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孟良崮實驗學校全景圖</p> <p>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傳統(tǒng)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教會精神,加強中小學革命傳統(tǒng)教育,植入紅色基因,推動區(qū)域紅色文化教育相互交流,2020年11月17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在孟良崮實驗學校召開實驗區(qū)紅色文化教育現(xiàn)場會。臨沂市各實驗區(qū)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相關人員、相關學科教研員和教師參會。</p><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 <p> 孟良崮實驗學校地處紅色熱土——沂南縣孫祖鎮(zhèn),英雄孟良崮東麓,是革命歌曲《跟著共產黨走》的誕生地。前身為1939年創(chuàng)辦的代莊抗日小學,“抗大一分?!痹诖伺e辦過培訓班。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現(xiàn)有18個教學班,教師86人,學生834人。2018年2月,被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山東沂南孟良崮紅軍學?!?。多年來,學校秉承紅色育人理念,為祖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p><p> 在沂蒙精神引領下,孟良崮實驗學校致力于紅色教育課程探索與改革,著眼紅色基因傳承,培根鑄魂,成為青少年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前沿陣地。開發(fā)實施了“跟著共產黨走”“永恒的記憶”“追憶紅色沂蒙”等紅色教育校本課程,實現(xiàn)了紅色課程教學課上、課下、校內、校外四個維度的改革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了紅色基因傳承有課程、進課堂、入頭腦、融血脈。我校全 國模范教師王緒堂老師實施的校本課程《石頭樹葉皆育人》教學的成果,其中學生作品在北京鳥巢國際會展中心展出,全國關工委顧秀蓮主任對我校紅色教育課程改革的創(chuàng)新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p><p> </p> <p>《跟著共產黨走》歌曲誕生地沂南縣孫祖鎮(zhèn)東高莊村</p> 喜迎全國紅色教育專家的到來 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大廳 <p>孟良崮大講堂</p><p>沂南縣孟良崮實驗學校校長蔡宗廣在孟良崮大講堂以</p><p>堅持深刻領悟,正確定位紅色教育目標;堅持深度挖掘,持續(xù)完善紅色教育課程;堅持深入實施,著力提升紅色教育成效;堅持深化管理,扎實推動紅色教育開展四大系列向專家們匯報了學校紅色教育課程改革的情況。</p><p><br></p> <p>拓新成果展廳</p><p> 這是我校紅色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成果展示廳,展示了我校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和我校在課改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績。 </p><p> 點頑石成金玉,化腐朽為神奇。我校利用身邊的資源,開發(fā)了石頭根藝樹葉畫小泥塑等系列校本課程,讓石頭樹葉皆育人。這些石頭,不是普通的石頭,是孟良崮上的石頭,浸染著烈士的鮮血,還存留著彈洞。這件作品叫中華石,是尹傳奇同學發(fā)現(xiàn)的,同學們集體命名,才有這個名字。我們開展了“祖國在我心中”主題活動,尹傳奇的體驗文章發(fā)表在《中華少年》上。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是我們探究的主題。這是根藝金戈鐵馬,孩子們就探究起日本侵略者在沂蒙山留下的鐵蹄。</p><p> 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樹葉德育標本卡作品還拿到北京鳥巢和國際會展中心展出。還作為禮物,贈送給顧秀蓮奶奶呢!同時作了《沂蒙山里挖石頭樹葉皆育人》典型匯報。小手槍、坦克等小泥塑,都是孩子們親手制作的,還上了中央電視和中國教育電視節(jié)目呢!我們開發(fā)的校本教材《孟良崮的石頭》《傳統(tǒng)百玩》《紅色智行游戲》等?!吨袊掠贰冬F(xiàn)代教育》《人民日報》等十幾家媒體進行了推薦。</p><p><br></p><p><br></p> <div><br></div> <p>紅色課堂</p><p> 創(chuàng)意樹葉畫課程為發(fā)揮學校周邊自然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學校開設創(chuàng)意樹葉畫校本課程。課程以樹葉、樹枝等材料為載體,通過繪畫、拼貼等表現(xiàn)形式,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p><p> 跟著共產黨走課程: 《跟著共產黨走》這首鏗鏘有力的歌曲1940年誕生在孫祖鎮(zhèn)東高莊村抗大一分校,曾激勵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前赴后繼地投入到革命斗爭中去。