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徽州邂逅最美的秋天。2020年秋天的皖南塔川、江西婺源石城,被抖音和網(wǎng)上抄做成了網(wǎng)紅的打卡地。本著對美景的向往,被誘惑的我,約上好友定好了時間,去感受一下現(xiàn)實中的網(wǎng)紅打卡地。走起………</p> <p>徽州三日游,計劃如下、</p><p>11日28日,早上從杭州—呈坎村(219公里,行駛3、30小時)午飯后前往宏村(90公里行駛1.3小時)當晚住宿宏村。</p><p>29日早上從宏村—塔川(3公里10分鐘)游玩后前往石城程村(126公里行駛3小時)游玩、午飯后前往篁嶺(89公里行駛2小時)。當晚住宿篁嶺。</p><p>30日篁嶺—歙縣(99公里行駛2小時)歙縣游玩、午飯后回杭州(198公里行駛3小時)。</p> <p>11月28日,早早的從杭州岀發(fā)沿著杭徽高速前往今天游玩的第一站安徽省黃山市的呈坎古村落。</p> <p>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qū)呈坎鎮(zhèn)呈坎村,始建于東漢三國時期,因村落按《易經(jīng)》“陰陽八卦”理論選址布局,陽為呈,陰為坎,唐末易名“呈坎”。這座有1800多年歷史的村落,曾經(jīng)是朱熹筆下的“江南第一村”,也是目前徽派古建筑遺存最多的村落之一。這里的“羅東舒祠”和“呈坎村古建筑群”先后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游呈坎一生無坎。</p> <p>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為一體,二圳五街九十九巷,徽州著名特色民居、祠堂、牌坊,呈坎一樣不差少。“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呈坎也是全國獨一無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著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歷史研究價值的古建筑群。村中街巷曲曲彎彎,令人分不清東南西北,有如迷宮一般;而自溪水引渠穿街走巷,家家戶戶門口皆有活水,至今仍發(fā)揮著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p> <p>走入村里,首先印入眼睛的一幅水墨山水畫。</p> <p>非常受追捧的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曾經(jīng)在這里拍攝,呈坎也因此大火了一把,吸引很多的游客來這里旅游?!暗屈S山天下無山,游呈坎一生無坎”,在呈坎的村頭有一個平安坎,設坎得正,如果來呈坎游玩,一定要跨過此坎,男左女右,從此便可一生無坎了。</p> <p>一幅水墨丹青畫。</p> <p>毛豆腐是徽州的著名小吃,在每個古村落都有它的影子。</p> <p>淳樸的村民。</p> <p>作為黃山腳下的徽州古村落之一,呈坎古鎮(zhèn)可以被稱為自然風光與徽派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在呈坎的巷子深處有很多古舊、龐大的徽居。在這安靜的四合院里,有著徽州典型的四水歸堂,精美無比的木雕磚雕和石雕,時間仿佛停留在這神秘的明清時代,在這陳舊的高墻舊門里充滿了懷舊和清寂氣息,讓我寧愿迷失在這條美麗的古村里,不再離開。漫步街巷之中,各種民居、祠堂或者其他建筑目不暇給,偶爾一聲犬吠、幾曲雞鳴,或者數(shù)只鴨子跺著方步穿街而走,更是為古老的呈坎注入活力。</p> <p>小巷深處的那一抹黃色。</p> <p>呈坎為羅氏聚居地,自古人才輩出,宋代龍圖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羅汝楫和其子史志學家羅愿(朱熹詩中所提到的“雙賢”),和另外一位響當當?shù)娜宋铩皳P州八怪”之一羅兩峰都是出自于這里。朱熹曾在《羅氏族譜》序中贊曰“以進士發(fā)科嗣世家業(yè)赫,為歙文獻稱首”。</p> <p>村中的羅東舒祠,規(guī)模宏大,營造精細,其建筑融“古、雅、美、偉”于一體,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譽為“江南第一名祠”。與典型徽州建筑的窄仄和昏暗所不同,羅東舒祠完全仿造著山東孔廟和北京太和殿的模式所建,又融合了二者所有的優(yōu)點,既氣勢威嚴,又宏大明麗。