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二)

關曉珠

<h3><br></h3><h3></h3><h3>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10月初,美軍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zhàn)火燒到中朝邊境。值此危急關頭,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黨和政府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歷史性決策。</h3><h3>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h3><h3>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作戰(zhàn)中,先后有290余萬中華兒女入朝參戰(zhàn),197,653人血灑疆場。他(她)們不畏強敵、浴血奮戰(zhàn),以劣勢裝備抗擊由16個國家組成的“聯(lián)合國軍”,斃傷俘敵71萬余人(其中美軍29萬余人);擊毀和繳獲飛機4,268架;擊毀和繳獲坦克1,492輛;擊毀和繳獲裝甲車92輛;擊毀和繳獲汽車7,949輛;繳獲(不含擊毀)各種火炮4,037門,打出了軍威、國威,迫使敵人停戰(zhàn)求和。</h3><h3>這是一場氣壯山河、彪炳日月的立國之戰(zhàn),一洗中國百年恥辱!</h3><h3> 時至今日,我從報章、互聯(lián)網、群友、親朋好友處收集了幾十位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老同志的照片、簡歷和故事,我把它們制作成“美編”《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一)、(二)》,現與讀者分享,謝謝各位!</h3><h3> 編者語</h3><h3>70年的時光匆匆過去,昔日戰(zhàn)火的硝煙早已在歷史塵埃中散盡,但人們依然銘記著那血與火的歷史,銘記著前輩們那自豪的面容!</h3> <h3>于樹昌 山東省萊州市人,1948年12月參加革命,中共黨員,1952年赴朝參戰(zhàn)(志愿軍第23軍73師218團通信連步話機員),1953年6月30日在與敵軍爭奪281.2高地的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h3><h3>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那一聲“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吶喊,正是來源于當時的志愿軍第23軍73師218團通信連步話機員于樹昌。1953年6月30日,為爭奪281.2高地,在戰(zhàn)友全部犧牲、陣地只剩下于樹昌一人的情況下,作為通信連步話機員,他獨自堅守在地堡內,呼喚炮火打垮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撲,最后通過步話機呼喚炮兵“向我開炮”。隨后,他砸碎步話機,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攻到地堡口的敵人同歸于盡,壯烈犧牲。</h3><h3>于樹昌的故事,寫入了原23軍戰(zhàn)史,他所在的連隊被譽為“于樹昌英雄連”,他的英雄事跡被收錄進1954年出版的戰(zhàn)地紀實通訊集《志愿軍一日》。據《英雄兒女》編劇毛烽講,當時他看了《志愿軍一日》一書上“向我開炮”一文后,“王成的形象瞬間脫穎而出”,不加任何虛構,把這段事跡搬上了銀幕。電影中王成的戰(zhàn)斗犧牲過程和于樹昌的英勇事跡基本一致,特別是有兩個關鍵要素:一是同為步話機員呼喚炮火“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第二是最終與敵人同歸于盡(于樹昌最后爆破用的手榴彈,電影中王成最后的爆破將手榴彈改為爆破筒,手握爆破筒沖向敵群的壯舉,來源于楊根思手拿爆破筒形象)。</h3><h3>和于樹昌鄰村并一起參軍的戰(zhàn)友孫煥友回憶說,他們1948年8月入伍后參加了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和解放上海的戰(zhàn)斗。新中國成立后,他們部隊在浙江沿海訓練,后來就參加了抗美援朝,這也印證了于樹昌的身份和經歷?!爱敃r我當舵手,他負責拋錨,我們在一條船上,他因為嘔吐受不了,去當了步話機員?!贝撕螅瑢O煥友和于樹昌失去了聯(lián)系,于樹昌在朝鮮戰(zhàn)場犧牲的消息,也是孫煥友從于樹昌戰(zhàn)友那里得知。</h3><h3>“歷史不能忘記,于樹昌的英勇事跡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中國人民解放軍65447部隊副政治委員王偉表示,“崇尚英雄,學習英雄不僅是對部隊官兵的要求,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強音,我們追尋他的足跡,就是要宣揚好英雄的事跡,傳承好英雄的精神。”</h3><h3>資料來源: 齊魯網</h3> <h3>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取材自于樹昌的戰(zhàn)斗事跡。</h3> <h3>于樹昌的革命烈士證明書。</h3><h3>資料來源: 齊魯網</h3> <h3>湯忠群 女 85歲(1935年出生),1950年11月參加抗美援朝,隨原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呼吸科在戰(zhàn)場進行傷員救護。</h3><h3></h3><h3> 2020年11月的一天,湯忠群來到報社,向工作人員講述了當年在戰(zhàn)場上,自己曾有一段終身難忘的戰(zhàn)地三姐妹深情。</h3><h3>湯忠群1950年11月參加抗美援朝,隨原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呼吸科在戰(zhàn)場進行傷員救護?!皯?zhàn)地三姐妹的深情是那段崢嶸歲月里的瑰寶,我緬懷了幾乎一生?!?湯忠群語氣中帶著些許哽咽。當年,3名素不相識的女護士湯忠群、彭迪先和胡勛貴,因為抗美援朝而相識。她們不僅是老鄉(xiāng),還有著相似的長相,相同的年齡、血型、身高,整個野戰(zhàn)醫(yī)院都把她們叫做“戰(zhàn)地三姐妹”。</h3><h3> 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湯忠群三姐妹都要搬運傷員,背上超過自己體重的傷員往返奔忙在夜路上,她們個個都行。有一次,一位營長左下肢炸傷,出血過多急需O型血。聽聞消息的三姐妹急忙放下手上工作,幾乎同時趕到搶救室要求獻血。醫(yī)院里傷員不斷增加,輸完血的三姐妹馬不停蹄立即投入搶救工作。五次戰(zhàn)役結束后,三姐妹全被評為模范團員,并各記三等功一次。</h3><h3>1951年3月,在一次野戰(zhàn)醫(yī)院隨軍行動中,三姐妹中的胡勛貴不幸犧牲。從此,湯忠群和彭迪先陷入對她的無限追思中。當時戰(zhàn)爭尚未結束,她們不能懈怠消沉,每天除了在戰(zhàn)場上繼續(xù)救死扶傷,每個月,兩人都會以女兒胡勛貴的身份給胡媽媽寫一封“家書”。直至戰(zhàn)爭結束后的許多年,每到春節(jié)前夕,兩人都會給胡母郵寄生活費和生活補給。</h3><h3>資料來源: 楊子晚報網</h3> <h3>“戰(zhàn)地三姐妹”戰(zhàn)場合影,左起: 湯忠群、彭迪先和胡勛貴。</h3><h3>資料來源: 楊子晚報網</h3> <h3>李增發(fā) 89歲(1931年出生),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人,1947年6月參加革命,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空軍第一批轟炸機飛行員,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兵36師副師長。