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鰲太前傳</p><p> 2017年五一的那次鰲太山難,震驚全國戶外圈,也讓鰲太熱在各地驢友的心中燃燒。</p><p>同年6月23日黃昏,大別山知行俱樂部當時組織了兩支徒步隊,一支舉水河,一支五腦山,我和勝哥都在五腦山徒步隊,所以我倆就有了關于鰲太穿越的話題,作為新驢的我們,對鰲太的憧憬正是在“鰲太熱”下開始的。在五腦山上說鰲太,非常有意思,五腦山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低海拔仙山,鰲(山)太(白山)則是華東第二高峰和第一高峰連成的頂級線路,在驢界有著崇高的至尊地位,浮光掠影看過一些關于鰲太的游記,讓人不覺有許多的神往,不過,在我所熟知的麻城驢友中,好像也就3個人對鰲太穿越動過心思:飛鷹、列子、勝哥,但與勝哥的對話中,他看上去是真想去,而我可能還有些猶豫。</p><p>鰲太作為中國南北的分水嶺,氣候惡劣而多變,一走就是6天左右,每年的遇難人數(shù)都被整理在山難紀錄上,這是一條令人恐懼,又令人向往的線路,成功走出來,你就在本地戶外圈“封神”,沒走出來,你就會留在鰲太成為游魂。</p><p>黃昏里的五腦山,清幽的山徑,一路的蟬鳴,我倆邊走邊侃,勝哥說“如果我穿越成功,那我就是麻城穿越鰲太第一人。”可是,如果列子穿越成功,或許是中國舊體詩壇第一個穿越鰲太的詩人,想到這里,不禁熱血沸騰,雖是做夢,但萬一夢想成真了呢?</p><p>事隔不久,我遇見了多年未見的同事夏知秋,他居然在鰲太線呆過三天,他給我講了他們2012年五一鰲太穿越的故事,后來,我也去拜訪了另兩位走鰲太的驢友——寒冰夫婦,聽了他們的故事,令人肅然起敬,也感到惋惜,雖然緊急下撤了,但也算得上挑戰(zhàn)頂級線路的戶外英雄。</p><p>麻城冷劍,在太白山?jīng)]開發(fā)成景區(qū)時,野線穿越至太白山拔仙臺,也就是從鰲太線的中途穿上去的,也算得上挑戰(zhàn)鰲太的勇士之一。</p><p>但我們一定要記住,鄰縣羅田只有60萬人口,卻有一批人穿越過鰲太,而號稱130萬人口的麻城還沒聽說過有誰成功穿越過,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p> 二、圓夢前夕<br>有些夢,看上去是在不經(jīng)意之間實現(xiàn)的,其實,它在我們的心底早已植根多年,我是比較被動的人,如果沒有外力的推動,可能有些事還在磨蹭之中。<br>無巧不成書,正值庚子疫后的八月,沒想到我的鰲太行竟然就在幾天之間就有些眉目,<br>其時,單位催促全體休假,這一反常的做法讓人不解,或許庚子年的任何做法都是正常的。但這個反常竟然成為我實現(xiàn)鰲太夢的契機,這么熱的天,不知往何處去休假,突然就想到了去年在8264重裝8群,有陜西籍驢友堅強說,如果怕失溫,就選擇夏天去鰲太,我想季節(jié)雖然進入了初秋,但湖北天氣這么熱,去鰲太應該沒問題。<br>在“鰲太熱”以來,與蛇哥神交已久,經(jīng)??吹接嘘P鰲太穿越的視頻,還留了電話和微信的截圖,也在抖音上刷到了蛇哥并關注,不過,加蛇哥微信是apple推薦的微信名片,剛好SY部落8月15日有一場穿越活動,我想這回應該趕上了,最主要的,SY部落對湖北驢友是半價,疫情以來,湖北人遭受的歧視每每讓人倍受委屈,就沖著陜西人民的優(yōu)待和厚愛,咱湖北人能不拼一把?<br>晚上有個飯局,我和勝哥在一起,席間我主動邀他,“無兄弟不戶外”嘛,沒想到他一口答應,還私下推掉了天柱山的活動,為什么單邀勝哥呢?一是我倆三年前有這一共同想法,二是源于戶外的經(jīng)驗,勝哥是越戰(zhàn)老兵,戶外綜合素質和能力在本地算是佼佼者。勝哥的爽快看似超出了我的意料,其實這三年來,夢想的種子早已在我們的心中發(fā)芽,一切顯得那么順理成章,讓我覺得鰲太之行順風滿帆,斗志昂揚。<br>然后,十天之內,對照SY俱樂部的要求,缺乏的裝備和飲食都在采購之列,apple也給我們推薦了導濕內衣和壓縮餅干,還聯(lián)系到了比較過硬的便宜登山杖。這些舉動驚動了家人,兒子搜了下“鰲太”,他吃驚地說,居然就掛掉了那么多人,然后就想法阻止我,還有妻弟也多次勸我不要去,我給他們講,這個SY俱樂部是一個專業(yè)團隊,成功帶領很多人實現(xiàn)了鰲太夢,安全第一是其宗旨,請家人們放心。