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是一九八0年的夏季,我與老戰(zhàn)友潘雪峰惜別了戰(zhàn)斗八年之久的青藏兵站部高原文藝宣傳隊,奔赴格爾木汽車35團。從此,軍涯生活又增添了我人生新的內(nèi)容和新的認知。雖然在汽車35團僅僅只有兩年多的經(jīng)歷,卻給我人生的旅程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記……</p> <p> 說到格爾木,雖然她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其實那就是一個“兵城”。</p><p> “格爾木”是蒙古語的譯音,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p><p> 格爾木是青海省連接西藏、新疆、甘肅的戰(zhàn)略要塞和我國西部的交通樞紐,青藏、青新、敦格三條公路干線在此交匯;境內(nèi)轄有長江源頭、萬丈鹽橋、雪山冰川、昆侖雪峰、瀚海日出、沙漠地下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觀。</p><p> 80年代初的格爾木,仍舊非常貧脊,沒有大型商場,更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寬闊的柏油馬路,更沒有繁華的鬧市。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軍營、運輸車隊、各種物資倉庫。就連最高的建筑物,也只是幾個供水塔。</p><p> 格爾木其實就是一座戈壁中的城市,由于距青海省西寧市較遠,相距800公里,交通也不便利,許多物資全靠汽車運輸和轉(zhuǎn)運。</p><p> 格爾木東南方向臨近崑侖山脈,而西邊僅5里便是浩瀚的察爾汗鹽湖。</p><p> 記得部隊吃的咸羅卜條,是將新鮮羅卜拉到鹽湖,放在鹽湖上,放至一到兩天,再用汽車拉回來,便成了咸菜。部隊所吃的鹽,也全是從鹽湖拉回,但必須用炸藥崩開鹽層。那種崩開的鹽塊,晶瑩剔透,純潔如玉,像玻璃,像玉翠,它能剔透藍天,洞開昆侖,更能為部隊帶來美味。</p> <p> 我剛分到汽車35團,在我眼中的格爾木是一個怪奇的地方。</p><p> 其實格爾木市境內(nèi)轄區(qū)地形還是很復雜的。我剛分到汽車35團,在團政治處宣傳股任干事。這期間,我利用周日休閑時間,到格爾木四處進行觀望和游玩。</p><p>格爾木市,大體可分為盆地高原和唐古拉山北麓兩部分。盆地海拔均在3000米左右,雪山海拔高達4000~6000米,而盆地南側(cè)邊緣到中心地帶,依次為高山、戈壁、風蝕丘陵、平原和鹽湖等。</p><p> 我曾沿著格爾木主要河流“格爾木河”從北向南游覽過。河面雖然不寬,但河水非常清澈,沒有任何雜物,河水靜靜地在不息地流暢。由于河水是由冰川融化而來,而河水的冰度是刺骨的涼。我不知道河里是否有魚兒,我想是會有的,因為我曾在沱沱河里抓捕過魚兒,高原河湖里的魚兒大多是無 鱗的,這可能是氣候的原因致使魚兒改變了生存的方式和原因吧!</p><p> 在格爾木周邊,還有那棱格勒河、沱沱河、尕爾曲河和當曲河。而唯有格爾木河方能匯入達布遜河(洪水河),全長達468公里,屬于格爾木最大的河流。</p><p> 那時的格爾木,南北只有一條大街,軍營建立大多都設立在大街兩旁。也是這條大街,是唯一通往西藏拉薩的公路。大多運輸部隊軍營建在這條路旁,為西藏輸運物資提供了最便利的條件。