1951年,李增發(fā)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第10師第28團一大隊飛行員入朝作戰(zhàn),與戰(zhàn)友駕駛轟炸機夜襲大和島美軍雷達基地。</h3><h3>李增發(fā)的軍旅生涯:</h3><h3>1947年,16歲的李增發(fā)懷著一腔赤誠參軍入伍,來到西北第一野戰(zhàn)軍一軍二師五團服役,先后擔任步兵偵察員、騎兵偵察員,還當過營部參謀。經過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火的淬練,李增發(fā)很快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革命軍人。1949年,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有計劃分步驟地籌建人民空軍,經過嚴格的選拔和培訓,李增發(fā)光榮地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h3><h3>李增發(fā): 11月4日,我去位于長春的老航校報到。1949年12月開始,到1950年,這一年,我們學了理論,飛了三個機型的飛機。一個是初教機,一個是中教機,第三個飛機,我飛的是圖-2戰(zhàn)斗機。如果按照現在的大綱,在航校里需要飛四年才能畢業(yè),但是我們只用了一年,才飛了80多個小時,就畢業(yè)了。</h3><h3>采訪者語: 1950年12月,李增發(fā)從航空學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航空兵第十師二十八團一大隊。沒過多久,他和戰(zhàn)友們接到新的命令,加緊訓練,準備飛赴朝鮮戰(zhàn)場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h3><h3>李增發(fā):我們只有這么多人,飛了三個月,一共80多個小時,就要去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斗??姑涝娜蝿帐瞧D巨的,朝鮮戰(zhàn)場很需要我們。但是從敵我力量對比這個角度來說,敵人的航空、火力、裝備都比我們強大,我們只是剛剛從航校畢業(yè)的小飛行員,1950年,我才19歲。</h3><h3>采訪者語: 當時,在朝鮮戰(zhàn)場,掌控制空權的美軍頻繁對我志愿軍實施狂轟濫炸,廣大志愿軍官兵在浴血奮戰(zhàn)的同時,迫切需要空中力量支援。但人民空軍剛成立不久,年輕的飛行員都缺乏經驗,怎么辦?李增發(fā)老人說,師長劉善本盡全力為他們制定訓練課目、傳授飛行經驗。劉善本曾是國民黨第八飛行大隊的飛行員,開過B-24轟炸機,有著豐富的飛行經驗,因為不滿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毅然奔赴延安,擔任了解放軍空十師的師長,成為李增發(fā)和戰(zhàn)友們的飛行老師。</h3><h3>李增發(fā):我們的任務要轉為抗美援朝,他就提出來,我們要飛夜航。因為夜間飛行隱蔽性比較大,能夠發(fā)揮出我們的優(yōu)勢??墒?,夜間怎么飛?飛夜航是有規(guī)定的,需要飛過一定的課目,考核成績優(yōu)良,才能開始飛夜航。我們白天的復雜氣象都沒飛過,簡單氣象只飛了百十來個小時,而且當時又年輕,什么也不懂。</h3><h3>李增發(fā)老人說,飛行員是勇敢者的職業(yè),即便不上戰(zhàn)場,也會有流血犧牲。比如夜航訓練,要求高、風險大,對年輕飛行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當年,他的兩名戰(zhàn)友就是在夜航訓練中犧牲的。</h3><h3>李增發(fā):我們在飛夜航的時候,一個星期飛三個飛行日。飛夜航時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錯覺。航空專業(yè)中,叫錯覺,我們平時把它叫做掉向。這種錯覺不僅對飛行質量有影響,對于飛機的安全、飛行員的安全都有影響。因為夜航中飛機是平穩(wěn)的,可是你總覺得它是歪的。如果按你的感覺,就要把它擺平,這樣一來,非要出事不可??姑涝嵌螘r間,天氣都很冷,訓練返回后,飛行員基本都是滿身大汗,為什么?因為他老感覺飛機飛得不對,思想上不適應,壓力就會很大,訓練幾個小時后就會滿頭大汗。因為飛行錯覺這個問題,我們在飛夜航的時候摔過飛機,一個中隊長、一個大隊長都犧牲了,后來調查結論就是因為錯覺。</h3><h3>采訪者語: 戰(zhàn)友的離去,讓李增發(fā)心痛不已,也真正見識到了飛行錯覺的可怕。訓練中,他和戰(zhàn)友們更加從嚴從難。就這樣,從地面蹣跚起步到空中振翅高飛,這些年輕的空軍飛行員們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了脫胎換骨般的成長。</h3><h3>1951年11月29日,對于李增發(fā)老人來說,是一生中最重要、最難忘的日子。那一天,他作為新中國第一代轟炸機飛行員,在朝鮮戰(zhàn)場第一次真正參戰(zhàn)。</h3><h3>李增發(fā): 那個時候,在朝鮮邊境上有個懸崖,崖邊有一條山路,在路上點一堆火,用火做出一個箭頭,這個箭頭就指向大和島方向。當時我們采取夜間長途這樣的隊形,運用十機跟線的方式進行照明轟炸——十架飛機在一條線上,每隔一分半鐘起飛一架,就這樣一個一個起飛。那天晚上,我駕駛的是第九架飛機,第一架是我們大隊長駕駛。在我們飛過去的時候,萬炮齊發(fā),轟炸就這樣開始了。</h3><h3>采訪者語: 夜襲大和島,李增發(fā)和戰(zhàn)友們駕駛10架圖-2轟炸機,間隔起飛,按照規(guī)定高度差飛行,輪番進行轟炸,最終成功完成任務。默契的配合、精彩的戰(zhàn)斗,讓李老至今回憶起來依舊熱血沸騰。他激動地說,這是志愿軍空軍首次執(zhí)行夜間空襲任務,第一次使用了電子對抗、跟進照明轟炸等技戰(zhàn)術,非常成功,從戰(zhàn)略上震懾了美軍,美軍萬萬沒想到初出茅廬的志愿軍空軍竟然具備了夜間轟炸能力。</h3><h3>李增發(fā):照明彈投下去以后,照得天空特別亮,大和島上的敵人也出來了,“這是啥家伙,是不是原子彈”,感覺特別害怕。我們是怎么知道的呢?拂曉時分,陸軍登島作戰(zhàn),打掃戰(zhàn)場時才發(fā)現防空洞里還有好多人沒出來。問他們怎么回事,他們說,“我們前一天晚上看到這個情形,好像是投原子彈,害怕,不敢出來。”原來是因為我們前一天扔炸彈,把敵人震懾住了。打完這場仗以后,上邊給我們傳達消息,說美國人對這場戰(zhàn)斗有反應,但是他們瞧不起我們,說這不是亞洲人干的,是歐洲人干的。無論怎樣,這次轟炸對敵人震懾很大,甚至大和島都解放了,他們才反應過來。</h3><h3>李增發(fā)老人說,在戰(zhàn)火紛飛的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作為一名新飛行員,面對的卻是世界頭號空軍,所以每次戰(zhàn)斗都很驚心動魄,因為每次出戰(zhàn)都可能有去無回。但無論有多危險,只要有任務,他和戰(zhàn)友們都會爭先恐后請戰(zhàn)。</h3><h3>李增發(fā):一旦打仗,就有犧牲的可能,這個思想,我們都是準備好的。聽說起飛前有個簽字儀式,要留姓名和地址,也就是留遺書。我們沒搞這個儀式,但是戰(zhàn)前動員的時候,大家都表態(tài)了,不怕犧牲。其實在平時的訓練中,就難免發(fā)生事故。所以做飛行員,難度很大,隨時要準備犧牲。</h3><h3>從朝鮮戰(zhàn)場回到祖國后,李增發(fā)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飛行員,一直奮戰(zhàn)在我空軍部隊,直到1982年,才告別飛行事業(yè)。在長達34年的飛行生涯中,他先后駕駛過7個機種,飛行時長共計3800個小時,戰(zhàn)功卓著,兩次榮立二等功?;仡櫼簧娘w行員經歷,到底是什么給了自己不畏強敵的力量?李老說: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zhàn)斗精神。</h3><h3>資料來源: 央廣軍事</h3> <h3>李增發(fā)戎裝照。</h3> <h3>李增發(fā)機組成員合影。