官居極品的羅家,因為想借助這種建筑的語言表達羅氏家族的顯赫,尊貴和榮耀,并流芳百世,所以在修建這個祠堂的時候,滿懷著天下之下,舍我其誰的氣概。第三進的寶綸閣是整個祠堂的精華部分,是羅氏為尊供圣旨和收藏御賜珍品而修建,圓穹形的屋面和飛揚的檐角,梁柱之間的盤斗云朵雕、鏤空的梁頭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繚亂,而又美不勝收。</p> <p>羅家祠堂第三進的寶綸閣。</p> <p>中午在呈坎村里面品嘗徽菜臭鱖魚、毛豆腐和瓦罐??。味道不錯哦!</p> <p>結束了呈坎古村落游玩。沿著205國道前往今天晚上的住宿地—宏村。</p> <p>美麗的風景在路上。</p> <p>一顆樹和一顆樹。途徑今年晥南秋天的又一個網(wǎng)紅打卡點,距離宏村不遠的奇墅湖。</p> <p>奇墅湖又名“東方紅水庫” ,位于黟縣宏村鎮(zhèn)宏村,奇墅湖位于宏村西南方向3公里,距縣城10公里。深水處水深達幾十米,湖光山色,瀲滟碧波,有如處子,煙雨瀠繞。湖內(nèi)風景秀麗。</p> <p>傍晚時份到達到了宏村。這個點了到這家飯店吃飯還是要排隊的。但味道確實不錯,價格也公道。推薦。</p> <p>宏村夜景。盡管現(xiàn)在不是游玩的旺季,但來玩的人也比較多。</p> <p>夜色下的月沼湖,先探好路,明個兒早上可以來打卡。</p> <p>吃好溜達一圈后回民宿休息。</p> <p>11月29日,宏村。宏村有“畫里鄉(xiāng)村”之稱,高昂的馬頭墻、飛翹的檐角、如虹的拱橋、滿湖的清蓮,宛如一幅丹青國畫,淡淡映入眼簾。而一旦下起雨,霧氣迷離、輕煙裊裊,更是如詩一般,素淡而靜謐。它是名副其實的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2000年,宏村古民居建筑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雖然來到安徽,白墻黛瓦的馬頭墻建筑已經(jīng)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但是在以青山為背景,湖水為修飾的宏村,就有了別樣的味道。走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一旁的水池聲嘩啦啦流動,青石板路通往水池另一邊的馬頭墻的徽派建筑,年月蹉跎的痕跡下,建筑墻面已經(jīng)泛起了或黃或青的痕跡,斑駁的黑灰色見證了古村的歷史。</p> <p>月沼湖</p> <p>宏村最迷人的當屬那一棟棟徽派古建筑,宏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城東北11公里處,為明、清、民國時期徽州民居建筑群。保護面積28萬平方米,明清建筑有103幢,民國時期建筑有34幢。宏村三面環(huán)山,坐北朝南,宏村的徽派建筑具有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代表建筑有南湖書院、樂敘堂、承志堂等及百余幢明清時期民居。</p> <p>從徽派建筑間穿街過巷,走不遠處就是宏村中間另一個湖月沼湖,因為形狀像半月所以得此名,月沼湖的湖面平靜得就像一面大鏡子,在湖邊一圈的白墻黛瓦建筑紛紛倒映在水面上,地面成了一條清晰的分界線,把岸上的建筑和水中的倒影區(qū)分開來。走到月沼湖的時候天空突然飄起細雨,遠處山頭的輕煙縹緲,被籠罩起來的宏村就像一幅畫,不是我們從前在別人畫作中看到的樣子,而是真真切切出現(xiàn)在眼前的畫鄉(xiāng)景象。突然理解這里為什么會被稱為畫鄉(xiāng),這樣靜謐的古村加上四季不同的景色,確實是像畫里才存在的村子,漫步在古村中,或許下一秒自己也成了別人畫中的人物。</p> <p>南湖是宏村里面的其中一個湖,平靜的湖面倒映著一旁的徽派建筑,畫橋如虹橫跨在南湖之上,岸邊坐著寫生的人群,一瞬間山色湖水,民居和人融為一體,衣服山水墨畫在眼前徐徐展開。南湖水面上還有一片已經(jīng)枯萎凋謝的荷花,殘枝敗葉下枯黃的枝莖似乎更襯眼前的景色。</p> <p>今天游玩的第二站塔川村,又名塔上,隸屬于黟縣宏村鎮(zhèn)。位于黟縣桃花源著名旅游景點——宏村到木坑竹海景點途中,是黟縣小桃源眾多美麗富繞的自然村落中一個獨具魅力的山間村落,有“溪繞前屋”等絕妙景觀,尤其是塔川秋色,是眾多畫家、攝影家創(chuàng)作的基地。</p> <p>黃山腳下,距宏村不到3公里的地方,有一種秋色叫塔川,早早就和九寨溝、喀納斯、香山一起,稱霸攝影界的“四大秋色榜”名氣不如宏村,此時卻美過宏村。