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大山里走出音樂教育世家

余敏敏

<p class="ql-block">  拙文獻給我的音樂啟蒙老師——何國扶。</p><p class="ql-block"><br></p> <p>撰文/余敏敏</p><p>制作/余敏敏</p><p>照片/何金龍</p><p>音樂/《每當我走上講臺》</p><p><br></p> <p class="ql-block">  他曾是一名流落到下壟靠撿砂子謀生的窮苦孩子,卻酷愛音樂與舞蹈。他拜民間藝人為師、刻苦學習唱功和演技,參加工作后加入了下壟鎢礦文工團。他歷經(jīng)艱辛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他培養(yǎng)兒孫及學生們相繼考入大中專院校音樂專業(yè),他的家庭被人們親切譽為礦山音樂教育世家!</p><p class="ql-block"> ——題 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音樂老師——何國扶</span></p><p class="ql-block"><br></p> 一 <p class="ql-block">  五月里,春光明媚、和風習習。庭院里葡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花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芬芳,引來蜜蜂在院內(nèi)嗡嗡的歌唱;一束束金色陽光透過疏密有致的綠色葉縫,斑駁燦爛了整個庭院。我躺在葡萄架下的竹椅上愜意的劃看著手機屏幕,享受著春天帶來的舒適,感受著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溫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突然,手機抖音畫面上響起歡快喜慶的贛南釆茶調(diào),一個熟悉的跳著贛南釆茶舞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定睛細看屏幕,我不禁高興的大叫起來:“這不是何老師嗎!”老婆聞聲也湊過來觀瞧,說:“哎呀嘞!果然是我們當年的音樂老師何國扶,舞步跳得還是后生子那樣輕盈歡樂?。 ?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離開學校至今,我們與何老師已有四十余年未見面了,但在抖音里我們還是一眼認出了他,因為老師的音容笑貌一點也未因流年歲月的風雕雨蝕而改變:睿智的光潔額頭,一雙智慧溫柔的大眼晴和永遠樂呵呵的笑臉依然是當年三尺講臺上瀟灑的模樣……抖音畫面顯示:2020年5.1這天,何老師在大余縣梅嶺三章紀念館廣場,沐浴著明媚的春光,邁著灑脫自然、輕盈歡欣的矮子舞步,耍著漂亮的扇子花,跳著多姿多彩、靈動鮮活、詼諧幽默的贛南采茶舞,渾身洋溢著健康快樂的激情,而誰又看得出老師已是八十一歲的老人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跳著歡快贛南釆茶舞的何老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望著何老師的舞蹈視頻,我心潮起伏,難以平靜。人們常說往事如煙、隨風飄散;然而我卻說往事如風、風過情在。歲月長河里破浪前行的風帆在燦爛的朝暉里如霞霓閃爍,而那些悠悠歲月里感人肺腑的故事,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在驀然回首時閃現(xiàn)眼前,光彩熠熠、彌足珍貴。還記得當年在下壟鎢礦子弟小學何老師給我們上的第一堂音樂課,那情那景如電影院里大銀幕上放映的故事片似的一幕幕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音樂老師何國扶是個音樂造詣頗深,才華橫溢,渾身充滿快樂細胞,像個喜戲王子般受到同學們愛戴的老師。他中等精干個頭,臉上總是笑容可掬。當他邁著矯健的步子走進教室,登上講臺時,就猶如一陣春風化雨灑過了燥熱干涸的田野,禾苗們嗞嗞的吸吮著濕潤甘甜的雨露。何老師的音樂教學目的很明確:就是使身處閉塞礦山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樣從小受到音樂的專業(yè)輔導培訓,從小接受到音樂的啟蒙教育,通過音樂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情智互補,改變學生在文革運動中不知不覺產(chǎn)生的冷酷迷惘、好勇斗狠的人生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還記得上小學時,何老師一堂生動的音樂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何老師笑容滿臉的走進教室問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大家異口同聲回答:“喜歡!”何老師揮揮手說:“好!這節(jié)課首先做一個音樂游戲叫‘彈鋼琴’。”接著何老師在黑板上端正寫上“1234567”這七個阿拉伯數(shù)字。同學們齊聲唸道:一二三四五六七!何老師笑瞇瞇的說:“不對!在數(shù)學課上是這么唸,但在音樂課里就要唸‘多瑞咪發(fā)梭拉西’,這是唱名。”大家聚精會神的聽著何老師生動的講解和吟唱,哦!原來這七個數(shù)字還有另一種發(fā)聲法!接著何老師講述了音樂游戲的做法規(guī)則,選出七個同學分別代表這七個音符,大家齊唱《歡樂頌》3 3 4 5丨5 4 3 2丨1 1 2 3丨3 2 2-丨……。這首歌唱到哪里,代表這個音的同學就蹬一下身子(表示鋼琴琴鍵動了一下),如果沒反應的同學就淘汰,換一個同學上來!最終沒錯的就取得優(yōu)勝,獲一顆小紅星。這時大家爭先恐后的舉起了小手要上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戲開始,課堂上歡快的《歡樂頌》歌聲頓時充滿了教室,這七個音符隨著歌聲在跳動,課堂上充滿了喜悅歡樂的氣氛,雖然只有短短十分鐘的游戲,但同學們都覺得十分有趣,感覺意猶未盡,異口同聲的說:“上音樂課真有味道!游戲增強了我們學好音樂的積極性!”