</h3> <h3>李增發(fā)在國產轟炸機前留影。</h3><h3>資料來源: 央廣軍事</h3> <h3>楊作云 88歲(1932年出生),貴州省鎮(zhèn)寧市人,1951年隨部隊入朝作戰(zhàn),在金城前線的618高地戰(zhàn)斗中,一人擊退敵人17次反撲,堅守陣地三晝夜,榮立二等功。</h3><h3>楊作云戰(zhàn)斗故事:</h3><h3>1951年,楊作云隨部隊奔赴朝鮮。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zhàn)役打響。楊作云所在的志愿軍12軍35師105團2營5連接到攻占618高地的戰(zhàn)斗命令,部隊還未到達陣地坑道,就有4名戰(zhàn)友犧牲在敵軍炮彈下。</h3><h3>“排長問我怕不怕?我說不怕。既然來了,就干到底!”楊作云回憶說。</h3><h3>乘著夜色,楊作云帶領兩名戰(zhàn)士深入前線觀察敵情,3人剛到達618高地對面的小山上,就見近百名敵人鉆出來,向我軍陣地行進?!拔覀兓厥腔夭蝗チ?,只能逮著機會就打!”說到這兒,楊作云大手一揮。</h3><h3>待敵人靠近,楊作云抓起一把土就往敵人眼里撒。“我拿起沖鋒槍掃射,哪里有聲音就打哪里,他倆還扔了幾枚手榴彈?!?lt;/h3><h3>敵眾我寡,他們又找準機會回到陣地坑道內,發(fā)現連隊已經歷一場惡戰(zhàn),拿下了618高地。此時,由于戰(zhàn)斗重點轉移,全排已按命令轉移到另一陣地,排長便讓楊作云與兩名傷員留守618高地。</h3><h3>“618高地是戰(zhàn)友們浴血奮戰(zhàn)奪回來的,我非守住不可!”楊作云加高加厚掩體,把槍支彈藥集中起來。</h3><h3>這次戰(zhàn)斗,楊作云立了二等功。他的立功證書上這樣寫道:“在金城前線的六一八戰(zhàn)斗中,英勇頑強、堅忍沉著,一人擊退敵人十七次反撲,堅守坑道三晝夜……”</h3><h3>“618高地被削平1米多,到處都是被炮彈炸出來的坑,還有看不清楚面容的戰(zhàn)友遺體。”楊作云回憶說。</h3><h3>旁邊坑道里2班的副班長在戰(zhàn)斗中頭部中彈,昏迷之際想要喝水,可美軍對坑道部隊與后方的交通線實行嚴密炮火封鎖,早已彈盡糧絕,楊作云就看著戰(zhàn)友犧牲在自己懷里?!澳欠N滋味兒太難受了。”楊作云說。</h3><h3>增援部隊來了,排長讓楊作云下山吃飯,營長還給他做了炒雞蛋。“可我心里難受啊,根本吃不下,看著那盤炒雞蛋,我哭了很久?!睏钭髟普f。</h3><h3>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束后,楊作云跟隨部隊回到國內。1976年,他轉業(yè)到貴州省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工作,致力于公益事業(y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還主動號召家人捐款。</h3><h3>“戰(zhàn)爭結束就什么都好了,既然活下來就要繼續(xù)為國家作貢獻?!睏钭髟普f。</h3><h3>資料來源: 新華網</h3> <h3>楊作云的立功證書。</h3><h3>資料來源: 新華網</h3> <h3>崔洪濱 93歲(1927年出生),遼寧省寬甸縣人,1948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zhàn)軍第五縱隊),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h3><h3>崔洪濱的軍旅生涯:</h3><h3></h3><h3>1948年1月,年僅21歲的崔洪濱參軍入伍,加入了東北野戰(zhàn)軍第五縱隊,先后參與了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后隨部隊一路南下。在河南安陽的一場戰(zhàn)斗中,他只身一人,高舉一枚手榴彈,在一處地窖中抓獲了5名土匪。</h3><h3>&nbsp; &nbsp; 崔洪濱對后輩們說:&nbsp; “1950年10月,我被編入志愿軍42軍126師378團二營五連,當時所在部隊是志愿軍第一批入朝作戰(zhàn)的部隊。那天我們趁著夜色,秘密地跨過了鴨綠江。那時我雖才23歲,但已是一個打過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的老兵了!” 說起保家衛(wèi)國,崔老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h3><h3>&nbsp;“當時我們的作戰(zhàn)武器與敵人相比落后許多,面對敵人的強大火力,食物更是很難輸送到戰(zhàn)斗前線。我深刻地記得,我們連隊僅靠著一袋炒面及陣地上艱難收集的其他食物堅守陣地17天。當時就憑著一股勁和敵人拼殺。那時候戰(zhàn)場上十分艱苦,也十分的殘酷,但每一個志愿軍戰(zhàn)士都不曾退縮?!?lt;/h3><h3></h3><h3>&nbsp;&nbsp;“由于敵軍慣用大量的炮彈進行強攻,前線陣地經常都是炮火連天。我記得,有一顆炮彈飛來,就落在了我們團長身邊,轟的一聲,我眼睜睜地看著他倒在血泊中,就這樣我們團長就沒了。后來我們政委指揮了那一場戰(zhàn)斗,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了天亮,戰(zhàn)斗過程中你都不知道誰還活著,誰已經陣亡,只有在清點人數時,才會發(fā)覺你身邊的戰(zhàn)友已經走了,永遠走了?!贝藭r,崔洪濱老人的眼角已泛著淚花。</h3><h3>&nbsp;在一次戰(zhàn)斗中,崔洪濱所在的一個班偶遇敵人,雙方發(fā)生了猛烈交火,停火各自撤退后,在檢查自身裝備時,崔洪濱發(fā)現隨身的行李包有一個彈洞,子彈差一點就打入了他的身體。</h3><h3>&nbsp;“如果沒有身上的那個行李包為我擋了那一槍,也許當時我就犧牲在戰(zhàn)場上了!但是很多戰(zhàn)友就沒有我這樣的運氣,他們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xiāng)。”</h3><h3>&nbsp;“當兵不能怕死,怕死就不能當兵。戰(zhàn)場上的每一天,大家精神都高度緊張,每一次戰(zhàn)斗都異常激烈,驚心動魄,很多戰(zhàn)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崔洪濱繼續(xù)說道。</h3><h3>崔洪濱參加了抗美援朝五次戰(zhàn)役中的四次戰(zhàn)役,在1951年年底的龍頭里戰(zhàn)斗中英勇負傷并在組織的關懷下于1952年3月回國休養(yǎng)。</h3><h3>&nbsp;1955年,崔洪濱服從組織安排,轉業(yè)到了當時條件十分艱苦的濱江礦場(清遠監(jiān)獄前身),在礦場一干就是30年,于1985年光榮離休。離休后的他,更是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他總是說,自己一切都好,不想給組織添加絲毫負擔。如今的他,每天仍然堅持到江邊散步,鍛煉身體。他講到,如今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他感到十分的驕傲和自豪。</h3><h3>資料來源: 廣東省清遠監(jiān)獄(原崔洪濱的工作單位)</h3> <h3>崔洪濱戎裝照。</h3><h3>資料來源: 廣東省清遠監(jiān)獄(原崔老的工作單位)</h3> <h3>崔洪濱向后輩們介紹自己獲得的立功獎章和紀念章等物件。</h3><h3>資料來源: 廣東省清遠監(jiān)獄</h3> <h3>崔洪濱收藏的立功獎章、紀念章和其它物件。</h3><h3>資料來源: 廣東省清遠監(jiān)獄</h3> <h3>張英鳴 95歲(1925年出生),廣東省陸豐市人,1943年參軍,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1951年9月赴朝參戰(zhàn)),1954年轉業(yè),曾在廣東陸豐縣(現陸豐市)陂洋鎮(zhèn)供銷社和食品站工作,1984年離休。</h3><h3>1951年9月,張英鳴從東莞常平坐火車一路北上,從遼寧安東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老人說,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他經歷的最慘烈的一次戰(zhàn)斗經歷。