</p> <p>11月的塔川,儼然是一幅幅五彩濱紛的油畫,棲息在庭前舍后,尋常巷陌里,煊倦在群山層林、夕陽西下中。</p> <p>塔川又名塔上,因古民居依山而建,層層疊疊形如寶塔,又有溪流穿村而過而得名。是安徽黟縣多美麗富饒的自然村落中,最獨具魅力的一個山間村落。</p> <p>塔川之名或不如宏村。但“塔川秋色”卻更具盛名,它是中國三大秋色觀賞地之一,漫山遍野的鳥柏樹斑斕交錯,田間白墻黑瓦的小村升起裊裊炊煙,猶如一幅幅油畫,吸引了無數(shù)長槍短炮。</p> <p>漫步在塔川小村中,既有山間村民古樸純情的生活樂趣,又有溪繞前屋,竹山鶯啼,塔川洞天的絕妙景觀。粉墻黛瓦,飛檐翹角,層層迭迭,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座巨型寶塔,藏身在山谷之間,掩映在濃蔭叢中。</p> <p>游玩了安徽晥南的宏村、塔川后沿著205國道前往今天的下一站江西婺源石城程村。</p> <p>進入安徽省與江西婺源縣交接的休寧地界。</p> <p>路上的風景。</p> <p>途徑中的瀑布。</p> <p>進入江西婺源縣境內(nèi)。婺源隸屬于江西省上饒市。因“地當婺州之源”而得名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婺源濃厚的徽州文化,典型的徽派建筑,優(yōu)美的山水梯田,因此婺源被譽為“中國最美鄉(xiāng)村”。</p> <p>石城,不是城,是山。名叫石城山。山上有村,名叫程村和戴村。隸屬于婺源縣大鄣山鄉(xiāng)。程村在山之東,四周群山環(huán)抱,空氣低沉,清晨的霧靄和炊煙彌漫在村中,久久不散,陽光照射下,夢幻如仙境,因此引來了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蜂擁而至。</p> <p>海拔約620米的村頭有石壁巖如古城,危聳的城“墻”內(nèi)外古木薈萃,奇樹成群。而讓其名噪內(nèi)外的是秋季晨霧中的楓葉紅,尤其是進入晚秋,香楓映襯下的山村色彩絢爛,清晨的裊裊炊煙和山谷里的蒸騰薄霧浮懸掛在樹梢,綴于霧紗間散落山谷中那些粉墻黛瓦的古徽州民居,共同構成了如夢如幻般</p> <p>紅楓綠樹,黑瓦白墻。美輪美奐,恍如仙境。黛瓦白墻的徽派建筑以遠山為背景,霧靄、紅葉、炊煙裊裊,這一切將婺源的深秋定格為一幅幅寫意水墨畫</p> <p>石城的程村三面古樹環(huán)抱,百余棵種植年代久遠的楓樹,樹高均在35米以上,每到秋季,巨大的楓樹林一片火紅,與當?shù)氐陌讐彝叩幕张山ㄖ纬擅烂畹漠嬀怼?lt;/p><p><br></p><p><br></p> <p>村中那一棵棵枝繁葉茂,蔥蘢勁秀的古樹,昂首云天,枝柯交錯,給石城山村平添描繪了一層神秘深幽、如夢如幻的色彩,讓人心緒放飛。</p> <p>高大的楓樹筆直而挺拔,紅色的葉子個黑白相間的村子像染上了色彩,近處、遠處,到處都是楓葉在空中搖曳,飄蕩,像是在歡迎每一個到來的客人。</p> <p>艷麗的烏桕樹紅葉已經(jīng)凋零,迷霧中若隱若現(xiàn)的村居卻始終傳遞著濃郁的山野風情的。斑斕的色彩鑲嵌在黑白相間的徽派古民居,天然的調色板繪就最美風景。</p> <p>游人每天都會匆匆的來,然后又匆匆地離開,但是小山村卻永遠那樣日出日落,生活在這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住在灰白色的房子里,升起柴火,裊裊炊煙,就像云霧中的樣子,你看見了又仿佛沒看見。</p><p><br></p><p><br></p> <p>離開程村后到達今天晚上的住宿地位于半山腰的篁嶺古村落。這瓦罐雞需要前一天和民宿的老板定好,不然的話當天想吃是沒有的。味道確實不錯哦!有我們小時候的味道,超??。</p> <p>11月30日,早起。勤勞的村民早早的去山上干活了。</p> <p>沿著山間小道出發(fā)去篁嶺景區(qū)。</p> <p>婺源以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被外界贊譽為“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p><p><br></p><p>每年春天,婺源的油菜花海吸引數(shù)十萬游客紛至沓來,油菜花成為“中國最美鄉(xiāng)村”的特色景觀,曾獲得“中國十大花海”、“中國美麗田園”等殊榮。</p><p><br></p><p>篁嶺的水墨梯田被網(wǎng)友評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三月,篁嶺油菜花海進入最佳觀賞期。