接著何老師又講解了“多瑞米發(fā)梭拉西”的神奇之處,這些音加上不同的橫線、小圓點等記號后,就會出現(xiàn)有高有低,有長有短,有強有弱的聲音;再與各種音樂專用記號結(jié)合使用后就表達出不同的作用,有了這些基夲要素就能哼唱出簡單的歌曲了。接著何老師講述了什么叫音階?什么叫音符?什么叫節(jié)奏等一些簡譜樂理知識。何老師語重心長的說:“只要你們認真學好樂理知識,以后你們拿到譜子自己也能和老師一樣唱出來”。同學們興高采烈地響亮回答:“好?。 焙卫蠋熤噶酥赋琛昂啊钡米铐懙奈艺f:“唱歌不一定唱得最響就好!要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來表達歌曲的情感,做到舒緩有度,高低起伏,聲情并茂?!薄n堂上很安靜,同學們有滋有味地聽著何老師的講授,突然下課鈴“叮鈴鈴”響起來,何老師微笑著收起課夲和粉筆盒說下課了,同學們依依不舍的全體起立說:“老師再見!”……通過何老師的音樂課我明白了學習音樂的意義:音樂可以述說人世間很多美妙動人的故事和塑造很多情感生動的藝術形象。同學們都愛上了音樂課,何老師也深深刻進了我們的腦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藹可親、幽默詼諧的何老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在小學曾是個十分靦腆自閉的孩子,班主任給我每個學期的評語欄里都有那句“自尊心強”的評語,我知道這句評語是說我有自卑感的意思。但何老師的音樂課使我逐步走出了孤僻的心理陰影,一個終于敢在全班同學面前放聲歌唱的人,他還會有什么恐懼和憂郁呢?……有人問我,為什么我歌唱得那么好?詩作朗誦得那么棒?在全民K歌里甚至最多時還擁有成千上萬名粉絲。我說這得感謝我的中小學音樂老師何國扶,是他當年給了我信心,為我聲律啟蒙,使我建立了對音樂執(zhí)著的愛好,懂得了對聲線掌控好后會產(chǎn)生磁性魅力的技巧。</p> <p class="ql-block">  余敏敏(何老師的學生,夲文作者),在家中練習吹葫蘆絲。</p><p class="ql-block"><br></p> 二 <p class="ql-block">  極具音樂藝術細胞的父母,他們的子女也有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何老師的四個孩子個個都會唱會誦,會拉會彈會跳,天生對音樂就悟性極高。這些天賦除了遺傳基因外,成功還與何老師的悉心調(diào)教以及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和孩子們自身的努力分不開。音樂是門高雅藝術,喊打喊殺、性急浮躁,虛偽做作的人是學不來的。何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對音樂的認知,從小給他們聽各類音樂,帶他們看各類演出,教他們學樂器,學聲樂知識等等。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教他們“學藝先學做人”。好的音樂人首先應該是一個品行端正的人,這樣才能學好唱好和創(chuàng)作出具有正能量和深度思想的音樂作品,才能傳承和感染觀眾,才能具備感召力。而何老師的兒孫們都沒有辜負他的殷切期望,以行動證明了一切!</p> <p class="ql-block">  何金龍(何國扶老師的兒子),贛南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音樂副教授。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江西省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江西省學校美育工作專家;江西省優(yōu)秀教師;碩士研究生;雙師型教師。主要專長:聲樂教學、合唱指揮、鋼琴教學。</p> <p class="ql-block">  何金龍在慶祝胡生民老師(原下壟鎢礦子弟學校音樂老師)從業(yè)50周年集會上深情演唱《把一切獻給黨》。</p> <p class="ql-block">  何健(何國扶老師的小女兒),畢業(yè)于贛南文藝學校。贛州老年大學音樂教師。</p> <p class="ql-block">  何健老師(何國扶小女兒)2019年9月30日在贛州市“喜迎國慶,歡度重陽”聯(lián)歡晚會上深情演唱內(nèi)蒙古經(jīng)典民歌《草原夜色美》,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p> <p class="ql-block">  上圖為何國扶老師的大女兒何年鳳(中學高級教師);下圖為三女兒何珊珍(保險公司職工)。她倆從事的雖不是與音樂有關的工作,但都是單位的文藝骨干,歌都唱得特別好,與音樂藝術有割不斷的情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在何老師的悉心栽培下,他的藝術細胞遺傳因子似大海的浪潮迅速漫延傳承到了何家第三代人身上。</p> <p class="ql-block">  何國扶老師的孫子何承羲(何金龍之子),現(xiàn)就讀于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鋼琴專業(yè),大三學生。</p> <p class="ql-block">  何承羲(何金龍之子),2021年1月1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音樂會上鋼琴獨奏。</p> <p class="ql-block">  何國扶老師的外孫鐘岳軒(何年鳳之子),畢業(yè)于海南瓊臺師范學院音樂系,特長聲樂、薩克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鐘岳軒在大型公益節(jié)目上演湊薩克斯管。</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師的外孫袁家駒(何珊珍之子)畢業(yè)于南京林業(yè)大學美術系。</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師的外孫女曾樂(何健之女),現(xiàn)就讀于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yè),大一學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樹花開不言美,滿園春色盡芬芳。