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神奇寧夏

虞斌奎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早就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旅游廣告用語“塞上江南,神奇寧夏”產(chǎn)生興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寧夏的面積6.6萬平方公里,除北京、天津、上海三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外,僅比海南和臺灣兩省大一點。人口680萬,排在澳門、西藏和青海前,列全國省市自治區(qū)倒數(shù)第四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寧夏神奇在何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10月10日至15日,隨江蘇康輝國際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走進寧夏,一探究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參觀博物館,徒步西夏王陵,攀爬沙坡頭,船游沙湖,穿越水洞溝,觀賞賀蘭山巖畫,寧夏的行程充實緊湊。短短四天的游覽,覺得寧夏的神奇之處在于其神<span class="ql-cursor">?秘</span>、悠久的人文歷史景觀與奇特的自然景觀,兩者交相輝映,給人以一種神奇之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水洞溝遺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靈武市臨河鎮(zhèn)水洞溝村,距寧夏首府銀川市28公里,是四萬年前古人類繁衍生息地。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xué)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里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成為我國最早發(fā)現(xiàn)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fā)祥地”,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當(dāng)年德日進、桑志華等發(fā)掘的1號考古遺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水洞溝遺址博物館。以土黃色為基本色調(diào),仿石器造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博物館中反映古人類生活的大型浮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通過聲、光、電,以及可調(diào)式震動平臺等技術(shù),再現(xiàn)古人類生產(chǎn)、生活場景,以及自然災(zāi)害來臨時的震撼場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水洞溝的神秘之處,除了我國最早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還有由明長城、藏兵洞、峽谷、紅山湖、紅山堡、甕城等構(gòu)成的明代軍事立體防御體系遺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明長城為土夯長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紅山湖邊的水岸明長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蜿蜒曲折的峽谷峭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分布在懸壁之中的藏兵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藏兵洞上下相通,左右相連,洞中分叉頗多,猶如迷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藏兵洞內(nèi)有居室、儲藏室、兵器庫、水井、灶房、暗器孔道及陷阱等設(shè)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圖為洞中的陷阱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紅山堡,明代屯兵的城堡。始建于明正德16年(公元1521)。</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紅山堡的甕城。甕城<span class="ql-cursor">?為</span>古代城防設(shè)施中最為重要的防御設(shè)施之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紅山堡“馬市”,又稱邊貿(mào)“互市”,為明代在紅山堡一帶開設(shè)的與蒙古、瓦刺和韃靼之間以物易物的交易市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因為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明代長城立體軍事防御體系遺址兩個遺址,水洞溝又被稱為我國唯一從長城通向四萬年文明的時空隧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寧夏的神?秘之處,還在于賀蘭山巖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遠古以來,賀蘭山地區(qū)是羌戌、月氏、匈奴、鮮卑、鐵勒、突厥、黨項等少數(shù)民族游牧、生息繁衍的地方。賀蘭山巖畫就是這些游牧民族的杰作,他們把生活生產(chǎn)的場景鑿刻在巖石上,反映了他們當(dāng)時的審美觀、社會習(xí)俗、生產(chǎn)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史料佐證。巖畫刻繪的時間大致從春秋戰(zhàn)國至西夏時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分布著20多處遺存巖畫,最具代表性的賀蘭口巖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賀蘭山溝內(nèi)北山崖壁,距谷底約30米高處有一幅寬54厘米、長50厘米的大型人面像,就是馳名中外,最神密威嚴神圣的太陽神巖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賀蘭山太陽神巖畫,是一幅具有人和太陽特征的神靈形象。既有太陽一樣放射的芒狀線條,又具有人的特征,表情威嚴,神形兼?zhèn)?,栩栩如生,喚起人們敬畏天地,崇拜太陽?lt;/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面像巖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刻有西復(fù)文字的人面像巖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巖畫研究者伏地專心研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4年8月27日至28日,在銀川舉行的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畫委員會召開的國際巖畫峰會決定將國際巖畫峰會永久會址設(shè)在賀蘭山巖畫遺址公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除水洞溝遺址和賀蘭山巖畫外,寧夏的“神秘”,當(dāng)屬于曾雄踞塞上189年(公元1038年至1227年),前期與北宋、遼平分秋色,中后期與南宋、金鼎立的神秘王國——西夏王國。它“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肖關(guān),北控大漠,地方萬余里,倚賀蘭山以為固”,鼎盛時期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內(nèi)蒙古西部、陜西西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廣大地區(qū)。