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indent-1">11月12日-17日,2020年南寧市興寧區(qū)三塘鎮(zhèn)中心小學教育教學優(yōu)秀教師專題線下培訓活動在北海市海城區(qū)開展,來自三塘鎮(zhèn)各小學的16名鄉(xiāng)村教師參訓。</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本次研修培訓內(nèi)容豐富,立足課堂教學研究,采用專家講座+基地校研修的模式,形成多人參與的學習研修共同體。我們有幸聆聽了李陸桂、許必豐、李祥、羅海峰、譚念君、蘇家珍、李蔓等專家學者們的講座,受益匪淺。講座精彩紛呈,深入淺出,讓我們能與名師面對面交流,向專家零距離請教,提升了我們的教育理念,優(yōu)化教學行為。</span></p><p><br></p> <p class="ql-indent-1">基地校研修過程中,我們走進北海市外國語實驗學校,感受特色。該校秉承著“仁愛·精進”的核心理念,把學校辦成一所以“外語”和“五三四”分段教學為特色,文化多元融合,與國際接軌的十二年制學校。校本課程26門,豐富多彩,讓我們體會到多元課程體系,也感受到學校的學習多樣化,是一所有品質(zhì)的學校。</p><p><br></p> 教師研討活動 教師的培訓心得 <p><b>何健仕老師—2020年11月北海培訓心得體會</b></p><p class="ql-indent-1">就著北風,11月14日上午聆聽貴州師范大學李祥教授《中小學教師的科研成長之路》專題講座。他以大量的案例并深入淺出地從"中小學教育科研為什么、中小學教育科研誰來做、中小學教育科研做什么、中小學教育科研如何做、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成果呈現(xiàn)"這五個方面進來論述中小學課題研究工作。他對課題目前存在的現(xiàn)狀剖析的很到位,為我們一線老師做課題精準把脈,提出??蒲械囊话氵^程,以及在研究的過程中應該關注教育、關注教師、關注教學。他特別強調(diào),教科研研究的問題應該源自于我們的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聽完之后自己對課題的研究路線更加清晰,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能夠更上一層樓。</p><p class="ql-indent-1"><br></p><p><b>吳美華老師培訓心得</b></p><p class="ql-indent-1">冬日的暖陽播灑熱情,我懷抱著一顆求知熾熱的心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參加優(yōu)秀教師專題培訓學習。六天的學習,內(nèi)容充實,收獲滿滿,啟發(fā)多多,受益終身。聆聽學習了李陸桂老師的《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名師教師成長規(guī)律與路徑》,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所說到的“對學科認識的深度決定了你教學的效度”,我突然頓悟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加深對學科知識的建構,扎實教學基本功,做到精細化備課,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成長。正所謂“教而不研則俗,研而不教則空”。努力做一個有知識積累,有教育情懷的好老師。北海市外語實驗學校的研修,我深切地被這所極具辦學特色的學校深深吸引,內(nèi)心驚嘆不已。更加讓我明白作為教師要具備良好的的師德師范和教學能力。在接下來幾天的學習,一堂堂專家老師的知識盛宴,我仿佛獲得了打開教育教學之門的鑰匙,實用有效的教學策略,羅海峰老師指導了如何構建高校課堂、譚念君老師通過一個個生動的課例講述如何進行課例的研修,蘇家珍老師的《提升教學藝術,打造魅力課堂》等,幾位老師的課,獲得知識的同時,更讓我對以后的教師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后,我將篤學力行,做一個愛校愛生,勤思力學的好老師,不忘初心,做孩子們的領路人,做教育的有心人。</p><p><br></p><p><b>朱招平老師心得體會:</b></p><p class="ql-indent-1">譚老師知性,大方,笑容燦爛、聲音爽朗,輕輕松松開啟了一次《課例研修的模式設計與案例研習》講座,雖然我是一名語文老師,但是仍被這場精彩的講座深深吸引了。</p><p>她以真實的課例、動人的故事講述了她的名師工作室的成立和發(fā)展、每年潛心做好一件事以及工作的收獲和成就。</p><p class="ql-indent-1">譚老師的致格研課三步走:一、教者獨立鉆研課題內(nèi)容 獨立設計教學流程,進行第一次試教;二、“開批判會”。全體成員直接開炮,針鋒相對,各抒己見;集體結合大家的意見進行致格研課。三、在研討中達成共識,根據(jù)“批判會”的意見,教者調(diào)整教學設計再次上課。給我們指明了高效的研課方式方法。而在課例設計這里,譚老師的百年老宅留下的鎮(zhèn)宅之寶,為尋寶而不斷延伸的課堂……小拓展黃金比的學習,把黃金比例的美學理念,最后回歸到生活中,升華主題,讓數(shù)學語文結合,讓教書育人充分展現(xiàn),更是讓我們開拓了視野,打開了思路。</p><p class="ql-indent-1">“教師的成長在課堂?!