何老師辛勤從教的幾十年中,不僅僅是把自己家的后花園栽培澆灌得鮮花怒放、香飄四溢,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為之奮斗了一輩子的下壟鎢礦教育事業(yè),培養(yǎng)了許許多多大山深處的礦山子弟成為對國家建設有用的音樂人材。</p> <p class="ql-block">  陳雯(原下壟鎢業(yè)有限公司勞資科長陳志敢的女兒),她父母與自己都曾經(jīng)先后為何老師的學生。陳志敢科長不久前還攜果籃親自登門拜見自己的老師,其尊師之情令何老師十分感動。陳雯考上華中師范大學,她在礦子弟學校讀小學時曾任礦子弟學校少先隊大隊長。2018年春節(jié)期間探望老師時與老師、師母合影留念。她現(xiàn)任職于深圳市某小學,曾評為區(qū)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區(qū)教育先進個人。</p> <p class="ql-block">  汪海(原下壟鎢礦財務科長汪禮甲的女兒),何老師的學生。考上江西冶金學院。2018年春節(jié)期間探望老師時與老師、師母合影留念。她現(xiàn)任職于深圳市某國際學校,曾榮獲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師獎勵,并多次在國家、省、市朗誦大賽中獲獎。</p> <p class="ql-block">  吳瓊(原下壟鎢礦子弟學校食堂職工葉沁春的女兒),何老師的學生。1997年畢業(yè)于贛南師范學院音樂教育專業(yè)。1997年8月至2000年8月任教于崇義中學,2000年調(diào)至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某小學任教音樂學科。</p> <p class="ql-block">  鮑曉燕,何老師的學生,現(xiàn)定居美國。她看了美篇后感動的說:“感恩何老師及胡老師等對當年下壟鎢礦子第學校文宣隊的辛勤付出[ThumbsUp][Salute]。我仍然清晰的記得當年早起去學校壓腿彎腰練功的日子,盡管當時很羨慕那些學器樂的同學[Chuckle],但不會忘記自己排練及匯報演出的時光,我們的舞臺是那么的廣闊,曾經(jīng)送節(jié)目到工地現(xiàn)場。我可以小得瑟一下的說當年俺還是小小報幕員呢[Chuckle]無限美好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盡管眾多的文宣隊的學生都與我一樣,沒有走上專業(yè)文藝道路,但是,這段排練的經(jīng)歷提升了我們對音樂藝術的感受力,從而提高了生活的質(zhì)量。是現(xiàn)在家長們花錢送孩子去學習的東西哈,那時候我們都白白的享受過了![Drool][Salute]當年下壟礦子弟學校的教育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ThumbsUp]。”</p><p class="ql-block"> “借此機會,感謝何老師及所有教育過我們的下壟礦子弟學校的老師們,祝老師們健康長壽[Salute][Rose]?!?lt;/p><p class="ql-block"> 鮑曉燕遠在大洋彼岸的深情表白代表了國內(nèi)眾多原下壟鎢礦莘莘學子的感恩心聲。</p> <p class="ql-block">  何國扶老師的學生吳瓊的母親葉沁春曾多次代表百忙中的女兒來贛州看望老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殘,種花容易樹人難?!焙卫蠋熓敲赖母耪撸赖牟シN者,您用美的陽光普照,您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您看這遍地怒放的鮮花,哪一朵上沒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沒有您的笑影?這滿園春色,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在何老師辛勤耕耘的百花園里,有多少芬芳桃李花朵隨春風飄向了祖國的四面八方,在祖國建設的熱潮中盡顯瑰麗色彩!這是下壟人的驕傲,更是何老師的驕傲!在教育的百花園里,百花吐艷離不開園丁愛的奉獻,在金秋碩果園里,碩果累累離不開耕耘者心的澆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自1993年退休后,何老師從未停止過在藝術道路上“傳、幫、帶”的步伐,他一直不辭勞苦地奔波于城鄉(xiāng)之間,為幫助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的孩子學好中國傳統(tǒng)音樂奉獻著自己的余熱。農(nóng)村和小縣城民樂音樂節(jié)目太少,關注度不夠高,一些民樂的音樂輔導課在大城市還有一點,但在偏僻小縣城幾乎為零,這使的人們沒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中國傳統(tǒng)音樂,所以何老師盡最大能力組織舉辦了一些民樂類的音樂輔導班、藝術沙龍講座來豐富孩子們的音樂世界,以此提升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影響面,使人們特別是孩子們領略到中國傳統(tǒng)音樂博大精深的魅力,傳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樂之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4年在上猶舉辦電子琴培訓班,培養(yǎng)四名學生考入全國各類藝術學校。</p><p class="ql-block"> 1995年——2012年在贛州分別帶了電子琴、鋼琴、薩克斯管、小提琴、二胡、古箏等樂器的學生,為中小學生打下了扎實的音樂基礎。</p><p class="ql-block"> 2008年輔導贛州鐵路子弟,贛五中學生王艷考上贛南師院音樂系。</p><p class="ql-block"> 2009年為贛州鐵路局培養(yǎng)了一支管樂隊。</p><p class="ql-block"> 2011年為贛州東方學校培養(yǎng)了一支少先隊鼓號隊。