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援朝抗美史非凡,</p><p class="ql-block">唇齒相依應請函。</p><p class="ql-block">械庫刀槍重噴火,</p><p class="ql-block">和平鴿燕少呢喃。</p><p class="ql-block">將強智擺連環(huán)陣,</p><p class="ql-block">士勇心穿鐵甲衫。</p><p class="ql-block">三八線邊拼死活,</p><p class="ql-block">贏來七十話甘咸。</p><p class="ql-block"> ——2020.10.31</p><p class="ql-block"> 為了紀念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七十周年,最近各種媒體,各地團體,進行報道和舉行活動。<b>淶涿縣人民政府的開創(chuàng)者、第一任縣長王?。阋挥? 朝鮮人)</b>,黨的“七大”代表。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異國他鄉(xiāng),卓越地領(lǐng)到了淶涿人民的抗日斗爭?;貒笕胃毕唷⒋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樸一禹作為長期在中國從事革命功勛卓著的革命家,在中朝友誼和重大行動中,起著聯(lián)絡和紐帶的作用。1949年6月,他和朝鮮人民軍政治部主任金一(樸德三)到中國請求軍事支援,對抗李承晚的軍事勢力,借回了以朝鮮人為主組建的中國東北軍的164師和166師兩個朝鮮師(還有156師當時正參加中國南方的解放戰(zhàn)爭),壯大了朝鮮的武裝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b>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憑著他對中國抗戰(zhàn)的卓越貢獻,與毛主席和中國人民的特殊關(guān)系,作為特使,到中南海請求出兵援朝。任志愿軍副司令、副政委,中朝聯(lián)軍副政委、副司令員,</b>為組織指揮抗美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借此時機,根據(jù)父親<b>鄭君(鄭福順——王巍的秘書)</b>當年的講述,把零碎的材料整理歸納,佐以歷史文字旁證,做一個系統(tǒng)的真實歷史記錄。也以此緬懷為中國抗戰(zhàn)、抗美援朝做出杰出貢獻的“淶涿縣長”王?。阋挥恚├锨拜?。</p> <p class="ql-block"><b> 王?。阋挥恚┑窖影? 在太行山抗戰(zhàn)蹤述</b></p><p class="ql-block"><b> 前言:</b>作為在“淶涿縣”幸福生活的后輩人,我們有責任把淶涿縣政府的開拓者,第一任縣長王巍的抗戰(zhàn)足跡,理順清楚,我是一個被王巍(樸一禹)領(lǐng)上革命道路,并長時間追隨從事抗戰(zhàn)的老革命鄭君(鄭福順)的后代,是多年多次聽父親的講述,并查閱有關(guān)資料,糾正有些學者由于資料有限和時間的長久,記述過于籠統(tǒng),脈絡不是很清晰,甚至有些經(jīng)歷時間順序顛倒,重大事件的主人公張冠李戴(最近一朋友從文摘報看到說到中南海送抗美求援信的特使寫的是樸憲永),有點亂,致使讀者誤解。</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給《巨人的較量》一書作者提出糾正后,作者給我的回復和對文章的糾正,并查證了歷史資料——“周恩來的親筆批示。</p><p class="ql-block"> 《巨人的較量──抗美援朝高層決策和指導》:金日成、樸憲永聯(lián)名的求援信是誰送到北京呈給毛澤東的? 在1999年筆者出版《巨人的較量》一書前,涉及到這個事的幾乎所有文章和著作都說是朝鮮內(nèi)閣副首相兼外相樸憲永到北京,將求援信交毛澤東。筆者在《巨人的較量》一書第二章第二個問題中,正面交代糾正了上述說法。書中交代說:“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nèi)務相、人民軍次帥樸一禹,持金日成、樸憲永10月1日寫給毛澤東的求援信,前往北京。10月3日,樸一禹將這封求援信當面呈遞毛澤東?!痹诠P者主編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第一卷中的交代與此基本相同。筆者之所以這樣寫,也是查到了金日成、樸憲永聯(lián)名給毛澤東求援信原件復印件上,有周恩來親筆所注:“一九五○年十月三日樸一禹面呈主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的《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三冊第380頁上,1950年10月2日,周恩來《關(guān)于樸一禹來京事給倪志亮的電報》也能證明這一事實(倪志亮時任中國駐朝鮮大使)。這個電報指出:“估計張一杜同志二號夜可抵沈,三號當派飛機接來北京?!彪妶罄镎f的張一杜就是樸一禹?!毒奕说妮^量——抗美援朝高層決策》是2010年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齊德學。</p><p class="ql-block"> 王巍縣長到平西的經(jīng)歷,不是有的文章寫的流亡中國,到延安,參加共產(chǎn)黨,隨鄧華部隊到的平西,他原不是鄧華部隊的。是朝鮮淪陷后,他和幾十萬朝鮮人一樣,流亡中國東北,是在延吉加入的中國共產(chǎn)黨。