<br>然而,在自家的院子里的一個清晨,一只馬蜂居然就把我的右腳給蜇了,當晚就腫成了面包,又痛又癢,活了50多年,平生第一次被馬蜂蜇啊,難道它受托于我的列祖列宗,也想阻止我去鰲太?火急火燎地買蛇藥去腫去痛,心想這不會妨礙我的鰲太之行吧?<br>遞了年假請休表,各種裝備飲食快遞陸續(xù)到貨,似乎萬事俱備了,只等時間。<br>13日下午,我和勝哥順利上了前往西安的綠皮車,之前,我們微信群都說是去川西四姑娘山,一直保守著鰲太穿越的秘密。上車后,這個秘密漸漸就公開了。晚餐,我們吃的勝哥帶的鴨脖、鴨頭等菜,我?guī)Я似【坪头奖忝?,沒想到晚上,腳又腫起來了,想想馬蜂的毒性真大,可能蜂毒遇上啤酒有些發(fā)物吧,酒適飯足,一夜在列車的轟隆聲里安眠。<br><br>麻城出發(fā)至西安 <div>鰲太風云意早傾,遐心熱血漸豐盈。 </div><div>一番緣起三年后,徑向長安圓夢行。<br><br>凌晨4.55時,列車準點到達西安,我倆便打車前往俱樂部附近找了一家小旅店住下,睡了一上午,中午去俱樂部報到,領隊雪碧幫我們檢點物品,下午又去西安戶外店逛了一下,順便買了藥搽腳,效果還不錯,省去了一些擔心。<br></div> 三、向鰲太進軍<br>15日,河溝營地。<br>下午2點,18人在西安集結,他們分別來自山東臨沂5人、濟南1人、單縣1人、太原2人、河南商丘3人、天津薊縣2人、北京昌平1人、重慶1人、麻城2人,談笑風生中也看到了蛇哥和狼哥,說說話,等時間出發(fā)。<br><br>穿越活動14位隊員體能等狀況一覽(按年齡和地域排列,導航架下撤4人暫不表)<br>1、64年太原高山流水,運動達人,戶外7年,每周戶外1-2次,去鰲太前重裝4次,每日兩萬步左右練腿,常年俯臥撐、健腹輪鍛煉,健壯如牛,拔仙臺上赤膊上陣打卡。<br>2、71年太原仰天長嘯,運動達人,濃眉國字臉,北方人面相,每周:4-5次晨跑,每次5公里,1次戶外,2-3次游泳。<br>3、66年濟南老張:去鰲太前,一年爬泰山30多次,去過泰山的人,想想泰山的七千級臺階都會想而生畏。<br>4、74年山東臨沂美女李大妹子,臨沂地區(qū)女子全馬愛好者,多次獲得好成績,體能異于常人,多數(shù)時候走在隊伍前列,之前就來秦嶺搞過南南穿越熱身,在同鄉(xiāng)4人下撤的情況下,仍選擇繼續(xù)前行。<br>5、70年天津韓老弟,運動達人,歷史和文學愛好者,因疫情未能前往新疆完成狼塔之旅,戶外裝備充分,如始祖鳥沖鋒衣防雨性能超好,打火石等細節(jié)到位,所以本次鰲太之行比我們輕松多了。<br>6、天津78年原味,足球愛好者,體能超好,僅憑不入門的裝備,背著4、50斤重的大旅行包,無攻略、無經(jīng)驗、無技巧,淋雨后,穿著濕衣服硬扛下來,所以我確信北方人比南方人更耐寒。<br>7-9、河南商丘戶外“三劍客”,68年的憶江南,愛健身,68年紅星,愛好羽毛球,70年的過客,愛好徒步。從2013年開始,商丘戶外三劍客累計重裝出行幾十次了,加上這次鰲太,秦嶺重裝四次。<br>10、89年山東單縣美女山野,2.5年驢友,愛好健身、登山、攀巖、徒步。<br>11、麻城67年列子,業(yè)余詩人,五年驢友,每天萬步以上練腿,兩次重裝,戶外足跡遍布大別山、南太行、武功山、箭扣、新安江、清涼峰、婺源等地。<br>12、麻城69年勝哥,越戰(zhàn)老兵,四年驢友,每天萬步以上練腿,兩次重裝,戶外足跡遍布大別山、南太行、武功山、清涼峰、新疆、東北等地。<br>13、北京昌平83年小候,戶外裝備充分,沖鋒衣過硬,無懼鰲太風雨,半年內堅持每天8公里跑,多數(shù)走在隊伍前列。從我們這些隊員年齡來看,就80后2人是孤軍參戰(zhàn),讓我們也看到80后的彪悍。<br>14、重慶83年蔡蔡,登過2座雪山,在南天門因身體原因,由收隊58歲狼哥專門帶領,一老一少走出鰲太,若不是狼哥有經(jīng)驗,可能成為遇難山友中的一員,此例也可作為教科書式的案例,殊為不易。<br><br>3點上車出發(fā),出西安穿眉縣進太白縣,5.30到達鷹鴿鎮(zhèn),下車吃了一碗油潑面,6.30上車繼續(xù)前進,約7點,天突然下起了中雨,心中突然便有一些不好的預感,大伙把背包拿到車上背起,穿戴好雨衣下車,踏著一條泥濘小路進山,小路中間是一條流淌的溝,在朦朧的夜色中大約前行了5公里左右,右拐進山,天越來越黑,有一條山溪匯成的河溝攔住去路,大約8米寬,水流很急,大伙一個個先后過河,此時,我腦海里想起一個視頻畫面,幾個人站在山巔的洪水中觀望,不一會洪水暴漲,將幾個人給沖下了山崖??