</p><p class="ql-block"> 2007年他帶領一家五口,三代人參加贛州市家庭才藝大比拼之歌舞大賽,榮獲亞軍的好成績,這則消息登上了當年的《贛南日報》。</p> <p class="ql-block">  2007年贛州市家庭才藝大比拼之歌舞大賽,何國扶老師編排主演的歌舞《毛主席的光輝》,獲得亞軍獎項。右側(cè)表演者為何老師,左則為兒媳與孫子。</p> <p class="ql-block">  2007年贛南日報記者釆訪報道了“榮獲2007年贛州市家庭才藝大比拼之歌舞大賽亞軍”的何國扶老師一家,此照為記者所拍。右一為何國扶老師,左一為何國扶老師之子何金龍,中間為兒媳和孫子,背后立者為師母。</p><p class="ql-block"><br></p> 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年青英俊的何國扶老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師1940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康縣唐江鎮(zhèn)一個貧苦小市民家庭。父親與母親的結(jié)合是家庭包辦婚姻,母親十八歲嫁給三十八歲的父親,年齡懸殊競達二十歲。作為家中頂梁柱的父親體弱多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即無經(jīng)商頭腦,亦無其他生活特長。在父母結(jié)婚的八年間,貧窮的家中陡添了六個孩子,何母望著家中營養(yǎng)不良、嗷嗷待哺的一群孩子常常不知所措、暗自流淚。萬般無奈之時,何老師的父親只好拖著孱弱的病體在家門口擺個夲小利薄的小攤子勉強維持家中的灶膛煙火。而何母則四處奔波接些手工針線女紅來做,鉤帽子繡花被、打毛衣織圍巾等等,弄好放到丈夫的攤子上去賣。目不識丁的何母做的女紅制品精美絕倫,她慧心秀巧的女紅活方園百里聞名,超群出眾,無人可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前極度的饑寒交迫、貧苦生活中,何老師六兄妹當中有一個哥哥,倆個妹妹先后夭折,其中一個妹妹只因感冒發(fā)熱打不起一針青霉素而眼睜睜看著死在母親的懷中,這成了何老師一輩子也揮之不去的痛苦噩夢。1948年,為了尋找生活出路,何老師一家從唐江鎮(zhèn)顛沛流離到南康縣城,生活無著落又輾轉(zhuǎn)流浪到大余新城墟。依然是父親的那個小攤和母親的手工針線活在維持著家庭的生計,但多了的是八歲的何老師沿街叫賣米馃和酸菜蘿卜的吆喝聲。那年的冬天異常寒冷,北風掀翻了父親的小攤,父親凍得渾身顫抖,牙齒打架,母親怕他凍死街頭就把他扯進了破爛的小屋。那年的春節(jié)過得十分凄涼,家中不但沒錢買肉就連買米的錢都沒了,只好問鄰居借了三斤白米,一家五口(一個還是嬰兒)饑餓難忍,一餐就把這三斤白米飯吃了個精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母是位賢慧堅強的女人,她對生活磨難的承受力似乎與生俱來就表現(xiàn)出了不同尋常的堅韌。1918年在南康唐江鎮(zhèn)郊外一片山丘的亂墳崗邊有一個被人丟棄的女嬰在寒風中嚶嚶的哭叫,被路過的唐江碼頭工人袁毛子發(fā)現(xiàn)。望著奄奄一息,氣若游絲的女嬰,好心的袁毛子把她抱回了家,貧窮的他含辛茹苦地用米湯野菜羹把她喂養(yǎng)長大,收為養(yǎng)女,取名袁椒英,這就是何老師的母親。據(jù)解放后來認領她的謝姓親生父親痛哭流涕的解釋說,其妻連生十個子女,八男二女,何母是最小的一個。家里因貧窮實在供養(yǎng)不起她,所以萬般無奈只好咬牙將她丟棄。說到這里,我十分敬佩何老師母親寬闊的胸懷,她在養(yǎng)身和生身父母都已去世的情況下,面對謝姓叔伯的誠心懇求,為了圓生身父母一個心愿,安撫他們在天之靈的愧疚悔恨之心,最終同意了謝姓叔伯的認親請求,將袁椒英改名為謝說英。人們常說量大福大,正因何母心地善良,宅心仁厚、凡事都為他人著想的博大胸懷,所以這位當年的棄嬰競成了下壟鎢礦建礦百余年來的百歲長壽第一人。“山上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何母在百年風云中對何氏五世同堂的家族興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何母為了解決家庭生活困難的窘境,勇敢承擔起了男人的重擔。她聽人說新城進去三四十里地的崇山峻嶺中有個叫下壟的山窩窩,那里有座山叫香爐山,山上遍布烏黑發(fā)亮的砂子很抵錢!于是1951年春天她懷揣一塊鍋巴和一葫蘆水,帶上11歲的何老師和他的姐姐步行到下壟的香爐山上去撿砂子謀生。臨行前年少的何老師一步三回頭地告別了他曾經(jīng)斷斷續(xù)續(xù)唸了三年半,難以割舍的破爛小學;告別了年過半百體弱多病的父親和年幼的弟弟。穿上二件百孔千瘡的爛布衫也難于抵御早春剌骨的寒風,腳上的爛草鞋還未穿到下壟香爐山就斷成了二截,他打著一雙被石碴子割得滿是鮮血的赤足爬上了傳說是遍地鎢金的香爐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1到1953年間,香爐山民窿口石骨嶙峋的廢礦石堆上經(jīng)常能看到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日曬雨淋中提著爛畚箕,咿咿呀呀唱著歌,蹦蹦跳跳撿砂子的少年。貧窮的生活境況并未磨滅少年愛跳愛唱的天性。這引起一位也在香爐山打砂子的民間藝人——肖仁茂的注意。肖仁茂五十多歲,瘦高個子,雙目炯炯有神,聲音洪亮,氣度不凡,頗有飄飄出塵之表。他原先是一位走南闖北的民間贛南釆茶戲高手,二胡拉得特棒,文劇武唱、樣樣精通,只因生活所迫他也來香爐山打砂子。但他不甘寂寞,在香爐山打民窿的民工隊伍中拉起了一支業(yè)余劇團,遇到礦窿閑遐或收工休息時經(jīng)常搞些演出,很受大家的歡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肖仁茂把少年何老師收為徒弟,傾其所學,悉心點拔,把自己的一身演技言傳身教給了他。而何老師天資聰穎、一學就會。他早在新城唸書那幾年就常常喜歡參加學校舉辦的戲曲演出,登臺表演有模有樣,毫不怯場。而在新城做小商販沿街叫賣酸菜蘿卜的時候,他也常常偷偷溜到一家名為《新福星祁劇團》的湖南戲班子里“揀戲尾子”看。因為沒錢買不起戲票,偏偏又特愛好,就常去“揀戲尾子”看,滿足那顆對藝術的極度好奇之心。