東北淪陷后流亡華北,七七事變前就到了平西,是從平西到淶源(即晉察冀)找楊成武、鄧華的八路軍,又隨鄧華挺進冀東的部隊到平西集結(jié),又返回平西的。再隨鄧華部隊挺進冀東,冀東暴動失利,再度返回平西。</p><p class="ql-block"> 王巍縣長和所有流入中國的職業(yè)革命家一樣,先是在本國當?shù)禺斀處煏r就從事民族解放運動,日本占領(lǐng)朝鮮后到中國東北延邊中學當教員,從事抗日活動,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加東北抗聯(lián)活動。東北淪陷后流亡關(guān)內(nèi)(父親說大概是1935年王巍老師到平北的,因延吉三道灣抗日根據(jù)地被日偽占領(lǐng),制造“四方臺事件”誘使中共東滿特委組織部長、延吉縣委書記李相默和二軍獨立師師長朱鎮(zhèn)帶隊逃跑叛變。也是紅軍到達陜北那年),華北大約有20萬朝鮮人。王巍縣長流亡華北后,到平西從事抗日活動,在南口扶輪學校、平西淶涿邊界的蟒石口、王各莊、王村、東古丘等學校,以教師為掩護,(其實當教師,能掙幾斗糧食,是生活的來源,大家不要拿現(xiàn)在的官員套當年的革命者,是沒人發(fā)工資的,都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秘密開展抗戰(zhàn)動員,并進入到由東北人趙侗在平西組建的“國民抗日軍”,后被八路軍統(tǒng)戰(zhàn)的“晉察冀第五支隊”做黨的秘密工作。</p><p class="ql-block"><b> 后鄭君告訴王巍老師說,聽從山里往平原販山貨趕羊的人說,平型關(guān)大捷后,淶源那面有八路,鬧得挺厲害的,38年剛過了年,王巍就帶著鄭君等學生,從平西的淶涿出發(fā)過淶源到五臺山(晉察冀)一分區(qū)找楊成武、鄧華的八路軍隊伍,一路風餐露宿,與老百姓家討口飯吃,走了五六天。又隨鄧華支隊返回平西。</b>任宣涿懷聯(lián)合縣長,鄭君任秘書。八路軍四縱在平西集結(jié)部隊挺進冀東,王巍任民運科長,帶著他的學生鄭君等隨組建的四縱到冀東參加暴動,任薊縣縣長,鄭君任縣長秘書兼十六暴動總隊政委。冀東暴動失利,四縱回師平西,開辟平西抗日根據(jù)地,王巍任政治工作團團長,鄭君任秘書。肖克到平西組建挺進軍,王巍任淶涿辦事處主任、淶涿縣長。這段大家是應該清楚的。</p><p class="ql-block"> 就是到延安中央黨校,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和在延安及到1945年的活動資料介紹的有些簡單凌亂。朝鮮的職業(yè)革命家,都是老資格,都是先從事革命或抗日活動,流亡中國繼續(xù)從事抗日革命活動,后被派到延安工作或?qū)W習。不同于國內(nèi)一些有志于抗戰(zhàn)的志士和青年知識分子,從國統(tǒng)區(qū)投奔延安,上黨校、抗大、魯藝再到各抗日前線的路子。王?。阋挥恚┳鳛槠轿骺谷崭鶕?jù)地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淶涿縣”的縣長,黨的七大候補代表,到延安參加黨的七大會議,途中先參加了武亭在八路軍駐地山西桐峪召開的朝鮮革命聯(lián)合大會。在延安等待“七大”會議期間,由于代表不能按時到達會期延遲,被安排到中央黨校學習。后為辦朝鮮人自己的軍政學校取得經(jīng)驗,到已搬到太行山的“抗大”總校學習。日軍五一冀中大掃蕩,到涉縣組建朝鮮義勇軍,任政委、副司令,辦起了培養(yǎng)朝鮮人的軍政學校,任副校長。司令、校長是參加過長征的朝鮮籍老紅軍武亭。1943年率隊撤回延安,繼續(xù)培養(yǎng)朝鮮人民的軍事力量。1945年參加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奉朱德總司令命令,率朝鮮義勇軍7個支隊奔赴東北,被編為東北野戰(zhàn)軍的3個師。后回國。</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鄭君(鄭福順)當年的部分講述,參考部分佐證資料,主要寫了到延安前后的經(jīng)過,和在太行山同八路軍一起開展抗日斗爭。</p><p class="ql-block"> 至此紀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我們緬懷“淶涿縣”第一位縣長,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中朝聯(lián)軍副總司令、副政治委員樸一禹(王巍)老前輩。</p><p class="ql-block"> ——2020.10.31</p> <p class="ql-block"><b> 正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一、1941年2月,王?。阋挥恚┌凑瞻寺奋娍偛康闹甘?,離開平西淶涿縣,到太行山根據(jù)地的八路軍總部山西桐峪參加 了</b><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華北“朝鮮青年聯(lián)合大會”,</b><b style="color:rgb(1, 1, 1);">任聯(lián)合會執(zhí)委。</b>隨后協(xié)助八路軍總部直屬炮兵團團長武亭(唯一幸存的參加長征的朝鮮籍將領(lǐng)),聚集被日寇掃蕩圍剿打散的各地朝鮮籍抗日志士和革命者,<b>組建“朝鮮義勇軍華北支隊”。</b>彭德懷副總司令到會講話。 </p><p class="ql-block"> 鄭君(鄭福順)回憶說,王巍縣長40年底的一天和他們說,要到八路軍總部去開會,是武亭組織的朝鮮人的抗日同盟會,我陪同縣長到了冀熱察黨委的駐地門頭溝的塔河村,一是由于當時各縣直屬冀熱察區(qū)黨委領(lǐng)導,又由于2月日軍轟炸了挺進軍司令部的馬欄村,司令部也搬到了這里。