在嚴酷的戰(zhàn)爭條件下,吃飯也成問題。</h3><h3>張英鳴當時住在山腳下的防空洞里,有時在山上和敵人作戰(zhàn),需要潛伏一整天,有一回因為隨身攜帶的壓縮餅干吃完了,山下往山上送糧食的路線也被敵軍封鎖,張英鳴整整兩天兩夜沒有吃東西,雙手雙腳都被凍得僵硬。</h3><h3>講起抗美援朝的經歷,張英鳴時而激動得高唱志愿軍戰(zhàn)歌,時而想起犧牲的戰(zhàn)友又黯然落淚?!拔疫@條命是撿回來的。在朝鮮戰(zhàn)場上,我4次死里逃生?!睆堄ⅧQ說,第一次是他剛到朝鮮一個月時,當時他和戰(zhàn)友們住在防空洞里,結果敵機前來轟炸,防空洞因為不牢而垮塌?!拔耶敃r所在的位置有一個樹樁撐著,沒垮下去,算是撿回一條命。但我當時在廢墟中拼命喊著其他戰(zhàn)友的名字,都沒了回應?!钡诙问?951年11月,當時張英鳴和戰(zhàn)友到“三八線”附近的森林砍樹,當時他們開了6輛車。結果卻驚動了敵軍,其中5輛車都被敵機炸毀,張英鳴所在的車因為位置比較靠后躲過一劫;第三次是1951年12月,敵機突然前來轟炸,張英鳴因為身手比較靈活,趕緊在雪地中躺下并打滾,最后滾到了附近的一個水坑中存活,而其他幾位戰(zhàn)友都犧牲了;第四次,敵人從空中投擲炸彈,張英鳴趕緊臥倒,但幾枚彈片還是擊中了他的雙腿,直到現在還留著傷疤?!叭绻耶敃r臥倒得慢,就沒命了?!睆堄ⅧQ感慨道。</h3><h3>張英鳴坦言,當時在朝鮮戰(zhàn)場上每天都在經歷生死考驗。很多戰(zhàn)友出發(fā)時都沒來得及跟家人道別,所以到了朝鮮后要給家人寫一封家書,張英鳴因為讀過書,經常幫戰(zhàn)友寫信?!昂芏鄳?zhàn)友的家書,實際上都是遺書,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隨時可能犧牲,所以會提前把一些事情交代好。每次我寫這樣的書信,心里都很難過?!?lt;/h3><h3>而朝鮮戰(zhàn)場上最讓張英鳴感到激動的場面,則是他雪夜偷襲敵軍,抓獲兩名敵軍俘虜。那是1951年冬天,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副連長帶著張英鳴和5名戰(zhàn)士,每人帶著4個手榴彈、一桿卡賓槍和一張白床單。借著大雪的掩護,他們來到了距離敵人500米的一處營地。“遇到敵人的探照燈時,就把白床單蓋住身體,這樣敵人也看不清楚?!碑敃r,敵軍正在進行交接班,兩名美國士兵剛離開了。10分鐘后,張英鳴等7人到達敵軍營房,出其不意將剩余的兩名士兵按倒在地。這次俘虜敵軍收獲頗大,也讓志愿軍獲悉了敵軍在這一帶的部署情況,志愿軍連夜突襲打了一次小勝仗。這次經歷也讓張英鳴獲得了部隊的立功表彰。</h3><h3>張英鳴說,因為朝鮮天氣酷寒,不打仗的時候,基本上大家都躲在防空洞里等候指令。而防空洞里的照明都靠煤油燈,幾天下來,當大家從防空洞里出來時,鼻孔和臉都已經被煤油燈熏成了“黑包公”,戰(zhàn)友們看著彼此哈哈大笑,這也是在戰(zhàn)場上難得的輕松場面。</h3><h3>資料來源: 大洋網 肖歡歡</h3> <h3>張英鳴的立功證書和離休證。</h3><h3>資料來源: 大洋網</h3> <h3>利世彬 87歲(1933年12月出生),廣東省南??h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參加過抗美援朝;1955年12月轉業(yè)。原廣州市長途運輸客運公司安監(jiān)科科長。1993年12月退休。</h3><h3>資料來源: 廣東長征文化促進會</h3><h3> 廣東省委老干部子弟聯(lián)誼會</h3> <h3>利世彬戎裝照。</h3> <h3>利世彬的革命軍人證明書。</h3> <h3>利世彬的轉業(yè)證。</h3><h3>資料來源: 廣東長征文化促進會</h3><h3> 廣東省委老干部子弟聯(lián)誼會</h3> <h3>利世彬的親筆簽名。</h3><h3>資料來源: 廣東長征文化促進會</h3><h3> 廣東省委老干部子弟聯(lián)誼會</h3> <h3>王學智 90歲(1930年出生),安微省渦陽縣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參加過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 西南戰(zhàn)役等眾多戰(zhàn)役。</h3><h3>  “軍人的腦子里不能有‘退卻’二字?!蓖鯇W智先后多次負傷,卻未下火線,堅持戰(zhàn)斗并接連立下戰(zhàn)功。1950年,在第一屆全國戰(zhàn)斗英雄代表會議上,20歲的王學智作為“全國戰(zhàn)斗英雄”,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h3><h3>  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響后,王學智所在的西南軍區(qū)15軍屬于第二批入朝作戰(zhàn)部隊,于1951年入朝。</h3><h3>  “我在國內參加過那么多次戰(zhàn)斗,但從沒有打過這樣的仗。”王學智說,當時,志愿軍和美軍裝備差距極大,美軍巡邏、轟炸的飛機多,為躲避飛機,每天白天,他們都藏進路兩邊的山里,只能晚上趕路,背著近二十公斤的裝備,一晚要趕上百里路。夜晚的路上,志愿軍、朝鮮人民軍人山人海,這邊是奔赴戰(zhàn)場的和運送軍糧、彈藥的,那邊是拖運傷兵往回走的。而每次晚上的戰(zhàn)斗打響之時,炮彈、照明彈紛飛,“戰(zhàn)爭激烈到什么程度?打到夜里亮得跟白天一樣?!?lt;/h3><h3>  那時,他們經常吃的是大米磨成的粉,隨便捧幾口水吞下去。有一天,他們接到指令,白天也要照常趕路,一直趕到晚上時,大家吃到了一份“大餐”——每人一個牛肉罐頭和兩個白饅頭。</h3><h3>  “吃這頓‘大餐’,就意味著接下來會有一場硬仗要打?!碑敃r已是排長的王學智才21歲,而排里大多數的戰(zhàn)士才十八九歲,“大家其實心里頭都清楚,吃完這頓飯后,可能就要犧牲在這里了,但大家不講出來,都一副吃得很開心的樣子?!?lt;/h3><h3>  戰(zhàn)斗打響,王學智帶著50多名戰(zhàn)士在前方突擊。經過一番硬拼,志愿軍取得了這場戰(zhàn)斗的勝利,還俘虜了一批***士兵。然而,排里犧牲了30多名戰(zhàn)友。來不及悲傷,在補充兵力后,他們又奔赴其他戰(zhàn)場。</h3><h3> 王學智印象最深的一場戰(zhàn)斗發(fā)生在上甘嶺附近的沙烏狼市山,美軍在周邊占據了七八個山頭,而王學智所在營的任務就是要與其他營配合攻下其中一個山頭。王學智率領的一排再次擔任突擊排,兵力也已補充到55人,他們的任務是在這一晚攻下山頭的一個碉堡。</h3><h3>  “我們沖鋒時,美軍一打照明彈,所有人都被照亮了?!钡锉鹊臋C關槍不斷掃射,上空的美軍飛機也趁機轟炸,第一次沖鋒,副排長犧牲了,全排只剩下20多人。</h3><h3>  “犧牲大,但不能退!”王學智著手準備第二次沖鋒。此時,他聽到營長在下面大聲喊:“王學智!王學智!”他答應道:“我在這里!”</h3><h3>  “你還活著?”營長欣喜喊道。王學智在戰(zhàn)火中回答:“我還沒死咧!”營長問了他全排所剩的人數后,很快又補充30人給他。</h3><h3>  第二次沖鋒展開,與他們一起沖鋒的,右邊有一個營,左邊還有一個連?!斑@次沖鋒更難,不知道持續(xù)了多久,炮聲把腦殼都震暈了,但心里只想著要把任務完成?!?lt;/h3><h3>  然而,當距離碉堡只有數十米遠時,王學智突然覺得腿一麻,低頭一看才發(fā)現左大腿已被子彈擊穿,血流如注。他撕爛衣服包扎傷口止血,隨即意識開始模糊。</h3><h3>  隱約之中,躺在地上的王學智意識到戰(zhàn)友們最終攻下了山頭。很快天就亮了,為躲避敵方飛機轟炸,戰(zhàn)友們很快撤離了戰(zhàn)場。恢復意識之后,王學智已無法行走,只能爬著躲進一個坑里,后來他才發(fā)現,自己的營長也犧牲了。隨后的兩天兩晚,他靠從犧牲的戰(zhàn)友身上找水和干糧充饑。</h3><h3>  “本以為沒希望了,但后來還是得救了?!钡谌?,志愿軍大舉反攻,王學智被其他部隊的戰(zhàn)友發(fā)現并救了上來。幾名戰(zhàn)友用擔架將他抬到了馬路上的車上,然而,美軍的飛機再次飛來轟炸,他眼看著剛剛抬過自己的戰(zhàn)友被炸死。