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后,念念不忘“反攻大陸”,一個很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對祖國大陸的“政治攻心戰(zhàn)”,其中開展最多的就是對祖國大陸的廣播和空飄作業(y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剛剛潰敗的國民黨物力匱乏,所以開始時向大陸空飄的氣球體積較小,最多只能順風由一個島嶼飄到另一個島嶼,許多氣球飄到海上就因無法承受氣壓而碎落在海中。</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國民黨在投放空飄氣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后來國民黨在臺灣逐漸站穩(wěn)了腳跟,并且隨著物質條件和技術手段的改善,從臺灣控制的金門等島嶼空飄到大陸的氣球也越做越大,空飄的距離也越來越遠。而后期美國的介入,不但可以使空飄氣球縱深至祖國大陸的腹地及西部新疆,有些甚至可以抵達南亞的印度和中東的以色列。而且一改以攻心為目的空飄宣傳品、食品、用品、玩具等,逐漸轉化為以偵察為主要目的,當然,這是后話。作為應對,大陸本土越來越多的地區(qū)開始進行有關空飄氣球的警示教育,以及普及空飄氣球的基本知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世紀60年代初期,我在廣東興寧的空軍7106(興指)干部子女學校上小學,因為地處粵東前線,所以很早就接受了有關空飄的教育。之后直到70年代,耳聞目睹了更多的空飄軼事,這些在官方正面教育中沒有提及的內容,我親眼目睹的事應該是真實的,而耳聞的事不排除是一些被口口相傳編造的笑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開始時臺灣的空飄氣球攜帶的還是一些紙質的傳單, 這些傳單不同于同期祖國所用的紅紅綠綠的普通標語紙,臺灣的傳單比較厚些,是印制的比較精美的彩色卡片。內容是宣傳西方社會和臺灣當局的經濟發(fā)達,有美國紐約鳥瞰照片,有反應臺灣各行各業(yè),當然也有詆毀中國領導人的漫畫。</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臺灣的空飄傳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上一年級不久,當時7106干部子女學校的校址還在興寧基地(機場)駐地,有位不住校的同學在外撿到了這種卡片,帶來學校顯擺??吹竭@些花花綠綠,印刷漂亮的卡片,大家都愛不釋手,紛紛打聽撿拾的具體地點,準備立即前往。誰知前來上課的老師看到后,大驚失色的就給全部沒收了——雖然很多同學心里都為之遺憾和可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針對發(fā)生的情況,我們學校進行了第一次的空飄教育,要求學生撿拾這些卡片后要立即上交老師,不能私自收藏,因為這些卡片上有慢性毒藥。再有,如果發(fā)現有空飄的物品,不要動,因為可能藏有炸彈,如果是糖果餅干,不要吃,因為有毒,等等、等等。</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臺灣的空飄傳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記得我的小學入學測試是在機場幼兒園的一間教室進行,學校老師問我一個問題:“你要聽誰的話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望到老師身后墻上掛著的領袖像回答:“聽毛主席的話?!?lt;/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還聽誰的話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劉主席?!?lt;/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還有呢?”老師殷切地又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彼時的幼兒園里,并無老師的稱謂,只有阿姨。我望著老師那向我靠近的、期待答案的大臉,恍然大悟的回答:“還要聽老師的話?!?lt;/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還有嗎?”老師好像意猶未盡繼續(xù)提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還有?我張口結舌,根本回答不出來,心里開始緊張。見我窘迫實在答不出來,老師告訴了答案:“還要聽爸爸媽媽的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切!說的多余,那是自然的!”我心里嘀咕道有些不屑。