區(qū)黨委書記馬輝之和挺進軍司令肖克都在這里,接見了我們,因一路要通過淶源一分區(qū),給開了通行證。因反掃蕩困難時期,肖克將軍給彭副總寫了封信,還讓帶了一包板栗。因路途較遠,我們經(jīng)請示,給王巍縣長弄了匹馬騎著走的。臨走前還和我及董一歐等交代,做李春芳反正,還有從岐溝逃出來的郭宗善的二大隊,適當?shù)臅r機打回去等事宜。因做地方武裝統(tǒng)戰(zhàn)等地下工作,是王巍縣長的專長。這之前,王巍縣長已化裝成八路首長與李春芳接過頭,因都是東北逃進關(guān)內(nèi)的,有一樣的國恨家仇的情感。當時王巍老師并沒有說不回來。</p><p class="ql-block"> 過了半個月,上級派由挺進冀東失利后,隨鄧華宋時輪四縱返回平西的冀東薊縣抗日救國總會會長,卜庸代理“淶涿縣”縣長,只到任3幾個月就調(diào)走,又回冀東任遵薊縣縣長,后遭敵圍困,身負重傷,保持民族氣節(jié)飲彈殉國。后上級又派挺進報負責人許烈到任。許烈是黑龍江五常人,曾在哈爾濱政法大學的前身——哈爾濱經(jīng)濟司法高等學校學習,九一八事變后入關(guān)到平西參加了趙僮的學生軍,解放后任中央司法部副部長,39年由挺進報社長,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張致祥介紹入黨并到平西挺進報社工作,可三幾個月也調(diào)走了。他倆都是臨時來負責的,后來由于形式嚴峻了,根據(jù)地大大縮小,組成了“房淶涿”縣,上級派王天瑞來當縣長,我們感覺王巍縣長不回來了。</p><p class="ql-block"> 后來才知道,參會期間,彭德懷副總司令和武亭會長,了解到他是老師出身,有學問,口才也好,又是老資格的職業(yè)革命家,對敵斗爭機智勇敢,為人忠誠厚道,就讓他一起做“朝鮮義勇軍華北支隊”的組建工作。八路軍太行總部也接到延安通知,黨的七大代表報到及中央黨校辦班選送學員。41年3月,王巍到延安后,七大會議延期,被安排到中央黨校參加學習。后來見到王巍老師,他也說了當時的情況,還說參加這次會議的有杰出的人民音樂家鄭律成,他被選為“華***青年聯(lián)合會”副會長。</p><p class="ql-block"> 文史資料談《華***青年聯(lián)合會述略》——河北師范大學歷史系 。 在中國敵后抗日根據(jù)地的朝籍革命者,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長期與中國共產(chǎn)黨共同奮斗的老紅軍、老革命。雖然人數(shù)較少,但有豐富的革命經(jīng)驗,是根據(jù)地朝鮮僑民進行抗敵斗爭的領(lǐng)袖和核心;二是從中國國民政府統(tǒng)治區(qū)轉(zhuǎn)移至敵后根據(jù)地的朝鮮義勇隊將士,是根據(jù)地朝鮮僑民抗敵斗爭的骨干力量;三是來自華北、華中、華南淪陷區(qū)投誠、被俘的日軍朝籍士兵和投奔根據(jù)地的朝籍僑民和青年學生,他們是根據(jù)地朝僑抗日斗爭的基本群眾。</p><p class="ql-block"> 1940年,原在國統(tǒng)區(qū)和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活動的朝鮮義勇隊,為了躲避這時日偽的猖狂掃蕩,保存力量,在中共的影響和八路軍總部的安排下,向華北敵后實施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其主力部隊北渡黃河,進入太行山根據(jù)地,實現(xiàn)了與八路軍三八五旅的勝利會師。</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進入太行山根據(jù)地的朝鮮義勇隊會同各界朝僑,在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山西桐峪舉行華***青年聯(lián)合會成立大會。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自到會祝賀。會議決定成立華***青年聯(lián)合會,選舉老紅軍將領(lǐng)、朝籍革命者武亭為會長,組建朝鮮義勇隊華北支隊。會議特別強調(diào)“中國抗日與朝鮮民族解放運動密不可分”,號召朝籍革命者“積極參加中國抗日戰(zhàn)爭,打擊日寇,促進朝鮮民族解放事業(yè)”。聯(lián)合會的建立標志著有組織的朝鮮反日復國運動已在敵后抗日根據(jù)地開展。</p><p class="ql-block"> 武亭:本名金武亭(1905—1952),朝鮮將領(lǐng)。1905年生于朝鮮咸鏡北道鏡城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全程走過長征的朝鮮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最早的創(chuàng)始人,1938年1月任八路軍總部直屬炮兵團團長?;貒笕纬r勞動黨第二書記,朝鮮人民軍第二軍團長,也是朝鮮早期的第二號領(lǐng)導人,1950年武亭被撤消一切職務,開除軍職。在1952年10月,在一間普通的軍人醫(yī)院里去世。</p> <p class="ql-block"><b> 二、1941年2月至1941年12月,樸一禹(王巍)作為平西抗日根據(jù)地的外國人“黨的七大代表”,到延安準備參加大會。由于會議一再推遲,被安排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b></p><p class="ql-block"> 1941年2月,樸一禹參加“華***青年聯(lián)合大會”后,去延安報到參加黨的七大。