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流年真的似水,在默默無聲的歲月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我的童年記憶應該是從5歲開始。那時我和爸爸媽媽姐姐居住在浙江省建德縣(現(xiàn)已成建德市)壽昌鎮(zhèn)。媽媽是隨軍家屬,我們居住在鎮(zhèn)政府大院內。壽昌是一個美麗幽靜的小城鎮(zhèn),那里留下了我人生最美好的記憶,以至于我成年后還經(jīng)常想起,并渴望再次踏上這個讓我夢牽的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壽昌是個不大的鎮(zhèn)子,街面由青磚瓦房和木屋構成。60年代的商品供應還算充足,小時候我們去買糖果,糕點很多都論個購買的。街道小手工者很多,構成了另一種繁華。那時我們使用的蚊香就是用鋸木做成的。使用時盤在木板上點燃。木板上會留下許多燒后的黑圈圈。街道的住戶每家都很有特色,小小的庭院,青苔,花草,盆景,魚池,讓你流連忘返,街道是由高低不同的青石板鋪成。行走在光滑石板上感覺很堅實,如果是騎單車,會略有高低不平的感覺。在夏季陽光的照射下,青石板散發(fā)的溫度炙熱的烤著我的小腳板,歉意極了。若是雨天,裸露的青石板,在雨水的滋潤下,散發(fā)著微微的光澤,撐著當時特有的黃油紙傘,走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一道江南風景呈現(xiàn)在你眼簾。讓你遐想,讓你回味。江南的風,江南的柳,江南的水,江南的峰。怎能不叫我憶江南?</p> <p class="ql-block">我們住在鎮(zhèn)政府大院內。厚重的鎮(zhèn)政府大門內不遠處,有一口深井。井邊緣由大青石鋪成。這口深井提供居民平時用水和洗衣。在我的兒時記憶中,井既為人們提供日常生活用水,也是人們聚集閑聊的場所。在江浙地區(qū)井是最常見的。豐富的雨水孕育著豐富的各類植物。大院內有許多植物,給我的童年留下了豐富的記憶。銀杏,皂角樹,板栗,杏樹,桃樹,梨樹,柚子樹。他們在不同的季節(jié)爭奇斗艷,展現(xiàn)各自魅力和氣質。</p> <p class="ql-block">在小鎮(zhèn)的旁邊有一條寬約200米的河流,一座現(xiàn)代的大橋橫跨在河流上。河流的堤岸是由水泥和石頭壘成的,婦人們河岸邊的石頭上掄著棒錘敲打衣物,刷子則是用玉米芯棒替代,戲水的、游泳的,在河岸、河道中盡情的歡樂,不會游泳的孩子坐在淺水的鵝卵石上拍打著流水,看著那些略大的孩子在深水區(qū),在橋墩下盡情的游玩,很是羨慕,在落日映照下構成一道當?shù)厝松铈覒虻漠嬅妗?lt;/p> <p class="ql-block">河的對岸是團部所在地,河道有深水區(qū)和淺水區(qū),在淺水區(qū),我們可以赤腳淌過河到對岸的團部去玩,那時小孩都是放敞養(yǎng)的,大的帶著小的像放鴨子一樣。街道、圖書館、樹上、禮堂、庫房。到處都有我們的身影,唯有到了吃飯的時候才有大人到處找我們。從來不知道什么是危險,什么是愁。記得有一次6539部隊組織家屬去金華觀看溶洞。我們三個小男孩就沿著馬路往金華走。想去追大人,大概走了幾公里,口渴了沒有水喝。我們就喝稻田里的水。媽媽和家屬們看完溶洞,乘坐美國十輪大卡(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利品),在往回來的路上看見我們三個小孩在稻田邊。她們當時也可能嚇出了一身冷汗。那可是遠離我們的駐地,三個啥也不懂的孩子,就這么任性的在外游蕩,那時我還只有6歲。</p> <p class="ql-block">后來媽媽和隨軍家屬都到河對岸的炸藥廠做家屬工,就把我們鎖在家中,我和姐姐就如同囚籠中的小鳥,媽媽快下班的時候守著窗前期待著媽媽的身影,那時的家就是一間房子,一家人住在里面,有一張桌子和幾個柳條箱或樟木香箱等簡單家俱,因為是流動單位,所以不可能有大衣柜之類的,廚房是幾家人共一個廚房,那時也不可能有抽油煙機電風扇之類的。