課程用鑒賞作品、唱演歌曲等形式,讓學生深切地感受“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p> <p>紅色教育主題教室</p><p> 首先以習爺爺?shù)膰谕袨殚_篇:</p><p>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p><p> 依次分為“我的家鄉(xiāng)我自豪”“我的先輩我敬仰”“我的榜樣我學習”“我的學校我光榮”“我的夢想我追逐”幾個板塊進行展示。</p><p><br></p><p><br></p> <p>紅色教育主題教室全景圖</p> <p>沂蒙支前長廊</p><p> 我們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茅草長廊,展示抗戰(zhàn)時期我們沂蒙山區(qū)百姓支援八路軍抗戰(zhàn)的物件。學生們以擁軍支前長廊為課堂,聆聽老物件訴說沂蒙人民擁軍支前的感人故事,感悟“最后一碗米做軍糧,最后一尺布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骨肉送戰(zhàn)場。”的擁軍支前深情,銘記歷史,做紅色基因傳承人。</p><p> </p> <p>抗日學堂培訓班舊址</p><p> 1939年 “抗大一分?!迸e辦的抗日學堂培訓班舊址,也是我們現(xiàn)在學校的前身和學校傳承紅色基因的源頭。沂南縣年鑒中《輝煌的歷史不能被塵封》一章對此有專題記載。</p><p> 我們復原了當時培訓班的場景,每屆新生入校后,老師都帶領學生來這里尋根溯源,了解學校誕生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感悟學校秉承紅色育人的辦學理念,不同的歷史時期為祖國的建設和富強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人才的傳承,增強對學校的自豪感。</p> <p>飲水思源</p><p>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產黨”這是我校的一口古井??箲?zhàn)時期,八路軍在此駐扎,村子里沒有水井,鄉(xiāng)親們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為了解決老百姓吃水困難,八路軍戰(zhàn)士就在這里挖了一口井,如今,這口古井依然為學校的建設發(fā)展提供水源。飲水思源,特有的紅色遺跡成為了感恩教育的重要載體。</p> <p>紅色課程教學室外展示區(qū)</p><p> 紅色校本課程展示區(qū)。多年來,我校紅色校本課程采取“點餐式”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力推動了紅色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成效顯著。</p> <p>紅色研學實景教學區(qū)</p><p> 這是學校特有的校內紅色研學實景教學區(qū)。學生進入校內紅色研學課堂,學習掌握挑擔送糧、小推車支前、石碾碾米、抗戰(zhàn)救護等科目知識,穿越時空,體驗沂蒙老區(qū)人民在戰(zhàn)火連天的歲月中不怕犧牲,擁軍支前的奉獻精神和愛國熱情。</p><p> 在這片歷史悠久、革命先烈血汗浸染的紅色熱土,我們大力弘揚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開展紅色研學旅行,踐行鄉(xiāng)村教育哲學,我們在紅色文化、傳統(tǒng)文化和特色文化敦厚的土壤里,創(chuàng)新出鄉(xiāng)村紅色教育的哲學,讓紅色文化與世界對話,與未來對話,力推國家課程本土化實施,讓國家課程的知識、精神和理念在山鄉(xiāng)孩童心中扎根。從而在紅色知識涉獵中靜心學知識;在紅色思維訓練過程中潛心練思維;在紅色創(chuàng)新體驗中,培養(yǎng)探索精神,努力用心做紅色基因傳承人。</p> <p> 數(shù)日操勞,新型孟良崮戰(zhàn)役的開始,蔡校長帶領全校師生在各級領導的統(tǒng)籌指導下,和各位領導專家們共同奮戰(zhàn)日夜拼搏,終于以會議順利完成和沂蒙山感人大劇而劃上圓滿句號!由衷的感謝各位領導專家對孟良崮教育的關心與支持!</p> <p>孟良崮實驗學校迎接全國紅色教育現(xiàn)場會籌備組成員合影(部分)</p><p>一群人</p><p>一件事</p><p>一條心</p><p>一起拼</p><p>一定贏</p> <p> 紅色傳承、課程改革,我們一直在路上……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紅色教育課程改革做深做細做實,用紅色文化引領孟良崮山腳下的孩子健康成長。培根鑄魂、傾心育人。</p><p> 我們的家鄉(xiāng)是一片紅色熱土,我們的學校矗立在英雄孟良崮腳下。多年來,我們時刻牢記習爺爺?shù)慕虒?,立志向、修品行、練本領,從小培養(yǎng)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懷,努力做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國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接班人,傳承紅色基因,踐行沂蒙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p><p><br></p><p>https://mp.weixin.qq.com/s/L4jnkcZFAUGkoDpS9xFxfw</p> <p>沂南縣孟良崮紅色教育線上教育課堂</p><p>特別感謝:</p><p>山大華特臥龍學校</p><p>趙友翠、王莉、李軍、各位老師的大力支持</p> <p>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k3MDAyMDgyNA==.htm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