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就做出了“最近時期內(nèi)”召開黨的七大的決定,1938年1月給各地黨組織發(fā)出了通知,由于等待共產(chǎn)國際的指示和準備報告,未能立即召開。1939年6月,中央書記處又發(fā)出了第二號通知,做出了增加代表名額的規(guī)定,6月又發(fā)出第三號通知,要求“注意選舉當?shù)赜行叛龅狞h與群眾的領(lǐng)袖”,并規(guī)定正式代表外,增選后補代表150人。作為新開辟的平西根據(jù)地,又是外國籍的當?shù)厝罕娍谷疹I(lǐng)導人的王巍縣長,無疑是最佳人選,因平西根據(jù)地38年下半年才正式由八路軍開辟,39年初肖克領(lǐng)導的挺進軍到平西,根據(jù)地不斷擴大,所以王巍縣長被選為“黨的七大后補代表”。40年后各地代表,通過敵人的層層封鎖,跋山涉水不斷陸續(xù)趕赴延安。1941年2月,樸一禹代表從山西八路軍總部駐地,參加華***籍抗日志士的聯(lián)盟大會后,同當?shù)匕寺奋姷拇?,以及抽到延安中央黨校和抗大的學員一起出發(fā)到的延安。</p><p class="ql-block"><b> 由于各地代表不能按時到達和后來形勢的嚴峻,代表大會一再延遲。中共中央書記處就組織等待的代表,一部分安排工作,大部分到中央黨校學習。樸一禹代表就是這時被安排到中央黨校學習的,</b>使之提高革命的理論。之前中央黨校一期學期是三個月,41年開始定為一年制,這期是從1941年的3月到12月。樸一禹學員是外國人,少數(shù)民族,又是最早開辟平西淶涿抗日根據(jù)地的有杰出貢獻的知識分子,特別受到了毛澤東、任弼時、張聞天,組織部長陳云等中央領(lǐng)導的重視,并多次接見談話。</p><p class="ql-block"><b> 佐證資料摘錄。</b></p><p class="ql-block"><b> (1)1941年樸一禹(王巍)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有中國第一女大使丁雪松見證。</b>見丁雪松(鄭律成的夫人)回憶錄,《我和鄭律成》》。1938年趙玲介紹我和鄭律成相識后來相愛。1939年1月間,律成在抗大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趕忙跑來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我。當年5月,他轉(zhuǎn)為正式黨員。但是明朗的天空,很快飄過來一層濃重的烏云,一天,律成面帶愁容地跑來找我,說是他在政治上受到了懷疑。有關(guān)部門領(lǐng)導得到通知,提到朝鮮人情況復雜,今后不僅不再吸收他們?nèi)朦h,已經(jīng)入黨的也停止黨籍。 40年“三八”節(jié)、校慶等演出活動后,女大校領(lǐng)導發(fā)現(xiàn)我和律成來往密切后,特派我的兩個老搭檔,也是高級班同學王玨(后改名王東瑜)和彭克來找我談話,說朝鮮人情況復雜,政治上不一定可靠,要我慎重對待。我知道他們是一番好意,也把我知道的鄭律成的情況向她們做了介紹,結(jié)果她們倒同情起我來,最后,女大副校長柯慶施親自出面找我談話,大意是:聽說你和鄭律成比較接近,你要好好考慮一下。轉(zhuǎn)眼到了1941年初,我擔任了綏德、米脂兩縣選舉工作團副團長,離開了延安,這年11月,我又回到延安,又參加了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的籌備工作,組織上派我到新選舉出來的邊區(qū)政府副主席李鼎銘先生那兒當秘書。正是在邊區(qū)參議會開會前夕,八路軍炮兵團團長武亭同志從前方趕回延安參加會議。<b>延安審干時,朝鮮的同志,只有個別幾個人例外,一個是和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一起參加過長征的,當時是八路軍炮兵團團長的武亭,一個是正在中央黨校學習的王?。礃阋挥恚?1年底的一天,</b>我到中央組織部找陳云同志,我鼓起勇氣對這位可敬的領(lǐng)導說:“我有一個私人問題想請示一下組織的意見。鄭律成在政治上有沒有問題?”,陳云回答說“到現(xiàn)在為止,沒有任何材料說明他有問題,但是也沒有任何材料證明他沒有問題?!蔽艺f“我和鄭律成交往已有三年,彼此感情很好,請示組織我是否可以和他結(jié)婚?”陳云同志看了我一眼,笑笑說:“你們自己決定,組織上不予干涉?!蔽野堰@事告訴了武亭同志,他找到陳云同志說“鄭律成沒有問題,他的家是革命的家庭,我和他二哥還在一個支部過過組織生活?!辈裎也灰侏q豫。武亭是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幸存下來的一位朝鮮同志,黨非常信任他,武亭同志的到來,是我和律成關(guān)系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我們幾經(jīng)周折,終于結(jié)合了,1941年12月,我們舉行了婚禮?;槎Y是在魯迅文學藝術(shù)學院的一間大平房舉行的,由周揚同志主持,武亭等朝鮮同志也參加了。</p><p class="ql-block"><b> 丁雪松(1918年5月 — 2011年5月),</b>女,四川巴縣人(今重慶市巴南區(qū)),中國第一位駐外女大使,著名作曲家鄭律成的夫人。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40年底 調(diào)任邊區(qū)政府副主席李鼎銘先生處任秘書。1941年12月,與鄭律成結(jié)婚。