所以大家做飯菜都是在室外的場地用磚壘個土灶做飯。誰家做了好吃的,大家都能看得到。那悠閑的場景至今還讓我縈繞不斷。銀杏樹在秋日的陽光下,將大地染成一片金黃,我依偎在媽媽的膝下,吃著媽媽在土灶中用火鉗烤的銀杏果肉。那時部隊的供應還算充足。小時候我就養(yǎng)成了喜歡吃浙江的小核桃的習慣。以至于到了湖南(八、九十年代)還經(jīng)常托人去買這個小核桃吃?,F(xiàn)在物流方便了。</p> <p>1969年農(nóng)歷正月初五,妹妹在壽昌這個美麗的小鎮(zhèn)降臨了。還記得那個夜晚,爸爸用單車馱著我和姐姐去醫(yī)院的路上去看望妹妹,看望媽媽。從此我們家又多了一個小成員。妹妹從小就像個男孩子樣子,爸爸特別喜歡妹妹。每次爸爸回來的時候都是捧著妹妹,愛不釋手。我可從來沒享受過這種待遇。那時我野,才不在乎呢。只知道爸爸是最不喜歡我的。呵呵。因為他對我最嚴厲,從不對我笑。</p> <p class="ql-block">68年,爸爸在壽昌訓練新兵時。新兵訓練因投擲手榴彈方式不當。父親為了掩護新兵鼻梁被彈片炸傷。被送進團部醫(yī)院搶救。媽媽得到消息后,拖著我和姐姐哭啼啼的到醫(yī)院去看望爸爸。1951年3月入朝作戰(zhàn),隸屬12軍206團,參加了上甘嶺戰(zhàn)役,參加戰(zhàn)斗近百場。未傷及生命。和平年代卻因訓練新兵負傷。</p> <p class="ql-block">大概70年的樣子,我在壽昌讀了小學一年級。小學在離我們住處不遠,經(jīng)過一條青石板路,學校就坐落在大橋的河邊。小學條件也很不錯,有個很大的操坪,平時曬了很多干魚干蝦等海產(chǎn)品。暑假期間,我和姐姐到了爸爸工作的營部。去度暑假。營部是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山區(qū)。爸爸他們是負責打戰(zhàn)備坑道的。竹林、松樹、松鼠、山澗、戰(zhàn)士們出操的號子,是這里的主旋律。度完假期我們搭團部的吉普車回壽昌,路過杭州時突發(fā)洪水,逗留在杭州一天 待洪水退后回到壽昌縣媽媽身邊。那時家屬區(qū)的人都人心惶惶,不時有人放出謠言說新安江水庫塌了,家屬們就拖著孩子就往山上跑,在跑的過程中有人出來辟謠,搞的媽媽心驚膽顫,畢竟丈夫不在身邊,還帶著三個孩子跑,其中一個還只有一歲的樣子。</p> <p>因為爸爸是工程兵,負責打戰(zhàn)備坑道的,營部在山區(qū)里。所以和爸爸相聚的時間很少。爸爸難得回來一次,我們姊妹見到他都很陌生。以至于小時候從來沒喊過他爸爸。因為陌生喊不出口,到了懷化以后才喊他爸爸。雖然爸爸不愛言談,但他是家里的頂梁柱。他值得我們尊敬,他為家里默默做出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71年部隊轉到了安徽省繁昌縣。家屬住在6538部隊的房子 ,父親在工地施工很少回家。和壽昌的優(yōu)美環(huán)境無法相比,但也有其中的樂趣。住房條件要好一點,有兩房一廚可以在家里做飯了,媽媽也不用做家屬工了,天天帶著我們三個孩子。部隊還時常放露天電影,周圍的老百姓都來看露天電影,天氣熱時媽媽就用長板凳、床板在露天給我們支起床和蚊帳。露天的床板就是我們小孩的舞臺,我們在蚊帳中翻滾、打斗、看星星、講故事。直到疲倦中睡著。到了下半夜,天氣轉涼,媽媽將熟睡的我們一一抱進房間睡覺。</p> <p>小時候妹妹有尿床的習慣。聽說麻雀蒸天麻可以治尿床的習慣。我就用篩子下面撐了一根棍子。棍子上綁了一根繩子套鳥。鳥兒很聰明。一般很難套到。只有下雪的天鳥兒找不到食物,才會進篩子底下覓食。終于在一個大雪天套到了兩只鳥。媽媽夸我真能干。吃了我套的鳥。妹妹尿床的習慣好多了。</p> <p>73年部隊轉到了安徽省六安市。住房條件比壽昌要好一些,是一座兩層樓的家屬房,屬六安市市郊。部隊旁邊有個化肥廠,有一個機床廠,有一個雷達廠。我們借讀于化肥廠子弟小學。學校條件不好。土房,蘆葦桿房頂。