粗懊孢^河的幾個同伴,我拔腳就下水,冰冷刺骨的水迅速灌入我的戰(zhàn)靴,河流很急,河溝里的石頭也多,沖得人站立不穩(wěn),勝哥的登山杖綁在背包上,不方便取下來,我給了一根他,自己單杖過河,前面不知是誰,在石頭河里有些站立不穩(wěn),我趕緊將其背包扶了幾下,等他上岸,我突然感覺自己的腳下晃動了,湍急的水流將我沖得站立不住,領隊雪碧夾雜著陜西口音的普通話我一時也沒聽明白,隔著一步之遙,一個踉蹌,把我輕輕地摔在了岸邊,右膝蓋磕了一下,心里不免又咯噔了,右腳掌背的蜂毒未完全消退,這會又把右膝給磕了,鰲太路上的艱辛一點點、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br>全隊過河后,約100米處,領隊雪碧迅速讓大伙就地雨中扎營,我聽到有人說沒在雨水中扎過營,領隊說,沒扎過也得扎。但見勝哥身手敏捷,找了一個略帶斜坡的地方把營帳扎好,帳底是水草地,兩個人迅速鉆進帳篷,襪子,鞋子都是濕的,倒掉鞋子里的水,擰干襪子里的水,抹干腳上的水,鉆進睡袋,心中一直忐忑不寧,不遠處的山洪一夜轟鳴到天亮,在這樣的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非常擔心我們的帳篷在半夜給山洪沖走,一夜無多話,但也沒睡好,有點捉急自己磕碰了的膝蓋在第二天腫起,影響后面的行程,可喜的是被馬蜂蜇過的腳掌經(jīng)過冰冷的山洪浸泡之后,腫消退了一些。<div><br>塘口村上山途中過小河溝 <div>急雨淋漓夜色昏,深林小徑踏泥痕。 </div><div>轟鳴聲里驢軍趟,刺骨湍流堪奪魂。 </div><div><br></div><div>過河溝后雨中扎營<br>狼狽何堪風雨淋,數(shù)平草地夢難禁。</div><div>洪流若在帳邊泄,聽取湍鳴曙色臨。 <br></div></div> 16日,藥棚營地。<br>早上,我倆吃過八寶粥,7.15準時拔營,剛走幾步,山徑變成了山溪溝,再往前,疑似到了九寨溝,大伙在雪碧帶領下的溝壑縱橫、暴漲的山溪里趟來趟去,本就冰冷的鞋襪一會兒又注入了刺骨的溪水,這還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在溝壑里深一腳,淺一腳,非常擔心被激流給沖倒,雪碧在前面開路,一不小心就踏進了一個較深的溝壑,水流將其沖得打了一個半轉差點倒進水里,還好他功底深厚,在水里一個鷂子翻身就站穩(wěn)了。<br>隊伍在雪碧的帶領下,一路拔高,好不容易脫離了這幾條山溪的束縛,大約在中午十二點左右到達藥棚(這里有幾個木頭搭建的塑料棚),雪碧決定就地扎營休整,因為兩位女士出了狀況,一位女士來例假,一位女士胃寒嘔吐,陰郁的天,加上這些不可控的事,更令人郁悶。<br>在寒風細雨中,我們選好扎帳地,勝哥扎好帳篷,我去打水燒水煮飯,趁機洗涮一番,到了高海拔,才發(fā)現(xiàn)在西安買的防風打火機是沒用的,這一細節(jié),讓少出遠門的我們有些尷尬,好在天津韓老弟的打火石多次給我們解圍。<br>飯后,看到棚子里有人燒木柴烤衣服取暖,勝哥也嘗試燒柴,但始終沒有把半濕半干的柴火燒起來,他只好悻悻地拖著濕漉漉的、滿身煙火氣的身子回來。陰雨連綿,也不好走動,一下午和一晚上的功夫,兩個人卷縮在這頂狹小的帳篷里聊天、睡覺,半夜,勝哥身上的柴火氣把我給悶醒了,加之這里沒有信號,與外界失聯(lián),一時各種無助,令人幾乎崩潰、抓狂。<br>拉開帳篷,貪婪地呼吸帳外霧氣朦朧、水汽迷蒙的空氣,仰望天空,一會兒居然看到了星辰,想拿手機抓拍一下,不料幾秒鐘星辰就被大霧覆蓋,只留下太白星在北方的朦朧天空上眨著眼,鰲太線上望太白,這朦朧的太白到底預示著什么?還是一種欲言又止?后面的天氣如何,讓人有一種難以揣測的不安,因為在山下,周醫(yī)生就給我們說,太白山這幾天是暴雨,這個山下天氣預報,給我們的心頭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div><br>16日晨起拔營爬升過數(shù)條溪溝 <div>山溪暴漲自橫流,湍急何如九寨溝。 </div><div>濁水吾今方四渡,一肩霧雨拔林陬。