1942年8月,鄭律成被派往太行山八路軍總部工作,任華***革命軍政學校教育長,丁雪松留陜北工作。<b> </b></p><p class="ql-block"><b> (2)關(guān)于黨的七大代表確定增補候補委員,所以樸一禹是候補委員,又因推遲召開,樸一宇被安排到中央黨校學習。</b>選自《為什么中共七大的召開時間一再延期》韓廣富 曹希嶺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早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就決議要召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后來由于忙于粉碎國民黨的五次“圍剿”并進行了長征,無暇顧及七大的籌備事宜。</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guān)于召集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決定“最近時期內(nèi)”召集黨的七大,193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第七次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給各地方黨組織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方黨組織立即進行召開七大的準備工作。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了召開七大的問題,會后,4月14日,任弼時寫的《向共產(chǎn)國際的報告大綱》中說,中共中央決定于最近半年內(nèi)召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希望共產(chǎn)國際對第七次大會給以指示,并派代表指導。1939年6月14日,中央書記處發(fā)出《關(guān)于七次代表大會通知》(第二號)。根據(jù)六中全會作出增加代表名額的規(guī)定。7月21日,中央書記處又發(fā)出了《關(guān)于七次代表大會通知》(第三號),要求“注意選舉當?shù)赜行叛龅狞h與群眾的領(lǐng)袖”,并規(guī)定除選舉正式代表外,增選候補代表150人?!锻ㄖ芬?guī)定,各地要于1939年9月1日前選舉完畢。各地根據(jù)《通知》的精神,選出了出席七大的代表,1940年部分代表陸續(xù)到達延安。由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惡化,代表人員不能到齊,會議具體日期未定。代表們有的進黨校學習,有的暫時分配了工作。后來,又準備在1942年召開七大,但由于日本帝國主義的大規(guī)?!皰呤帯焙蛧顸h頑固派的封鎖,陜甘寧地區(qū)出現(xiàn)了嚴重困難,這個時期,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chǎn)運動,集中力量克服邊區(qū)在經(jīng)濟上的困難。七大又一次被推遲。</p><p class="ql-block"><b> (3)黨校學習期限從41年始為一年,所以樸一宇在延安黨校學習時間是一學年。</b>《延安時期中央黨?!逢兾魅嗣癯霭嫔纭?940年開始,黨校由短訓班轉(zhuǎn)到正規(guī)化培訓。延長學制,三個月的短班完全取消,主要班次為一年制的中級班和高級班。小班制改為大班制,最大的班有100多人,平均每班60至70人,每期在校學員平均人數(shù)在600至700人之間。1940年3月至1941年底先后開辦四十四班至五十五班,新招收學員約1000人。其中四十五班是知識分子班,四十七班是“七大代表班”(由于日寇的占領(lǐng)和國民黨的封鎖,大部分七大代表歷經(jīng)千辛萬苦通過層層封鎖徒步赴延安。先到的部分代表被安排到黨校學習),五十班是職工班,五十一班是文化班,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班是從馬列學院轉(zhuǎn)來的黨員干部,其中也有部分七大代表。。</p><p class="ql-block"><b> 以上資料可都可以說明,樸一宇同志,1941年因為準備參加黨的七大,會議延期,被安排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b></p> <p class="ql-block"><b> 三、1942年1月至5月,樸一禹到了太行山冀中抗日一線,參加斗爭,并為組建朝鮮人的軍政學校做準備,又到太行山抗日軍政大學總校學習。</b></p><p class="ql-block"><b> (1)樸一禹從延安到太行山參加抗日斗爭,到太行山抗大總校學習。</b>延安抗大之所以搬到太行山,是黨中央的決策,是為了吸收和培養(yǎng)更多的抗日力量,進一步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創(chuàng)建與鞏固抗日根據(jù)地,因此在1939年6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了《關(guān)于抗大陜公等學校遷移晉東南的決定》,1939年7月10日,經(jīng)過整編的抗大離開延安,挺進華北辦學??勾罂傂R浴鞍寺奋姷谖蹇v隊”番號,在司令員兼政委羅瑞卿率領(lǐng)下,告別延安,向敵后根據(jù)地挺進。由于晉東南還在日偽掃蕩之中,就先在晉察冀邊區(qū)落腳。1939年2月到達河北省靈壽縣陳莊,幾經(jīng)輾轉(zhuǎn),1940年11月,抗日軍政大學總校到達河北省邢臺縣太行山漿水川,對外公開稱為“青年抗日聯(lián)合縱隊”。