</h3><h3>  “太多年紀輕輕的戰(zhàn)友犧牲在了朝鮮,但那時大家心中的信念都很強,在朝鮮奮戰(zhàn)同樣是保衛(wèi)咱們的國家。”王學智至今還記得,當時,他們的軍長在戰(zhàn)前表達永不退卻的決心:“如果打得只剩下一個團,我就當團長;如果打得只剩下一個連,我就當連長?!?lt;/h3><h3>  受傷之下,王學智被送到長春的一家醫(yī)院接受治療,因腿傷嚴重,后來又被送到蘇聯(lián)的一所醫(yī)院治療。</h3><h3>  1954年,王學智轉業(yè)到河北邯鄲,幾年后,舉家來到妻子的家鄉(xiāng)——長沙。此后幾十年,王學智勤勞的身影,先后出現在長沙市公安局通泰街派出所、市第十六中學、市財貿委員會、市飲食公司、市二商業(yè)局……每到一個單位,這位“戰(zhàn)斗英雄”都深藏功名,直到1991年離休。</h3><h3>  如今,雖然經濟條件改善很多,王學智仍住在不到70平方米的老宿舍房內。別人家的房子早已翻新過了,他家的墻面、家具都還是老模樣。</h3><h3>  “我從不跟任何人去比,如果要比,我只跟那些抗美援朝犧牲的戰(zhàn)友比,當時他們才十八九歲,他們犧牲了,我還活著,還活到了90歲,滿足了?!蓖鯇W智動情地說這些話時,不禁拍了拍自己的胸口。</h3><h3>資料來源: 長沙晚報 易雋</h3> <h3>錢俊明 95歲(1925年出生),湖南省株洲市人,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1年赴朝作戰(zhàn)(第16軍工兵獨立團)。</h3><h3> </h3><h3> </h3><h3>  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為國”的號召響徹中華大地。當年25歲的錢俊明是株洲農村的一名木匠,報名參加了志愿軍?!昂臀乙黄鹑コr的還有幾個同村人,他們中有的就犧牲在朝鮮?!卞X俊明回憶起戰(zhàn)友時,神情肅穆。</h3><h3>  1951年,錢俊明跨過鴨綠江,正式入朝作戰(zhàn)。他是16軍工兵獨立團的首批戰(zhàn)士。</h3><h3>  “我剛到朝鮮時,也怕啊,敵人的飛機天天在頭頂上飛,我又有點水土不服,身體疲憊,殲擊機和大炮的轟鳴聲時常在耳邊回響,真有些不適應?!卞X俊明說,他第一次拿到地雷時,雙手禁不住顫抖,根本握不住。</h3><h3>  但木匠出身的錢俊明很快適應了工兵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肮け湍窘骋粯樱圃煳锲芳纫俣?,也要質量?!彼嬖V記者,作為工兵,一要膽大心細,隨時隨地就地取材;二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既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任務,又要警惕敵人伏擊。正因如此,心理素質過硬、學習能力強的錢俊明很快成長為排里埋地雷最快的兵,經常被排長第一個叫去執(zhí)行任務,以“排頭兵”身份為其他戰(zhàn)士做出榜樣。</h3><h3>  偶像是黃繼光,為救副班長被炸傷</h3><h3>  “當年打仗那是真的很艱苦。敵人的飛機天天轟炸,很多戰(zhàn)友在我們身邊倒下?!毖c火交織的戰(zhàn)場很快就錘煉了錢俊明。“作戰(zhàn)不怕死,重傷不叫苦,輕傷不下火線。”這句話成為當時很多志愿軍戰(zhàn)士的信念。</h3><h3>  “我尤其佩服黃繼光,想向他學習,把生命交給黨和人民?!卞X俊明說。1952年,他被派往朝鮮北部交通運輸線,守護這一保障前線補給的交通命脈。當時,為切斷我軍補給,美軍飛機不斷飛來投擲航空定時炸彈,炸彈的引信故意設置成延時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對我軍后方補給線造成了嚴重威脅。拆除定時炸彈,保護補給線正常運轉,成為頭等大事。</h3><h3>  誰去拆彈?錢俊明自告奮勇?!拔乙螯S繼光同志學習。”錢俊明動情地回憶道,在戰(zhàn)場上,他始終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守護補給線,從白天守到黑夜。如何拆彈?他比劃道,用鐵絲把炸彈捆住,再用木棍拖拽到安全的地方進行拆卸,真正保證“爭分奪秒”。</h3><h3>  錢俊明的右手在戰(zhàn)場上受過傷,至今還有深深的傷痕。他自豪地回憶說:“那是為了救副班長受的傷。在一場戰(zhàn)斗中,敵人的飛機投下一個炸彈落在副班長身邊,我趕緊沖過去把副班長抱住,其他戰(zhàn)友則沖過來用身體把我們護住,我的右手被炸彈碎片炸傷了?!碑敃r鮮血直流,但錢俊明顧不上手疼,隨便用一些布帶把手纏住,繼續(xù)戰(zhàn)斗。</h3><h3>  戰(zhàn)斗過后,排長介紹他入了黨</h3><h3>  由于學習能力強,錢俊明很快成為朝鮮戰(zhàn)場上的“拆彈專家”?!拔也鸪恼◤椑?,最多的裝有二三十斤炸藥。”他和戰(zhàn)友們死守朝鮮北部交通運輸線,徹底粉碎了美軍試圖在3個月內摧毀朝鮮北部鐵路的狂妄計劃。</h3><h3>  由于戰(zhàn)斗英勇,錢俊明多次受到表揚,他期望著以自己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向黨組織靠攏。很快,機會來了。</h3><h3>  有一場戰(zhàn)斗,需要5小時內在一條20多米寬的河上架一道橋,讓物資順利通過。時間緊任務重,當時接到任務的共有19人,其中18人全是黨員,只有錢俊明一人不是?!芭砰L就跟我說,你入黨的機會來了?!卞X俊明回憶說。于是,錢俊明迅速投入架橋的戰(zhàn)斗,并得到朝鮮老百姓的幫助,他們只用5個小時就把橋架好了?!昂芏喑r的老百姓把自己家里的門板、木板拿來讓我們架橋?!卞X俊明說,“橋剛架完,我們趕緊組織老百姓疏散,這時敵機就來了。”</h3><h3>  由于出色地完成了架橋的任務,錢俊明榮立一等功。戰(zhàn)斗過后,排長作為介紹人,介紹他入了黨。“入黨儀式非常簡單,直接宣布,入黨人錢俊明,然后再宣布介紹人?!闭f到這里,錢俊明一臉自豪。</h3><h3>資料來源: 長沙晚報 易雋</h3> <h3>張紹仁 91歲(1929年出生),湖南省湘潭市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上海戰(zhàn)役)和抗美援朝。1950年11月入朝作戰(zhàn)(志愿軍第26軍)。</h3><h3> 張紹仁在戰(zhàn)場上四次榮立個人一、二、三等功,多次獲得參加戰(zhàn)役紀念章。</h3><h3>  19歲參軍入伍,出生入死為解放</h3><h3>  張紹仁出生在湘潭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是家中孩子里最小的一個。19歲時,張紹仁和同伴從長沙輾轉來到江蘇沿海的一家鹽場打工,遇到了黨的地方武裝?!霸覆辉敢猱敱??”“愿意!”張紹仁一跺腳參軍入伍,從此書寫了一段不凡的革命歷程。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上海戰(zhàn)役、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都留下了他戰(zhàn)斗的足跡。</h3><h3>  1950年5月,張紹仁接受組織上培養(yǎng),調入26軍文化教導團,學習文化?!皼]學多久,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了。黨中央號召‘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當年10月,張紹仁所在的部隊被調到山東,為赴朝作戰(zhàn)做準備。隊伍短暫休整后,又行軍至遼寧。11月底,張紹仁隨隊伍乘火車到丹東,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h3><h3>  腳指甲被凍掉,穿上大號鞋再行軍</h3><h3>  “進入朝鮮那天晚上的情景,現在仍記憶猶新?!睆埥B仁回憶,當晚下了好大的雪,看不見人;氣溫達到零下30℃,作為南方人,他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雪。