<br><br>藥棚扎營<br>細雨濕風侵骨寒,林間草地滯難歡。<br>一方小帳納云氣,悵望遙空太白殘。<br></div></div> 17日,盆景園、白起廟、西跑馬梁、導航架、新導航架附近營地。<br>一夜小雨,一夜狂風大作,提起不安的心,穿著濕漉漉的鞋襪,7.30拔營,一路繼續(xù)拔高,翻過幾道山梁,穿過荊棘林和松樹林,穿過雪松林中淌著溪流的山徑,我們一直走在“不正經(jīng)”的路上, 陰濃的大霧中,能見度只有2、30米,大伙一路上行,好不容易爬到了盆景園,中午歇口氣的功夫,跑著去附近取的水,然后生火、做飯、用餐,大約20分鐘內完成,沒有烤干衣服的勝哥已經(jīng)有些冷了。<br><br>過盆景園<br>雪松荊棘各成排,濃霧愁云漫不開。<br>半晌狂風傾急雨,一支驢隊上天垓。<br><br>往前走,經(jīng)過一堆破敗的殘垣,領隊說這是白起廟,確信我們終于上到了西跑馬梁上,這里是一道寬約幾百米的山梁,亂石、巨石散布,拼成天然的山徑,忽高忽低,忽平忽坎,一路的羚牛糞,讓我有了給跑馬梁改名的念頭,可能這里叫“跑牛梁”比較合適。<br><br>過西跑馬梁<br>亂石鋪梁忽壘山,天風冷雨杖誰閑。<br>思量牛馬應難遇,隱隱霧中穿數(shù)關。<br><br>過白起廟<br>鰲山一角壘秦余,過往誰思戰(zhàn)國初。<br>但見風云來不絕,唯留方位識強驢。<br><br>風冷得停不住,霧濃得化不開,隊伍踏著巨石前進,內衣裹著汗,抵御著高山的寒氣,時而看到山石壘成的路標,時而看到山友丟棄的垃圾,下一段亂石坡,然后翻一座亂石崗,就來到了導航架,領隊指示我們在此集體合影,打卡留念。突然,一場驟雨噼里啪啦就下來了,領隊緊急招呼大家快走,鰲太的風雨,不是一般的穿透力,不一會,我的雨衣和沖鋒衣都已經(jīng)被雨水浸透,冰涼冰涼的冷,從手臂到身體,猶如漸凍人的感覺,前面不遠就是新導航架,領隊讓大伙低調一點走過去,鐵塔上有監(jiān)控,雨衣的帽檐把我的視線也給壓低了,也顧不了那么多,低頭跟著大伙狂奔,領隊雪碧帶我們來到離鐵塔大約1公里處,讓大伙就地迅速扎營,這是西跑馬梁上比較開闊的一塊山地,寬度大約300米左右,雪碧深知剛才的一場大雨,把隊伍中的大半人都給淋了個透濕,如果不扎營,會出現(xiàn)失溫情況。<br>勝哥和我迅速在水草地支好帳篷,我的身體已經(jīng)開始在打哆嗦,脫掉濕漉漉的衣服,迫不及待地鉆進睡袋,換上一件干衣服,捂熱自己,好半天才緩過神來,今天行走約14公里,2萬多步。<br><br>過導航架<br>導航架下雨聲濃,四顧茫茫霧隱蹤。<br>前有謫仙留雋逸,此來我亦抖詩鋒。<br><br>*導航架為鰲山最高處,李白在此登臨賦有《登太白山》一首。<br><br>西跑馬梁雨中扎營2020-9-10<br>驟雨澆來猝不防,驚魂幾度濕衣裳。<br>裸身才入鵝絨袋,帳外何堪風拂狂。<br><br>是夜,風還算溫和,但細雨一直未曾停止。我們縮在帳篷里,無奈和憂慮襲上心頭,兩個人沉默了好半天,晚上,雪碧挨著帳篷問各位隊員的情況,我說勝哥淋感冒了,我們的衣服都濕透。<br>睡到大約12點左右,勝哥拖著粗重的感冒音說話了,他說以后再也不跑到這么遠的地方來玩戶外了,就在麻城周邊玩一玩,聞聽他沮喪的話,讓我意想不到,但也在情理之中,鰲太的風雨雖然沒要了我倆的命,但擊垮一個英雄漢也是很容易的,我一時五味雜陳,畢竟鰲太不是普通線路,惡劣的氣候奪走了多少人的性命,有的還登過珠峰,而且,我也不知道我倆能否活著回家,勝哥又是我邀約出來的,他要有個三長兩短,我脫不了頭(方言,脫不了干系的意思),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安慰勝哥才好,唯有在沉默中等待天亮。 <br><br>8月17日被冷雨淋透,是夜勝哥后悔來鰲太<br>雨敲小帳急風回,落魄還驚虎膽摧。<br>戶外從今停遠足,唯同大別共依偎。<br><br>細雨敲打著帳篷,寒風推搡著夢境,裹在睡袋里時不時小心翼翼地挪動一下僵硬的身軀,在半睡半醒之間,我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拍到了秦嶺的日出,這或許是神靈的啟示吧?在喜憂參半的夜里,迎來了黎明。<br> 18日,藥王廟、蕎麥梁、水窩子。