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家鄉(xiāng)軼事》27 建國初期東南賈村的葦席編織業(yè)

音十

<p><br></p><p> 1949年東南賈村7戶農(nóng)民組成了崞縣(今原平)第一個互助組,1953年成立了崞縣第二個合作社,1955年全村2700人全部入社,1956年被忻縣專區(qū)命名為“雁南紅旗社”。農(nóng)業(yè)社怎么生存發(fā)展?社員的生活怎么提高?1955年2月25日的《山西日報》,登載有記者陳大樹《東南賈農(nóng)業(yè)社發(fā)展多種經(jīng)營前后》一文,這篇通訊稿里有這樣一段歸納:領頭人、社長趙文和在建社初期根據(jù)村里的具體條件,思來想去倡議走因地制宜多種經(jīng)營,農(nóng)林牧副全面發(fā)展之路。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生產(chǎn)、增加收入。</p><p> 因地制宜多種經(jīng)營,得到了縣領導的肯定和支持,也得到了入社社員們的認可,在中央工作組的指導下,社里制定了一個10年發(fā)展規(guī)劃。</p><p> 萬事開頭難。開展多種經(jīng)營大家不謀而合想到的第一個經(jīng)營項目就是葦席編織業(yè)。</p><p> 東南賈葦席編織業(yè)歷史悠久,幾百年來不少人以編織葦席為生,舊社會也有人靠此手藝走南闖北,村里的大多數(shù)人有編織技藝,產(chǎn)品質(zhì)量久負盛名。清朝民國時期在忻定崞一帶有“南有定襄陳家營,北有崞縣南賈村”的俗語,其名氣可見一斑。</p><p> 于是,村里緊鑼密鼓成立了以社長趙文和掛帥,王根紅、張文金、趙開升等人組成的葦席生產(chǎn)領導組,具體負責組織、采購、銷售等管理。</p><p> 領導組一開始遇到的難題就是加工原料的來源。以往,一家一戶單干,編工們的葦子都是各想各的辦法從外地購置,而如今村里幾百人同時進行,解決原料問題是最緊迫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有村民給社長趙文和提建議,滹沱河邊的南郭下村已經(jīng)種出了蘆葦,咱們的南河盡管沒法與滹沱河比,但那兒的灘地的濕度也不小,咱們也試種試種哇。趙文和覺得這個主意不錯。1953年春,委托村里的能人王和義通過關系,從太原河西的南屯村買回幾十斤葦根,在南河選了一塊小灘地引植下去,秋后蘆葦竟長得粗如筆桿高齊房頂??磥砀赡腺Z也能長出蘆葦!這極大地增加了大家引植蘆葦?shù)男判摹?954年,又從太原南屯、武家莊一帶購回九膠皮馬車葦根,大面積種植了二百二十畝,至文革開始前,種植面積約五百五十畝,種植點分布在南河、甸子溝、北息馬地溝、李表地等十幾處。以至于后來,在通往子干村五華里的路西,人們會看到洼地里幾百畝的蘆葦蕩,密密匝匝,十分齊楚。夏天時郁郁蔥蔥,像一池綠色的湖泊,成群結(jié)隊的葦喳喳鳥在葦葉間婉轉(zhuǎn)穿梭鳴啾不停;秋天時蘆花飄飄,雁南飛下的蘆葦似一片金色的海洋,宛若踏入江南水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另一個解決原料的辦法是采購。購買地選擇在太原河西的金勝、晉源。太原地域文化研究學者郝妙海先生的《割葦子》一文有這樣的白描:在太原南郊沿汾河一帶,曾經(jīng)有大片的葦?shù)?。在今金勝、晉源兩鎮(zhèn)的好多村莊中,最多時,葦?shù)囟荚嫉饺甯孛娣e的一半以上。而幾個村連片的葦?shù)?,動輒就有上千畝,簡直就是葦?shù)暮?,葦?shù)难蟆?。東南賈村委派王富成等20人長駐此地,負責購買洽談和運輸事宜。</p><p class="ql-block"> 太原距東南賈村240華里,運輸葦子的馬車、平車運輸單程需三天兩晚上,一個來回就得一個禮拜。馬夫們和人力車夫們一般選擇在大盂、忻州附近住宿。最難走的路是爬石嶺關。