校部設(shè)在前南峪,政治部在漿水,供給處在河東,衛(wèi)生處在安莊,醫(yī)院在桃樹坪。</p><p class="ql-block"> 1942年2月到5月,樸一禹到太行山抗大總校學習,是為了學習抗大的經(jīng)驗,為的是組建培養(yǎng)朝鮮人的軍政學校。中央黨校和抗日軍政大學這段經(jīng)歷,為他日后創(chuàng)辦并主持“朝鮮軍政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b> (2)鄭君說1942年10月,王巍老師在回到太行山根據(jù)地后,任了朝鮮青年革命學校副校長和朝鮮義勇軍副司令時,讓人捎信給當時的縣長馬志毅(馬吉俊),很關(guān)心淶涿的斗爭情況,還提到鄭君,說他得到學校學習學習革命理論,提高一下</b>(這是他學習后的認為革命必須學習理論的體會),如可能可到在太行山的抗大二分校學習,現(xiàn)學校搬到離你們不遠的完縣(今順平)、唐縣邊界的神南村,可找學校政治部李志民主任,提我就行了。由于42年淶涿“武工隊”深入開展了敵后活動,到年底形勢好轉(zhuǎn),四區(qū)基本控制在我們手中,故此到了43年就有“1943年,環(huán)境大改變”的大好斗爭局面。馬縣長找鄭君說了這個意思,也同意了。再就是1942年2月,由于形勢緊張,精兵簡政,撤銷了冀熱察區(qū)黨委和挺進軍的番號,肖克成立的培養(yǎng)干部的隨營學校也隨之取消,成立了平西地委,書記是李德仲,平西為11軍分區(qū),司令員是一分區(qū)參謀長調(diào)來任職的黃壽發(fā),后來是陳正湘、肖文玖,直接屬晉察冀軍區(qū)領(lǐng)導。為了培養(yǎng)干部,中央要求各地選送骨干和青年干部到抗大學習。11月中旬,鄭君從易縣到了神南村的抗大二分校,見到李志民主任,安排了學習。因李志民知道鄭君也見過40年前任過抗大二分校訓練部長的徐德操,那時徐在平西冀熱察挺進軍任參謀長,領(lǐng)導過反掃蕩。到43年2月,李志民主任說學校很快調(diào)走,他也留晉察冀不走,淶涿工作很重要,你熟悉那里情況,還是回去吧。1943年2月抗大二分校返回陜北。這期間鄭君扒火車到邯鄲涉縣去見過王巍老師,3月回到淶涿。老縣長時刻掛念著他一手創(chuàng)建的淶涿縣,也關(guān)心著下級的培養(yǎng)教育,革命家的情懷令人敬佩,可昭日月。</p><p class="ql-block"><b> 四、1942年5月至1943年12月,樸一禹同志在太行抗日根據(jù)地,潛心投入 “朝鮮義勇軍”改編,任政治委員、副總司令,組建了“朝鮮青年革命學?!?,任副校長,又領(lǐng)導朝鮮的抗日隊伍參加八路軍在太行山的對敵斗爭。</b></p><p class="ql-block"><b> (1)在中國各地的朝鮮抗日志士集聚太行上,同八路軍一起作戰(zhàn)。</b></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變后,流入中國的朝鮮人幾十萬,華北占大部。在各地的朝鮮人,組成了多個反日組織和抗日隊伍,由于國民黨不重視他們,看到八路軍領(lǐng)導的太行抗日轟轟烈烈,他們多數(shù)翻山過河,千里跋涉,投奔太行八路軍總部和129師駐地,參加抗戰(zhàn)。</p><p class="ql-block"> 據(jù)涉縣黨史和朝鮮義勇軍總部舊址資料,《朝鮮義勇軍在太行山》歷史紀錄片,《戰(zhàn)斗在太行山上的朝鮮人》等書籍介紹,1910年8月,日本正式吞并朝鮮,大批朝鮮獨立運動志士流亡到中國,在中國成立了許多抗日團體。僅在華北周圍敵占區(qū)中散居著20萬朝鮮人。1938年7月,在中國活動的朝鮮人士首先在武漢成立了朝鮮義勇軍,1941年,到延安的朝鮮義勇軍,積極響應中共中央要求,開始前往華北太行山區(qū)與八路軍共同抗日。200多朝鮮同志從各地奔赴抗日前線,中國軍隊中的朝鮮人,抗日戰(zhàn)場上的國際縱隊,朝鮮義勇軍和八路軍并肩作戰(zhàn),英勇殺敵,。</p><p class="ql-block"> 這些抗日隊伍,當時是被國民黨認可的,還不單純是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隊伍。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日關(guān)系徹底決裂,中國官方開始公開支持韓國的反日復國運動,此時,建立韓國自己獨立的抗日武裝,與中國軍隊并肩作戰(zhàn),成為時代賦予韓國志士的歷史機遇,朝鮮義勇隊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1938年10月10日,在朝鮮民族革命黨、朝鮮青年前衛(wèi)同盟、朝鮮民族解放同盟、朝鮮革命者聯(lián)盟四黨派的共同努力下,經(jīng)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批準,朝鮮義勇隊在漢口成立,金若山任總隊長。1938年10月至1940年12月,朝鮮義勇隊主要在國統(tǒng)區(qū)內(nèi)活動,主要任務是抗日宣傳和壯大隊伍。同時,也隨中國軍隊在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義勇隊成立后,轉(zhuǎn)戰(zhàn)于中國16個省份、6個戰(zhàn)區(qū),曾參與湘北會戰(zhàn)、鄂北會戰(zhàn)、昆侖關(guān)爭奪戰(zhàn)、中條山反掃蕩戰(zhàn)等作戰(zhàn)。</p><p class="ql-block"> 鑒于抗戰(zhàn)形勢的變化,1941 年初,義勇隊絕大部分成員脫離義勇隊總部的領(lǐng)導,奔赴華北華中敵后根據(jù)地。