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 二 章</b></p><p><br></p><p><b> 漫 漫 "長征" 路</b></p><p><b>?</b></p><p> 1966年12月,人民日報發(fā)表"紅衛(wèi)兵不怕遠征難"社論的第二天,我班周建偉和王惠民到我家動員我和他們一起徒步進京去參加毛主席第三次接見紅衛(wèi)兵。當時,我正不知道如何躲避造反派的批判呢,又聽說可以見毛主席,就答應了他們,並在第二天就踏上了漫漫"長征"路。</p><p> 我們"長征"隊共七人,四名男生,三名女生。當時,除周建偉的父親"靠邊站"外,其余六人都是被揪子女,造反團叫我們"狗仔子長征隊"。</p><p> 從牡丹江到北京沿鐵路線全程1604公里,而我們就不止走這么多了。我們沿鐵路和村莊、城鎮(zhèn),大約走了2000多公里,跨越了四個省,30幾個村莊和城鎮(zhèn),歷時近40天,終于在毛主席第三次接見紅衛(wèi)兵前(后取消了接見)與十幾支"長征"隊在通縣會合,高舉大旗浩浩蕩蕩地走進了祖國的心臟一北京。那種如同紅軍長征陝北會師的氛圍,至今歷歷在目。</p><p> "長征"途中,我們有苦有樂,有驚有險,有教訓也有見聞。</p> <p><b>一、掉進沼澤地,險些喪命</b></p><p> 在去離錦州不遠的一個村子時,由于我們連續(xù)行軍,雙腳都起了泡,走起路來鉆心的痛,因此我們?nèi)值絷犃?,為了追趕上隊伍,我們抄了個近路,高高興興地走進了沼澤地。開始,從這個榻頭跳到那個榻頭,覺得真好玩,腳也不痛了,還一邊跳一邊唱,正跳得起勁呢,候文"媽呀"一聲掉了進去,賈仟仟眼急手快用力拉她也被拽了進去,由于掙扎,兩人都快沒到腰了,我去拽她倆也掉了進去,幸虧我抓住了一把草,才躥了上來,可又被候文拽了下去,。我們拼命地喊:救命!救命!可是離村子幾百米的沼澤地那有人哪?只有靠自己了,我先爬了上來,又把賈仟仟也拉上來了,我倆一起拉候文終于把她也拉上來了。坐在榻頭上,我們?nèi)讼笊盗艘粯?,棉褲濕透了都沒覺冷,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大路,走進了村子。村長說:你們撿命了,那里不知死了多少人,我們叫它"死坑",這是在冬天,如果在夏天,你們就都出不來了。這時,我們才有了后怕,有了想哭的感覺。</p><p> 過后,我想,那天我們能從"死坑"中爬出來,一是靠團結(jié)的合力,求生的合力,如果是一個人,哭死也爬不上來。二是說明上天給予我們的是經(jīng)歷,而不是死難。她是讓我們這些初出茅爐的青年人明白:無論做什么事情,不能憑熱情光想走捷徑,不明底細,沒有準備,盲目的捷徑,就是災難。這個教訓太深刻了,我記了一輩子。</p> <p><b>(二)可敬的護林人,可愛的阿媽妮</b></p><p> 掉進"死坑"的當天下午,我們?nèi)舜┲鴿皲蹁醯拿扪?、棉鞋隨隊伍繼續(xù)"行軍"。刺骨的寒風,打在腿上,棉褲、棉鞋很快就成了冰褲、冰鞋。我因中午只吃了塊周建偉給的餅子,又餓又冷,打起了牙悸,候文和賈仟仟也凍地直蹦。但我們?nèi)苏l也沒掉淚,尤其在男生面前,我們怎么好意思?邊走侯文還大聲喊:"渴了想想上甘嶺,餓了想想紅軍二萬五"。還買乖子地唱:"紅衛(wèi)兵不怕遠征難,寒雪風霜只等閑,冰褲冰鞋穿身上,`死坑`見了都怕咱"。侯文是隊里的活寶,一路上節(jié)目屬她最多,大家都稱她"侯宣委"。我們互相鼓勵,一瘸一拐地競走出了五一六里路。</p><p> 傍晚,走到山腳下,才見到了一戶人家。