<br>大清早,聽到帳外有人說8月15日的九重石海有人遇難了,這個消息不亞于五雷轟頂,真實的山難竟然離我們如此的近,陰雨加上不祥的消息,山東臨沂4人要下撤,1人留下(后來才得知他們是準備不足,當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們有3人執(zhí)拗地參加了九月的鰲太穿越活動,天氣比八月的好太多,此是后話。)<br>領隊喊還有誰要下撤,說前面再無下撤點了,我相信這話勝哥也聽到了,但是,此時,我們都選擇了沉默,其實內心都在做激烈的思想掙扎,勝哥如果說下撤,我也不可能一個人繼續(xù)走,但我倆都在沉默中確認前行,我們的理由其實很樸素:一是,來一趟陜西不容易,千里之遙,年假也請了,裝備也添置了,沒完成任務就下撤,雖然不是笑話,也很讓人掃興。二是,鰲太夢做了三年,不完成這個愿望,豈能心甘?三是,凌晨的夢境給了我信心,只是我沒告訴勝哥。四是,我們身上的衣裳都烘了個半干,經(jīng)過一夜的休整,又有了前行的膽氣。<br><br>8月18日晨得知九重石海有山友遇難<br>未拔營時心忐忑,又聞山難若燃眉。<br>吾今騎虎何言撤,不到拔仙功豈垂?<br><br>原計劃9點拔營,領隊決定原地不動,或許是大部分隊員的衣服都濕透了,需要調整一下狀態(tài)和心情。<br>早上出帳在附近的水洼打了水,臨近的重慶小伙蔡蔡在帳篷里喊:列子哥,幫我打點水。我又跳來跳去跑了一趟,取水點很近,但是西跑馬梁上有些冷,隨后,領隊給勝哥送來了感冒藥,我也找天津韓老弟借了打火石生火,兩人在帳篷里生火煮飯,順便把濕衣服烤了半天,烤到半濕半干狀態(tài),吃過中飯,一路上,除了爬升盆景園的途中偶爾有點信號,之后基本上就沒信號了,早先的預報是明天有小雨,應能啟程,兩個人在帳篷里烤衣服、聊天,等待雨停。<br>下午,我在跟山東下撤的驢友要打火機的時候,雪碧送了一個齒輪打火機給我,解決了我們的急需。<br>細雨時下時停,中午,待無雨的時候,穿上濕漉的鞋襪,出帳溜達了一圈,附近的青山云黛,令人頗覺新鮮,拍了幾張照片,錄了幾個視頻才進帳。<br>下午3點,細雨基本停歇,領隊決定拔營,望著路過的鐵塔,我們走了一個V字形,來到山梁的邊緣,過一段狹窄的山脊,沿路有標識,在藥王廟拍了2張打卡照,繼續(xù)前行,右切過蕎麥梁,一路的坎坷,一路的泥濘,過草甸,踏亂石,過了蕎麥梁,一路的下降,終于到達水窩子營地,這里居然還有幾頂帳篷在原地待命,我已凍的發(fā)抖,又是一次緊急扎營,選好的扎帳篷地有羚牛糞,勝哥說講不了那么多,但我還是用登山杖把牛糞扒開,扎好營,脫掉濕漉漉的衣服和鞋襪,鉆進帳篷,趕緊生火取暖煮飯,有了火,我們已經(jīng)沒了昨夜的那種恐懼。<br><br>8月18日下午三點西跑馬梁拔營前往水窩子<br>連綿風雨倍傷神,且趁云停一奮身。<br>路遠山長妖不見,無窮亂石只驢巡。<br><br>過藥王廟<br>亂石堆中倚霧嵐,驢圈名播實神龕。<br>且從秘境徐開處,踏上危途一一探。<br><br>過麥秸嶺<br>高山有麥梁如削,石塊無心冰造型。<br>一路崚嶒可橫切,唯憐眼界盡溟溟。<br><br>水窩子扎營<br>一方洼地煙霏漫,石下山泉淌若無。<br>最是狂風吹夜雨,幾番睡醒卷頑軀。<br><br> 19日,飛機梁、梁1梁2梁3、2800營地。<br>一夜的細雨和冷風,吹打得帳篷嘩啦啦地響,令人總有一絲不安,可能這里是一個風口吧,昨晚我睡在一塊石頭上,剛好把腰椎的疲憊給治了一下,而且,磕碰了的膝蓋好像并無大礙。這2天,我們走半天,停半天,感覺有些磨蹭,但也無可奈何。<br>早上,我出帳去營地的邊緣打水,所謂水窩子,其實就是一條隱藏在一片石頭縫隙下面的水溝,叫水溝子可能比較貼切,這里的水質雖然看上去不錯,但都是從山頂流淌下來的,在這條線上,只要是人走的線路,幾乎沒有羚牛糞撒不到的地方,就如印度人視牛為神物,牛糞在他們眼里也是神物,來鰲太的驢友,也得經(jīng)受這種被牛糞污染了的水所加持,你才能脫穎而出,想得有些入神,想想要趕路,趕緊洗漱一番,打好水回帳燒開裝杯,煮了速食米粥,用餐后我倆在帳篷里待命,領隊決定8點拔營,濃霧裹著雨滴沒有停的意思,帶著疑惑,我們居然越走越明朗,在亂石爬升中看到了朦朧的太陽,多少令人歡欣鼓舞。<br><br>細雨中爬飛機梁登頂后天氣突然轉晴<br>雨中已慣石成堆,難得天公笑一回。<br>唯有隆心銘記憶,流云奔壑見魁恢。