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其中,課堂音樂教學即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音樂感知能力與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提高我區(qū)音樂組教師的課堂教學教研能力,為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搭建學習平臺,促進在研課題進一步深化,12月18日,在夷陵區(qū)東湖初中特別邀請宜昌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音樂教研員徐鳴主任、夷陵區(qū)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王衛(wèi)主任、以及夷陵區(qū)音樂教研員劉忠玲蒞臨指導課題《核心素養(yǎng)下中小學音樂學科先學后教教學策略研究》。各學區(qū)音樂骨干教師、音樂學科中心組成員以及音樂學科課題組全體成員全程參與該課題教研活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課題組長楊秀麗教師主持會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仔細記筆記的老師們樣子最美</p> <p> 李榮華教師代表課題組對課題研究進行匯報</p> <p> 李老師從課題研究背景與意義、研究現(xiàn)狀綜述、研究目標內容和方法、研究計劃及安排、研究主要過程、研究成果等方面對課題做了詳細的匯報。</p><p> 最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成果豐碩:1.建立了中小學音樂學科先學后教課堂教學模式操作程序;2.建構了簡便易行的先學后教課堂教學流程;3.探究了系列先學后教課堂模式的教學策略;4.收集了部分優(yōu)秀典型課;5.撰寫了40多篇有一定價值的實踐研究論文;6.修改完善了60篇不同體裁,不同學段的教學設計;7.對各個階段的研究課例進行了案例分析;8.在研究過程中形成了一課一反思;9.用文字講述了動人的音樂教學故事;10.在一定范圍內進行了課題研究的相關推廣和輔導講座;11.促進全體研究成員進一步加強音樂專業(yè)技能學習,收集了豐富的學習筆記;12.形成了部分優(yōu)秀音樂作品。</p><p> 以上研究成果得到了徐鳴老師的大力肯定。徐老師稱此課題研究過程扎實,資料收集整理規(guī)范堪稱課題研究過程中的范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錄制的研究課光盤</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分研究成果匯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匯報過程中典型課例節(jié)選1</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匯報過程中典型課例節(jié)選2</p><p><br></p> <p> 上午9:05,全體參與教師在東湖初中音樂教室,觀摩課題組王華老師的研討課三年級上冊歌曲《捉迷藏》。課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開始了,課堂以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拉開帷幕,王老師充分利用對比聆聽讓學生先在感知樂曲的節(jié)拍中,了解四三拍和四二拍的不同。再由學生聆聽后,自主選擇附點節(jié)奏來表現(xiàn)四個娃娃可愛的特點。</p> <p> 在教學過程中,王老師聲情并茂、諄諄善誘。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運用律動感知教學法,通過讓學生熟悉歌曲節(jié)奏、模仿老師動作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聆聽音樂、歌譜視唱、接龍演唱、歌詞創(chuàng)編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動中學,樂中悟,快樂、愉悅中學習了音樂知識和技能,把學生帶進了欣賞美、感受美、律動美的音樂課堂中去,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就掌握了歌曲并動情地表現(xiàn)歌曲,最后創(chuàng)編歌曲。</p> <p> 王老師以其自身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和深厚的教學功底,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歌曲的情感入手,通過聆聽、體驗、編創(chuàng)、律動等方式,給了學生們一個快樂的、展示自我的舞臺。孩子們在教室里通過躲迷藏—找到伙伴的動作感知中來體驗音樂分為兩個部分,這種先學后教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唱的開心,學得開心 ,玩的開心,提高學生編創(chuàng)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感知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p> <p>音樂游戲給孩子們帶來無限快樂!瞧!我是舞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認真聽課的老師們樣子最美</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運用律動體驗感知歌曲四三拍特征</p> <p> 聆聽著《愛我中華》乘坐著動感的動車,我們來到了美麗的蒙古,開啟了第二節(jié)快樂的音樂課,司小燕老師的授課內容是七年級歌曲《銀杯》。</p> <p> 司老師教學基本功扎實,歌聲宛轉悠揚,課堂調控能力強,初中生難得一見的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在這里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司老師生動豐富的肢體語言,帶領同學們走進蒙古暢飲奶酒的音樂世界。在司老師的趣味教學中,滲透著先學后教的音樂教學模式和策略,結合本節(jié)課的主題,特別是課后對民族音樂調式的理解,運運排列歌曲音階,對比聆聽區(qū)分長調、短調,且運用一體機進一步讓學生掌握音樂技能,這不僅提高了初中生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扎實的掌握了初中階段該掌握的音樂基本知識,更凸顯了扎實的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老師的個人魅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認真聽課的老師們樣子最迷人</p><p><br></p> <p> 司老師運用兩個樂句尾音的對比,教學生怎樣在演唱中找準音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師帶領學生深情地演唱歌曲</p> <p> 課間休息時,徐老師針對課題系列資料和課題組成員交流細節(jié),提出研究問題,交換研究意見。他指出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老師們做了很多,做的很踏實,需要進一步將策略提煉的更精細、全面、系統(tǒng)。這就要求音樂老師不僅僅是鋼琴教師、聲樂教師,更需要整個音樂理論的支撐,希望老師們在修煉自己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多讀藝術類經典書目。</p> <p> 徐老師對本次以課題為引領深化課堂教學的教研活動給予高度評價。他說:1.該課題研究出了先學后教的模型、流程、策略,參與者有很多的收獲;2.過程很扎實,每個學期有專題,研究問題與課堂實踐有融合;3.檔案管理的細致和規(guī)范可以成為課題研究的范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老師對本次以課題為引領深化課堂教學的教研活動評價視頻</p> <p> 徐老師最后給全體參訓教師提出了幾點殷切的希望:1.針對課題需要做進一步梳理、提煉、總結、歸納工作,重在策略的梳理;2.先學后教,先學怎么學,后教怎么教,在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課型,不同類別做策略歸納,提煉出模型,在課程理念上進一步系統(tǒng)化,讓更多的教師能運用;3.加強音樂理論學習,多讀書,多教育教學類別的書,讀音樂理論專著,不要只埋頭做事,要做善于思考的教師;4.在學校上好每一節(jié)音樂課,落實音樂課程標準;5.發(fā)揮專業(yè)特長,辦好一個社團,讓更多學生享受優(yōu)質音樂教育的權利;6.以美育人,能夠配合學校對于校園音樂文化方面有所實踐,可以是鈴聲的設置,可以是課前一首歌等。</p><p><br></p> <p> 每一次的教研活動,我們的教師音樂教學又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收獲,我相信,后期我們的課題研究將取得更豐碩的成果!感謝各位領導和專家對我們課題研究工作的指導與鞭策,我們一定能通力合作,讓每一個孩子心中都因有音樂而美。</p><p> “學無止境,研無止境”,我們每一次的“深度教研”,都讓教學活動變得更有“嚼勁”。未來我們將在音樂教研的道路上繼續(xù)探索,不斷前進,陶冶學生情操,開啟學生智慧,帶給學生更多“美的愉悅”和“美的享受”。</p><p><br></p><p><br></p> <p>文字編輯:譚美玲</p><p>攝影:何克非</p><p>審稿:楊秀麗</p><p>審核:劉忠玲</p><p>編輯:課題組成員</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