戰(zhàn)士們滿身都是雪,臉上是霜,腳都凍木了。</h3><h3>  “美軍飛機不斷掃射、搞偵查,人在雪地里,目標會更明顯,志愿軍行動都是在晚上?!睆埥B仁回憶,那時正值隆冬,為了盡早趕赴戰(zhàn)場,每天部隊冒著嚴寒急行軍幾十公里。在一次行軍途中,敵機突然飛來,一枚炮彈在離張紹仁很近的地方爆炸。臥倒在地的張紹仁全身都是泥土,幸虧沒有受傷。</h3><h3>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里,張紹仁借宿在朝鮮一戶有熱炕的百姓家中,淳樸的朝鮮百姓見張紹仁被凍得夠嗆,拿出家中僅有的一床棉被給他焐腳。但由于氣溫反差大,雙腳開始腫脹發(fā)麻,張紹仁一覺醒來時,十個腳指甲全部發(fā)紫掉落。第二天,張紹仁發(fā)現,自己的腳趾“腫得像紅蘿卜”。集合號令已經吹響,沒有腳指甲保護的雙腳勢必會感染。“軍隊不等人,再苦也要撐下去。我不能掉隊,不能給隊伍拖后腿。”張紹仁急中生智,找戰(zhàn)友借了一雙大號鞋子套上,忍著劇痛跟上了大部隊。</h3><h3>  冒死送彈藥,堅信正義之師必勝</h3><h3>  那時,中國部隊武器相對落后,而美軍卻擁有機械化、自動化裝備,雙方裝備差距懸殊。盡管如此,張紹仁依然堅信正義之師必勝。</h3><h3>  張紹仁回憶,戰(zhàn)場上的生活異常艱苦——米飯蔬菜吃不上,就把炒米磨成粉,放點鹽、加點水攪拌一下喝下去;有時候水都沒有,就抓點雪化成水拌一下吃。交通不便,運輸困難,最苦的時候,部隊16天沒見過米飯和蔬菜、油、鹽,大家靠發(fā)放的壓縮餅干、百姓家中的馬鈴薯充饑。</h3><h3>  1951年春,張紹仁回吉林長春、遼寧本溪等地接新兵,當年5月再次入朝后,他被安排到26軍特務團擔任司務長?!安筷牴o缺,但是我們要想辦法改善生活。”張紹仁的意見被領導采納,他主動帶炊事員、翻譯到大后方買菜?!拔覀儙е鈸?、繩子,一次走幾十公里,聽到敵機來了就躲起來,一來一回要四天時間?!?lt;/h3><h3>  盡管沒有在一線作戰(zhàn),張紹仁積極組織團部炊事員、通信員、勤務員為前方戰(zhàn)場運送彈藥?!皯?zhàn)斗激烈,敵人的炮火滿天飛。只要炮火一停,我們就往山上高地送彈藥。我當時沒有愛人、兒女,沒有顧慮。上面交代任何事情,都必須完成。”</h3><h3>  “原來一起打過仗的班里12名同志,都犧牲了,我的入黨介紹人、排長陳金玉也犧牲了。他們當時都是20多歲的小伙子,都沒有享受過如今的幸福生活?!被貞浧甬敵醯睦蠎?zhàn)友,張紹仁眼含熱淚,頗為感慨——志愿軍付出慘重代價,取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如果沒有離開原來的班,自己也極有可能犧牲在朝鮮;如果戰(zhàn)友們還活著,這盛世應如他們所愿。</h3><h3>資料來源: 長沙晚報 易雋</h3> <h3>王清珍 女 84歲(1936年出生),貴州省威寧縣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赴朝參戰(zhàn)(志愿軍第15軍第45師135團7連衛(wèi)生員),是電影《上甘嶺》中的女衛(wèi)生員王蘭的原型。在上甘嶺戰(zhàn)場上,她悉心護理傷員,并為他們唱家鄉(xiāng)民歌,鼓舞他們戰(zhàn)勝傷痛,以出色的表現榮立了二等功,被授予二級戰(zhàn)士榮譽勛章。</h3><h3>王清珍的感人故事:</h3><h3> 志愿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在回憶上甘嶺時記述戰(zhàn)斗場景時充溢著必勝的豪情,但這位多年出生入死的鐵血將軍,在寫到自己的部下時卻飽含深情:“一三五團七連在坑道里七天缺水,當運輸員劉明生將 路上拾到的一個蘋果送給連長張計法時,張計法又交給了步話員,步話員忍著干渴,又將蘋果傳給一個重傷員。一個蘋果在坑道里轉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連長手里。連長流著淚,帶頭咬了 一小口,再往下傳,每人都只咬一點點,一個蘋果在坑道里轉了兩圈才吃完。我們?yōu)槭裁茨軌蚴刈∥迨ド?,為什么能夠堅韌不拔地抵擋住那么猛烈的攻勢?這個蘋果的故事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做 出答案……還有一個女戰(zhàn)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是個鐵路工人的女兒,只有十七歲。她在五圣山后面的坑道病房護理二十多個重傷員,喂飯、換藥、洗繃帶,還要背傷員出洞解大小 便。有個傷員嘴巴化膿,不能咀嚼,她先把飯嚼爛,像大人喂孩子一樣一口一口地喂到戰(zhàn)友的嘴里。還有一個腹部重傷的傷員,不能動彈,躺著解不下大小便,又憋又脹,十分痛苦。這個姑 娘為了解除戰(zhàn)友的痛苦,幫助傷員排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肅然起敬……””</h3><h3>具體事跡</h3><h3>一天夜里,王清珍正在巡回查護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洞口傳來輕緩而又沉重的“哎喲”聲,她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朝出聲的那個洞口走去,來到病床前,借著暗淡的煤油燈光,王清珍看到呻吟的傷員就是當天下午剛從火線上抬下來的一位姓曹的排長。</h3><h3>曹排長的臉色很不好,頭上冒著細細的汗珠,看那情形一定很不舒服。當他見到女衛(wèi)生員進洞時,便停止了呻吟。</h3><h3>“同志,哪地方痛?”“我,我要……”,曹排長欲言又止。王清珍明白了許多:“是不是要解手?大解還是小解?”曹排長低聲地回答:“小解?!碑斖跚逭浒压揞^盒拿來,想幫曹排長脫褲子的時候,他吃力地用手推了推說:“這事就讓我自個兒來吧!”王清珍習慣性地轉過身來,走到洞口。</h3><h3>“哎喲!”,又傳來曹排長的一聲呻吟,王清珍聞聲迅速回頭一看,只見曹排長手頭一軟,空罐頭盒“叮當”掉到地上。她急步趕到床前,心痛地說:“同志,我們死都不在乎,還在乎這點事干什么?還是我?guī)湍惆?!”話語之中,飽含著戰(zhàn)爭年代革命戰(zhàn)友發(fā)自內心的關切之情。</h3><h3>洞里的傷員也不知什么時候都醒了,紛紛勸導曹排長,“曹排長,你身體傷勢太重,還是讓她幫忙吧!”“曹排長,你剛來不知道,我們好幾個人都是靠她幫忙解大小便?!薄诒娙说膭裾f下,曹排長同意地點了點頭,可年輕的曹排長還是不好意思說自己尿不出來,王清珍并不知道這一點,以為剛才只是他翻身引起傷口疼痛,于是慢慢地替排長解開褲子,小心謹慎地將罐頭盒接了上去。</h3><h3>曹排長再一次使勁,還是沒有尿出來,傷口的劇烈疼痛使他禁不住又叫了一聲:“哎喲!”王清珍這才明白了排長的情況。原來,排長因腹部中彈,泌尿系統(tǒng)受到重傷,已不能自己控制排便。她一摸排長的小腹,圓鼓鼓的,顯然已經脹了很長時間,必須立即導尿,否則,就可能導致尿中毒甚至膀胱脹裂的生命危險。</h3><h3>王清珍迅速從值班室里找來了導尿管,涂上潤滑油。因膀胱的極度脹疼而無法自制的曹排長也不再推讓,咬著牙一聲不吭地配合王清珍的救護。讓人大失所望的是;導尿管塞進去了,尿液還是排不出來,若是在平時,馬上就有人拿來大管注射器吸尿,可王清珍沒有大管注射器。</h3><h3>情況越來越嚴重,曹排長喘著粗氣,頭上的汗珠更多了,面孔也因痛苦開始變形,眼角還流出了淚水。鋼鐵般的戰(zhàn)士被子彈打穿腸肚、被炮彈炸掉胳膊時都很少哼叫,此刻卻因不能排尿而被折磨得生不如死。膀胱的極度脹痛,那難受的感覺到底怎么樣?沒有體驗過的人是無法說清楚的。</h3><h3>見此情景,洞里的其他傷員急得連連嘆息,王清珍更是心急如焚,身如刀割,一時想不出任何法子。不知哪位傷員滿懷歉意地說:“要是我們哪個能夠動一動就好了,用口吸也不能看著曹排長被尿活活地憋死!”</h3><h3>“用口吸?”王清珍頓時心里一亮,可馬上又遲疑了,自己畢竟還只是個17歲的少女啊!然而看到曹排長被脹痛折磨得變形的臉龐,王清珍又怎能看著死神把自己的戰(zhàn)友從身邊拉走,遲疑僅在一剎那間,她不顧一切地俯下身,含著導尿管,使勁一吸,一口、二口……尿液終于流進了罐頭盒里。</h3><h3>第二天,傷員向衛(wèi)生營領導反映了王清珍救人的經過,營首長根據王清珍入朝參戰(zhàn)以來的工作成績,為其上報三等功一次,師領導了解情況后,為王清珍改記二等功。