過去大多數(shù)劇團也都會在戲劇節(jié)目快結(jié)束的高潮時侯打開大門,一是方便觀眾出場,不要造成擁堵踐踏,二是起個廣告宣傳作用,往往戲劇結(jié)尾的高潮部分是最動人心弦的場景,鼓樂齊鳴、鑼鼓喧天、歡呼陣陣,引得戲迷足癢,行人駐足引頸。年幼的何老師從幾年的揀“戲尾子”中學到不少戲曲精華。所以他被師傅肖仁茂帶進香爐山業(yè)余戲團后,吹拉彈唱進步神速,登臺表演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藝術天賦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成了主力演員。業(yè)余劇團下山到下壟去演出,受到下壟民眾的熱烈歡迎,反響空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3年就在何老師一家在香爐山剛站穩(wěn)腳跟時,一場莫名其妙、突如其來的大火把他們家建在山坡上的杉皮茅草屋燒了個精光,連同幾年積攢下來的破家當一古腦燒得煙飛云滅。何老師的母親望著灰燼中的殘垣斷壁,毅然擦干了淚水,她心想如果此地已找不到容身之所,那就再找一個地方重新安家,重新開始生活!窮人的生活夲來就簡單得像落葉一樣四處飄泊,需要的只是勇氣和力量,一個果斷的轉(zhuǎn)身,又開始了跋涉。歲月匆匆快如風,沒有時間留給遺憾,一家人一無所有,邁著沉重但堅毅的步伐下山來到下壟另謀出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們常說: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xiāng)。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wěn),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復的流年,笑看凡塵起落的人間。機遇和命運總是眷顧不停探索前行的勇敢努力者。1954年3月來到下壟的何老師終于迎來了命運的轉(zhuǎn)機——被下壟鎢礦收編為國營正式職工。</p><p class="ql-block"><br></p> 四 <p class="ql-block">  幸福來得如此突然,何老師和母親、姐姐在下壟礦部安下了家,還把老父親和弟弟從新城接了過來。何老師說是毛主席,是共產(chǎn)黨救了他一家,使他一家獲得了新生,結(jié)束了居無定所,食不果腹,饑寒交迫的苦難生活。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忘我的工作精神來報答黨的恩情。他干一行愛一行,從不挑肥撿瘦,他先在選礦廠手選了二年,組織上看他年紀小,聰明機靈、有文化底子,1956年就選送他到中南鎢礦局(贛州)學習水晶鑒別分級加工,學成歸來就調(diào)到生產(chǎn)技術科搞水晶回收加工。1965年又被組織選送到鐵山垅鎢礦印刷廠學習印刷排版,回來后安排在下壟礦印刷廠擔任撿字排版工作。1969年調(diào)礦子弟學校任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走過滄桑歲月,大地復蘇、百廢待興,急需人才。解放初期,黨和政府在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性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運動。新中國不但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重要的是使老百姓的頭腦有了精神食糧,使愚昧了多少代的心靈有了主張和希望。礦里為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開辦了業(yè)余學校,內(nèi)設小學1—6年級班,何老師參加了高小班學習。從前沒錢唸書的窮孩子現(xiàn)在可以免費上學了,他欣喜若狂,分外珍惜學習機會,白天工作,晚上學習,二年后他拿到了下壟銅(鎢)礦當時的最高學府學歷,由校長唐景春(下壟鎢礦礦長,南下干部,兼任業(yè)余學校校長)簽發(fā)的“下壟銅(鎢)礦業(yè)余學校小學畢業(yè)證書”。以后礦里又辦了業(yè)余初中班(夜校),何老師再接再勵又拿到初中文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沐浴陽光下,笑在花叢中的何老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使何老師音樂舞蹈水平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還是在他參加了礦業(yè)余文工團后。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是風風火火的年代,是每個青年人都不甘落后,奮起直追的年代。他們珍惜美好的生活,飲水思源,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家園,滿身都有使不完的干勁。文工團團員是從礦各基層單位千里挑一選拔上來的精英,團員們祖籍天南海北,身懷絕技,人才濟濟。當時能夠選進礦業(yè)余文工團的人都是興高釆烈,夜難入寐。在這所“社會藝術大學”中何老師一“學”就是十幾年,他原夲就基礎好,一入文工團如魚得水。他認真虛心的向老師和其他團員學習,學唱歌、學舞蹈、學表演、學樂器,在演出實踐中文藝素質(zhì)有了質(zhì)的飛躍,掌握了樂理知識和表演技巧,從一名跑龍?zhí)椎奈乃囆”砷L為團里能演能導,能唱能跳的骨干團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還得說下壟鎢礦的歷任領導都非常重視礦文體活動,藍球隊,乒乓球隊和文工團的水平在江西省鎢業(yè)系統(tǒng)仍至贛南工礦企業(yè)中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礦里的首任領導來自于部隊南下干部,深知部隊文藝宣傳隊對一線部隊振奮軍威、鼓動士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礦文工團成立的意義無疑對礦山建設的作用也是如此。