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座老城,一條古巷,常常承載著千百年歷史文化的記憶。喜歡古城,喜歡追尋古城歷史的足跡,喜歡古城的厚重深邃,喜歡古城的經(jīng)年滄?!M州古城,又是一顆歷史遺落的明珠。漫步在贛州古城墻下,仰望威嚴的城門和古樸的城墻,俯拾古城文化遺存,懷想古城歷史光景,感受古城內(nèi)涵余韻,思緒似是越過千年……</p> <p class="ql-block"> 贛州古城,至今仍保留著宋代的古城墻,再濃厚的商業(yè)氣息與現(xiàn)代元素,也掩飾不住古城墻深厚的歷史內(nèi)涵。城墻長約3.6公里,城門、樓臺都保留完好。始建于唐代的郁孤臺,是贛州古城的制高點,因樹木蔥郁,山勢孤獨而得名。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更是在這里留下了"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的千古名句。歷經(jīng)世事滄桑,城墻早已荒蕪,愛國詞人滿懷的悲憤和愁悶,已隨滔滔江水東流去,只留下曾經(jīng)<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登高</span>望遠的郁孤臺,郁然孤峙,矗立千年……與郁孤臺遙遙相對的另一座樓臺是八境臺,古城墻自臺下逶迤而過,與孤傲的樓臺相互依托,成為了贛江邊上最莊嚴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而今古道猶在,只是變換了時空,絡繹不絕的人們,依然每天從古城墻下走過,印證著歷史,也延續(xù)著歷史……</p> <p class="ql-block"> 贛州古浮橋(據(jù)史料記載:浮橋長約400米,連接貢江的兩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纜繩相連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間,已有800多年歷史。整座浮橋分為33組,用纜繩把它們連接起來,然后用鋼纜、鐵錨固定在江面之上。過去贛江水運繁忙的時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開啟一次,讓船只通過。要在寬達400 多米的大江上架設梁橋或者拱橋,以宋代的工程技術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再則,修建起永久性的橋梁也不利于贛州城的天然防衛(wèi)。因此,建造可以隨時啟閉的浮橋是最好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古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廣東會館</p> <p class="ql-block"> 通天巖,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qū),開鑿于唐朝,興盛于北宋的石刻,被譽為"江南第一石窟"。從來只在歷史書上見識過大規(guī)模的石刻——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的圖片,而此時映入眼簾的通天巖石刻藝術,算是讓我真正開闊了視野。沿著裊裊佛音的圣地一路追尋,見識了通天巖氣勢恢弘的大規(guī)模石刻藝術,也是不虛此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