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5年利川師范民師8303班畢業(yè)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當年班級合唱過的歌曲《采茶撲蝶》</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83年9月,家兄把我送到恩施清江橋東車站,幫我把一口木箱,一個“蛇皮口袋”(口袋里裝著可能是爺爺奶奶置辦的兩床壓得只有一厘米厚,早已是褐色,卷起來輕松放進“蛇皮口袋”中的兩床棉絮)遞上車,放在了車頂的行李架上,捆好行李,我鉆進車里,車緩緩駛出車站,我看見家兄站在車窗外朝我揮手,我也朝著他揮了揮手,心中充滿了對嶄新學習生活的向往,所以沒有太多的不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出遠門,車在大山中穿行,車速很慢,馬路是泥巴石籽路,路兩旁多是成排成行的樹圍一尺多的水杉樹。車行至恩施白果清水洞時,上來一位跟我?guī)е愃菩欣畹拇蟾?,中等個兒,偏瘦,國字臉,三七分頭發(fā),一身灰色制服,上車了臉上帶頭欣喜,眼中寫著疲倦。經過寒暄才得知他也是去利川師范的,他叫張紹儉,是我遇上的第一個師范同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車翻越海拔1000米的馬鬃嶺時,頭疼得歷害,后來談及頭疼之事時,才知道那是“高原”反應。車到利川境內,公路平坦多了,公路兩邊曬著金黃的稻谷,我第一次感覺到利川是魚米之鄉(xiāng),比我只出包谷、洋芋的家鄉(xiāng)強多了!到了利川城要住一晚,第二天換乘去汪營的“兩節(jié)頭公交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到達利川師范時,已是第二天中午。在蘇家橋下車后,要走1里多機耕路才到達利師,路面上到處是收割后的四散的稻草,門口沒有高大的校門,門兩邊只有幾段一米多高的彎彎曲曲的石頭院墻,墻縫中的砌土幾乎脫落殆盡,很有蒼桑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進入校園,映入眼簾的是若大一個操場,操場中間有兩個水泥蘭球廠,跑道是泥巴跑道。右邊緊臨校大門的是一棟三層樓教學用房,稍遠拐角處是一排七八間一層樓教室,左邊是兩層樓高的禮堂兼飯廳,前方就是我們男生宿舍,宿舍前有一個池塘,池塘上有一座石橋。我們在此住了一年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當年恩施縣考到利師讀書的共24人,同班的還有利川縣的28個同學,他們中只有1個女生。 全班共8個女同學,個個水靈。由于都是民辦教師考去的,都到了談戀愛的年齡(有的已成家),可到畢業(yè)時,做到愛情、學業(yè)雙豐收的同學只有令人羨慕的一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難忘嘔心瀝血的恩師:首先是才發(fā)橫溢的班主任羅祖高老師,授課藝術之高自不必說,一筆字,不論粉筆毛筆,那就是一個絕。直到畢業(yè)多年以后,我們幾個同學還專門邀約返利川看望羅老師并向羅老師求要了一幅真跡。還有陳興炳老師數學課上的“P一啪”,唐老師音樂課上的《雁南飛》,胡光賢老師語基課上的“一七八不的變調”,體育課上的“魚躍前滾翻”,心理學課上的“少女與老婦雙關圖”,還有吳國富老師、劉俊昌老師、王熠堃老師、王成江老師、李利老師、熊兆飛老師……現在回憶起來,他們都歷歷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當年唐老師教唱的歌曲之一《雁南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難忘攜手同窗的同學:生活班長王家美,圓臉,小胡須,認真分發(fā)菜飯票;徐光華,光搞學習;譚代云,看著我冷得打牙殼,向學校申請給我一床救濟棉絮;劉學平,在寢室常照鏡子;徐玉泉,唱歌直嗓子;牟啟敏,吹笛子;康樹青,很少說話;趙彥奎,鋼板字刻得好;張秀蓮,管我叫弟弟;郎定飛,毛筆字寫得好;陶開元,搞學習暗中跟我“較勁”;冉景林,住我對面;張昌金,說話斯文;向祖華,瘦子;揚官蓮,走路風擺柳;羅新蓮,寫的字象男孩寫的;劉利瓊,說話快;陳小琳,牙齒白;詹興蓮,說話象黃鸝婉轉;文燃香,大個子;王春生,好象打蘭球動作瀟灑;丁才順,小男生;黃太成,動作慢;唐皇華、趙彥奎、向宏久善解數學難題;我嘛,天天晨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難忘稚嫩有趣的故事:①課間,我看見S弟一腳踢垮了教學樓頂水泥欄桿,欄桿掉下去砸垮了老師的煙筒,煙筒撬起來砸壞了老師的家俱…學校要處理S弟,S弟一口咬定是L哥踢的,L哥眼淚汪汪……千鈞一發(fā)之際,我憑良心站出來抱不平說了實情,得罪了S弟,解救了L哥,由此S弟恨我入骨。 ②夜半三更,只聽見我的床頭“撲通一聲”,我伸手應聲摸去,卻摸著一垞熱乎乎黏糊糊的東西,我起身再摸,發(fā)現上鋪的L兄掉下床來了,推不動,叫不醒,酒氣哄哄,借著走道燈光定睛看時,只見L兄臉上鮮血直流,我嚇慘了,忙叫醒同學一邊看護,我一邊跑到校門外,找農戶借來板車,將L兄送往汪營衛(wèi)生院,吊針直到第二天上午10點,L兄醒來,第一句話問我:怎么在這里?原來是當天晚上L兄與C兄、P兄去汪營街下館子,3人喝了2斤苞谷酒。③1985年春季開學,利師要從汪營遷到大塘,搬家前一天,要抽簽決定搬寢室,我們抽到了6號寢室,待第二天我們搬去時,發(fā)現我們的名字居然貼在了4號寢室,我經過一番調查,知道原來是4號寢室的同學發(fā)現該室漏水,于是將我們6號寢室的名字撕下來貼在了4號寢室。經過研究,我們將床被交換回了各自抽簽決定的寢室,為此4號寢室的W大個兒,拿著他的枕巾來6號寢室“找我麻煩”,說我給他把枕巾弄臟了。后來,我給W大個兒洗了枕巾,但W大個兒從此不理我達半年,直至畢業(yè)就餐時,我給他敬酒都不理我。畢業(yè)后,聽瘦子說W大個兒曾因此準備“收拾”我?!?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時光飛逝,35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當年利師8303班的同學畢業(yè)后,為學生嘔心瀝血,沒有給母校丟臉,沒有辜負恩師的教誨,把一生獻給了恩施、利川的教育事業(yè)!當年的青絲,如今都變成了白發(fā)。在此衷心祝愿恩師健康長壽,祝愿同學平安快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