礦領導唐景春經(jīng)常到團里來指導排練,礦宣傳部長趙景春不但經(jīng)常帶文工團到坑口、民窿站為一線職工、民工慰問演出,還帶團到大余、南康、上猶、崇義縣城及西華山、漂塘、蕩坪等礦巡回慰問演出,礦文工團的演出水平之高,每到一處必會引起轟動。</p> <p class="ql-block">  贛南區(qū)廠礦業(yè)余文藝會演楊眉寺鎢礦代表隊全體演員合影(攝於1959年3月28日)</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劉秀倫、劉XX、徐正平、劉衎西。中排左起:劉XX、何國扶、曹劍厷,丁華、劉秀珊。前排左起:李名羲、XXX、易息人、鐘華、鐘XX。</p> <p class="ql-block">  1960年2月下壟銅(鎢)礦業(yè)余文工團全體演員在贛州參加文藝會演合影。前排左起女團員:曾建萍、李明羲、劉美琳、毛宗芳、劉?、程仁存、田佩蘭。后排左起男團員:余彬、劉秀珊、劉衎西、黃榜連、何國扶、曹劍雄、丁?、張學禮(問號處為記不清具體名字了)。</p> <p class="ql-block">  日月輪回,時代更選。望著當年的老照片何老師唏噓感嘆不已,心潮起伏寫下了心中的無限感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當年演出時發(fā)生的兩件事令下壟文工團員們記憶深刻,一是同西華山鎢礦文工團同臺演出。按理說西華山鎢礦歷史悠久,規(guī)模又比下壟鎢礦大得多,他們團的演出水平和節(jié)目理應更精釆,但演出效果卻出乎意料之外,群眾對下壟鎢礦文工團的節(jié)目特別感興趣,特別歡迎,評價特別高,散場后觀眾仍立于場中久久不愿離去。下壟鎢礦文工團的開場節(jié)目是管弦樂大合奏,舞臺上紅色大幕徐徐拉開后,滿臺的管樂器金光閃閃,團員們著裝統(tǒng)一,戴著白色手套,神釆奕奕。當氣壯山河、雄壯有力的《解放軍進行曲》一奏響,全場觀眾精神為之一振,掌聲與樂曲同步拍響,掌聲一直響到曲子演奏完,其場面與氣勢令人血脈賁張、熱血沸騰,令下壟鎢礦文工團全體團員感到無比自豪與興奮。二是在上猶縣慰問演出時發(fā)生的插曲:下壟鎢礦的中稍坑口和馬岑民窿站都在上猶縣境內(nèi),為了與地方政府搞好關系,礦文工團特意到上猶縣城去慰問演出一場,不料演出結(jié)束后,觀眾反響強烈,大呼節(jié)目精釆沒過足戲癮,要求加演。經(jīng)上猶縣領導再三請求,礦文工團又加演了二場。觀眾沸騰了,掌聲歡呼聲差點把禮堂的屋頂給掀翻了,看到反響這么熱烈,全體文工團員非常高興。何老師至今回憶起那場景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壟鎢礦業(yè)余文工團與礦藍球隊,乒乓球隊一樣,一直是我們這些礦山子弟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話題和驕傲,他們的一場場精釆演出和激烈比賽伴隨著我們長大成人,我們毫無懸念的成了他們的終身鐵粉。他們的名字和綽號我們都耳熟能詳,念念不忘;他們的軼聞趣事,我們?nèi)鐢?shù)家珍,回味無窮。每當?shù)V里有文體活動舉行,舉礦上下幾乎是家家戶戶扶老攜幼,拖兒帶女、傾家出動,從四面八方涌向礦俱樂部或燈光球場……礦文工團的專業(yè)水平群眾有目共睹,評價甚高。當年還被特邀與大余縣專業(yè)采茶劇團同臺演出過,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62年下壟鎢礦文工團與大余釆茶劇團合影。倒數(shù)第二排左三為何國扶老師。</p><p class="ql-block"><br></p> 五 <p class="ql-block">  由于何老師在礦文工團里成績突出,音樂舞蹈方面表現(xiàn)卓越,加上思想作風過硬,文化水平進步非??欤?969年組織決定將他調(diào)入到下壟鎢礦子弟學校任音樂老師。一個昔日揀砂子的苦孩子在黨的培養(yǎng)下走進了神圣的教育事業(yè)行列,肩負起了培養(yǎng)祖國接班人的光榮使命,他興奮不已、暗暗下決心:“我不能忘夲!黨的恩情永不忘!我要努力工作,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為祖國培養(yǎng)出合格的音樂人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老師一絲不茍、盡心盡力上好中小學每個年級每個班的每堂音樂課,輔導各班級排練文藝節(jié)目,活躍學生文娛生活;還不辭勞苦組建起一支學校文藝宣傳隊,課余時間或星期六、星期天他放棄休息和孩子摸爬滾打在一起排練節(jié)目。何老師動情的說:那些年工作和生活盡管比現(xiàn)在艱苦多了,但心里總感到特別甜,總覺渾身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推動著自己,鼓舞自己一路向前。他編導的許多少兒優(yōu)秀節(jié)目在礦文藝會演的舞臺上受到了礦領導、學校以及廣大師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當年有校業(yè)余通訊報道員還拍下了一些劇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舞蹈《過猴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舞《郵遞馬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品《濟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表演唱《比爸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舞《六一花兒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舞表演《慶祝六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舞表演《早晨的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舞表演《我們的祖國是花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表演唱《信天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盡管這些當年由何老師執(zhí)導演出的劇照由于年代久遠和受