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2月10日,沈陽的這個冬日風和日麗。乘用幾種現(xiàn)代交通工具:公交-地鐵-輕軌,一個半小時后抵達遼博。一路感慨,沈陽是真大呀,一馬平川,攤大餅式的市區(qū)擴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參觀博物館的各色人等絡(luò)繹不絕,有學者、好者、在校學生及像我這樣的小白。各人觀己所好,或在某一大家簡介、遺作前駐足良久左右端詳?shù)吐暯徽勂吩u探討,架像機拍照?;蚴种鸽S字畫習之。學生們則在老師帶領(lǐng)下邊看邊聽邊記邊回答老師講解時的各種提問。我呢?小白,走馬觀花,看一看何謂八大家,又為何稱之為大家。</span></p><p><br></p> <p>唐2宋6八大家</p> <p>《唐宋八大家》中國古代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p> <p>八大家的雛形流行及確立</p> <p>韓愈的唯一墨跡</p> <p>哇,沒有注意到柳宗元</p> <p>醉翁之意在哪里——宋6第一大家歐陽修</p> <p>蘇氏一門三詞客</p> <p>“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奮,讀書籍……”。蘇洵,唐宋八大家唯一沒有進士出身的人。</p> <p>大蘇小蘇同朝共事,瞧瞧人家的名字:一軾一轍。老爸會起名啊,一門三大家!豪華陣容。</p> <p>從蘇軾到蘇東坡</p> <p>蘇軾真跡。吉林省博物院藏。呵呵,是不是溥儀拿過去的呢?</p> <p>《赤壁賦》臺北故宮博物院藏</p> <p>蘇轍曾到過遼寧并在建平停留,其間所作28首詩中有一首《惠州》,這個惠州就是今建平八家子。</p> <p>曾鞏《墨池記》</p> <p>不世之杰王安石</p> <p>拾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