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b> 海牙是荷蘭第三大城市。雖然城市不大,但這座城市卻在荷蘭有很高的地位。這里既是荷蘭中央政府所在地,也是所有的中央政府機(jī)關(guān)和大部分外國使館所在地。另外,最高法院與許多組織也都在此辦公。<br> 海牙是荷蘭最有趣和多元化的城市之一,因為這里不僅是荷蘭的政府所在地,而且這里擁有眾多的古跡,歷史悠久的街區(qū),并且位于美麗的北海之濱。不同于阿姆斯特丹的瘋狂,鹿特丹的特立獨行,海牙自有一種海濱城市的愜意與安寧。</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街頭表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導(dǎo)盲犬帶盲人坐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舊中央火車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登威格街是海牙名牌店的聚集地,每年都吸引來自世界的游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海牙唐人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市中心商業(yè)大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海牙最大的百貨公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英國人開的百貨公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女王宮是荷蘭女王平時辦公的地方,也會舉辦一些節(jié)慶活動,如果宮殿屋頂升起了荷蘭國旗,說明女王正在這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和平宮是聯(lián)合國國際法庭、國際法圖書館和國際法學(xué)院的所在地,整個建筑極為恢宏壯觀。它是一座荷蘭紅磚建筑,屋頂是灰色石板,屬于新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整個建筑極為宏大,鐘樓高達(dá)80米。 和平宮建于1907年,歷時6年建成,在和平宮修建的過程中,還受到了很多各國送來的禮物,多數(shù)都用于建筑和裝飾和平宮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和平宮展示宣傳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和平宮前花基上用不同文字刻著“和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海牙國會大廈是17世紀(jì)的古典建筑,它擁有精美的吐水口和工整對仗的窗戶設(shè)計,從這里可以感受到莊嚴(yán)古樸的堅毅精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氣勢恢宏的海牙國會大廈是13世紀(jì)荷蘭伯爵的住所,也是荷蘭的政治中心和政府所在地。國會大廈有三個入口和四座大門。大廈的中央是美麗的騎士廳。騎士廳左右兩側(cè)的建筑物曾經(jīng)是總督的住所,而現(xiàn)在則是議會的上議院和下議院。<br> 荷蘭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基本都是以國會大廈為背景。女王的年度演說(9月的第三個星期二)、國會開幕、官方接待以及國會內(nèi)部會議都在這里召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梅斯達(dá)格全景觀美術(shù)館是一座為了一幅畫而專門建造的博物館。這幅全景畫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精致、最大、最古老的360度全景畫,長120米,高14米,由荷蘭畫家H.W.梅斯達(dá)格、他的妻子以及其他海牙學(xué)派畫家共同創(chuàng)作,描繪了19世紀(jì)80年代北海邊上的漁村席凡寧根。由于展廳頂部有自然光線透過,使整幅畫在不同時間、不同角度審視,會根據(jù)光線變化產(chǎn)生奇妙的效果,更為逼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莫里茨皇家美術(shù)館位于海牙市中心,這里本來是荷蘭駐巴西總督、荷蘭王子約翰·莫里茨于1636-1641年間為他自己而建的宮殿,后來演化成美術(shù)館。館內(nèi)藏品精致,主要為自荷蘭黃金時代以來的杰作,包括維米爾、倫勃朗、史堤、哈爾斯、鮑特以及無數(shù)大師的繪畫作品。<br> 莫里茨皇家美術(shù)館的鎮(zhèn)館之寶是17世紀(jì)與倫勃朗齊名的荷蘭畫家維米爾于1665年創(chuàng)作的油畫—《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許多現(xiàn)代藝術(shù)家認(rèn)為,少女的回眸一笑足以與蒙娜麗莎的微笑相媲美。