間有“麻扎達坂尖,陡升五千三”的歌謠。說到“麻扎”一詞。實際上是維吾爾語,墳墓之意,也是新藏公路上的一個地名,是新藏公路和喬戈里峰的邊防公路分叉口。麻扎是通往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的必經之路。在這兒可以好好觀賞一下這座世界第二高峰(實際看不見),它和珠峰只差了200多米。喬格里峰是喀喇昆侖山脈的主峰,國外又稱K2峰,是最難攀登的山峰,被登山者譽為“殺人峰”,也是“新疆第一高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溝可達喬格里峰</h5> 麻扎達坂在我們翻越的三個達坂中,其兇險更勝一籌。上下各40公里,是連續(xù)的坡道。一邊是高山陡峭、直入云天嶙峋而猙獰的巨大山體,一邊是寸草不生、敷滿褐色礫石的萬丈深淵,它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它們彼此間永恒沒完沒了的較量。當輾轉蜿蜒到了海拔4969米的埡口,再居高臨下回頭觀望,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只見數百公里范圍之內,盡是嶙峋的大山,幾乎寸草不生,遍野礫石,懸崖峭壁,充滿了狂野與猙獰。那是一種極其寂寞的景象,荒坡、塵土、白色的山頂,沒有一絲生命的跡象,只有偶爾經過的車輛才能提醒我們這里還是地球。G219國道宛如一條盤蛇,在深澗峭壁中纏來繞去,巍峨壯觀又險象環(huán)生,令人心驚肉跳又嘆為觀止。麻札達坂的確是千里無人區(qū)中最為驚險的一段路。通過這里,人們都會因為高山反應暈吐不止。這時氣溫驟降,天空飄著雪花,寒風刺骨,我們在此打卡留念后,繼續(xù)前行。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麻扎達坂4969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麻扎達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從麻扎達坂回眸</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從麻扎達坂回眸</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仰望麻扎達坂</h5> 第二個麻札達坂翻過以后,距庫地達坂還有120公里。此時G219國道幾乎呈俯沖態(tài)勢盤旋而下,僅僅幾十公里,海拔就從近5000米左右降到了3000米上下。這期間,途經了新疆界內第二個關卡——庫地公安邊防檢查站,這里也是解放軍的庫地兵站,我們在下午三點鐘(15點)到達后,在此兵站簡單吃過午飯,15點30分繼續(xù)前進,此地距葉城還有160公里。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庫地兵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庫地兵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庫地兵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兵站午餐</h5> 麻札達坂到庫地達坂之間的地形地貌,與三十里營房至黑卡子達坂間如出一轍,危峰兀立,嶙峋猙獰,礫石遍野,寸草不生。唯一不同的是海拔陡然降到了3000多米,是新藏線上所有達坂海拔最低的一個。已連續(xù)數日處于高海拔地帶,一到了庫地達坂,頓感到周身輕松,如釋負重,所有“高反”癥狀也消失的無蹤無影。<br> 庫地達坂又名阿卡孜達坂,如果從G219國道零公里算起,是進入青藏高原的第一個冰雪達坂和第一道險峻的關口。海拔雖然只有3150米,但相對于新疆境內卻是一座非常險要的達坂。尤其是它的南面,有一段連續(xù)27公里的盤山彎道,號稱三十三道彎和九十九道拐,被譽為“連猴子都爬不上去的雪山”,素有“庫地達坂險,猶似鬼門關”之說。人到這里高原反映不太明顯,但氣壓反差大,初次上山如不注意容易引起耳膜鼓脹,嚴重者會造成耳膜破裂。<br> 這時天降大雪,路很難走。地上的積雪有20厘米,一邊是萬丈深淵,一邊是高山陡崖,道路對地方車輛已封閉,但是我們繼續(xù)前行,好在我們的司機是有著16年軍齡老班長,他是藏族人,車開的很穩(wěn),時速控制在15-25公里,16點50分到達庫地達坂口,很安全地翻過了庫地達坂。<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庫地達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庫地達坂3150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庫地達坂下山路</h5> 越過庫地達坂,G219國道繼續(xù)以“俯沖”態(tài)勢盤旋而下,當蜿蜒走過三十三道彎和九十九道拐后,海拔已經降到了2000米以下。此后的100多公里路,雖然積雪很深,但危險性不是很高,我們途徑葉城柯克亞鄉(xiāng),終于見到居民房屋和人員了,在晚上19點30分通過了新藏線0公里處,達到葉城大兵站。至此,我們也終于從茫茫數千公里的青藏高原,降落到了一望無際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從“天堂”重新回到了人間。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廢棄的道班住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抵達柯克亞鄉(xiāng)</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柯克亞鄉(xiāng)放學的學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后的山脈</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中的駱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藏線0公里</h5> <div> 穿越新藏線最為險峻的三座達坂是我人生60年的一次難忘旅程,走一遭不虛今生此行,最后用一段順口溜結束此次行程。</div><div><br></div><div align="center"><b>年終接令上高原,<br>急速穿越新藏線,<br>魂牽夢縈邊疆行,<br>二零二零終實現。<br><br>神奇天路陡峭間,<br>漫長荒涼游云端,<br>庫地麻扎黑卡口,<br>山中達坂顯兇險。<br><br>工作海拔有四千,<br>零下二十氣溫顯,<br>冰河礫石腳下流,<br>野驢黃羊陪身邊。<br><br>鍛煉意志抗高反,<br>遵守規(guī)程保安全,<br>任務身體皆順利,<br>喀喇昆侖英雄顯。</b><br><br>2020年12月31日寫于7000米高空<br>烏魯木齊至濟南的飛機上<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