<br><br>霧漸漸散開,爬上飛機梁,一下子就云開日出了,這似乎是一個奇跡,夢境里的日出雖然沒看到,但是天晴了,就是老天開恩,大伙都有些歡呼雀躍,領隊決定全體曬一下帳篷,這真是一個英明的決定,全體趕緊將背包打開,衣物一件件地拿出來,一人一大片象擺攤一樣鋪在石頭上,大約曬了2、30分鐘,帳篷的重量輕了幾斤,大伙也照了幾張相片,趁著好天氣,領隊又催促大家趕路了。<br>前面不遠處,就是鰲太遇難山友紀念碑,是合金做的,正反面都有字,前面的隊友,一個個雙手合十,表示了敬意和祭奠便匆匆離開,收隊狼哥要我給他拍一張磕頭的相片,我想狼哥作為秦嶺趕山人,經(jīng)常路過這里,也是鰲太線上的常勝將軍,一種必要的儀式還是要有的,在這里,心情比較復雜,我也雙掌合十一番后離去。<br><br>過鰲太山友遇難紀念碑<br>一懷抱負氣吞云,熟料山巔多逆氛。<br>合十吾當敬過往,思量不覺淚如焚。<br><br>寫這首詩的時候,突然感覺到一股悲愴從胸腔沖出,獨自一人在屏前悲啕了一會。<br><br>再往前,就是梁1梁2梁3了,左切梁1有個險點,多數(shù)人是跪著爬上去的,等我們上到梁1頂上的雪松林,領隊讓大伙歇口氣,剛放下背包,吃了兩塊牛肉干,就被水窩子扎營的四位驢友趕上來了,其中有兩位是西安的,一位是福建的,另一位不知何地,他們說早上還有幾位驢友下撤,大約是彈盡糧絕了,或許就是走小環(huán)線的吧,和福建驢友說了幾句話,他們四個便匆匆離開了雪松林,看他們有人背包上掛著太陽能充電板,不知效果如何。<br>這一段,左切右切之中,我們走的還是比較辛苦,從飛機梁出太陽開始,雖然時而有霧,時而有太陽,但一路基本無雨,這已經(jīng)是老天對我們格外關照了。<br>在這里,右切的時候,聽到前面有驢友喊羚牛,但等我過去的時候,羚牛已跑得沒影了,我想羚牛應該是在山谷向上爬升的時候被人發(fā)現(xiàn)又退縮了下去,沒看到鰲太神獸,只看到長長的、斜斜的山坡上堆滿了泡沫一樣的石頭,帶著遺憾繼續(xù)前行。<br>這一帶是險峻而瘦峭的山石長脊,在左右切之間,我一路問狼哥,哪里是梁1梁2梁3,在陰霾之下,一路上無窮無盡的亂石,給人產(chǎn)生一種枯燥的感覺。<br><br>過梁1梁2梁3<br>倏忽寬梁變削肩,山腰橫切脊連穿。<br>半霄云海翻如怒,一帶重巖踏作弦。<br><br>綿綿綠草自蕭蕭,矮矮青松獨倨驕。<br>石塊散如冰塊狀,霾風斷續(xù)拂煙霄。<br><br>過完了三梁,就開始下降,狼哥告訴我,前方遠處的是金字塔,然后回望一下我們從飛機梁、梁1梁2梁3那邊繞過來的軌跡,剛好就是一個C形的半圓。<br>夕陽一直在云海里掙扎,奈何跳不出濃云愁霧的重重包圍,不遠處又是一座鐵塔,我們從它下面低頭走過。<br>然后又鉆入一片雪松林,云海在山崖邊輕輕蕩漾,出了松林,是一片開闊的山坳,這就是傳說中的2800營地,一些人把帳篷扎在山坳的中部,還有些人把帳篷扎到了樹林,我覺得樹林比較安全,那些把帳篷扎在洼地的人,會不會遇到羚牛的攻擊?或許是我自己的擔心而已。<br><br>穿雪松林<br>青草中分塊石蹊,閃開牛糞卻揚泥。<br>濃云一片崖邊漾,落日昏沉梁下棲。<br><br>勝哥選了一個有人工搭建的窩棚架上,他的氣墊剛好可以抵擋窩棚上竹枝的尖刺,天津小殷挨著我們扎營,坡上是西安的兩個驢友,大伙熱熱鬧鬧,一邊煮飯,一邊嘮嗑。<br>重慶80后小伙蔡蔡說自己不行了,喊我過去幫忙給他搭一下帳篷,看他說的有氣無力的,本來也很疲勞的我立即前去幫他支好帳篷,之后,蔡蔡打水走錯了方向,我又跑過去引導他,在營地跳來跳去的,其實剛才也是累趴了。<br>歇了口氣,去附近的水溝打水,不知是誰給裝了一截塑料管子,接水非常方便,打了兩袋子水,還去領隊哪里給家里打了衛(wèi)星電話(第二次),失聯(lián)幾天,非常擔心鰲太上不好的消息給家人帶來不安。<br>處理完這些,在松林的營帳邊,掉著鼻涕,穿著雨衣燒水、煮面、用餐,西安驢友因為用了我打的水,特意回贈了云南古樹茶,一般我晚上不喝茶的,怕睡不著,仰望著滿天燦爛的星辰,喝點好茶,也是一個美好的回憶,就欣然接受了他的美意,古樹茶確實不錯,吃了方便面正好可以解渴,等我百事搞清楚鉆進帳篷,已到十點,退下衣服,鉆進睡袋,才松了一口氣,因為喝茶了,晚上基本上處于半睡半醒的狀態(tài)。<br><br>2800營地扎營西安驢友贈古樹茶<br>荒草凄凄雜野花,高丘不意有余霞。<br>支開小帳松林際,夜品流泉星勢茶。<br> 20日,南天門、塔1塔2塔3、九重石海、大石河營地(東塬)。