</p> <p>篁嶺周遭有千畝梯田,春天來了,梯田內(nèi)的油菜花競相綻放,和點綴其間的梨花、桃花、杜鵑花交相輝映,漫山燦艷,這是何等醉美的景象!我們這次來的是秋天,算是為春天來打前站吧。</p> <p>心湖</p> <p>《山林晨曲》</p> <p>位于山腰的篁嶺古村落。</p> <p>篁嶺古村落前的牌坊。</p> <p>篁嶺景區(qū),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zhèn)東南7公里的石耳山脈,面積5平方公里,2014年開放試營業(yè),距婺源縣城距離39公里,江灣高速出口距離9公里。距離景德鎮(zhèn)機場、黃山機場均約為80公里。</p><p><br></p><p>篁嶺建村于明代中葉,有500多年歷史。篁嶺梯田疊翠鋪綠,村莊聚氣巢云,被稱為“梯云人家”。篁嶺屬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景區(qū)由索道空中攬勝、村落天街訪古、梯田花海尋芳及鄉(xiāng)風民俗拾趣等游覽區(qū)域組合而成。</p><p><br></p><p>2014年5月15日,篁嶺景區(qū)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篁嶺因“其地多篁竹”得名,嶺高500米。據(jù)《婺源縣志》記載:“篁嶺是一個有著五百多年歷史的鄉(xiāng)村,為曹姓所建。曹姓屬于山東祖,由歙縣篁墩遷婺源汪口河東至大鳙源后至篁嶺,至今已到四十四世祖(計26代)。曹姓文人輩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安徽西遞的清代戶部尚書曹文埴,軍機大臣、大學士、太子太師曹振鏞父子,其故鄉(xiāng)在篁嶺。”</p> <p>徽州古村很重視村莊布局,講究風水。篁嶺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橋六井”布局建設。篁嶺天街長388米,橫貫東西,九條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莊的各個角落。天街是篁嶺的“商業(yè)一條街”,兩邊商鋪林立,各種該地特色的業(yè)態(tài)在此匯聚:這里有婺源三雕之一的木雕在現(xiàn)場雕刻、修復,有民間藝人制作竹編用品,工藝畫傘,現(xiàn)場作畫等。在天街可以品嘗婺源小吃如蒸汽糕、清明果、霉干菜扣肉燒餅、豆腐腦、臭豆腐……也可以品嘗自獵、自種、自養(yǎng)的“天街農(nóng)家宴”</p> <p>村莊依山而建,被茂林、修竹環(huán)繞著,呈梯狀逐級而上,又稱“梯云人家”。“篁嶺曬秋”聞名遐邇,因處山嶺,平地少,篁嶺人就向空中發(fā)展。在建房子的時候,在2樓或3樓朝南的方向,開一個大窗戶,在窗邊橫一塊大木板,在木板上依次鉆一排洞,每個洞插一根木棍,在木棍的外端的下面,再橫一根木棍,起托架的作用,這樣空中曬場就建好了。篁嶺竹多,每家每戶都有多個竹制的曬匾,將圓圓的曬匾放在上面,春曬茶葉、蕨菜;秋曬紅辣椒、稻谷、黃豆……形成了一幅幅五色斑斕的調色板,每年吸引著數(shù)以萬計的畫畫、攝影愛好者來此畫畫、攝影觀光。</p> <p>在刀耕火種的原始農(nóng)耕年代,作物收獲有了剩余,先民開始利用太陽光曬干作物,然后貯藏起來。在山區(qū)少有寬敞的平地晾曬作物,于是,人們腦洞大開從平地扣展到空中,鑿窗在自家屋頂上支起曬盤晾曬作物,春曬竹筍蕨菜,秋曬辣椒皇菊,夏曬茄干果蔬,冬曬臘肉鄉(xiāng)俗。四時晾曬不同的農(nóng)作物,這種古老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篁嶺率先為它起了一個詩意印名字—曬秋。</p><p><br></p> <p>我們沿著村道踏階而上,一幢幢徽派民居,有磚雕、木雕、石雕,令人目不暇接。在村內(nèi)游走,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村內(nèi)的路真窄,有時僅容一人通過,而且在走路過程中,還得不時看看腳下,稍不留神,就是一個臺階。在山多地少的地方,村民將土地用到了極致。</p> <p>結束了篁嶺景區(qū)的游玩后,起程回杭。</p> <p>深山坳里吃冷水魚?? 。離開了篁嶺在回杭州的路上我們特地趕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來嘗試這口,味道確實不錯!吃好、玩好、睡好,是我們這次旅行的宗旨。三天的行程結束了,期待著下次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