留在重慶的義勇隊本部成員于1942年5月15日按照國民政府的命令與韓國光復軍合并,改編為該軍的第一支隊,實現(xiàn)了朝鮮兩支武裝力量的統(tǒng)一。但改編后的這支隊伍在國統(tǒng)區(qū)發(fā)展緩慢??蛇M入敵后的朝鮮義勇隊有很大的發(fā)展,成為一支重要的朝鮮反日復國力量,所以大部分人員奔赴八路軍抗日前線。1941 年6月,在敵后的隊伍改編為朝鮮義勇隊華北支隊,該支隊直接受八路軍節(jié)制。</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接替多田駿任日本侵華總司令的岡村寧次,調(diào)集3萬兵力對太行山區(qū)發(fā)動了慘絕人寰的“大掃蕩”,八路軍總部及后勤機關(guān)被日軍合圍在河北、山西兩省交界的十字嶺地區(qū)。在這次殘酷的戰(zhàn)斗中,八路軍和朝鮮義勇軍同日寇展開殊死搏斗,25日左權(quán)將軍在指揮最后一批人員突出重圍時,被炮彈擊中當場壯烈犧牲。同時,為了掩護突圍,朝鮮義勇軍領(lǐng)導人陳光華和石鼎也不幸中彈,負傷后兩位義勇軍仍堅持戰(zhàn)斗,5月28日也壯烈犧牲在十字嶺。在華北抗日前線英勇犧牲的朝鮮烈士還有韓一來、崔鐵鎬、胡維伯、林平、葉鴻德、王昆淳、孫一峰、張文海、林哲東等,朝鮮義勇隊嚴重減員。冀中軍民在2個月的反掃蕩戰(zhàn)役中,共進行大小戰(zhàn)斗272次,斃傷日偽軍1.1萬余人。這時,樸一禹認為必須趕赴前線,組織朝鮮隊伍參加戰(zhàn)斗,因為樸一禹作為淶涿縣長,已經(jīng)在平西組織過多次反掃蕩,斗爭經(jīng)驗豐富。這時抗大學員也在參加反掃蕩。但為了組織朝鮮抗日隊伍的戰(zhàn)斗,加強軍政建設(shè),認為必須盡快學習“抗大”成立自己的學校,培養(yǎng)軍政干部和骨干。因此5月底,緊急從邢臺縣前南峪村的抗大總校,趕赴朝鮮義勇軍在河北涉縣的南莊村。</p><p class="ql-block"> 到1942年7月,朝鮮義勇隊華北支隊擴大組建為朝鮮義勇軍,武亭為司令,樸一禹為政委,并公開宣布接受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從此,朝鮮義勇軍就成了華北幾十萬朝鮮人的中堅力量和抗戰(zhàn)旗幟。隨著中國抗日斗爭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朝鮮青年投奔朝鮮義勇軍。</p><p class="ql-block"><b> (2)武亭、樸一禹等朝鮮抗日領(lǐng)袖,在晉察冀集中精力組建朝鮮人的中國抗日隊伍,建立學校培養(yǎng)朝鮮抗日革命干部和青年骨干。</b></p><p class="ql-block"> 為了組織朝鮮抗日力量,也為朝鮮祖國的將來解放聚集精英力量,經(jīng)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朝鮮人老紅軍武亭同志,辭去八路軍炮兵團長,任“朝鮮義勇軍”司令,“朝鮮青年革命學校”校長。職業(yè)革命家,“淶涿縣長”樸一禹等同志任副職,著名音樂家鄭律成為教育長。由于武亭同志身體原因,樸一禹主要負責日常工作,不再回平西,把這支力量改造為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抗日武裝。</p><p class="ql-block"> 樸一禹到太行山冀中抗日前線,不再回平西抗日根據(jù)地,是因為,1942年以后,華北北部已大部被日偽占領(lǐng),日軍南侵,在進攻華北各抗日根據(jù)地的同時,主要把進攻的矛頭對準彭德懷的八路軍總部和劉伯承的129師。山西省晉中遼縣(今左權(quán)縣)的城東南麻田鎮(zhèn)。129師司令部在河北省涉縣赤岸村。大肆向冀中進攻,這里戰(zhàn)斗極為慘烈。又因為朝鮮的抗日精英集聚太行山八路軍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1942年7月,樸一禹協(xié)助武亭、金學武等同志,為了擴大在華北的朝鮮人民抗日力量,把原先的“朝鮮義勇隊”改編成“朝鮮義勇軍”。在河北省涉縣的中原村,創(chuàng)辦了“朝鮮青年革命干部學?!?,如今涉縣中原村元定寺正是這所學校舊址所在地。該校畢業(yè)學員293名,以后又在其他根據(jù)地辦了5個分校。由此,延安和各抗日根據(jù)地的朝鮮人逐步形成了朝鮮獨立同盟、朝鮮義勇軍、朝鮮革命軍政學校三位一體的組織。這些人的培養(yǎng),為今后以朝鮮人為主的三個中國東北主力師的組建,為朝鮮解放建國培養(yǎng)了軍事和政治的中堅力量。樸一禹副校長豐功偉績,是不能否認的。</p> <p><b> 五、1943年12月至1945年12月初,樸一禹(王巍),按中央部署,組織朝鮮義勇隊和革命學校撤到延安,參加學習、戰(zhàn)斗和大生產(chǎn)運動。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參加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b></p><p> 到1943年底,這些朝鮮抗戰(zhàn)勇士,同八路軍一起,參加戰(zhàn)斗。據(jù)統(tǒng)計,到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時,朝鮮義勇軍已擴編為七個支隊,發(fā)展到2000多人,同年11月間達到3000余人。</p><p> 引證資料,《朝鮮革命者在延安活動述論》——延安大學歷史系。1943年12月,由于形勢的要求,為保存朝鮮革命的實力,中共中央決定,朝鮮義勇軍各支隊,除一部分留在太行山戰(zhàn)斗外,大部分集中到延安接受訓練。