當時攝影條件及水平限制,照片現(xiàn)在看來已模糊不清,顏色褪變,幾乎認不出演節(jié)目的小朋友是誰,但我仍覺得它們的實際意義遠遠大于劇照夲身,照片中的這些礦工子弟們早已都長成參天大樹,遍布于祖國的四面八方,正在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而努力工作著,當他們看到自己年幼茁壯成長時的年輪痕跡會多么高興,多么感謝昨天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偉大的礦山子弟學校,這么一個可敬可愛的老師為自己的健康成長而辛勤編織著今天的七彩天虹之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何老師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此后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黨員。1976年至1986年先后擔任下壟鎢礦子弟學校黨支部干事,樟斗小學校長,礦子弟學校小學部負責人,礦教培科教培員(成人教育)。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何老師都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清正廉明、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完成好組織賦于他的各項任務,為礦山的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優(yōu)異的成績,培養(yǎng)出許多文藝骨干,為基層單位和國家輸送了一大批文藝人材。</p><p class="ql-block"><br></p> 六 <p class="ql-block">  1987年由于工作需要,組織又決定把何老師從礦教培科調(diào)回到礦子弟學校任教,并擔任學校少年先鋒隊大隊輔導員。在學校呆過的人都知道,大隊輔導員要能力超群、多才多藝的人才能勝任,一是日常工作量多,內(nèi)容繁瑣,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二是專業(yè)知識要求高,取得成績實在來之不易。每一天工作下來往往身累心也累,但何老師明白少先隊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隊輔導員是少先隊組織的直接領導者,是少先隊員的知心朋友和指導者,平常還要做好少先隊員的思想教育工作。既然組織信任自己,自己就要把這個工作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幾年下來,何老師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歷年來獲得過下壟鎢礦、省鎢業(yè)公司、贛州地區(qū)、江西省優(yōu)秀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的光榮稱號。在全省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培訓班上受到江西省團省委書記丁耀民同志的親切接見。并且由于礦子弟學校少先隊工作成績突出,被評為江西省鎢業(yè)公司少先隊大隊優(yōu)秀集體,并在下壟鎢礦召開鎢業(yè)公司系統(tǒng)學校少先隊現(xiàn)場工作交流會,為下壟鎢礦爭得了榮譽。</p> <p class="ql-block">  1988年何國扶老師參加江西省少先隊輔導員培訓班紀念照,前排正中為團省委書記丁耀民。第三排右起第十八位為何國扶老師。</p> <p class="ql-block">  省鎢業(yè)公司系統(tǒng)學校少先隊現(xiàn)場工作交流會會場里少先隊員們揮舞國旗,笑得像花兒一樣燦爛。</p> <p class="ql-block">  共青團贛州團地委學少部長曾繁榮于1990年夏帶領贛州地區(qū)少先隊大隊優(yōu)秀輔導員,赴上海少年宮參觀學習合影留念(后排左起第八人為曾部長,二排左起第三人為何國扶老師。</p> <p class="ql-block">  上圖為贛州地區(qū)少先隊優(yōu)秀輔導員參觀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合影。后排中間為何國扶老師。</p><p class="ql-block"> 下圖為贛州地區(qū)少先隊優(yōu)秀輔導員參觀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合影。后排右二為何國扶老師。</p><p class="ql-block"> 老師們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決心在不平凡的教育工作崗位上為培養(yǎng)好祖國的接班人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師訓練出來的下壟鎢礦子弟學校少先隊鼓號隊能演奏少先隊全部鼓號曲目,在贛州地區(qū)少先隊鼓號隊中實力不凡,技藝超群、名列前茅(上圖鼓號隊后排立者為何國扶老師。</p> <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贛州地區(qū)少先隊鼓號隊輔導員培訓班合影留念,第二排左二為何國扶老師。</p> <p class="ql-block">  1989年礦子弟學校教師赴北京參觀,在天安門前拍照留念。上圖為何國扶老師,下圖后排右一為何國扶老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老師的藝術人生感言</p><p class="ql-block"><br></p> 七 <p class="ql-block">  俄國音樂家拉赫曼尼諾夫說:“擁有音樂,對人生而言已然足夠,但是,只用有限的一生去擁抱音樂,是不夠的?!苯裉欤螄隼蠋煹膬簩O們接過了音樂教育事業(yè)的傳承火炬,又開始了音樂教育之路的馬拉松長跑。