雖然我年齡尙小,但當時的確這樣想,爸爸媽媽生我養(yǎng)我,聽爸爸媽媽的話當然是不言而喻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只不過從這次入學測試開始,我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幼兒園的阿姨早已不可避免的離我遠去了,而學校的老師對我的成長開始重要起來,因此我還應該尊敬老師、聽老師的話。所以,當學校進行空飄教育時,我對老師告知的空飄物品有危險的這些話是篤信不疑。的確,在后來相當一段時間內,聽說了不少因撿拾空飄物品而倒霉的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3年自然災害期間,臺灣當局用氣球投下糯米飯,由于饑餓,不少老百姓撿來充饑,但有些人因此中毒死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也有人撿拾到玩具、小收音機,因為里面有炸藥,后來發(fā)生了爆炸,有人受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還有人撿到臺灣空飄氣球,里面有一件白汗衫,就穿上了,不料第二天,他汗衫的背面顯現出幾個字——打倒GC黨(都懂的),結果悲催的被抓了起來。后來發(fā)現,那個白色的汗衫上涂了什么無色的藥水,和汗水一接觸就發(fā)生化學反應變成紅色,背后的字就是這么來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些悲催的事,究竟還是聽說,畢竟同學們未親眼目睹。所以仍然有個別同學抑制不住對漂亮物體的欣賞愛慕之心,以及物資匱乏時期的饞蟲誘惑,將老師的勸導丟向爪哇國,遇到了還撿,撿到了還留。我的同班同學里就有人撿到過卡片、圓珠筆、糖果,還撿到一個當時感覺是非常精致漂亮的小筆記本,帶來學校悄悄的在我面前不知后怕的炫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身為大院子女,在祖國困難時期,雖遠不至于餓的嗝屁著涼,但我有段時間確實感覺總吃不飽,更別提平時有什么糖果餅干的零食了。印象中,我同班同學中只有兩人在此例外。一個是女同學侯黎麗,三、四年級后不住校,每天穿的漂漂亮亮,像一位小公主似的被爸爸媽媽呵護著、捧在手心,經常從家里帶點糖果或小餅干吃;再一個就是“胖墩”方海陸,父親原在興指,后被派到駐外大使館(印象中是波蘭)當空軍武官,經常帶來同學們從未見過的各種各樣國外玻璃紙包裝的糖果?!芭侄铡蹦桥峙值哪橆a蠕動之際,常常是同學們艷羨饞涎欲滴之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丁利國是我在廣東興寧興指和廣西南寧軍部的鄰居,高我一級,在興寧住校時有段時間和我同宿舍隔壁床。一次我倆生病,之后雖好,但為了多吃幾次病號飯,我們在床上多躺了兩天。那時候,學校食堂的炊事員叔叔真好,每頓飯前都到床前來登記,問病號飯是想吃面條,還是餅干,我們不約而同都選擇餅干,因為太稀罕。當拿到十幾塊比現在奧利奧直徑還小的小圓餅干,根本舍不得一口吃下,而是豎起小餅干從側面慢慢地一層一層、一點一點的剋著吃,吃完一塊可以用很長時間。不過因這餅干太小、太少,我們已是3、4年級的學生,雖可解口欲,終不飽肚腹,兩天后實在頂不住餓,爬了起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段時間,學校喜玩頂蓖麻籽,看誰的更尖更硬,頂壞的蓖麻籽剝去外面的硬殼穿成一串,點火燃燒時有黑黑的煙,煙雖黑卻味道很香。也是饞嘴,我的同班同學王小剛膽大不知蓖麻籽有毒,覺著香就與幾位同學吃了不少,結果全部中毒,其中王小剛等三人被緊急送往興寧179醫(yī)院,搶救后幸好留下一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既然蓖麻都敢吃,所以撿到空飄糖果時當然頂不住誘惑,我雖不同流,卻自然非常理解同學這種不要命的舉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在興寧這幾年里,空飄氣球逐漸增多,以至于后期我也能時不時見到空飄氣球從頭頂慢慢飄過,只不過因為氣球高度較高,可望而不可即,再加上住校,校區(qū)活動范圍有限,所以我從來沒有親眼看見掉落的空飄。但不住校的同學就不同了,當判斷空飄氣球有掉落的跡象時,會一直翻山越嶺、跨溪越田一直追逐下去,期望能在空飄落地時先于他人第一時間趕到,收獲這令人欣喜的“戰(zhàn)利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直到現在,性格使然,決定我的探索、突破精神不行。當看到同學吃下撿拾的空飄糖果和把玩卡片、筆記本時,我是真羨慕,不過也真替同學耽心,同時也非常奇怪他們?yōu)槭裁匆恢睕]有中毒而死?!我也總是想當然的認為他們能夠健康的活著就是個萬一、是個意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隨遷到廣西后,不知是因為到了城市還是距離東南沿海太遠的緣故,再不然就是因為當時空飄氣球的技術原因,總之空飄氣球好像一下子就消失了。能夠見到的,就是我借讀到地處吳圩機場的廣西民航小學后,在學校旁的氣象臺的叔叔每天必須施放的探空氣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又是幾年后,我當兵到了航空兵2師5團,經常在機場進行飛機維護和飛行保障。