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巖湖位于休寧縣齊云山景區(qū)的后山,距縣城約20公里,是建國后為水利灌溉、筑壩攔截岐山、萬壽等山澗水源而形成的人工湖,水面面積有5平方公里,1975年建成,工程總投資51萬元。距渠口巖坑村300米,故又名巖坑水庫。 景區(qū)內(nèi)河道縱橫,水光漣漪,群山環(huán)抱,植被繁茂。岸邊景點密布,東岸有燈籠、仙人指迷諸峰,北岸有棋盤石、大小龍井,西岸有石橋巖、石門寺和天泉書院、詹東圖讀書臺等遺址,碧水丹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非常豐富。 湖面沿著不同的方向向山里延伸,受山勢阻隔,形成長短不同、寬窄不一的水域。乘上一只木船,沿著最幽深的航道前行,只見湖水澄澈如鏡、碧綠如玉。陽光灑在微風吹皺的湖面上,就像無數(shù)的金子在水面上跳躍著、閃動著,令人目不暇接,如夢似幻。 兩岸山巒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紅崖石和沉積巖相互交替。一些山頂有零星的松樹,不多,仿佛鶴立雞群。船兒在湖面上蕩蕩悠悠地漂著,緩慢前行,船行景變。船老大姓胡,他一邊開船一邊講解,大家有一搭沒一搭地聽著,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偌大的水面上只有這一葉扁舟,意境是有了,但也挺奇怪。問老胡,答曰這一塊水域已被承包,期限十年,除了胡家父子,其他人不得染指。腦補了一下,老胡指著前方對小胡說:“這是爹為你打下的大大的疆土!”畫面十分帶感。 小舟過處,峰奇石怪,景致多嬌,不知不覺已蕩到湖中絕美之處。老胡將我們送到湖心島,沿著簡陋的山道逶迤而上,不一會兒,只見一道山梁凌空飛躍于兩山之間,相當?shù)男蹅延^,這就是天橋巖,云巖湖景區(qū)的核心游覽地。 據(jù)說天橋巖和美國的彩虹橋、貴州的天生橋并列為世界三大天然石橋,橋面飛架兩山之間,橋下是巨大的圓形石拱,透過石拱,可以看見遠處的山峰和藍天。石橋渾然天成,顯示了自然的造化和神奇,因為年代久遠,橋面上已經(jīng)長滿樹木,橋身上爬滿藤蘿,給古老斑駁的巖石增添了勃勃生機。 沿階上行十余米,來到巖壁下,只見整個崖壁上下周邊,遍布摩崖石刻,正、草、隸、篆諸體皆有,有題詞、吟詠、記游等,林林總總,內(nèi)容豐富。看了一下,文筆平平,也就是升級版的“某某到此一游”,由此可見朋友圈的重要性,古人要秀的話,就只能隨行帶著石匠,成本太高了。 看完石刻后就踏上歸途,夕陽西下,晚風徐徐,領(lǐng)隊和老胡在水邊依依惜別。隨手拍了一張,居然很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效果,萍水相逢的也不至于吧?哦,原來是在用手機掃碼付賬。收錢后老胡泛舟而去,小船漸行漸遠,很快就消失在茫茫的群山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