還收藏有大量珍品,如:派勒斯·波特的《公牛》、倫勃朗的《杜普教授的解剖課》、約翰尼斯·維米爾的《代爾夫特風(fēng)景》、揚·斯特恩的《聽到它,歌唱它》、老揚·布呂赫爾與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人類在伊甸園的墮落》、弗蘭斯?哈爾斯的肖像畫、倫勃朗自畫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杜普教授的解剖課》畫于1632年,是倫勃朗的成名之作。畫中一共有8個人,最右邊的就是醫(yī)學(xué)博士杜普教授,他是這幅畫的中心人物,占據(jù)了畫面的大部分空間。他正在聚精會神地解剖著手術(shù)臺上的尸體,尸體臂部的肌肉清晰逼真。左邊的7個人都在仔細(xì)看著教授的動作。他們的表情各異,真實可信。教授也許正在講述解剖原理與手術(shù)實踐的方法,其余的人則凝神察看,聆聽教授的講述。這種情節(jié)性肖像畫不僅反映了荷 蘭新興資產(chǎn)階級對繪畫的新要求,也展示出那個時代對于科學(xué)的探求精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倫勃朗《自畫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派勒斯.波特《公?!?lt;/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是荷蘭黃金時代巨匠維米爾的代表作,畫中少女的驚鴻一瞥仿佛攝取了觀畫者的靈魂。維米爾在這幅畫中采用了全黑的背景,從而取得了相當(dāng)強(qiáng)的三維效果。黑色的背景烘托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光彩奪目。畫中的少女側(cè)著身,轉(zhuǎn)頭向我們凝望,雙唇微微開啟,仿佛要訴說什么。她閃爍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頭稍稍向左傾側(cè),仿佛迷失在萬千思緒之中。少女身穿一件樸實無華的棕色外衣,白色的衣領(lǐng)、藍(lán)色的頭巾和垂下的檸檬色頭巾布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br> 維梅爾在畫中使用平凡、單純的色彩和有限的色調(diào)范圍,然后用清漆取得層次和陰影的效果。這幅畫另一個矚目之處,是少女左耳佩戴的一只淚滴形珍珠耳環(huán),在少女頸部的陰影里似隱似現(xiàn),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珍珠在維梅爾的畫中通常是貞潔的象征,有評論家認(rèn)為這幅畫很可能作于少女成婚前夕。<br> 畫中少女的氣質(zhì)超凡出塵,她心無旁鶩地凝視著畫家,也凝視著我們。欣賞這幅畫時,觀者會很輕易地融化在這脈脈的凝望中?!睹赡塞惿奈⑿Α返镊攘驮谟谒纳衩?,無人知曉這個女子到底為何能散發(fā)出如此恬靜的微笑,而畫家又是在怎樣的心情下畫下了這樣的作品。<br> 此畫面世三百多年來,世人都為畫中女子驚嘆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huán)的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cè)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唯《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亦如《蒙娜麗莎》一樣,是一個千古遺謎。<br> 《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被稱為北方的蒙娜麗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代爾夫特風(fēng)景》~維米爾選取城市生活中僅有的一點場景與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未經(jīng)任何添加卻賦予它們超驗的意味。越過水面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既是代爾夫特又是祥和的圣城耶路撒冷。這座城市包容著深邃的多樣性,但是畫家沒有使用夸張,而是通過簡單的屋頂、塔樓、教堂、民宅、陽光照耀的房屋和陰影籠罩的建筑顯示出其中暗含的紛繁復(fù)雜。頭頂是遼遠(yuǎn)的蒼穹,烏云正在散去,我們幾乎能看見明亮的藍(lán)天在一點點擴(kuò)大。碼頭上幾個微小的人影表現(xiàn)得也很生動。那就是我們——還沒能走進(jìn)那座圣城,內(nèi)心焦灼,但滿懷希望。船停泊在岸邊,畫面上看不出可以阻礙我們的障礙。正是這種極其普通的景色如此強(qiáng)烈地喚起我們對天堂的渴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博斯舍爾特《窗口之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魯本斯《老婦與小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漢斯·賀爾拜因《自畫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魯本斯《人類在伊甸園墮落》</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