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關于“長嶺會議”這個話題,要追溯到1935年4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之后,留守在中央蘇區(qū)的紅軍黨政軍領導人項英、陳毅等同志,在江西省大余縣長嶺村召開了干部會議?!伴L嶺會議”,是中央分局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徹底改變組織方式和斗爭方式”的又一個果敢行動,是贛粵邊游擊區(qū)由正規(guī)戰(zhàn)爭轉入游擊戰(zhàn)爭的轉折點。由此,長嶺這塊土地留下了紅色烙印。長嶺屬于大余縣河洞鄉(xiāng)的一個自然村,地處庾嶺偏僻的邊遠山區(qū)。對于長嶺的印象,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b></p> <p class="ql-block"><b>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鄉(xiāng)村旅游模式的推進,鄉(xiāng)村旅游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燦爛前程,以紅色景點,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為主題的鄉(xiāng)村旅游如火如荼,長嶺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美麗小山村,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漸漸被認識和接受。</b></p> <b>長嶺坐落于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河洞鄉(xiāng)西南邊境,與廣東省仁化縣交界,距縣城大約45公里。長嶺屬于革命老區(qū)、邊遠山區(qū),一般海拔500-800米,最高點觀音山1174.4米,最低點延伸至長潭里林場260米。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氣候溫暖濕潤。覆蓋著原始森林,生長著四季常綠闊葉林和大片竹林。生物多樣化,動、植物種類繁多。</b> <p class="ql-block"><b> 長嶺這片美麗的土地,猶如養(yǎng)在深閨里的處女,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傳奇的故事,令人神往。如今,開發(fā)鄉(xiāng)村旅游新景點,吸引了一批批鄉(xiāng)村旅游愛好者前來觀光攬勝。</b></p><p class="ql-block"> <b> 今年6月7日,我們慕名而來,驢友六人踏上長嶺攬勝之旅。</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清晨,東方天際吐出了魚肚白,一輪紅日冉冉升起,金色的陽光灑滿了山川大地。</b></p><p class="ql-block"><b> 眺望長嶺,一幅壯觀水墨丹青畫卷躍然紙上。白云深處云霧繚繞,虛無縹緲,觀音山上炊煙裊裊。一幢幢民居猶如繁星點點,錯落有致,灑落在山坡上,我們仿佛來到了天上的街市。這里居住幾十戶人家,他們以大山為依托,世代繁衍生息,過著自給自足傳統(tǒng)農(nóng)耕生活,先民在半山腰上開墾梯田,種植水稻等農(nóng)作物。茂密森林、青翠竹海、山澗溪流營造了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造就了一方神圣的凈土,無不讓人贊美感嘆,活脫脫一幅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風情圖。</b></p> <p class="ql-block"><b> 芒種時節(jié),山里氣溫漸漸升高,正是山里插秧的時候,因山區(qū)海拔高、日照時間短、水溫偏低,一年只能播種一季水稻,山里人又要開始忙碌起來。在太陽的照射下,觀音山上云霧舒展開來,半山腰一片片梯田波光粼粼,五彩繽紛、閃現(xiàn)迷人的光彩,梯田是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的延續(xù),賴以生存的基礎,先民因地自宜,在半山腰中開墾出片片的梯田,層層疊疊,壯觀秀美,水滿田疇,從山下延續(xù)到山腰,猶如一條舞動的巨龍,纏繞山間,梯田呈現(xiàn)出各種幾何圖形,有長方形、矩形、有三角形、S圖形鋪展開來,體現(xiàn)勞動人民勤勞智慧。山里還保留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高山梯田只能用牛和小型手扶拖拉機耕作,農(nóng)忙時節(jié)田間地頭到處是忙碌的身影,夫妻、兄妹、全家老小齊上陣,耕地的、拔秧的、擔秧的、插秧的,好不熱鬧,好一幅山里農(nóng)耕圖。