</p><p> 這條大街平時除過往車輛外,很少有行人在路上行走,軍人有紀律,平日很少外出,而軍營內(nèi)的設施遠比大街上優(yōu)越,加之老百姓少之又少,因而顯得非常冷清。</p><p> 來到格爾木的人,都感到一種從外界到內(nèi)心的荒涼,如果不是軍營內(nèi)集體的火熱和戰(zhàn)友群體的團結(jié),可以想像,格爾木就是座死城。“戰(zhàn)友,戰(zhàn)友親如弟兄”這首軍歌,不是白寫的,更不會白唱。在這里,這首歌更富有情感,更顯得深情啊!</p> <p> 如果你到了格爾木,也就算到了一個多民族的地區(qū)。</p><p> 格爾木雖然只有13萬余人,除了漢族,還有27個民族居住于此。說到底,僅軍隊人員,就占了近10萬余人。是一個名符其實、地地道道的“兵城”。</p><p> 我曾去格爾木東北方向的戈壁草甸子游玩過。</p><p> 那是七月的一天,我和潘雪峰還有通信營的女排長(老鄉(xiāng))劉淑珍,一同開車前往。</p><p> 東北戈壁甸子是重要的軍事基地,這里一望無際的野生沙棘和野生枸杞樹,密密麻麻的長在戈壁之中。放眼望去,沙棘果金黃的串串果實在陽光下閃爍點點,而枸杞紅紅的果實吊懸在枝葉下面,垂吊猶似小紅燈籠,經(jīng)風一吹,晃來晃去,剎是美觀。要知道,這里的枸杞長得特別大而紅,是寧夏枸杞的二倍之大。摘下幾個放嘴里,很甜很甜,可沙棘果卻是酸酸的,同時長在一片戈壁中,卻有味道兩重天啊!</p><p> 這戈壁之中,還隱藏著無數(shù)珍惜動物?!盎鸷偂蹦阋娺^嗎?我見到了,它身材不大,渾身赤紅,兩眼放出耀眼的綠光,它那“哇……哇……”的叫聲可傳出幾里遠。戈壁草甸子里還有數(shù)不清的野兔和野山鴿,我們所到之處,不時驚動它們奔跑和飛翔沖刺藍天。</p><p> 再往戈壁深處去,便是二炮部隊的軍事基地了,那里沒有人去過,而且很隱密。</p> <p> 在汽車35團政治處宣傳股,我結(jié)識了宣傳干事李海乾。</p><p> 李海乾,我與他同年入伍的河南兵。他來自信陽地區(qū)固始縣,而我是從三線建設入伍。雖然同年入伍,卻來自河南兩個不同地區(qū)。</p><p> 李海乾,瘦高挑的個頭,瘦脥的臉型,高眺濃眉,最讓人深刻的是,英氣中透著書生氣。在35團政治處,他可是“寶貝”,是35團有名的“筆桿子”。李海乾文雅生筆,不但寫得一手好文章,而且還是待人親切。他從不自傲,更沒有清高,那書生氣的待人接物之情景,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腦子里。</p><p> 還記得在澡塘的一幕嗎?我給他送了一個雅號“落地式吊燈”。不用解釋,這是一輩子的秘密玩笑。</p><p> 海乾是非常愛學習的人,同時也是做事很認真的人。他給戰(zhàn)士們講政治課,都是認真做好備課的,既生動又易懂,很受戰(zhàn)士們的歡迎。</p><p> 自從1982年我離開35團后,曾在北京良鄉(xiāng)學習班見過他一面,至此,再也未見。直到后來,據(jù)說他已經(jīng)當上了將軍。今年初,在戰(zhàn)友群里終于有了他的消息,而且在通話中方才了解他的情況,很是高興。老戰(zhàn)友終歸是情難終,意難消??!</p><p><br></p> <p> 在宣傳股工作半年后,我被調(diào)到司訓隊擔任副指導員。</p><p> 司訓隊是35團培訓和學習考試汽車駕駛證的訓練連隊。它是以駕駛理論學習和實地駕駛培訓學員為基礎(chǔ)的專業(yè)單位,是以承擔軍隊的運輸任務和培養(yǎng)訓練新駕駛員的重要基礎(chǔ)的建制單位。這里既有部隊的正規(guī)組合,同時也具有不同于正規(guī)建制連隊的特殊性。在這里,除連領(lǐng)導外,只有教員和學員,而不單單叫戰(zhàn)士。