都城興慶府,今銀川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圖為陳列在西夏博物館的大型組雕《西夏遺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夏王國是以黨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封建割據(jù)政權(quán)。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成吉思汗成為蒙古帝國可汗后,先后六次征伐西夏,其中成吉思汁親征四次。成吉思汗雖威震四方,戰(zhàn)無不勝,但每次都遇到西夏的拼死抵抗。直到1227年,經(jīng)過半年苦戰(zhàn),付出慘重代價,才攻下西夏都成興慶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時去世,臨死前留下將興慶府內(nèi)所有兵民殺掉的屠城遺旨。蒙古大軍攻下興慶府后,大肆屠殺,白骨蔽野,西夏王國滅亡,黨項族也從此消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夏王國沒有留下可查的典藉資料,《二十四史》中有《宋史》、《遼史》和《金史》,惟獨沒有《西夏史》,西夏因而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一個王朝,留給后人的是一個又一個謎。但后世的研究者們并沒有因為史籍中的空白而放棄對它的追尋,他們從廢棄的建筑、出土文物和殘缺的經(jīng)卷中,尋找著這個王國的蹤跡。</span></p><p><br></p><p> (西夏王國的有關(guān)資料主要參閱鐘侃等三人于1979年編著出版,2001年修改補充再版的《西夏簡史》)</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2年中,蘭州軍區(qū)某部在賀蘭山下修建一個小型機場時,挖掘出十多件陶制品和方磚,磚上刻有一行行誰也看不懂的方塊文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部隊立即停止挖掘,并迅速通報寧夏博物館。經(jīng)過考古人員辛勤努力,在連綿的賀蘭山下,無限的大漠中發(fā)現(xiàn)了15座金字塔形高大的黃土堆,每個黃土堆周圍均環(huán)繞著方形城墻等建筑。考古人員最終認定這式建筑是西夏皇家陵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圖為西夏王陵3號陵。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陵墓,是保存現(xiàn)狀最好的一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夏王陵位于賀蘭山東麓,經(jīng)過考古人員20多年的考古發(fā)掘、調(diào)查測繪,至1999年,在東西5公里,南北10多公里,總面積5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共發(fā)現(xiàn)帝陵9座,陪葬墓253座,帝陵組成北斗星圖案,陪葬墓按星象布局排列,其規(guī)模與河南鞏縣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當(dāng)。若不是西夏滅亡后,王陵被蒙古軍隊嚴重破壞,其必定是宏大壯麗,氣勢磅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寧夏博物館中保存著西夏時期的許多寶貴文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鎏金銅牛,1977年出土于西夏王陵177號陪葬墓中,目前世界范圍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西夏時期的金屬鑄造工藝品,1996年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確定其為“國寶”,寧夏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鎏金銅牛長120厘米、寬28厘米、高 45厘米,重188公斤,反映了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石雕力士志文支座,1974年出土于西夏王陵6號陵。座頂左上角陰刻西夏文三行十五字,背部陰刻石雕工匠姓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雕像以夸張手法表現(xiàn)負重者的神態(tài),反映了當(dāng)時石雕藝術(shù)的獨特風(fēng)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迄今在西夏王陵中已出土這類支座11件,但刻有西夏文字的僅此一件,彌足珍貴,199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是寧夏博物館的另一鎮(zhèn)館之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灰陶鴟吻,2001年西夏王陵3號陵西門遺址出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夏有自己獨特的文字。圖為十二生肖的西夏文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發(fā)掘的西夏實物證明,當(dāng)時的書籍、佛經(jīng)等已廣泛使用木活字印刷技術(sh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建于西夏時期的108塔,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我國現(xiàn)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于銀川西南黃河青銅峽水庫西岸崖壁,坐西望東,依山臨水,是喇嘛式實心塔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佛塔依山勢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 的奇數(shù)排列成12行,總計108座,平面呈三角形,因塔數(shù)而得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塔群頂俯瞰108塔,圖片上部為奔流不息的黃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除了神秘的歷史人文景觀,寧夏的神奇還在于奇特的自然景觀。沙湖與沙坡頭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沙湖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平羅縣景內(nèi),以自然景觀為主體,沙、水、葦、鳥、山五大景源有機結(jié)合構(gòu)成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沙湖南沙北湖,湖水南岸為流動沙丘,湖光沙色,蘆叢如畫,鷗鳥飛翔,風(fēng)光旖旎,既有江南水鄉(xiāng)之靈秀,又有塞北大漠之雄渾,被譽為“世間少有”的文化旅游勝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沙湖鷗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漠駝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沙坡頭國家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城區(qū)西部騰格里沙漠東南邊,南臨黃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沙坡頭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體,具西北風(fēng)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被稱為壟斷性旅游資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此留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千古名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寧夏的區(qū)域面積雖小,但不乏神秘和奇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神奇寧夏,讓人流連忘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