在空曠的環(huán)境中時間增加,所以偶爾能見到一些空飄。技術的進步,氣球已經越來越大,下面的吊艙也隨之增大,同時飄行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不但可以飛到廣東湛江地區(qū),甚至可以抵達廣西西部的田陽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部隊常年駐扎在田陽。田陽縣境的南部為喀斯特溶巖山區(qū),中部貫穿了土地肥沃的右江河谷小平原,北部土山區(qū)為砂頁巖地形,形成了中間低、南北高的“兩山一谷”地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常年在機場打拼,總是間接的與天氣打交道,所以很多航空兵人都自詡是半個氣象專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待久了,我也發(fā)現,在“兩山”的挾持下,田陽的季風大多只能順著右江河谷上溯或者下延。大概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田陽的天氣也很特別,特別是夏日,以右江為界,不管江水是清澈還是渾濁,右江都像一道無形的屏障,將由南部喀斯特溶巖山區(qū)的地面蒸騰而起的水汽牢牢的封在了南部上空,變成團團聚集的白云,而右江以北地區(qū)則往往是晴空萬里。還發(fā)現,除冬季個別時候寒潮來襲時,我們飛行大多是從機場跑道西頭向東起飛,說明田陽的風向絕大時候是東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當時我們5團在2師擔負從航校剛分到部隊的新飛行員改裝訓練,訓練強度之大在空軍出名。一位新飛行員的改裝由當時的飛行員訓練大綱確定,從開始飛起落,到一般氣象,再到復雜氣象,最后打靶,各個科目飛行小時數基本固定。要保質保量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改裝任務,就要在單位時段內多飛。那時我們團最多每月有近20個飛行日,而每個飛行日的強度很少有其他航空兵團能夠比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很多北方航空兵團用3~4年才能完成的新飛行員改裝訓練,我們團最快只需半年時間就完成改裝,而后將新飛行員送往我們師的4、6團和一個專飛夜航的獨立大隊。后來因我團改裝訓練速度太快,我?guī)煈?zhàn)斗值班部隊的飛行員滿編,完成改裝的新飛行員就開始輸送到其他航空兵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為機務保障, 5團的老機務都還記得,我們通常在飛行日當天早晨4點起床,然后趕到機場作飛行前機務準備,早6點半開飛后,大家就在起飛線、著陸線、加油線忙碌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右江河谷的日照強度非比尋常、得天獨厚,炎炎的烈日高懸當空,亮黃色的陽光如火箭般射向地面,不論是水泥跑道、飛行保障的特種車輛,還是發(fā)動機熄火未熄火的飛機,全都冒出像油鍋在接近沸騰時的煙焰,蒸蒸騰騰、飄飄渺渺。直到晚6點多鐘最后一架飛機落地,三餐在機場,中午沒休息。飛行后檢查順利的話,晚九點可以回駐地,一天十幾個小時在機場度過,第二天依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當兵誰不想打仗,遺憾的是我團只是訓練團,而4、6團和獨立大隊都擔負戰(zhàn)斗值班任務。后來的74年初,他們都曾前出海南島參加西沙之戰(zhàn),我們團從上到下只有眼巴巴的遙望,心中無比遺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過還好,在我的生涯中,我維護的飛機遇上過這么一次機會——打空飄氣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1年6月我分到基層部隊時,空5團正在進行1970年第3次組建后的第一批新飛行員的改裝訓練。因“9.13”事件的凈空影響,全空軍停飛了兩個多月左右,直到71年底,我團才從航校接收了第二批新飛行員,新飛行員中有方寶康、馬云山、韓天盈等人。半年后的72年6月,我團歸建廣東遂溪機場時這批新飛行員完成改裝訓練,分配到了我?guī)?團。</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72年5月左右,空5團雙機在田陽機場西頭起飛,遠處是田陽南部的喀斯特山區(q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打空飄氣球就在這71年底到72年6月期間,第二批新飛行員在田陽改裝訓練的某一天,具體日期我記不清了。那天飛行結束比較早,塔臺的指揮人員和飛行員早已全部退場,只剩下我們機務在西頭起飛線對飛機做著飛行后檢查,維護保障著當天飛行的飛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雖然已是下午時分,但天空在陽光的漫反射下仍然顯得格外明亮,失去了蔚藍的顏色。