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記憶中的老昌黎二中

CL老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記憶中的老昌黎二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昌黎二中建于上世紀50年代中蘇友好時期,是一所初中六軌,高中兩軌的完全中學。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是63年到的昌黎二中。68年畢業(yè),和我一起畢業(yè)的還有64.65年入學的學生,初中,高中各三屆,這批人就是昌黎二中的“老三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從68年到現在,時間雖已過去半個世紀,但閑暇時還會常想起在昌黎二中的那些往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記得當年的校長兼書記是呂靖,校長是當年有資格佩帶手槍的老革命,據說呂靖是化名,他實際姓郭,曾經訪問過蘇聯。老校長高高的個子,給學生的印象穩(wěn)重,微笑中帶著智慧,不愛出頭。都說他老實,但他領導的學校卻辦的有聲有色。他能很長時間當學校一把手,后來基本沒有受到沖擊,必有過人之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副校長是李育民,戰(zhàn)爭年代曾經在縣城外東北一帶打過游擊,也是一位有資格佩帶手槍的領導,他中等偏瘦的身材,戰(zhàn)爭年代的奔波落下了胃下垂的毛病,人樸素,實干,常在校園中見到他的身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學校有辦公室,總務處,教導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教導處主任楊建中,學校教育教學基本他管,他有朝氣,有能力,有威嚴,有個性,穿著講究,皮鞋擦的錚亮,經常給我們訓話。聽說后來調回老家遵化一中當了領導,硬是把文化底蘊一般的遵化一中辦成了唐山地區(qū)升學率名列前茅的學校。他弟弟楊國梁曾在昌黎上過中學,后來參軍,晉升為解放軍上將,當過第二炮兵司令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副主任張維三,北大畢業(yè),給我們講過129運動,兼高中數學課,講話必說“特別是……”,是位富有涵養(yǎng),令人尊敬得老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董希勝老師是教導處干事,這是一位認識學生最多的老師。不知他是否有特異功能,看你一眼,問清姓名,以后不管到哪只要見到就點你的名,畢業(yè)多年后碰到他還能喊出你的名字。他當教導員不知是屈才還是因材施用,一千多人的學籍他管,學生會他管,紀律衛(wèi)生他管,學生的飲食起居他管。上學時最怕他熄燈后查宿舍,只要有人說一聲董老師來了,宿舍立馬安靜,因為你違紀只要讓他看見馬上就點著名批評你。董老師干著最普通的工作,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師。90年代,昌黎二中的老畢業(yè)生,原外經貿部長石廣生,暑假期間自己開車從北戴河來昌黎想看看母校,在校門口被值班的政教處趙主任認出,老部長怕給學校添麻煩想離開,趙主任熱心挽留,問老部長有什么要求,老部長說,那就看看董希勝老師吧,這就是董老師的人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因65年高中沒有畢業(yè)班,我在二中上學期間就見到過64年的高考。那年代不講升學率,畢業(yè)下鄉(xiāng)務農和升學一樣光榮,不準招復課生,沒有高考狀元的說法,不張榜公布錄取名單,但誰都知道這年考的好,考出去了一批人。后來我認識的縣教育局原副局長劉文波,何萬仁,縣政協的胡廣禮,團林鄉(xiāng)的郭鳳翔,安山鎮(zhèn)的萬友良都是這年考出去的本科生。最出名的是安山街的鄭繼歐,他考上了清華大學。那年頭清華全國才招多少人,往前算幾年昌黎有幾個能考上清華的,只有兩個班的二中就能有人考上清華。當時沒有高收費的家教和輔導班,能考上大學靠的是本人的天賦和努力,靠的是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整體實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考每年二中都有人考上號稱江北第一校的唐山一中,我縣原教育局長焦林就是65年考上唐山一中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記得那時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特別多。數學競賽每年都有。外語的活報劇每個班都有節(jié)目登臺。理化老師演示的微薄氣體發(fā)光,會有上百人自愿觀看,參與演示。縣政協委員歷史老師李子昌,參觀北京人民大會堂回來,舉辦一場報告會也能吸引上百人自愿來聽。學校運動隊常年訓練,競技體操的跳箱,鞍馬,吊環(huán)是強項,每年都會為全校師生表演。籃球更不用說,教工籃球隊本縣唯一競爭對手是唐山地區(qū)人民醫(yī)院(現在的秦皇島二院)職工籃球隊,每周六晚上去縣城唯一燈光球場看兩隊比賽成了愛好者的享受。學生籃球隊十分活躍,在三中工作過的張文明,劉學蘭兩位老師都是當年主力隊員。各班歌詠比賽,學校文藝演出定期舉行,劉文波(64年高中畢業(yè)生)的表演唱《逛新城》,魏利群(65年初中畢業(yè)生)的快板,馬青云(66屆初中畢業(yè)生)的笛子獨奏《我是一個兵》都是非常受歡迎的節(jié)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每一項活動的背后,都有老師無私的付出;每一項活動的成功,都顯示了教師的水平:每一項活動的舉行,都向社會展示了學校的綜合實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想起老昌黎二中有說不完的話題。有時候坐車西行,透過車窗向母校的校園方向看去,會發(fā)現爬在山坡上那高高的院墻,那是我們幾屆校友利用課間操,課外活動時間從山上背來石頭壘起來的。那是二中防賊防流氓的“長城”。每當抬頭遠望仙臺頂(娘娘頂),總會想起為建好山頂上的信號塔,男生輪流上陣,懷揣兩個饅頭和用輸液用過的玻璃瓶子裝的一瓶水,背上沙子沿著沒有臺階的山路緩慢爬行的情景。春季登山遠望時,總會遙望一下,那曾經為支援“三夏”(“三夏”指夏收,夏種,夏管三項農活)停課勞動過的田野,因為那里不僅有我們的汗水,還有我們那個年代的理想和希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高樹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18</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