<br>昨夜燦爛的晴空,到了凌晨就下起了細雨,我急忙出帳把掛在樹枝上的濕褲子拿下來,在頭腦昏沉之中,聽到帳外早起驢友的聲音,想著有雨,估計不會拔營,跟勝哥倆睡在帳篷里沒動,也沒煮早餐,沒想到七點,雪團長就吆喝著出發(fā),我倆趕緊翻身鉆出睡袋,三下五除二,10幾分鐘內把營帳背包收拾好,裹上雨衣就沖。<br>一行人穿過營地的埡口,來到對面的雪松林里,又是一路的爬升,雪團長說今天要走14公里。<br>在南天門行進的途中,重慶80后小伙蔡蔡身體還是出了狀況,我估計是飲食不調鬧的。<br><br>過南天門<br>霧嵐彌漫嵌巖巍,欲辯天關目力揮。<br>一路幢幢人影疾,時攀時步撇重幃。<br><br>領隊看隊伍的進度有問題,果斷讓收隊狼哥專門帶蔡蔡一個人,他還特意問我倆,你倆有問題沒有?我說沒問題,勝哥看我說沒問題,他沒說話,實際上他的背包已經(jīng)非常沉了……剩下的13人跟著他,也就是他說的“十三太保闖鰲太”。<br><br>過金字塔<br>風掀青草飛云滴,杖指嵐峰起石尖。<br>不覺行經(jīng)最高處,茫茫一片失前瞻。<br><br>雪松林、亂石堆、散落羚牛屎的黑泥小徑,走了一會,細雨停了,濃霧卻不肯散開,約1-20米見深,這已算得上不錯的天氣了,沿路的地貌大體差不多,而山形卻是自成特色。<br>到了南天門和塔二有信號,忍不住和家人朋友們在微信里進行了互動,也影響了行進的速度。<br>山路艱險,不要以為塔1只是一個山尖,一個塔1就有二三個石塊壘成的山尖。大約在塔2附近,勝哥口渴的不行,想喝地上的水,雪碧說不行,我把昨天剩下的一口水給了他,沒想到一會兒他的肚子就鬧起了意見,雪碧趕緊把自己的姜糖茶給他喝了一小杯救急,他才舒服一點,這個時候,勝哥對雪碧說,想把充氣睡墊丟掉,雪碧說不行,想想這幾天,我倆生死與共,當即我義無反顧地說,你把帳篷給我(后來知行者跟我聊天,他說勝哥的帳篷是他買的早期牧高笛四季帳,6.6斤重,雨天估計有8斤),等我捆好帳篷,雪碧提了一下背包,說有30多斤,這一路走來,飲食的消耗,背包重量也在一路減少,現(xiàn)在,背包的重量恢復到我上山的水平了,對我而言,也是一個挑戰(zhàn)。<br>一路橫切和翻越山脊,幾上幾下,過了塔3,終于到達九重石海下的小雪松林里。<br><br>過塔1塔2塔3<br>霧水如霜染發(fā)梢,山腰切過下山坳。<br>才穿亂石秋暉透,一股擔憂云海拋。<br><br>雪團長讓大伙就地休息,吃點東西補充一下能量,濃霧之下,能見度很低,未能盡窺石海全貌,勝哥后來說,如果在下降途中看到了九重石海壯觀的全景,可能就有些膽寒,因為幾天的跋涉,氣力虧損不少,看著那么高的石海,一定會有許多的畏難情緒。<br>大約剛爬了一層石海,就看到了15號遇難的山友遺物,雪團長讓大伙從右邊繞行,他一個人站在那里看半天,膽真大,我遠遠的瞄一眼,就迅速離開,只感到有些心酸。<br><br>九重石海中遠望遇難山友遺物<br>欲前還恐積陰霾,所幸石堆無暴骸。<br>數(shù)日參差風雨里,堪憐半路失情懷。<br><br>在石海上,大伙走一層,歇一會,在這里踩石頭,很像走跳棋,有些平整的石頭,你可以連續(xù)跳躍前進,有些尖窄的石頭,你又需要小心翼翼地象踩鋼絲一樣踩過去。<br>在這里居然又有信號,總會抽點時間與外界互動一下,華哥說我們拿下九重石海,基本上就算成功了,當時我倆也很激動。<br>快到山頂了,濃霧彌漫的天忽然就變成了藍天白云,在這里,有兩根木樁,據(jù)說是抬遇難山友多的木棍插到石縫里,后來的驢友纏了很多各色布條,就成了一個紀念樁。<br>在木樁附近歇了幾口氣,然后,十三太保跟著雪團長一起上到九重石海的最高點,這里有兩根木樁,雪團長說它與導航架的性質相同,大伙又一次集體打卡,有的單獨留了影,然后迅速離開。<br><br>翻越九重石海<br>斜岡放眼疊崟巖,斂氣丹田一整衫。<br>莫溯冰川追萬古,但知榮耀出平凡。<br><br>翻越九重石海之二<br>層層石塊向云皋,一步攀來一步勞。<br>回首行程無覓處,天王山上覺風豪。<br><br>九重石海是鰲太線上的天王山,己知在這里送命的驢友不下10人……翻越九重石海是鰲太路上最艱苦卓絕的一場硬仗,也是考驗我們堅韌不拔的一道難關,在這里,我估計耗時1-2小時。<br>山頂也有一些瑪尼堆,掃了一眼后,跟著大部隊開始下降,穿過雪松林,看到埡口上有兩頂帳篷,這里其實也是風口,不太適合扎營。<br>幾經(jīng)起伏,我們又穿入一片較大的雪松林,小徑里,羚牛糞和羚牛腳印不斷。