銀白色的飛機機體折射回的陽光向四處蔓延,感覺帶上帽子只能減少對頭皮的灼傷,想防止折射后的紫外線對臉部的照曬那不可能,即便如此,大家還是不愿意抬頭直面天空陽光的直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知是誰,突然發(fā)現機場東頭上空有一個空飄氣球,有二分之一個月亮大,搖搖欲墜的像要掉落地面。其實以前我們在機場上空也看到過空飄氣球,但體積較小,感覺很高,一般飛機夠不著。而這次不同,感覺高度極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人馬上報告了團部,團部回應,已上報上級指揮所等待批準,并指定我們一中隊的飛機,做好升空準備,團長要親自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時,我們中隊各飛機已經做完了飛行后檢查,因此,確定執(zhí)行戰(zhàn)情任務的飛機轉而進行飛行前檢查,特別是對軍械裝備進行重點的檢查和準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當時對于空中入侵物,好像有兩個不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是SR-71美高空高速偵察機,不是不想打,是無法打。在機場工作時,我們偶爾可見在機場上空此飛機的航跡高速掠過,上報指揮所,又經層層反饋才得知不但飛機夠不著,接近3萬米的高空,我國當時的導彈也望塵莫及。</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美SR-71高空高速偵察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就是空飄氣球,飛機追尾打飛機,相對速度低,比較容易躲開前面飛機或者碎片,而空飄氣球一般飛行速度慢、目標小,是典型的“慢小”目標,偵察、搜索難度比較大。且飛機打幾乎靜止的氣球,射擊時機難以掌握,難度不亞于擊落戰(zhàn)機,也很容易高速撞上去,導致機毀甚至包括人亡。即便最后沒有事打下了,但消耗了航油和炮彈,繳獲的卻只是一些宣傳品,感覺得不償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當時空5團團長是楊正剛(后廣空司令),作出這個決定,一是保衛(wèi)祖國的重任使然;二是我?guī)?、6團和獨立大隊為戰(zhàn)而立,我們訓練團不能參加戰(zhàn)斗值班打飛機,遇到一個極好的打氣球戰(zhàn)情,當然不愿輕易放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7年4月15日,臺灣國民黨空軍飛行員陳懷和王兆湘駕駛兩架RF84偵察機侵入東南沿海上空???師6團的劉增貴(長機)與楊正剛(僚機)兩架米格17起飛攔截,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楊正剛死死纏住陳懷,兩次開火射擊,從12000米高空一直追到1200米低空。最后逼的王兆湘的飛機墜海,陳懷迫降南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我空軍米格17追擊過程中,兩機均打開加力,速度達到及超過音速。據說這是我軍戰(zhàn)機首次超音速作戰(zhàn)。由于打開加力速度太快,以至于沖到臺軍RF84偵察機前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臺軍飛行員陳懷拍下的附短文說明的照片,這架米格17正是楊正剛駕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小知識(tips):米格17是前蘇聯首款超過音速的飛機, 1949年2月1日該機在2200米空中平飛飛出了每小時1114千米速度,相當于馬赫1.03。而美國當時的F86只能在俯沖時實現超音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說到陳懷,可能很多人對此姓名耳熟。對!他就是四年后駕駛U2高空偵察機在江西上空被我地空導彈部隊擊落的陳懷!正是我軍此次空中拼刺刀的大無畏精神,徹底鎮(zhèn)住了臺灣RF84偵察機部隊,從此這款偵察機直接退出對大陸的偵察行動,陳懷才改飛的U2。</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團長楊正剛后來歷任我們師師長、我們軍軍長、直至廣州空軍司令(廣州軍區(qū)副司令),空軍中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就在等待塔臺人員就位和團長前來接收飛機的這段時間,眼看著空飄氣球順著風向由東頭飄過加油線并繼續(xù)飄到我們跑道西頭上空,而且好像開始慢慢地上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終于,楊正剛團長提著飛行帽趕到機場,迅速進入座艙后啟動開車、滑行、起飛一氣呵成。