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 2020年11月17日沂蒙大地迎來了入冬來的第一場甘霖,更加欣喜的是沂南縣孟良崮實驗學校迎來了全國各地紅色專家來校參加全國紅色課程改革現(xiàn)場會。 <div><br></div> 下午2時許教育部攜全國紅色教育專家百余人乘坐的3輛大巴車徐徐駛進孟良崮實驗學校 蔡宗廣校長和領(lǐng)導們前來迎接 沂南縣孟良崮實驗學校地處孫祖鎮(zhèn)這片紅色沃土,英雄孟良崮東麓,革命歌曲《跟著共產(chǎn)黨走》的誕生地。 學校前身為1939年創(chuàng)辦的代莊抗日小學,抗大一分校曾在此舉辦過培訓班。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現(xiàn)有18個教學班,教師86名,學生834人。2018年2月被全國紅軍小學建設(shè)工程會命名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山東沂南孟良崮紅軍學?!?多年來秉承紅色育人理念,為祖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 參加活動的有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課程處副處長王杉杉,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沈湘平,山東師范大學教授柳夕浪,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課程處干部孟璨等。 <p>陪同的專家有臨沂市教育局陳景山副局長,朱成廣科長,沂南縣委宣傳部范如峰部長,沂南縣政府黨組成員、沂南一中校長姜自忠等。</p> 領(lǐng)導和專家們走過大廳步入會議室 蔡宗廣校長向?qū)<覀儫崆檠笠绲慕榻B了學校如何開展紅色課程及成果。 教育專家仔細聽取報告 聽完報告,專家們參觀了學生作品 專家們參觀了學校展板文化 學校深挖紅色教育資源,建立紅色教育主體教室,通過“我的家鄉(xiāng)我自豪”、“我的先輩我敬仰”、“我的榜樣我學習”、“我的學校我光榮”、“我的夢想我追逐”等版塊詳細記錄了學校70多年的成長歷程。 小講解員自豪地向?qū)<翌I(lǐng)導們解說 專家們聽得津津有味 專家們看到孩子們精彩的講解,高興萬分,紛紛拍照留念,有幾位年長的爺爺和孩子們親切合影留念 山東大學教育專家胡家臣在上世紀50年代貧苦歲月里,每周生活只靠一壇子野菜維持度過,他艱苦學習的精神激勵著代代學子。聽了小講解員的講解,專家們也很受感動。 北京科技大學教育專家胡乃連刻苦學習的精神鼓勵著學生們奮發(fā)向上。 1977級學生高軍是沂南作家協(xié)會主席,他寫的《紫桑葚》編入五年級教科書中。很多作品都是孩子們喜歡的,讀到師哥的作品學生們很自豪。 沂蒙鄉(xiāng)村振興“好支書”劉乃軍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致富不忘母校發(fā)展,為學校建設(shè)作出很大的貢獻,也給學生們樹立了榜樣。 擁軍支前文化長廊展示了抗戰(zhàn)時期的物件,讓學生感悟"最后一碗米做軍糧,最后一尺布做軍鞋,最后一件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骨肉送戰(zhàn)場”的擁軍支前精神。 1939年,抗大一分校的抗日學堂培訓班舊址。讓學生感悟?qū)W校濃濃的歷史沉淀,增強對學生的自豪感。 與學校同齡的這棵大樹還是這樣的旺盛,樹下這口老井是八路軍為鄉(xiāng)親們挖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產(chǎn)黨”。 專家們參觀了室外展示區(qū) 蔡宗廣校長邊走邊介紹課程開設(shè)情況 專家們被這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課程而驚嘆,個個目不暇接。 繡紅旗 駐足觀望,驚嘆不已! 情景劇 蒙山高沂水長 專家們來到紅色研學實景教學區(qū),穿越時空,體驗沂蒙老區(qū)人民在戰(zhàn)火連天的歲月里不怕犧牲,擁軍支前的奉獻精神和愛國熱情。 抗戰(zhàn)救護 碾米支前 縫制鞋墊送親人 前線支援 專家們來到學生作品展示廳,被這琳瑯滿目的件件作品所吸引。這仿佛具有靈性的件件作品的靈感來自這位樸實的全國模范教師王緒堂老師。 王緒堂激情地和專家們講他是如何“石頭樹葉皆育人”的,講到盡興處還講出某些作品的來歷,引得專家們嘖嘖稱贊。 王緒堂利用當?shù)厣絽^(qū)特有的石頭、樹葉、泥巴、樹根,引導學生制作成精美的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在北京鳥巢國際會展中心展出,受到全國關(guān)工委顧秀蓮主任的好評,他這種拼命精神被大家稱為“沂蒙柴哥”。 專家們來到教室觀看了課堂教學,《紅歌鑒賞與體驗》 觀看了“創(chuàng)意樹葉畫”,專家們看到這熟練的制作情不自禁地拍照。 不知不覺已到下午4點了,天又下起了毛毛細雨,因時間和天氣的關(guān)系,活動結(jié)束啦! 蔡宗廣校長和專家們依依惜別,同時也得到了好多寶貴的建議。 孟良崮實驗學校全體工作人員向?qū)<翌I(lǐng)導們揮手告別,感謝他們的到來,感謝專業(yè)的指導,感謝誠摯的肯定與贊揚。 領(lǐng)導們辛苦了,一路順風,歡迎再來指導工作! 豐碩的成果,沉甸甸的獎杯,是一代代孟良崮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集思廣益,深挖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的結(jié)果。<b></b> 孟良崮實驗學校新一屆領(lǐng)導班子決心以這次全國紅色教育課程改革現(xiàn)場會為契機,帶領(lǐng)廣大教職員工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務實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做好紅色課程改革這項工作,勇敢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為祖國建設(shè)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顧問<div> 蔡宗廣</div><div>攝影</div><div> 高興勤 胡范友</div><div>撰文</div><div> 陳澤軍 胡范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