這是一對護林的老夫妻,男的是漢族人,女的是鮮族人,他們非常熱情地請我們進了屋,阿媽妮見我們穿著冰褲、冰鞋,心疼地流下了眼淚。趕緊找出她和大叔的舊褲、舊鞋,讓我們換上,我和仟仟穿著阿媽妮的大肥褲,勾瓢鞋,高興的在地上還轉(zhuǎn)了好幾圈。阿媽妮沒有孩子,家里只有老兩口和一只大黑貓,這支貓大得出奇,站起來象一條大黑狗。見到我們,開始它很警覺,豎起了耳朵,瞪圓了眼睛,還發(fā)出了呼呼的挑戰(zhàn)聲,見阿媽妮對我們那么熱情,就乖乖地趴在那不動了,但眼睛還睜得大大的不離開我們。</p><p> 護林的大叔和阿媽妮都是林場職工,是吃"皇糧"的,生活比村里人好多了。阿媽妮給我們做了一噸讓我終生難忘的晚飯。香噴噴的二米飯,尤其是那大蘿卜絲土豆湯,又加上了點紅辣椒,美味無比!喝的我們渾身是汗,暖洋洋的,我開心地說:"我們多象皇帝!"是啊,當年朱元璋落魄時喝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也沒有這么好喝吧?</p><p> 阿媽妮還給我們跳了鮮族舞:"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我們女生也隨阿媽妮舞了起來,男生又拍手,又唱歌,連大黑貓都擺起了尾巴。那晚,高興極了!所有的疲勞都煙消云散了。</p><p> 晚上,在周建偉的安排下,女生睡炕頭,男生睡炕梢。我們第一次,同在一個屋檐下,同睡一鋪炕,誰也沒感到忸妮,其樂融融得真象一家人。</p><p> 一覺醒來,我從門縫中露出的一絲亮光中,知道老夫妻還在廚房為我們烤棉褲,他倆把熱炕讓給了我們,一定是坐了一夜。我眼睛又濕潤了。</p><p> 這對老人,在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深山老林中,一守就是30多年,他們把大黑貓和這片樹林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每天尋山,為樹木修枝剪葉,風雨不誤地呵護這片林子,讓它們成為國家的優(yōu)質(zhì)棟材。</p><p> 可敬的護林人,可愛的阿媽妮,你們?yōu)檫@些孩子操盡了心,獻出了美好的青春,頂住了肆意砍伐,頂住了邪惡。我們敬佩您們,祖國和人民都會感謝一您們!</p> <p><b>(三)我們的隊長一周建偉</b></p><p> 周建偉是我高中的同班同學,他喜歡數(shù)學,我也喜歡數(shù)學,共同的求知點讓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解題,爭論。因為他總是顯得比較老成,上學時,我就給他起了個綽號"老頭"。有時同學們喊他"老頭",他不滿地說:"我有那么老嗎?別叫我老頭!"這時,只要你連喊他兩聲" 老頭"、" 老頭"、他就一聲不吱了。</p><p> "老頭"非常善良,心細如絲。我們七個人誰也沒去過北京,況且徒步走,心里都沒數(shù)。周建偉一路打聽,一路規(guī)劃,讓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他給"長征"隊定的紀律比較嚴明,到老鄉(xiāng)家吃飯必須交錢,進城吃接待站派飯沒錢也得打欠條,盡管一路上全隊欠下飯錢,文革后期都由我個人買了單(因為簽的都是我的名),但我沒有怨言,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更讓我欣慰的是:我們"長征"隊,沒給毛主席他老人家丟臉,一生心凈坦然。