呼嘯而起的戰(zhàn)機在東頭爬升掉頭后,即脫離了大家的視線。這時,空飄氣球早已飄離跑道上空,繼續(xù)向田陽縣城方向移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曬的太陽,將西面的天空映的格外明亮。而面對太陽觀察氣球,影影綽綽,即使帶著墨鏡也是如此。雖然,其他機務人員已經完成當日的飛行后檢查,但都不愿返回駐地,心中有點莫名的興奮、激動和緊張,在遙望西方的同時,默默期盼一個好結果。而我們執(zhí)行此任務的機組人員則有些忐忑、有些擔憂,特別是軍械專業(yè),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心里全在盼望在這關鍵時刻千萬不要出糗掉鏈子,如此,要擔負的責任和后果可就大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我們即看不見想象當中的戰(zhàn)機纏斗場面,也聽不見戰(zhàn)機隆隆的機炮聲,感覺在度日如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當突然發(fā)現團長駕駛的飛機出現在跑道延長線遠、近距導航臺處準備著陸而空飄氣球仍在遙遠的空中隱約閃現時,在場的人員都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我自己也有些忐忑,耽心和懷疑會不會是儀表出現故障,影響了此次任務的完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當飛機著陸,又從跑道東頭沿滑行道滑了回來,這架飛機的機械師急忙前出迎了上去,打出手式指揮著這架飛機轉向停機位。誰知楊團長像未看見一樣,操縱著飛機沿滑行道直接滑了過去,機械師感覺奇怪急忙追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楊團長滑到一個前方空曠些的地方停下飛機,大家才知道,飛機一切情況良好,因為炮彈已經上膛,如直接轉向停機位,會造成在此等候的眾多機務人員的危險。軍械分隊長陳中和迅速在飛機機頭前方立起紅旗,拉上警戒線,進行機炮的炮彈退膛。之后,我們機務又為這架飛機再做了一次飛行后檢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根據團長的介紹,我們了解了飛機升空后的情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當飛機爬升到達15000米的殲5升限后,楊團長才發(fā)現氣球還在頭頂上方。為什么地面感覺這個空飄氣球很低,是因為這個空飄氣球從未見過的大,光是這個氣球下方吊的箱子,大小就如解放牌卡車的尾箱,而氣球更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氣球在飛機的升限之上。殲5的 3門機炮都在機頭下方,如果進行攻擊,后坐力加上機炮排出的廢氣,很容易造成飛機失速進入螺旋,結果非常危險。64年時空七軍就有一個打美無人機的事例,無人機沒有打到,飛機卻失速進入螺旋無法改出,最后飛行員只得被迫棄機跳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面對危險,團長決心一試。老團長打開飛機的加力連續(xù)兩次采取大仰角躍升,從下向上進行了攻擊,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瞄準、射擊、脫離改出等一系列戰(zhàn)斗動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團長再次說:“很大,應該打中了。”但我們大家的滿腹狐疑仍然沒有得到完全消除:氣球被擊中,不是應該“啾——”一聲迅速泄氣或者爆炸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感覺的出,團長說此話時心中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大概也與我們一樣奇怪,為何看不出這個空飄氣球有任何被擊中的跡象。就在團長向我們介紹情況的當口,氣球慢慢地被陽光裹脅,徹底消失在天際之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意外無遠近,細辨隱玄機。當晚,好消息出乎意料又似在情理之中從距離田陽機場大約兩、三百公里的廣西邊境傳來:空飄氣球墜落。田陽場站派汽車連夜出發(fā)將氣球運了回來,堆放在場站大樓馬路旁邊的小車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到空飄氣球大家才明白,因為它的材質不是普通的天然橡膠,是由許多非天然材料的囊狀單體組成的大球體,所以炮彈一穿而過根本不會爆炸,只能損毀它一部分單體結構,仍然能夠繼續(xù)飄浮,掉不下來。