</h3><h3>資料來源: 小央視頻 搜狗網</h3> <h3>王清珍戎裝照。</h3> <h3>王清珍戎裝照。</h3><h3>資料來源: 小央視頻 搜狗網</h3> <h3>彭夢華 85歲(1935年出生),湖南省湘潭市人,1950年3月入伍,1951年入朝作戰(zhàn),1958年轉業(yè)。</h3><h3>1950年3月,15歲不到的彭夢華正在學校上課,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軍區(qū)政治部到學校招志愿軍,雖然年紀小,但彭夢華深知“沒有國哪有家?!睉{借著這樣一種信念,彭夢華放棄了象牙塔中的學生生活,瞞著父母偷偷報了名,成為了志愿軍中年紀最小的軍人。</h3><h3>和家人朋友們匆忙告別后,彭夢華老人跟隨部隊開始了訓練,1951年,隨部隊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9月的一個傍晚,在朝鮮東線的文登里984.2米高地與敵軍戰(zhàn)斗時,由于缺乏戰(zhàn)斗經驗,又“不知天高地厚”,彭夢華獨自向敵人機槍手扔去兩顆手榴彈,卻沒發(fā)現自己當時已經脫離了隊伍,沖進了敵軍的陣地。</h3><h3>“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當我發(fā)現敵軍的機槍手已經倒地后,立刻沖出了他們的陣地進行隱藏?!迸韷羧A回憶說,當時不覺得有什么,但后來回想起來,卻是一次死里逃生的經歷。</h3><h3>那場戰(zhàn)役持續(xù)了一天一夜,戰(zhàn)爭結束時,天已經放亮,共消滅敵人1000余人,活捉敵人數十人,并繳獲各種武器一批。不久后,因為出色表現,彭夢華被保送空軍航校學飛行。</h3><h3>“現在想起來,那時候條件真艱苦啊。”彭夢華老人說,參加戰(zhàn)爭時,部隊的條件都很艱苦,吃著干糧喝著雪水?!艾F在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太多,每天有肉吃,冬天再也不用受凍,國家變得更強大,我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好?!?lt;/h3><h3>1958年,彭夢華轉業(yè)回到湖南衡陽工作,結婚生子,開始了新的生活。雖然不在部隊,可彭夢華依然保持著軍人的習慣,對于孩子們的教育也十分嚴格,除了生活中軍事化的管理,在思想和行動上也要嚴格要求,“外公從小就教育我們愛黨愛國,積極上進,工作要認真努力。” 彭夢華的外孫女彭雪說。</h3><h3>“我85歲了,從前很多的戰(zhàn)友們都沒能看到如今這個強大的中國,我替他們看到了?!彪m然身體不太好,但彭夢華老人回憶起那段過去依然激動不已,飽含深情?!翱吹轿覀冊絹碓綇姶蟮淖鎳矣X得我們抗美援朝的那段日子,苦但是值得?!?lt;/h3><h3>資料來源: 紅網 王詩穎</h3> <h3>彭夢華保存的空軍徽章和抗美援朝紀念章。</h3><h3>資料來源: 紅網 王詩穎</h3> <h3>殷魯 女 85歲(1935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冀州人,1949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開赴朝鮮。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多次隨部隊參加反擊戰(zhàn),并進行戰(zhàn)地宣傳鼓動工作。</h3><h3></h3><h3>殷魯:參軍后,我被分配在207師宣傳隊。后來上級給我們一個名額,可以到河北藝校學習,部隊領導就讓我去了。在那里,我學習了話劇表演。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單位圍繞抗美援朝進行動員教育,大伙兒都積極報名,希望能夠入朝參戰(zhàn),我也報了名。但報名的人不是都能去,我是三番五次提出申請,最后才被批準的。那時候,我十四五歲。199師回國招人,就把我?guī)ё吡?。進入朝鮮時條件非常艱苦,有很多困難。朝鮮的山很多,白天飛機轟炸得厲害,不安全,我和戰(zhàn)友們就等著運送副食品的車,坐在裝粉絲的麻袋上,進入了朝鮮。</h3><h3>1952年,17歲的殷魯坐著悶罐車,一路翻山越嶺,奔赴志愿軍67軍199師駐守的朝鮮甘泉里地區(qū)。隨后,根據組織的安排,她和戰(zhàn)友冒著隨時遭遇敵機轟炸的危險,穿過炮火封鎖區(qū),來到597團1連,為前線的志愿軍將士慰問演出,鼓舞士氣,激勵大家的斗志。</h3><h3>殷魯:1953年,抗美援朝反擊戰(zhàn)打響了。當時我參加了若干次小股反擊戰(zhàn)。每次部隊行動之前,文工隊的隊員們都要先進行慰問演出,有時候,我們還會把上級組織交代的任務寫成文藝節(jié)目。我入朝學的第一首歌就是“志愿軍打美國鬼子,真正厲害,嗨、嗨、嗨……”。那時候,我經常到前沿防空洞里給戰(zhàn)士們唱歌,表演節(jié)目,戰(zhàn)士們都非常感動。有一次,師首長在信中鼓勵道:“這次你們的任務艱巨,但是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你們要克服困難?!?lt;/h3><h3>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土地上,作為一名戰(zhàn)地女文工隊員,殷魯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慰問演出之中,戰(zhàn)士們想聽什么歌曲,她就唱什么歌曲,喜歡看什么表演,她就表演什么,一個坑道一個坑道地走,一場接著一場地演。就這樣,經過戰(zhàn)火硝煙的洗禮,殷魯從一名話劇演員,逐漸成長為戰(zhàn)地文藝工作的“多面手”。</h3><h3>殷魯:那時候,要求我們“一專三會八能”,要會唱歌、朗誦、跳舞等,管理道具、管理服裝,也要略知一二。那時候人少,我主要表演話劇,后來我表演朗誦,還要當報幕員。我也說過快板,唱過獨唱。</h3><h3>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幾年時間里,殷魯和戰(zhàn)友們在進行慰問表演的同時,還要到班里進行戰(zhàn)前思想鼓動,這也是文工隊員肩負的一項光榮使命。時隔60多年,對于在坑道里熱情演出、和戰(zhàn)士們促膝談心的場景,殷魯依然記憶猶新。殷老說,有一次,她正在給一連擔架班的戰(zhàn)士們做思想工作,突然遭遇敵機轟炸,坑道瞬間坍塌,生命危急關頭,戰(zhàn)士們沖上前去勇敢地保護了她,這讓她終生難忘。</h3><h3>殷魯:那時候,戰(zhàn)士們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只要有戰(zhàn)斗,大家都寫請戰(zhàn)書。有一次,一連要上戰(zhàn)場了,我被分在了擔架班。我當時正在坑道里,突然坑道口被炸塌了,戰(zhàn)士們第一反應就是過來保護我,炸起來的土都快把我們埋住了。</h3><h3>在采訪時,殷老告訴記者,當年,志愿軍官兵跨過鴨綠江之后,就沒有前后方的區(qū)別了??罩袛硻C瘋狂轟炸,地上炮火連天、硝煙彌漫。但只要戰(zhàn)斗打響,她們既當文工隊員,又當戰(zhàn)斗員。不論是在戰(zhàn)地救護站、防空洞,還是前線陣地的坑道里,到處活躍著她和戰(zhàn)友們的身影。在轎巖山反擊戰(zhàn)的一次戰(zhàn)斗中,只有她一名女同志上到前沿陣地進行戰(zhàn)場鼓動。</h3><h3>殷魯:天上飛機炸,地下大炮轟,風險太大,團里不讓我去前沿陣地,但我們自己要求去??拥篮馨?,高個子在里面跪著不能站起來。因為只要露出頭來,敵人的高射機槍“噠噠噠”就打過來了。</h3><h3><br></h3><h3></h3><h3>在戰(zhàn)火紛飛的朝鮮戰(zhàn)場上,對志愿軍將士來說,文工隊員的歌聲或許是最溫情的聲音,能夠給他們帶去精神激勵和心靈慰藉。而不懼強敵的戰(zhàn)士們輕傷不下火線、舍生忘死的大無畏精神,也深深感染著殷魯,讓她心生感動與敬意,始終激勵著她不怕危險,勇敢頑強地工作在戰(zhàn)斗一線。</h3><h3>殷魯:我記得有一名炮兵,耳朵都震聾了,讓他下陣地,他說不行?!