1944年4日,200多名隊員長途跋涉,到達延安。起初因校舍緊張,先到川口鄉(xiāng)。后在朱德總司令,邊區(qū)政府和延安大學的幫助下,解決土地、資金、資料和工具等問題,在羅家坪自己挖窯洞建校舍。挖窯洞17孔,建房子18間。12月10日校舍建完。1945年2月5日,“朝鮮革命軍政學?!痹诹_家坪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朱德、林伯渠、徐特立、吳玉章以及美國軍事觀察團成員出席典禮。校長是金白淵,副校長樸一禹,教務主任張治民。先后培養(yǎng)干部300多名。</p><p> 1945年5月21日,中共七大代表樸一禹在黨的七大上發(fā)言說:“毛主席偉大的《新民主主義論》,完全適合朝鮮人民的要求,這個論斷,不僅能指導中國革命,而且解決了朝鮮人民革命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軍事路線等方面的重要問題。</p><p> 由于在中國的革命活動,武亭團長、王?。阋挥恚┛h長,被打成毛澤東的人,延安派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b> 六、1945年9月2日至1946年3月,樸一禹(王?。┞暑I(lǐng)朝鮮義勇軍開赴中國東北,使朝鮮的義勇軍壯大到2萬余人。</b>1945年11月朝鮮義勇軍在沈陽郊區(qū)重新整編,<b>樸一禹任朝鮮義勇軍政治委員、副總司令兼第五支隊政治委員。</b></p><p class="ql-block"> 1945年 8月10日,日本政府在中國、美國、蘇聯(lián)等盟國的聯(lián)合打擊下被迫投降,通過中立國向盟國表示,日本政府準備接受《波茨坦宣言》,但以保持天皇制度為諒解。在得到美國的含糊其辭的肯定后,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讀無條件投降的詔書。</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1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在延安總部發(fā)布第6號命令:“為配合蘇聯(lián)紅軍進入中國及朝鮮境內(nèi)作戰(zhàn),解放朝鮮人民,我命令:現(xiàn)在華北對日作戰(zhàn)之朝鮮義勇軍司令武亭、副司令樸一禹、樸孝三立即統(tǒng)率所部,隨同八路軍及原東北軍各部向東北進兵,消滅敵偽,并組織在東北之朝鮮人民,以便達成解放朝鮮之任務?!背r革命軍政學校旋即停辦,朝鮮義勇軍和朝鮮獨立同盟的全體人員3000余人,隨同中共中央編組的首批“東北干部工作隊”一起,從延安出發(fā),直奔東北,走上了解放東北、光復祖國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到東北后,朝鮮義勇軍分編為七個支隊,其中第一、三、五支隊先去了朝鮮。樸一禹任朝鮮義勇軍政治委員、副總司令兼第五支隊政治委員。1946年,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將剩下的朝鮮義勇軍部分人員劃分為若干朝鮮團、朝鮮營、朝鮮連,編入東北民主聯(lián)軍,開赴延邊地區(qū),參加了創(chuàng)建東滿根據(jù)地的工作,期間于1945年12月~1946年3月,樸一禹任中共延邊地委委員。</p><p class="ql-block"> 1946年3月,根據(jù)中共中央東北局《關(guān)于朝鮮義勇軍暫編方案》,后改建為以朝鮮人為主的東北野戰(zhàn)軍156師、164師和166師,參加了中國人民的解放戰(zhàn)爭,朝鮮義勇軍的名字不再使用。至此朝鮮義勇軍就此走完了它的光榮歷程。</p> <p class="ql-block"><b> 七、1946年回朝鮮。</b></p><p class="ql-block"> 1945年12月至1946年3月,武亭、樸一禹、金科奉、崔昌益、韓斌、樸孝三等部分朝鮮干部和老戰(zhàn)士2000余人,陸續(xù)以個人名義回國。由于蘇聯(lián)當局不希望朝鮮義勇軍武裝歸國。</p><p class="ql-block"> 有一些留在中國的朝鮮革命者,如鄭律成、朱德海、文正一,金學鐵等,他們在各自的領(lǐng)域為延邊自治州乃至新中國的建設(shè),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回國的成員,參與了朝鮮的建設(shè),并在抗美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樸一禹作為長期在中國從事革命功勛卓著的革命家,在中朝友誼和重大行動中,起著聯(lián)絡和紐帶的作用,1949年6月,他和朝鮮人民軍政治部主任金一(樸德三)到中國請求軍事支援,對抗李承晚的軍事勢力,借回了兩個駐扎在中國東北的164師和166師兩個朝鮮師。因156師正隨四野參加中國南方的解放戰(zhàn)役。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10月1日出發(fā),3日,樸一禹又到了中南海,憑著他和中國的特殊關(guān)系和貢獻,請求毛主席出兵援朝,并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副政治委員,中朝聯(lián)軍副總司令和副政治委員。</p><p class="ql-block"><b> 王巍——樸一禹,淶涿人民縣政府的開拓者,第一任縣長,偉大的革命行動,永遠在涿州人民中傳頌,光輝的形象,與日月同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