</p><p> 指導員是翟大計,他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晴,健壯而魁梧的身材,從他那飽經(jīng)高原風霜的臉上可以看出充滿著堅毅的精明和智慧。在他的領(lǐng)導下,司訓隊成為年年的先進連隊,給他當副職,讓我學到了許多當領(lǐng)導的技能和本領(lǐng)。雖然與他只短短相處了一年(后因提升為營職調(diào)離),但他的身影始終在我腦中呈現(xiàn),是我一生中難忘的戰(zhàn)友??!</p><p> 曹安副連長,是一位憨厚實在的山西人。他個子大約1.7米以上,身體結(jié)實壯健,品行鋼毅壘落,性格開郎大方,同為副職,他主抓的學員實地訓練和隊里行政管理。他為人耿直、和善,但管理嚴肅認真,是個稱職的軍事行政領(lǐng)導。在與他短短相處的兩年時間,成為形影不離的老朋友。</p><p> 曾記得在菜窯夜里煮豬肝湯,用汽燈燒鍋;還記得與曹安去道班找根雕,挨了道班一頓喝斥;還記得經(jīng)常到團大門口去吃小攤水餃,仍記得一同帶隊去大柴旦煤礦拉煤……等等,都留下永難忘卻的印記。青春雖流逝,流年難忘懷??!</p><p> 沈培勇教員,是與我同年入伍的信陽固始人,身材中等偏上,圓圓的臉蛋透著聰慧和玩皮。他聰明豁達,性格開朗,特別是他在給學員授課時,悠然悄默,點經(jīng)引典,常使得課堂上笑聲連連,深得學員愛戴和贊譽,是教官中的姣姣者。在與他近兩年的相處中,他既是我的老鄉(xiāng),也是我的好朋友。直到今日,仍舊戰(zhàn)友情絲濃烈,念念難舍青春華年之情。今年初,還給我寄來四罐信陽毛尖茶。當每每泡茶品味時,那清純濃香的茶水猶如清泉般的滲進心田,那既是茶,更是情,是戰(zhàn)友情,更是兄弟情啊!</p><p><br></p><p> </p> <p>離開司訓隊近四十年了,每當回想起那段軍旅生涯,時光雖短暫,記憶卻難抹。那一張張青春的笑臉,一個個活躍的身影,無時不在眼前晃動著。雖然許多戰(zhàn)友的名字未能記牢,但卻活脫脫地展現(xiàn)在腦海之中。</p><p> 1981年春節(jié),連里所有干部都回家過年了,留下我作為留守的唯一干部,帶領(lǐng)全連戰(zhàn)士共度節(jié)日。</p><p> 春節(jié)前,我讓炊事班殺了兩頭豬,為大年三十準備了充足的餃子餡,并準備初一到初五的燴餐食譜,目的是讓全連的戰(zhàn)友們過上一個愉快、歡樂、充實的春節(jié)。這次留守,讓我真真切切當了一次全連的家。</p><p> 在格爾木軍營干部隊伍中,流傳著這樣幾句順口溜:“副官,副官,吃飯轉(zhuǎn)圈,正職不在,當家?guī)滋?,正職一來,馬上靠邊。”這次春節(jié)留守,真真切切讓我當了一回全司訓隊的家,痛痛快快地帶領(lǐng)全隊100多名戰(zhàn)友,過了一個活躍、歡樂、愉快的春節(jié)。</p> <p>如今,人已即將進入古稀之年,回往昔年,不勝感慨。那些熟悉的面孔不時在腦海中徘迴,廖志雄、樊海、王祖銀、紀長魁、史宏照、春雨……,一大堆的人影,在我腦海展現(xiàn)?!拔羧昭┤缁?,今來花似雪”,“草草抓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lt;/p><p> 如今的格爾木,高樓林立,鐵路暢行,寬闊的柏油馬路,熱鬧的超市和商場,川流不息的人群。軍營已逝去,更多的是新一代的人群,是進入新時代的朝氣勃勃的新人。相信,在這塊土地上,定會結(jié)出更多更美的沙棘果和大紅枸杞燈籠,展現(xiàn)出戈壁之中一顆美麗的明珠,光照千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