</b></p> <p class="ql-block"><b> 置身長嶺觀音山,清風徐徐,美麗山村層巒疊翠,多彩多姿,江山如畫,令人陶醉,好不愜意。我們情不自禁舉起相機抓拍美景,刻錄美好影像,這時,突然一個人進入了我的鏡頭,他中等身材,頭戴草帽,腳穿拖鞋,一條毛巾系在脖子上,一位厚道的山里漢子,從田埂上一路走來,拉近鏡頭一看,原來是戰(zhàn)友老張,真是無巧不成書,在山里巧遇戰(zhàn)友,格外高興,戰(zhàn)友相逢相擁而至,情真意切訴說衷腸。今天,老張去自家梯田放水,準備插秧,我和老張許多年沒有見面了,之前知道他家住上山片的,原來老張是長嶺村人。老張家住在半山腰,建了一棟三層樓的農(nóng)家院落,房屋收拾整潔干凈,寬敞明亮。</b></p> <b>老張熱情接待我們,安排愛人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拿出陳釀米酒招待大家,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我們拉開了話題,老張如數(shù)家珍介紹長嶺的風土人情,自然景觀、民間故事,得知老張現(xiàn)在兼任鄉(xiāng)里文化站站長,負責旅游文化工作,他熱心鄉(xiāng)里村里旅游文化事業(yè),他計劃應用網(wǎng)絡平臺打造紅色、綠色長嶺,做好鄉(xiāng)村旅游,編輯傳統(tǒng)民間故事,吸引更多的人來長嶺觀光旅游。他還協(xié)助村里募集資金在觀音山上建社壇。老張兒子在城里打工,自己和老伴守住這片土地和山林,看得出來,老張幾十年心血汗水揮灑在這片土地上,對這片綠水青山有著深厚的感情。</b> <b>下午,老張當向導,引導我們沿途觀賞了長嶺原始森林、深山竹海,我們來到了觀音山半山腰的一片竹林,遠望竹林,郁郁蒼蒼、重重疊疊;但你走近竹林,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青翠的綠色,頓時,你會感到一股柔和的風迎面撲來,令人神清氣爽。竹子修直挺拔,直沖云霄;又像一位位窈窕的少女,亭亭玉立;陣陣山風吹來,竹林發(fā)出嘩嘩聲音,在風中搖曳,在山里回蕩,猶如彈奏一曲曲柔美的樂章,別有一番情趣。此時,讓我無不贊美竹子的風格:竹,挺拔正直,堅強樂觀,凌霜傲雪,不畏嚴寒。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高風亮節(jié),高尚不俗,生機盎然,蓬勃向上。走進竹林深處生長著一棵古老的紅豆杉,紅豆杉儼然像一位老者,飽經(jīng)風霜,歷經(jīng)滄桑歲月,見證長嶺的風云變幻,以大山為伴,靜靜地守護這片山林,據(jù)林業(yè)部門考證,這棵紅豆杉年輪已有千年歷史,當?shù)卮迕癜阉斪魃缴窦腊荨?lt;/b> <b>跟隨老張步伐,我們來到了“長嶺會議舊址”。1935年 4月項英、陳毅、陳丕顯在長嶺河灣主持召開了黨政軍干部會議,即著名的“長嶺會議”。會議確定了分兵游擊的部署,是中國革命史上一次戰(zhàn)略轉變的極為重要的會議。</b> <p class="ql-block"><b> “長嶺會議舊址,位于大余縣河洞鄉(xiāng)長嶺村沙灣。舊址建在半山腰上,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延向山外,便于發(fā)現(xiàn)進山的敵人,背后是高山密林,容易疏散隱蔽。</b></p><p class="ql-block"><b> 走進“長嶺會議舊址”。門前樹立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空中飄揚,“長嶺會議舊址”六個醒目大字佇立眼前,我們瞻仰當年會議舊址、項英、陳毅故居,閱覽了參加長嶺會議重要人物生平介紹,察看了圖片、資料、宣誓石等珍貴文物。歷史再現(xiàn)當年老一輩革命家南國崢嶸歲月,艱苦卓絕的斗爭片斷。重溫這段珍貴歷史,浮想聯(lián)翩,感慨萬端,戰(zhàn)爭的硝煙散去,但是歷史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這是一段不能忘卻的記念,讓我們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繼承先烈遺志,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b></p> <p class="ql-block"><b> 夕陽漸漸從西邊落下惟幕,晚霞映紅了長嶺天空,我們踏上了返程,群山為我們送別,涼風給我們送爽,遙望長嶺秀美山川如詩如畫,無不讓人流連忘返,贊美不已。長嶺的影子漸行漸遠,萬水千山總關情,風光無限美,總有拍不完的鏡頭,看不盡的風景,品不完的詩情和畫意!人生就像一場旅行,走過的是旅途,看過的是風景,收獲的是心情,愿歲月靜好,時光不老!</b></p> <p class="ql-block"> 二〇一七年九月十九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