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國培計劃”貴港市統(tǒng)籌項目——鄉(xiāng)村中小學專業(yè)能力建設項目——培訓者團隊硏修班(初中)硏修拉開了帷幕,70名來自貴港、桂平、平南的培訓團隊成員,集結四川省成都市進行一場教師專業(yè)能力建設的文化盛宴!</p><p> 培訓在簡單而隆重的開班典禮中拉開了序幕……</p><p> </p> <p> 開班儀式由班主任黃亞娜老師主持。</p> <p> 介紹班級委員會</p> <p>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朱遠平教授從新時代和黨的十九大后對教師的新作為、新要求,師德師風講起,我們從他的講座中明確了新時代初中教師的責任和擔當。了解目前初中教師培訓理念,也了解了當前初中教育的特性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參加本次培訓的任務和目的有了一定的認識,也明確了自身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不僅要提升自身的素質和教育水平,更要思考如何提高被培訓者的積極性。他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談到教育技術等各類培訓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等問題。新時代的教育需要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支撐,教師行業(yè)本是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朱教授的講座為我們今后的培訓工作提供了路徑,也讓我們對本次培訓肩負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知。</p> 學員小結1 <p> 第一學習小組成員馮康老師對朱教授的講座談了自己的學習心得,他說通過這次培訓學習,對自己有了新的定位,也對今后在學校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p> <p> 下午,班主任黃亞娜用兩三分鐘的韻律操拉開了下午學習的為幕,瞬間點燃了老師們學習的熱情,也拉近了學員和朱教授的距離。</p> <p> 朱晟利教授是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教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他本次講座專題是《新時代初中教師培訓項目的科學規(guī)劃設計》。講座主要圍繞六大板塊展開: 一、認識培訓對象。二、確定培訓主題。三、制定培訓目標。四、設計培訓課程。五、選擇培訓方法。六、評價培訓效果。朱教授整個講座過程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用一個個實用性較強的案例,層層剖析了如何科學規(guī)劃世紀新時代初中教師的培訓項目。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 美國著名教育學心理學家馬爾科姆 · 諾爾斯的成人學習特點;如何圍繞《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設計培訓項目;培訓項目設計應該關注的重點培訓課程的五用標準是: 有用、夠用、好用、實用、耐用;科學規(guī)劃設計培訓項目需要遵循成人學習規(guī)律;學習過程設計要做到“學員為本,以終為始,基于改變”。</p> 學員小結2 <p> 第一學習小組成員曾小春老師在朱晟利教授的講座談感受。培訓者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作為有職責感的教育者,必須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積極提升自我核心素養(yǎng),及時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中的新情景、新問題。</p> <p> “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專家們的講座,理論性和實用性結合,高屋建瓴,深入淺出,讓我們對教師隊伍建設,教書育人的文化傳承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和感悟。同時對我們今后的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有很強的指導性。相信在今后的幾天學習里,在專家們的指導和班主任的關懷下,我們能通過這次培訓,在業(yè)務能力上有很大提高,工作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為貴港市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和教師隊伍建設貢獻一份力量!</p> <p> 濃濃秋意,濃濃天府情??次覀兊耐?,聚精會神,筆記認真,求知若渴。強將手下無弱兵,今天聚在天府之國,聆聽朱教授的專業(yè)知識。從今天開始,做著同一份工,誰敢說我們不是精英。</p> 學員心得體會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桂平市尋旺二中 陳金</span>: 秋風蕭瑟,潤物細無聲。沐浴黨恩,激揚新生命!</p><p> 通過這次培訓,有幸聆聽朱遠平、朱晟利兩位專家的專題報告后,感受到他們深厚的培訓理論素養(yǎng),領略到如何構建有質量的教育培訓體系和經(jīng)驗。展望未來,學習、提高永遠在路上,將不忘教育之初心,牢記育才使命,借鑒本次培訓掌握、學到的新知識、新理念和有效方法,做好學校各項教科研培提質工作,學習、喚醒、磨礪、成長、發(fā)展、自主、創(chuàng)新,全面促進學校教學和育人體系質量的提高!</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桂平市麻垌一中陳耀鵬: </span> 通過教授的培訓,結合新時代育人項目特點,全面提高培訓教師素質教育針對性。平等對待教育公平,用同一條平行線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yǎng)專業(yè)素質扎實、通識素質過硬、創(chuàng)新技術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教師團隊為目標,構建起了以“三維"為特征的素質教育模式。讓農村教育更接近城市教育,全面培養(yǎng)高素質教師隊伍,讓鄉(xiāng)村教育更均衡。</p> <p>撰稿: 第一小組全體成員</p><p>攝影: 第一小組全體成員</p><p>組長: 曾麗</p><p>組員: 羅偉強、閉宏逵、曹斯亮、曾斌祥、陳金、陳耀鵬、陳振寧、馮康、曾小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