石嶺關坡長坡陡,人力車夫們需互相協(xié)作你拉我推,多次往返,才能通過,其艱辛至今在經(jīng)歷者中記憶猶新。當然,東南賈村浩浩蕩蕩的馬車隊、人力車隊常常是這條108國道上的一道風景。</p><p class="ql-block"> 運輸工具一開始時是馬拉和人拉鐵角車,后改成馬拉膠皮車和人拉平車。解決運輸問題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1959年村支書趙文和出席全國群英會期間,他向省委書記陶魯笳反映了這個困難,后經(jīng)陶書記與鐵路部門協(xié)調(diào),定期給東南賈發(fā)火車車皮,一并解決葦子和大糞干的運輸困難,這樣,村里自己的運輸變得容易多了,僅僅從太原河西的南屯、武家莊一帶把葦桿拉運到太原東站裝車,再從原平站轉(zhuǎn)回村里了。</p> <p>  大規(guī)模組織生產(chǎn)需要行家里手來管理。管理人員按照社里的要求制訂了利潤分配辦法和質(zhì)量驗收標準。利潤分配辦法主要以獎勵葦子來實現(xiàn)。社里通過對葦席編織環(huán)節(jié)準備階段的“破、碾、毮、發(fā)”和編織過程的“打底兒”、“編芯兒”、“折邊兒”、“傳角兒”精準測算,以每天編一塊普通席子以一個工計算,獎勵一元人民幣等價的葦子,以此來調(diào)動大家編席子的積極性。</p><p> 質(zhì)量指標主要是葦席的尺寸和葦片的緊密度以及席子整體的感觀。在初期有極個別社員不注重質(zhì)量,收席子的管理人員不拘私情,站在誠信為本,質(zhì)量就是生命的高度,當眾拒收不合格的葦席,制止了偷奸?;苫爝^關的行為。</p><p> 席子主要用于鋪墊和苫蓋,建國初期由于塑料制品和化纖制品短缺,席子必然是用量最大的品種,其中專用于土炕上鋪的席子俗稱炕席。東南賈與太原市供銷社簽有供銷合同,銷售主體在太原,多余的也銷往大同、內(nèi)蒙呼市等地。</p> <p class="ql-block">  在組織大家編織葦席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大批編織能手,比如趙罕罕家、邢改娥等人。90%以上的村民通過編席子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有的通過全家人出工前后起早貪黑的勞作,僅此一項年收入超過300元,這在當時絕對不是個小數(shù)目。通過編席子起房蓋屋娶妻生子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p><p class="ql-block"> 在組織大家編葦席的過程中,社里也鍛煉了一批生產(chǎn)經(jīng)營和供銷骨干。在十幾年里,張成厚、王富成王富萬兄弟、樊亮紅、趙開升、樊富明、趙秋愣、趙海長、趙玉紅、龐保銀、龐志保、王明樓、張滿紅、王成章、張君等人是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有資料顯示:1953年建社初期,東南賈村蘆葦面積為空白,到1965年蘆葦面積約550畝,收獲優(yōu)質(zhì)葦桿萬余捆,加上外地采購的幾萬捆,原料相對有富余,葦席編織業(yè)的集體年收入也從1954年的2.58萬元增加到1965年的8萬多元。集體收入多了,這些資金投入于興修水利、大辦教育蓋校舍之中,投入于建苗圃、養(yǎng)豬等26個小企業(yè),促進了多種經(jīng)營方面其他產(chǎn)業(yè)的滾動發(fā)展。1964年5月1日,東南賈與施家野莊、屯瓦、王玉峰一道,被原平縣委樹為四桿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稿于2020.12.11</p><p class="ql-block"> 修改于2020.12.14</p><p class="ql-block"> ( 王銀田等人提供圖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