部隊贊助的了學校不少桌椅。上課時我曾從窗戶爬到外面去玩過。那時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么?也從來不知道要學習。每天背著軍用書包去上學。再背著軍用書包回家。班上的學生主要是化肥廠子弟和農(nóng)民子弟。我當時和二子(阮長春)在一個班,兩個一起上學,一起放學,關系特別好,有時放學的時候路過修理連,兩個就在修理連的廚房等著修理連的大饅頭。炊事班的人知道我們是部隊子弟,饅頭蒸熟后也拿給我們吃。要知道那時候全國經(jīng)濟條件比較緊張。我們經(jīng)常偷家里的糧票,去換成吃的物品或者錢。特別是全國通用糧票很值錢。期末考試二子兩門功課都不及格。我數(shù)學不及格,新學期報名時,老師要二子留級。我看二子要留級,我說我也要留級。老師就同意了。報完名后我回去高興對媽媽說我也留級了。哈哈,于是這輩子我就背上了留級生的稱號。</p> <p>因為在六安市郊區(qū)居住。居住的地方有很多荒地。家屬們在荒地里開了很多地種菜。媽媽也在門口和周圍開出了許多菜地,種了許多蔬菜。辣椒、黃瓜、豆角、西紅柿、涼薯、苦瓜等等,每天澆菜的任務就是我和媽媽的。一根杠子,一個大糞桶。我走在前面,媽媽走在后面,一塊地一塊地的澆,那時我還只有10歲。姐姐妹妹不用做事。感覺自己那時就有擔當了。呵呵。因為部隊的家屬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各地的美食制作在這里大聚會,媽媽在那里也學會了很多美食的制作。過年是小孩子最熱鬧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做美食?;ハ鄠鬟f美食的制作方法。你到我家指導,我到你家指導,熱鬧非凡。金果、金餃、散子、米糕、麻花應有盡有。可以說是各顯神通展示自己的才藝啊,年過完后,家里的零食還有很多。部隊供應的年貨也很充足。</p> <p>因為成績不好,留級了媽媽很怪我。說留級也不給家里商量一下。晚上大家在外面玩打仗游戲時,媽媽就把我留在家里。輔導我的數(shù)學。我哪有心思學習啊,心全在外面了。雖然學的不用心,但多少還是有點開竅了。我的數(shù)學啟蒙應該是媽媽教的。</p> <p class="ql-block">在六安的時候,我已經(jīng)11歲了。也是最野的時候。家屬房的旁邊是汽車連。連隊有很多美制十輪大卡,這種車駕駛室是沒有車窗的。所以我們可以爬進駕駛室,爬上車廂。玩打仗游戲。后來十輪大卡被《渡江偵察記》劇組借走了。在六安時部隊番號改成了83474部隊,大練鋼鐵時的鋼鐵爐,就是我們的瞭望哨。部隊堆放在家屬房旁的紅磚,就成了我們砌房子的材料。我們用油毛氈和紅磚砌了很多指揮所。用木頭制作指揮刀和手槍、步槍。玩打仗游戲是我們的首選,游泳,摔跤,打架,串門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真不知什么叫學習。和現(xiàn)在的小孩比,我們的想象空間真大。也幸福多了。什么叫金色童年?無憂無慮,輕松愉快的童年才是金色童年。</p> <p class="ql-block">76年爸爸從部隊轉業(yè)到懷化鐵路分局,告別了旅軍生涯,告別了江南水鄉(xiāng),恍若夢境的江南煙雨,小巷青翠掩映的幽深庭院,離我漸行漸遠。在轉業(yè)來懷化的途中。爸爸帶著我們全家到上海去玩了一趟,這是我們第一次逛大城市,繁華的街道,琳瑯滿目的商品讓我們目不暇接,那時我很不懂事,纏著爸爸、媽媽要給我買玩具手槍,爸爸就是不給我買,還很生氣的兇我,最后我妥協(xié)了,買了一個塑料錢包和一個塑料文具盒,那可是稀有物品啊,到懷化同學們沒見過塑料磁碰文具盒,都來爭看我的新文具盒,我們逛商場,走街道,看稀奇,以至于妹妹什么時候走失了我們都不知道,發(fā)現(xiàn)一個婦女拖著哭哭啼啼的妹妹找到了我們。</p> <p>從上海我們到了湘潭?;氐搅税职謰寢岄焺e已久的的故鄉(xiāng)。