弊T老師的話激勵了我,我會更加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好好反思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多學習譚老師課堂研究的 “怎么樣”、“為什么”、“怎么辦”三個方面進行“致格”研課。感謝譚老師這次"接地氣、貼師心、強素質(zhì)、高效果"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p><p class="ql-indent-1"><br></p><p><b>梁雪蓮老師培訓心得</b></p><p class="ql-indent-1">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此次教育教學優(yōu)秀教師專題培訓班。為期六天的培訓,各位專家老師的講解深入淺出、細致詳盡,所授的內(nèi)容既有宏觀的理論、方法,又有具體的思路、案例,使我備受啟發(fā),收獲頗豐。作為一名專職的音樂老師,也從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認識。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反思學生發(fā)展的層次性和個性差異是克服課堂無效和低效的教學手段。以后,多提問自己“為什么?”多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p><p class="ql-indent-1">培訓只是一個開始,關鍵是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運用這次培訓所學的一些理念與理論,結合自身的特點,提升自己,讓自己的教學能力更上一個新臺階。</p><p><br></p><p><b>李苑婷老師的培訓心得</b></p><p class="ql-indent-1">經(jīng)過此次教育教學優(yōu)秀教師專題培訓讓我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尤其是湖南湘潭市雨湖區(qū)小學譚念君老師的課例研修的模式設計與案例研習一課,讓我受獲匪淺。</p><p class="ql-indent-1">譚老師課例研究三步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忽視研讀課標,在認真研究教材在這一步也做得不夠好,在備課過程中沒能瀏覽多個版本的教材、往往局限于本版本的教材,導致設計出來的課例不夠深入。在平時備課時,查閱資料我更多的是使用百度搜索,而譚老師則建議我們利用中國知網(wǎng)上的資料,才具有真實性。譚老師的“三備法"也讓我豁然開朗,在這之前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讓我感到非常困惑,在設計教案之前往往是先參考他人的教案,所以導致設計出來的是教案不符合自己的學生,更不符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因此上課效果往往不如意。譚老師建議我們一備:獨立備課不參考任何資料,二備:搜集中國知網(wǎng)他人的備課情況吸取其精華,三備:試課、反思、調(diào)整,再上課。</p><p class="ql-indent-1">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我堅信只有不斷地磨煉,終有一天會有所成就。</p><p class="ql-indent-1"><br></p><p><b>甘酈老師培訓心得</b></p><p> 很慶幸參加了河池市2020年“區(qū)培訓計劃”市級統(tǒng)籌等項目-教育教學優(yōu)秀教師專題培訓項目,通過六天的培訓分別聆聽了,李陸桂、許必豐、羅海峰、李祥、譚念君、蘇家珍和李蔓這七位專家的授課后使我收獲頗豐、受益匪淺。特別是李陸桂教授的講座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有哪些?”一節(jié)好課是問題的引領課,是合作探究課,是控制合適、走出“教書”、走進“用書教”的課。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深深領悟到,一節(jié)好課應當是有學科味道,體現(xiàn)學科特點的課,問題引領,暴露問題,解決問題,是合作探究,是控制合適、自由度適中,走出“教書”、走進“用書教”,是淺的地方往深里教,深的地方往淺里教,是學習活動真正發(fā)生,學生大腦攝入積極因子,課堂洋溢著“知識流”、“思想流”,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獲得感。一節(jié)好課也應具備:有意義,即扎實 ,有效率,即充實,有生成性,即豐實,常態(tài)性,即平實,有待改善,即真實??傊@次培訓使我深受啟發(fā)的同時,也有新的反思,在新的課改理念下,如何使學生煥發(fā)出新的光彩,是值得我去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更完美。 </p> 成果展演 我們結業(yè)啦! <p class="ql-indent-1">此次研修活動讓學員們大開眼界,更加堅定要科研教學兩手抓,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為鄉(xiāng)村教學的發(fā)展而努力!</p> <p>撰稿:朱招平</p><p>供圖:三塘鎮(zhèn)教師團隊</p><p>編輯:梁雪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