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哥哥,我們永遠懷念你!</p><p> 張桂梅</p><p> 我的哥哥張明山是一位烈士,山西應縣人。1947年11月17日出生,1968年4月參軍。由于表現(xiàn)突出,他在同年入伍戰(zhàn)士中,第一批入黨,第一批提干。</p><p> 1976年6月24日,他在建設新疆獨庫公路施工現(xiàn)場途中,因汽車壓斷便橋掉入洪流湍急的河水中,卻為救另一戰(zhàn)友被狂暴的急流瘋狂的奪走了寶貴的生命,英勇犧牲。 </p><p> 獨庫公路是一條響應毛主席“要搞活天山”偉大號召,為戰(zhàn)備而修建的國防公路。也是一條凝聚著無數(shù)官兵血汗的英雄之路。修建獨庫公路要翻越4個海拔3000米以上的積雪達板,跨越5條險峻的河流,鑿通3座高山隧道,筑起2座防雪走廊,環(huán)境十分惡劣,數(shù)萬官兵奮戰(zhàn)10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犧牲。有168名官兵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以血潤疆土,以骨筑天路。而我哥就是168英烈之一。</p><p> </p> <p> 哥當年28歲,時任138團3營7連1排長,他和為建筑獨庫公路犧牲的167位英烈一起,長眠于路旁的喬爾瑪烈士陵園。哥哥為祖國,為人民,為天山國防公路獻身,雖死猶榮!他像天山上的松柏,萬古長青!</p><p> 哥哥,我們永遠懷念你,在你犧牲后的43年里,全家人無時無刻不在悲痛和思念中度過。到烈士陵園瞻仰祭拜你是我們的夙愿。</p> <p> 女兒張海燕</p> <p> 妺妹、弟弟和女兒</p> <p> 妺妹和女兒</p> <p> 女兒張海燕</p> <p> 喬爾瑪烈士陵園位于天山深處217國道旁,是專為紀念修建獨庫公路犧牲并安葬在這里的168名革命烈士建的,是國家命名的烈士陵園,莊嚴肅穆,哥哥就安葬在這里。</p> <p> 與守墓人陳俊貴、申銳合照</p> <p> 聽你的戰(zhàn)友說,當年你們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天山精神,生活簡樸,工作繁重,在氣候惡劣,環(huán)境嚴峻的條件下,你們虎口拔牙,飛線探險,日復一日地大干快上。是真正的筑路先鋒。戰(zhàn)士們說清晨走出帳篷,晚上能否回來,隨時都有可能犧牲。你恰恰成了其中不歸之人,但你從未說過這些。</p> <p> 《朔州晚報》、《我是一個兵》等多家媒體網(wǎng)絡都在宣揚你。宣揚你不怕苦不怕累的戰(zhàn)斗精神。宣揚你勇于擔當,助人為樂的舍己精神。宣揚你為黨爭光,為民增輝的人民戰(zhàn)士形象。他們評價你是家鄉(xiāng)的英雄,要向你學習……聽到這些,你一定很欣慰吧。</p> <p> 應縣政協(xié)文化文史委員會主任張平</p><p> 寫于2018年9日30日</p> <p> 老兵“我是一個兵”幫助出的書籍</p> <p> 哥哥,你只比我大三歲,卻像大人一樣呵護著我。你從小就很懂事,經(jīng)常幫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先讓弟妹們吃,在我心里你高大英俊,一米八的個頭,美麗的笑臉,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記得我和父親送你去參軍,在城里整整待了一天,直到你換上軍裝,我們才依依不舍的離去。</p> <p> 全家照</p> <p> 天津籍戰(zhàn)友李紹連提供</p> <p> 應縣籍戰(zhàn)友唐保欽提供</p> <p> 家書傳遞著親情,你的每一封來信都充滿了孝心、愛心和關心,希望父母保重身體,不要掛念,要求弟妹好好學習,積極上進。問鄉(xiāng)親們可好,莊稼長得怎樣。而對部隊的情況,你只說領導關心,戰(zhàn)友互助,一切都好,從來不提半個苦字。那是你怕我們擔心。</p><p> 人走了,遺物就是寶貝,我至今還珍藏著你的一封家書,我淚眼模糊,總是反復讀,這是心靈在對話。</p> <p>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天山埋忠骨,精神照后人!</p><p> 我們最親愛的哥哥———張明山,你雖死猶生,你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將繼承你的遺志,踏著你們修筑的路,奮勇前進,將祖國河山點綴的更美,人民的生活更好!</p>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