</p><p> 周建偉一路扛旗,一路還照顧大家,誰走不動了,就幫助背行李,還把自己的衣服借給帶衣服少的同學穿,派飯時,他總是搶著到最窮的人家吃飯,有時還節(jié)省塊餅子,留給餓了的同學吃。一路上他尤其關(guān)心照顧我們?nèi)瑢W。</p><p> 我們?nèi)瑢W走地慢,總是落在男同學的后面,每當在岔路口,我們很茫然的時候,總能看到"老頭"在那等我們。我們往錦州走那天,天特別冷,呼呼的北風吹在臉上象刮刀子一樣,我們又落后了。天黑了,道路兩旁沒有一盞路燈,只有好心的月亮為我們指路照明。又冷又餓又害怕,我們?nèi)丝嬷觳?,大聲唱?quot;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自己給自己壯膽,互相鼓勵著往前走,剛走到一座小橋下,忽然從橋下冒出一個人,只見他抱著個膀子,蓬頭垢面,眼眉上,嘴上全是白霜,磕磕巴巴連話都說不清了,活脫脫一個小"老頭",我忍不住笑出了聲,候文象見到親人一樣,一把抱住周建偉就哭了起來。后來,我們才知道,在這數(shù)九寒天里,為了等我們,他足足在橋下等了二個多小時。這一天,我們連續(xù)走了100多里路,創(chuàng)了我們"長征"隊的記錄。清晨兩點,才進了錦州市。城市耀眼的燈光,寬敞的柏油馬路,是那么熟悉,宛如又回到了牡丹江。</p><p> 實事求是講,我們?nèi)齻€女孩子都很喜歡和感激周建偉?;茧y時,讓我們看到了他金子一般的心,真誠的責任感,憨厚的人品。這是一個能為你擋風遮雨的男人。但最終誰也沒和他走在一起,只是成為最要好的朋友。</p><p> 相信時代,相信命運,相信緣份吧!</p> <p><b>(四)貧窮的農(nóng)村</b></p><p> 小時侯,常在電影中看到衣不遮體,瓦不遮寒的農(nóng)戶,但沒有實感。"長征"的一路,當我走進最底層的人群中時,才見識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窮,窮的令我驚呆,令我心痛。</p><p> 有一天中午,我們走進了一個村子,整個村子沒有炊煙,沒有人走,靜得就連鳮鳴狗叫聲都沒有。村長很為難地給我們派了飯。我被派到姓李的一戶人家,進院一看,光禿禿的,什么都沒有。要倒的房山用幾根木棍支撐著,房檐下還掛著幾穗發(fā)了霉的玉米棒。紙糊的窗戶,呼呼的漏風,炕上只有幾片炕席,四個光腚的孩子坐在一片大點的席子上,蓋著一床幾乎沒有面的破棉被。地上還有一個光腳、光腚的小男孩,他穿著一件露著棉花的大人棉衣,流著鼻涕,剛吃完一碗窩瓜粥,正巧我進來,女主人拿起孩子的碗就給我盛上了一碗窩瓜粥,還遞給我一個硬硬的玉米面餅子,(這個餅子可能是給男主人留的)孩子們眼睜睜地盯著那塊餅子,當時,我的心不知是什么滋味,呆呆的站在那兒,嫌臟?嫌窮?還是可憐?五味俱全,說不清楚。我含著淚,放下餅子,放下1角錢,急匆匆地走了。一問其它同學,有的喝的玉米面粥,有的喝的窩瓜粥,除侯文和賈仟仟在村長家吃到了玉米面餅子外,大同小異,都是去的窮得快揭不開鍋的人家。</p><p> 一路上,走進老鄉(xiāng)家,誰也不敢吃飽飯,幾雙饑餓的眼睛緊盯著你,他們都吃不飽,那有糧給你吃。所以,我們寧肯餓著肚子,多走路程,也要趕到有接待站的地方吃飯。是真怕吃老鄉(xiāng)家的派飯呀!</p><p> 進入河北省,見到很多老人、孩子背著筐,手里拿著耙子,撓路邊上的草,地撓得比臉還干凈,就連田里的苞米根、谷子根都挖得一干二凈。家家戶戶沒有燒的,屋里冷得讓人直打哆嗦,尤其是那炕涼的能冰死人。</p><p> 在老鄉(xiāng)家住的那晚上,我們?nèi)税阉械男欣疃加蒙狭?,鋪了一床被,並把備用衣服都墊到了被下,三人蓋兩床被鉆到一起才睡了一宿,第二天,我腿象木了一樣,走了很長一段路才緩過來。