是四舅舅來湘潭車站接了我們, 從市里到我們老家湘潭九華鄉(xiāng)老鴉村,有20多里路,這里不通汽車,爸爸和四舅舅就挑著行李,才到達老家,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了外公、外婆、伯伯、叔叔和所有的舅舅們和表姊妹們。小舅舅見我們吃慣了面食,就到每家每戶去借麥子,到磨房里磨成面粉做面食給我們吃。在老家我們得到了貴賓般的款待。舅舅、舅媽對我們都很好。我就是有點怕二舅舅。一臉兇相,其實二舅舅人挺好的,很耿直,不像小舅舅人圓滑。</p> <p class="ql-block">從湘潭到懷化。媽媽帶上了外婆和表弟寧海軍一起來到懷化,媽媽離開家鄉(xiāng)多年,終于有了孝敬自已母親的機會。爸爸轉業(yè)到懷化建筑段任副段長。懷化的住房條件特別好,2室1廳,1廚1衛(wèi)。還帶兩個生活涼臺。以前我們上廁所都是到公廁或者用馬桶或者痰盂。哪里見過沖水便池,還是單獨的衛(wèi)生間。爸爸媽媽住一間,姐姐妹妹住一間,呵呵,我也住一間,當廳長。</p> <p class="ql-block">因為安徽是春季招生,湖南是秋季招生。姐姐和妹妹就停學半年,我則跟班進了5年2班。也就是說四年級下學期我沒讀。沒想到在安徽時成績很差,到了懷化數(shù)學成績特別好。這應該是媽媽的功勞。每次數(shù)學考試不是第一個交卷就是第二個交卷。小升初時因成績好,被分到了初一快班。由于有了數(shù)學基礎。所以我的理科成績還行。文科特別是語文特別差。</p> <p>在懷化讀書期間,每年暑、寒假。我和妹妹都要到老家去度假。和表姊妹建立了友好的感情。舅舅、舅媽對我們都很好。雖然農(nóng)村條件不是很好,但盡其所有的招待我們。因為四舅舅家條件好一些,所以我們一般都住在四舅家,吃在四舅舅家,我們每次回老家,幾個舅舅都輪流請我們,所以我們跟舅舅的感情都很深,這段情讓我永生難忘。</p> <p class="ql-block">從部隊到地方條件還是有所改變。為了生活,媽媽在建筑段去做了臨時工。還去開荒種了一些菜地,閑暇時我和媽媽擔水澆菜、松地,體力勞動鍛煉了我的體魄,在媽媽的羽翼下,我在健康的成長!我和姐姐外婆也去撿煤渣。也開始穿補疤的衣服了。開始還不好意思,后面也就習慣了。買豆腐、買肉、買米,都要憑票供應。好在部隊時還留了不少全國糧票。 裝卸沙子、裝卸磚頭、扛預制板、扛木頭。這些男子漢做的事。媽媽她們都做。后來又到制瓦廠去做水泥瓦。我去幫過忙,確實很累。所以我能體會到媽媽的辛苦。那時候我就下決心,只要我參加工作,絕不叫媽媽做事了。姐姐高中畢業(yè)后正好趕上政策不用下放。也吃了幾年苦去做臨時工。平時家里有什么好吃的菜,媽媽基本上不伸筷子都讓給我們吃,媽媽為了我們付出了太多了。我們欠媽媽的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84年我參加高考,考上了湖南省人民警察學校,當時懷鐵一中84級有4個班, 應屆學生約有200人 考上學校的也就是14人,我也算是個佼佼者吧,畢業(yè)后分配在懷化鐵路公安處。</p> <p>85年國慶放假。我從警校到了湘潭老家。那時外婆已經(jīng)病危躺在病床上了。媽媽和舅舅們在給外婆喂水。外婆已經(jīng)吃不進東西了。我在病床前呼喚著外婆。外婆說:是守初來了啦?因為我穿著警服,所以外婆把我當成我爸爸了。我告訴外婆,我是小明來看你了。我離開湘潭回到了警校,沒兩天外婆去世了。聽到外婆去世的消息,我躺在床上的被窩里哭泣。外婆對我很好。在老家,她的零食只有我能拿得到。還經(jīng)常給我錢去代銷店買吃的。外婆確實挺偏心眼的,其他表姊妹是沒有這個待遇的??赡苁俏沂撬ㄒ坏耐鈱O吧。</p> <p>在我們三姊妹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的愛像潤物細無聲一樣的滋潤著我們,在平凡中顯偉大。母親用她的言傳身教,影響著我們。父母愛護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姐姐愛護弟弟、哥哥愛護妹妹。