拜p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叫苦”是戰(zhàn)士們經常掛在嘴邊兒的話,現在想想那些人,真是最可愛的人。</h3><h3>回想起那些血灑疆場、將年輕生命永遠留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戰(zhàn)友們,殷老淚濕雙眼。她含著淚說,與那些犧牲的戰(zhàn)友相比,自己是幸運的。那么多次奔波于硝煙彌漫的前沿陣地,身體都沒有受傷。而且,讓她還一直引以自豪的是,1953年5月,當志愿軍發(fā)起金城戰(zhàn)役,7月13日晚在金城一線展開全面反擊時,殷魯在戰(zhàn)地鼓動組,光榮地擔負起戰(zhàn)地前線廣播任務,有幸親眼目睹了這場偉大的勝利。</h3><h3>殷魯:金城反擊戰(zhàn)打成了停戰(zhàn)的局面,朝鮮戰(zhàn)爭就結束了。當時是7月27日簽的停戰(zhàn)協(xié)定,7月29日部隊晚上點名,隊長就說,“這回你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在外面曬太陽了,現在你們聽,不打炮了吧,停戰(zhàn)啦”。大伙兒高興得不得了,說以后可以在外面有太陽的地方排練節(jié)目,不用成天待在坑道里了。</h3><h3>經過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zhàn),1953年7月,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lián)合國軍”終于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女文工團員殷魯和戰(zhàn)友們在燦爛的陽光下從容地合影留念。她們一邊在朝鮮進行休整,一邊編排相關的文藝節(jié)目,歌頌志愿軍將士的英雄事跡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輝煌戰(zhàn)績。一直到1954年9月,19歲的殷魯才離開朝鮮,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國。</h3><h3>殷魯:我那時候年輕,沒有多高的思想境界,想不到無私無畏,就覺得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就應該不懼艱苦。那時候,也沒想能過上這么安定的生活,組織上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是黨培養(yǎng)了我們,感謝組織對我們的關懷。</h3><h3>資料來源: 央廣軍事</h3> <h3>1953年5月,朝鮮西洋洞,殷魯和戰(zhàn)友們在粘貼槍桿詩,鼓舞指戰(zhàn)員們的士氣。</h3><h3>資料來源: 央廣軍事</h3> <h3>殷魯戎裝照(1954年5月在朝鮮)。</h3><h3>資料來源: 央廣軍事</h3> <h3>吳秀林 90歲(1930年出生),中共黨員,河北省灤南縣人,1944年2月參加八路軍,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跟隨東北野戰(zhàn)軍解放東北、華北和華南)和抗美援朝(1950年第一批入朝部隊)。1983年離休,少校軍銜。</h3><h3>資料來源: 廣東長征文化促進會</h3><h3> 廣東省委老干部子弟聯(lián)誼會</h3> <h3>吳秀林戎裝照(一)。</h3> <h3>吳秀林戎裝照(二)。</h3> <h3>吳秀林立功證書。</h3> <h3>吳秀林親筆字。</h3><h3>資料來源: 廣東長征文化促進會</h3><h3> 廣東省委老干部子弟聯(lián)誼會</h3> <h3>黃自渠 1932年7月出生,廣東新會人,1950年2月參加革命。參加過抗美援朝。</h3><h3>原廣東省石油公司科員,1992年8月退休。</h3> <h3>黃自渠的革命軍人殘疾證書,因戰(zhàn)致殘: 六級</h3> <h3>黃自渠保存的“廣東省革命殘疾軍人學?!被照隆?lt;/h3> <h3>黃自渠的親筆字。</h3><h3><br></h3><h3>資料提供: 廣東長征文化促進會</h3><h3> 廣東省委老干部子弟聯(lián)誼會</h3> <p class="ql-block">高志仁,1930年8月8日出生,黑龍江省雞西縣第八區(qū)裕國村人 ,1946年2月自愿參軍,1949年4月28日入黨,先后在第四野戰(zhàn)軍第10縱隊30師、47軍141師、47軍軍部擔任戰(zhàn)士、通訊班長、文書、通訊排長等職,參加了遼沈、平津、宜沙等戰(zhàn)役,南下湘西、轉戰(zhàn)川東、湘西剿匪,在戰(zhàn)斗中迎來新中國的誕生。</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高志仁隨志愿軍第47軍,于1951年4月入朝作戰(zhàn),先后在志愿軍第47軍軍部秘書科、志愿軍安東機要干部訓練隊、志愿軍后勤司令部二分部機要組擔任通訊排長、秘書、隊長、組長等職。</p><p class="ql-block"> 機要工作,事關全局、責任重大,必須準確譯電,安全保密、準時地上傳下達文件和命令。為此,每位戰(zhàn)士不惜付出鮮血和生命。一次戰(zhàn)斗,部隊經過激戰(zhàn),攻克敵方陣地。擔任軍部通訊排長的高志仁奉命騎馬傳遞命令到前方部隊。途經激戰(zhàn)過的陣地時,只見硝煙彌漫,遍布傷兵和尸體,大部隊正向前開進。他騎在馬上,機警前行。正當他回頭觀察,突聽到槍響和感到腦后發(fā)熱,但未在意。待他安全送達文件后,歇息片刻時,部隊首長突然問:“你怎么脖子出血了?” 他于是用手一摸,感覺脖后粘糊糊的,滿手是血,這才感到疼痛,體力不支而昏迷。衛(wèi)生員搶救時,發(fā)現高志仁頸后有子彈貫穿傷口,幸未傷及頸椎。原來,藏在暗處的敵軍傷兵見有志愿軍騎馬,趁亂開槍 ,高排長警覺回頭,子彈打偏了一點兒。</p><p class="ql-block"> 高志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標準,圓滿完成機要任務,曾奉命參加板門店談判的機要任務,榮獲三等功勛章一枚;志愿軍后勤司令部二分部通報表彰一次;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銀質獎章一枚。1952年11月,高志仁執(zhí)行任務時,再次負傷:右腳后跟骨關節(jié)被子彈擊穿,傷勢嚴重,被送回祖國治傷療養(yǎng),鑒定為:三級甲等戰(zhàn)傷。 </p><p class="ql-block"> 1953年,中南軍區(qū)鑒于他的身體狀況,介紹到中共華南分局機要處任職(仍是現役軍人);1955年4月,高志仁被中央軍委抽調回中央軍委機要干校學習,后于1957年轉業(yè)。此后,高志仁服從組織調動,先后在廣州港務局、廣東省經委、外經聯(lián)絡局、省軍管會、北江鋼鐵廠、省石油化學工業(yè)廳等單位任職,于1986年離休,享受廳級離休待遇。</p><p class="ql-block"> 高志仁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祖國的解放,為抗美援朝的勝利,為八一軍旗増?zhí)砹搜镜娘L采,先后榮獲黨和國家頒發(fā)的建國70周年紀念章、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紀念章、光榮在黨50周年紀念章。</p><p class="ql-block"> 如今,高志仁已是93歲高齡,回顧自己浴血奮斗的一生,感到無怨無悔。</p><p class="ql-block">資料提供:鄭阿克</p> <p class="ql-block">高志仁的解放軍戎裝照。</p> <p class="ql-block">高志仁志愿軍的戎裝照。</p> <p class="ql-block">高志仁和志愿軍戰(zhàn)友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高志仁在中共華南分局的戎裝照。</p><p class="ql-block">資料提供:鄭阿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