只要是派飯,那就準是地瓜,吃得我們?nèi)滤崴?lt;/p><p> 缺糧、缺水、無柴、無電,這就是我見到的當時北方有的農(nóng)村的現(xiàn)狀,如果不改變農(nóng)民的生活,那就真的要出乞丐了。</p><p> 改革開放這么多年,變化最大的當數(shù)農(nóng)村了,尤其是靠公路的村子都先富起來了,相信那五個光腚娃家也一定過上了糧滿倉,禽滿院,電燈、電話的富足曰子了。</p> <p><b>(五)、我們"長征"隊走過的鄉(xiāng)鎮(zhèn)、市縣</b></p><p>(郵戳的留念)</p><p> 1966年12月22曰《人民曰報》發(fā)表"紅衛(wèi)兵不怕遠征難"社論的第三天,我們就踏上了漫漫"長征"路。從牡丹江出發(fā),途經(jīng):</p><p><b> 黑龍江?。簩幇?、東京城、沙蘭、爾站。</b></p><p><b> 吉林?。河軜?、黃泥河、小豐滿、松花湖、永吉縣、敦化、岔路河、漢陽、伊通。 </b></p><p><b> 遼寧省:小孤山、盤錦、臺安、東遼、西豐、開原、鐵嶺、錦縣、錦州、錦西、勾幫子、塔山。</b></p><p><b> 河北?。荷胶jP(guān)、北戴河、豐潤、遵化、玉田、三河、通縣,進入北京。</b></p><p> 因我曰記丟了,所以,還有一些村、鎮(zhèn)就記不清了。一路上,雖然有周建偉的導航,但也走了不少回頭路。另外這些地方,也不是按行軍順序排列的,只是回憶。</p><p> 我在長征二字上都打了"一一"引號,是因為,我不能降低和偷換長征這兩個字的神圣含義,它屬于過雪山草地的老英雄,屬于為共和國建功立業(yè)的老革命,而不屬于我們。</p><p> 毛主席他老人家說: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並讓我們到大風大浪中去歷練,給予我們的是機遇和考驗。我參與了,這是我一生的偏得,我十分珍惜這一經(jīng)歷,一生不忘!</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 的 故 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結(jié) 束 語</b></p><p><br></p><p> 寫到這里,我感到輕松多了。翻滾了幾十年的心浪,終于落潮了。人生如南柯一夢,一恍,我己步入暮年。當我再次審視自己的人生時,心里沒有顫抖,沒有悵然,有的只是平靜如水的心懷,那些屈辱、艱難、磋砣的創(chuàng)傷都己放下,準備精神煥發(fā)地過好晚年。</p><p> 本來,初衷是再寫寫"屈辱的文革",但又一想,那激進年代父母的屈辱、我的壓抑早己和共和國當年面臨的苦難,一并寫入了歷史,我再班門弄斧,添枝加葉,就毫無潤色了。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不能總往別人的傷口上灑鹽,揪人家的小辮子,靠自省吧!不計前嫌,原諒別人,留給自已的才是豁達晴朗的明天。</p><p> 我寫的這些,雖然都是我們這一代人經(jīng)歷的片斷,但無論是糟粕還是精華,它都是最真實的記錄,是一張張己經(jīng)發(fā)黃的老照片,是人生再也不會重復的鏡頭,更是我們這一代精神的縮影。我愿毫無保留地獻給我的后代,希望他們不要浪費這珍貴的食材,索吸營養(yǎng),步子走得更扎實,生活過得更幸福,更美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