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初到海南,受朋友之邀入住東方市。由于所住小區(qū)離港門村和墩頭村很近,抱著一個好奇心到這兩個漁村走馬觀花地看了看,給我的印象就是“原生態(tài)”!</p> <p>港門村是一個有三百多戶人家的漁村(聽村里老人說),這里有美麗的海灘,也有很多游人到海邊休閑娛樂,聽濤觀海。</p> <p>這里的村民主要還是以打魚為生。一條小漁船,一張漁網(wǎng)和地籠,承載著一家人的生活重擔!</p> <p>每天早上天不亮,一些市民還踩著月光到海邊購買漁民剛打撈上來的海鮮。</p> <p>我也湊熱鬧地來過幾次,漁民賣的海貨雖然新鮮但價格很貴,看的人多買的人少??粗@些小巧玲瓏的海產(chǎn)品,我不禁有一個替古人擔憂的念頭:這么小的魚蝦都撈,過幾年還能撈什么?漁民以后怎么生活?(看看漁民們用的網(wǎng)具你們也會有這樣的擔憂)</p> <p>港門村的路主要還是水泥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已坑洼不平。</p> <p>村里最吸引眼球的還是幾十棟老宅。騎樓式建筑是海南典型的建筑代表。這些老房子絕大部分已經(jīng)無人居住,也不知什么原因既不修繕也不拆了重建,任憑風(fēng)吹雨打。</p> <p>讓我驚奇的是這些老宅的建筑主體不是水泥也不是磚,而是珊瑚石!</p><p>可能是當時這里沒有磚和水泥或人們買不起,在蓋房子時就地取材,拿珊瑚石做墻的主體。</p><p>我撫摸著這些精美的珊瑚石,感嘆當時人們的 “ 奢侈"!也在腦海里浮想那時海底世界珊瑚礁的美麗和壯觀!</p> <p>老房子是港門村歷史的見證。同樣,村里的老樹也見證著這個漁村的變遷。</p> <p>這棵在路中間被村民奉為神的酸角樹據(jù)說已有二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村里旁街角落也生長著幾棵百年參天大樹,有的可能樹齡更長。</p> <p>村里路邊小吃有三五家,我每次來,都要在這家由一對80多歲夫婦經(jīng)營的粉店吃正宗港門露粉。和我同桌吃粉的一個5O歲左右的村民說,他從小就在這吃,也愛吃這老味道??磥磉@家小吃也有幾十年了!</p> <p>我雖然吃不慣這個味(甜、咸、香),就為這個老味道,我和友人還是一人來上一碗!</p> <p>村民集資修了這個廟,每天香火不斷。漁民怎么貢神山老爺?是山神?難道村里祖先是從山里遷徙而來?還是神山老爺是村里的土海神?</p> <p>港門村村委會</p> <p>正在修建的港門村養(yǎng)老院</p> <p>如今,港門村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人蓋起了新房子。</p> <p>和港門村一橋相隔的是墩頭村。</p> <p>橋下是一個避風(fēng)港。港門村和墩頭村的漁船分別停放在橋的兩邊。</p> <p>墩頭村還是一個革命老區(qū)。</p> <p>墩頭村是一個被防浪墻圍起來的漁村。</p> <p>村里的街巷很干凈,也很古樸。</p> <p>村里也有很多騎樓式老宅,造型非常精美。</p> <p>和老建筑交映成輝的是新建起來的住宅。這也告訴我們:墩頭村人的生活富起來了。</p> <p>墩頭村養(yǎng)老院</p> <p>墩頭村也有美麗的黃金海岸</p> <p>在墩頭村黃金海岸上,有一段由貝殼和沙石沉積而成的海岸。它的表面非常堅硬。</p> <p>常年的風(fēng)吹和海潮侵蝕,由沙石沉積而成的堅硬海岸表面已經(jīng)是溝壑縱橫,坑洼不平。</p> <p>海岸的底層,是由無數(shù)的貝類尸體沉積而成。</p><p>我不是海洋學(xué)家,不能解釋這些貝類和砂石是如何沉積的,更不能解釋這樣的沉積,為什么只存在于長長的海岸線上小小的一段?</p> <p>幾次去港門村和墩頭村,給我最深的印象是:老街、老宅、老樹、老人、老味道、原生態(tài)。這里之所以沒有老人的照片,是因為有的老人比較排斥別人給他們照相。(我也尊重他們的選擇而不偷拍了)</p><p>回到家里,我經(jīng)常想,如果把這里的老街和老宅稍加改造和修繕,多挖掘一些當?shù)氐睦衔兜溃哟笮麄髁Χ?,港門村和墩頭村也能成為東方市生態(tài)旅游的名片。到那時港門村和墩頭村人的生活也許會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