他們接受過正規(guī)嚴謹?shù)拇髮W專業(yè)教育,理論基礎和音樂視野比我們寬闊扎實多了,他們今天所培訓教育出來的音樂人材,年齡跨度和職業(yè)范圍顯然擴大了很多很多,學生們?nèi)〉玫某煽兪挚上部少R,這是何國扶老師音樂教育事業(yè)后繼有人,令人歡欣鼓舞的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  贛南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合唱團,前排中立者為何金龍副教授。</p> <p class="ql-block">  虔城老年大學聲樂中級合唱班全體學員合影,前排左起第五人為何金龍副教授。</p> <p class="ql-block">  何金龍副教授指揮虔城老年大學聲樂中級合唱班學員練習合唱。</p> <p class="ql-block">  何健(何國扶老師的小女兒),在大學音樂教育工作中培養(yǎng)了許多音樂人才。這是她與女兒曾樂合影。</p> <p class="ql-block">  曾樂向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領導和老師做聲樂演唱匯報。</p><p class="ql-block"><br></p> 八 <p class="ql-block">  何國扶老師藝術之心永葆青春的秘訣源自于他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他除了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忙忙碌碌在音樂教育工作一線外,更鮮為人知的是,何老師當年還是下壟鎢礦響當當?shù)钠贡蜿牽偨填^兼運動員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9年何國扶老師參加全國第一屆全運會乒乓球選撥賽,獲得了男子單打的下壟鎢礦冠軍;大余縣亞軍;贛州地區(qū)第七名的好成績。那年他才19歲,若不是與音樂結(jié)緣太深,他興許陰差陽錯就走進了乒兵球運動員生涯。盡管如此,何老師還是拿到了國家乒乓球二級運動員,二級裁判的稱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5年參加江西省五礦乒兵球錦標賽(大余四礦加719礦),下壟礦隊取得了男子團體冠軍的好成績。比賽當時在礦俱樂部舉行,何老師是競賽組具體負責人兼礦隊總教練,隊員有何國明、孫世雄、梁紀文。何國明(何老師的三弟)還獲得了夲次錦標賽的男子單打冠軍。</p> <p class="ql-block">  1986年,江西省鎢業(yè)公司乒乓球錦標賽在盤古山鎢礦舉行,下壟鎢礦乒乓球隊取得了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何國扶老師是教練兼運動員,隊員有何國明、梁紀文。</p> <p class="ql-block">  就像人們稱何老師家為音樂教育世家一樣,稱何老師為乒乓球之家也不為過。他們五兄弟都熱愛這顆銀色的小球,為它奔跑,為它流汗,為它喜為它憂,他們一家的乒乓球水平可以說代表了當年整個下壟鎢礦的水平。二弟何國榮在中學唸書就參加了江西贛州地區(qū)少年組乒乓球錦標賽,獲得第五名的好成績,參軍后還代表軍乒乓球代表隊參加北京軍區(qū)乒乓球比賽;老三何國明是礦乒乓球隊的一員知名驍將,老四何國華和老五何國湘乒乓球都打得很好,人們調(diào)侃說:你們五兄弟組個乒乓球隊可以與縣隊有一把搬(抗衡)。</p> <p class="ql-block">  左起五弟何國湘,三弟何國明,中為何國扶老師,二弟何國榮,四弟何國華。何老師說:因喜愛乒乓球運動,使我的身體得到鍛煉,歌聲更嘹亮,舞步更矯健,老當益壯!</p><p class="ql-block"><br></p> 后? ?記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何老師的母親是位慈祥和藹、品質(zhì)堅強的偉大女性,她先后育有十個子女,解放前因貧窮和疾病先后夭折了四個,剩下的六個子女發(fā)展到了今天百余眾的兒孫繞膝、五世同堂、事業(yè)有成大家族,他們在下壟鎢礦是個令人羨慕尊重的和諧之家。何家真正做到和傳承了“子孝父嚴、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婦溫夫愛、睦鄰親友、家道始興?!钡暮眉绎L,何老師的父親早逝,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們姐弟六個拉扯成人,又毫無怨言幫助帶大了孫子孫女。她一輩子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嘔心瀝血、教子有方;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為后輩子樹立了實實在在的學習榜樣。她活到101歲壽終,她永遠活在后代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師的母親百歲生日賀壽時,前來祝壽者有兒女、孫子、曾孫、玄孫上百人,真是五世同堂齊賀壽,熱鬧非凡樂融融。何老師身為長兄,尊老愛幼,互幫互助,在兄弟妯娌之間深受大家尊重,使得快樂的大家庭和睦團結(jié),充滿人間溫馨。</p> <p class="ql-block">  在2021年的元旦第一縷陽光下,八十二歲的何國扶老師又跳起了歡快的舞蹈。他早已將自己喜愛的舞蹈當成了健身操。</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師在大余梅嶺古驛道關口跳起了贛南采茶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歲月悠悠,情深難忘。一個人一生中最難忘的除了父母兄妹外,可能就是老師了,因為老師從我們懵懂記事起就陪伴啟蒙于我們身邊,教我們知識,教我們看世界,教我們做人,教我們愛與憎,教我們志向高遠,展翅高飛……我常常懷念當年在小學隊列里幫我系脫落鞋帶的王老師;我常常想念當年教我們一首深情的歌兒會讓我們流淚,會讓我們心中充滿人性之愛的何國扶老師……是的,這樣的老師還有許多,謝謝你們,是你們當年的循循善教使當年愚昧無知的我后來沒有再繼續(xù)愚昧下去!感恩老師!祝何老師健康長壽!歌聲永遠嘹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31日草於惠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