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沙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玩沙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游戲。沙這種低結(jié)構(gòu)、沒有既定玩法的原材料對孩子而言有無限的發(fā)展可能,不僅讓幼兒愉悅的在玩沙游戲中獲得動作發(fā)展和社會性發(fā)展,還能豐富幼兒的認知經(jīng)驗,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具有獨特的價值。</p><p> 下面請跟隨大四班的游戲腳步一起看起來吧??</p> <p>觀察場景一</p> <p>戶外游戲開始啦,老師講解完游戲規(guī)則及要求,小朋友們紛紛去尋找工具然后選擇自己心儀的領地開始動手去操作。</p><p>江俊燃小朋友拿著鏟子在挖洞,左邊挖一個,右邊也挖一個,然后開始細致的工作了,從左側(cè)洞口里面向右挖,右側(cè)洞口里面向左挖,轉(zhuǎn)過頭問我:“老師,你說它們倆個能通開嗎”,“你試試看”我說。</p> <p>“老師,我感覺兩個大洞通開了”江俊燃說,</p><p>“是嗎?”我懷疑。</p><p>“老師你看,我從這邊的洞口能看到那邊的了”。</p> <p>一旁游戲的崔俊杰扭頭對江俊燃說:“我來給你添水吧”</p><p>“那我?guī)湍憷^續(xù)挖洞吧”他回答。</p><p>說著,兩個人就開始動起來。</p> <p>“你快來看呀!我倒的水,我就往這邊倒水了,那邊也滿了?!贝蘅〗艽舐曊f。</p><p>“兩邊都通開了呀,當然都會有水了”江俊燃笑著回答。</p><p>兩個人都在笑??</p> <p>崔俊杰說:“我去再接點水來”。</p><p>“行,去吧”</p><p>他們倆找來了水桶接水,一起往洞里注水。</p> <p>江俊燃拿起小鏟子在洞里進行攪拌。</p><p>一旁的崔俊杰在看著水里的變化。</p> <p>觀察場景二</p> <p>新的一天又來到了老地方。</p><p>我在挖水渠,崔俊杰的工作依然是放水。水龍頭離我們的水渠有些距離,崔俊杰找來了一根管子,他在研究把管子接在水龍頭上。</p><p>我在挖,他在放水。</p> <p>一個新的小伙伴加入我們了,他是劉金睿。劉金睿和我一起在挖。</p> <p>劉金睿問:“還得怎么挖呀”</p><p>“你想怎么挖都行”。江俊燃回答。</p> <p>江俊燃找來了木板,他要把木板當“橋”,這個“橋”要放哪合適呢?</p> <p>“橋”的位置選好了,還得把它裝飾裝飾。</p><p>把橋面填上土。</p> <p>一塊木板的橋有點小,把多個木板放在一起橋就大了。</p> <p>江俊燃又把橋改變了一下,加上了護欄。</p><p>我問為什么要加。</p><p>他說,這樣人就不會掉下去了。</p> <p>觀察場景三</p> <p>今天又有新的朋友加入了游戲,她是連寶麗。他們在一起挖了一個很大的坑,連寶麗對我說:“老師你知道我們挖的是什么嗎?”</p><p>“是什么?”</p><p>“它是陷阱,我們在做一個陷阱,等做好了,就讓孫榮澤來這走,讓他掉陷阱里面去”。連寶麗一直在笑著。</p> <p>放上了一塊木板,連寶麗要試試看結(jié)不結(jié)實。</p> <p>放上了兩塊木板,連寶麗繼續(xù)在嘗試。</p> <p>嗯,木板被踩的結(jié)實了,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了。</p> <p>他們在往木板上填土。</p><p>“我們不能讓孫榮澤發(fā)現(xiàn)這是陷阱,要讓他看不出來,然后走在上面,他就掉下去啦。哈哈哈????”連寶麗說。</p> <p>孫榮澤出現(xiàn)了。</p><p>“老師你看,他們搭了一個陷阱,他們非得讓我掉進去”孫榮澤有些錯愕的說。</p><p>“那你掉進去了嗎?”</p><p>“掉進去了”</p> <p>觀察場景四</p> <p>他們依然在做著挖坑建橋的游戲情境。</p><p>今天又有新朋友加入啦。</p> <p>挖地洞,放木板,安護欄,填上土,踩結(jié)實。</p><p>一個橋的工作就完成了。</p><p>完成一個再繼續(xù)下一個。</p> <p>他們的游戲領地逐漸在擴大。游戲內(nèi)容逐步在完善。</p> <p>幼兒游戲分析與解讀:</p><p> 大班幼兒的游戲發(fā)展水平以合作為主,建立在合作游戲上的獨自游戲也是有特別的含義的,游戲中的江俊燃小朋友和崔俊杰小朋友在起先游戲的時候都是互不打擾的狀態(tài),但這種狀態(tài)并不影響兩個人之間的內(nèi)在交流。比如江俊燃挖好了洞,崔俊杰主動要求給他的洞注水。</p><p>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游戲和生活對于幼兒來說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們之間是相互滲透,互相影響的關(guān)系。在生活中他們會汲取、吸收周圍的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并將它們有選擇性的重組在自己的腦海當中。在游戲中他們會將存儲在腦海里的記憶片段加上想象的翅膀投射到游戲主題里,或與事實相符,或與事實不符,對幼兒來說,都是那么的真實,真實在游戲里。</p><p> 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主動學習者。????</p><p> 透過游戲我們觀察者要看到孩子游戲背后體現(xiàn)出來的積極態(tài)度、認真專注的精神,以及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良好學習品質(zhì),為幼兒今后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p><p> 首先沙池游戲滿足了幼兒手部精細化的肌肉鍛煉以及大肌肉動作的發(fā)展,從游戲材料來看沙池工具的種類多,輔助材料多,幼兒能得到的游戲發(fā)展空間就大。在收納玩具環(huán)節(jié),幼兒需按照不同的類別進行整理歸納。無形中學習了科學領域里的排序和歸類。體現(xiàn)出寓教于樂的教育教學精神——把教育滲透到孩子的生活與游戲當中。</p><p>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fā)展著人際交往的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比如江俊燃小朋友在游戲中的語言表現(xiàn)是不夠積極主動的,他需要同伴的語言輸入后才會有相應的反饋,需要同伴的加入游戲后才能創(chuàng)生出新的游戲火花。</p><p> 其次,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又建立在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上。幼兒群體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fā)展起來的。幼兒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發(fā)展著社會生活能力。在游戲中學會規(guī)則意識,有集體歸屬感。比如在江俊燃小朋友的游戲中,游戲情境會隨著同伴的加入隨時發(fā)生著變化,他在體驗集體游戲中自我角色的轉(zhuǎn)變。使自我中心感逐漸過渡到社會化。</p><p>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shù)領域的學習是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去感受去發(fā)現(xiàn)的,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詮釋發(fā)現(xiàn)的美,正如江俊燃小朋友的勞動創(chuàng)造,從最開始的小小挖洞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大江大河……</p><p> 最后我想說,兒童發(fā)現(xiàn)了游戲,游戲創(chuàng)造了兒童!教師引領著兒童,兒童鞭策著教師!共勉!</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