是我們家的傳統(tǒng)。我在警校讀書期間,姐姐每個月給我寄錢,供我零花。姐姐的性格像爸爸,是個不善言談的人。始終默默的關心、愛護她這個弟弟。</p> <p>進入社會后,我們三姊妹先后參加了工作。經(jīng)歷結婚、生子、離婚、挫折等等坎坷。無憂無慮不再。家庭和睦,三姊妹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初心依然還在,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愛護父母的初心仍在,我們在凡人的道路上前行。因為父母的大愛永遠貫穿著我們的整個人生。我的童年、少年、中年滿滿的都是母親的愛,一直追隨著我。從清晨的一縷朝霞到 黃昏的一抹晚霞。母親的愛如暖暖的陽光始終沐浴著平凡的我。</p> <p class="ql-block">爸爸是抗美援朝的老戰(zhàn)士。因為跟爸爸相聚的時間很少,交流的也很少,所以對爸爸的一切都不甚了解。2020年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才有機會了解了爸爸抗美援朝的情況。爸爸是51年3月份入朝作戰(zhàn)的。隸屬十二軍,34師106團,團長吳效賢,106團是上甘嶺戰(zhàn)役,非常著名的英雄團,106團參戰(zhàn)人員2000多人,犧牲1000多人,父親是幸存者,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回國。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三年歸,入朝作戰(zhàn)三年,經(jīng)歷戰(zhàn)斗近百場。也許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九死一生的歷練。太多的生死離別,使他從來不愿談及朝鮮戰(zhàn)爭。小時候我就在樟木箱里面發(fā)現(xiàn)有他的兩枚獎章。其中一枚是和平紀念鴿獎章,后來搬家搬丟失了。這也是他最耿耿于懷的事。這段歷史是他從來不愿意提及,也許是他記憶中最深刻的歷史。雖然跟爸爸交流的很少,對我來說,爸爸是個陌生又高尚的人,爸爸在我心目中是我最尊重的人,他是人民的功臣。</p> <p>家是溫馨的港灣,容納漂泊的靈魂;家是如傘的大樹,遮擋酷夏的驕陽;家是清涼的雨絲,拂去疲憊的征塵;家是永遠的牽掛,珍藏幸福的存根。</p> <p class="ql-block">我與春風皆過客,痛伴思念淚無痕。我們是世界上一個小小的塵埃,風吹過,無影無蹤,,隨著年輪的轉換,時間的交替,河水緩緩地流動,歲月靜靜的流淌,歲月是有情的,也是無情的,我思念母親,思念那有情的歲月。忘不了的回憶,直面現(xiàn)實,我們的人生最后不知消失在哪天。我們只是紅塵世間的過客,三生石上面深深刻著緣分的痕跡,回顧一生,感嘆的歲月蹉跎,善待自己,善待愛你的人,你愛的人。歲月就像一本書,翻開是故事,合上是回憶,歲月串著酸甜苦辣,留下了我們往前的步伐。</p> <p>我們都有缺點,所以彼此包容一點。</p><p>我們都有優(yōu)點,所以彼此欣賞一點。</p><p>我們都有個性,所以彼此謙讓一點。</p><p>我們都有差異,所以彼此接納一點。</p><p>我們都有傷心,所以彼此安慰一點。</p><p>我們都有快樂,所以彼此分享一點。</p><p>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位家人、朋友,開心的過好每一天!</p> <p>寫于2020年12月12日,為母親離開我們二個月祭。懷念母親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12月13日是媽媽去世兩個月的日子,也是我陽歷的生日,也是我和孔真結婚的紀念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