正是這種特殊的材質和構造,才使得它不那么容易被擊落,全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一被擊中就翻滾而下的那么簡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也幸虧楊團長英明,作出堅決打這個空飄氣球的決定,因為這個空飄氣球下邊吊著的是一個儀器箱子,具備政治上的“心戰(zhàn)”拋灑傳單的用途,同時還有可控放液、可控泄氣的設備,能做一定幅度上下機動,最重要、最出乎意外而令人吃驚的是這個空飄氣球還兼具間諜照相偵察的功能,如果輕易放過,后續(xù)這個空飄還不知要飄多遠,也不知沿途要竊取多少我們地面目標的情報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也是從這個空飄開始,我對小時候所了解的空飄氣球的知識有了顛覆性的認知,突然發(fā)現空飄氣球可以偵察,而它的偵察絕不像當時美軍有人或無人機那樣,獲取的情報需要飛機降落(回收)后才能取得,而空飄氣球根本無法回收,估計情報是實時傳輸且不存在時延。如何傳輸情報我不得而知,但細想想美帝當時的技術就已多么牛逼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我維護過的飛機第一次因戰(zhàn)情起飛,并最終將空中目標擊落了下來。也是我人生經歷中的唯一一次,雖然擊落的不是飛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同時也是我當兵經歷中,一架飛機在一個白天做了兩次的飛行后檢查,不敢說在空軍絕無僅有,但也是極為罕見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多年后,我見到一本空2師歷史的紀念冊《鐵翼雄師嘯蒼穹》,但上面并未記錄此次楊團長擊落氣球的戰(zhàn)例,令我十分的奇怪和訝異。</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空二師編輯的書籍</span></p> <h1 style="text-align: right;"><br></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r></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寫于2020年12月5日</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制作于2020年12月8日</h1><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目錄鏈接</b></p> <p><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zit.org.cn/2y0l6xi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開篇</a></p> <p><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zit.org.cn/2yz7cjy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初識的點點星星</a></p> <p><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zit.org.cn/3142fsi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英雄劉業(yè)孝</a></p> <p><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zit.org.cn/2zyh8prc?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慘目事 伊爾18</a></p> <p><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zit.org.cn/32leqn1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羅伯特?被活捉的美軍飛行員</a></p> <p><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zit.org.cn/33f2i8q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被擊落的美無人機</a></p> <p><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zit.org.cn/34zhtew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空中激戰(zhàn)與造反派搶槍</a></p> <p><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zit.org.cn/39a9oje6?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9.13?田陽洞庫</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