<br>一天基本上就吃了幾塊牛肉干和巧克力,還有幾塊月餅,肚子里的內容不多,體能消耗又特別巨大,在缺乏能量的狀況下,感覺是自己的意志在支撐著行走。<br>在雪松林里,我一個人大約就走在倒數(shù)第五的位置,前不見人影,后不見隊友,也擔心走錯,還好的是小徑多數(shù)路段非常明顯,一路追趕,快出了雪松林,遠遠看到雪團長一班人在草地上等我們,拖著疲憊的身子突然一個趔趄,摔在松樹邊,又趕緊爬起來跟上,在關鍵時刻不能出錯,在無險地段摔跤其實是很幸運的。<br>天漸漸黑下來,高海拔的太陽,大約要比平原的光照時間多一個小時,也比湖北的日落時間要遲一小時,所以,此時鰲太的天黑,一般在8點以后。<br>隊伍下到一塊較為平整、較為開闊的草地,這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14人選擇在萬仙陣的山腳扎營,勝哥把扎帳點選在幾棵雪松下,這里的垃圾比較多,感覺到了破窗效應的地步。我跟勝哥說我要歇口氣,緩緩神,坐在地上休息了大約一刻鐘,我便開著頭燈去取水,在營地草叢不遠處,有一條小溪,雨后更是長流不息,水也有點冷,等我拎著水袋回來,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幾天來沒有好好的喝水,身體處于干渴狀態(tài),是夜把水燒足、喝足。<br><br>從九重石海頂下降到東塬營地<br>日沉風冷下長坡,未免勤身亂石多。<br>才嘆山巔云海盛,松林又見扎營窩。<br><br>坐在松林的地上,仰望天空,一如昨夜的晴朗,又是滿天的繁星,但秦嶺的天多變,今天說是14公里的路,我的計步實際有16公里。<br><br>夜宿東塬營地取水<br>草叢傳響索奔瀧,天際星明夜啟窗。<br>唯有寒風不言語,松林一路足音跫。<br> 8264游記里找的一張九重石海全景,紅橢圓就是下張圖片所在地。 21日,萬仙陣、東跑馬梁、雷公廟、大爺海、拔仙臺、大文公廟。<br>早上有霧,裹著細小的雨水,天空忽地又晴朗了一下,看樣子今天應該是個不錯的、輕松的天,勝哥鉆出帳篷,我看他的眼睛有些浮腫,我估計自己也差不多,大約這就是所謂的高反吧,剛煮好的速食米粥,吃了一口感覺要吐,我和勝哥都倒掉了,真的應驗了雪團長在西安說的,吃這個你們會吃吐的。<br>雪團長說9:30拔營,把我們13人召集在一起拍了合影,交代了幾句就開拔。<br>又是雪松林、亂石堆,在拔高過程中,感覺今天有些吃力,吃了一塊小月餅和兩塊巧克力,一路喘著粗氣,風越來越急,雨越來越大,趕緊穿上雨衣,但迎著風雨的右臂已經(jīng)打濕,好不容易爬到萬仙陣,雪團長要求大伙一起在瑪尼堆里錄個視頻,完畢,繼續(xù)急行軍,濃霧細雨寒風中,全身逐漸濕透,只有軀干部位還保持著正常溫度,雪團長要求大家不要停,其實那時我很想歇口氣,只是一旦停下,就會面臨失溫的威脅。<br><br>翻越萬仙陣<br>雪松別過向棱層,殘喘吁吁緩遞升。<br>得見瑪尼堆一喜,卻逢陰雨冷如冰。<br><br>高巔很開闊,與我們來時的西跑馬梁地貌差不多,路線貌似很長,裹著雨衣,帽檐把視線壓得很低,只能看著前面驢友的腳,不停地機械運動,不停地行走,過了雷公廟,前面還有三四重小石海(亂石堆),有的山尖吹的人站立不穩(wěn),耐著性子,小心翼翼地上上下下,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活著穿過跑馬梁。<br><br>過雷公廟<br>未有雷聲但飛雨,才穿亂石見殘垣。<br>冷風裹霧無人謁,過此燒心減一番。<br><br>過雷公廟后連過三小石塊山<br>一路風攜催命雨,三尖石聳遏人關。<br>初心未棄如吾輩,不到大爺魂不還。<br><br>不知過了多久,好不容易到達景區(qū)的邊緣標示處,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裹著透濕的身子,來到大爺海邊的山崗,透過濃霧,非常吃力地往下看見了大爺海,仿佛就看到了救星。<br><br>過東跑馬梁<br>莽莽山梁萬古風,瀟瀟冷雨勢驚驄。<br>危途凌亂添驢跡,生死懸于一息中。<br><br>進入大爺海客棧,不一會就看到那個一路上時而遇見,時而相隔不遠的四位驢友中的一個,他也說差點凍死,幸好一身的狼狽可以在客棧喘氣。<br><br>到達大爺??蜅?lt;br>高巔雨歇霧光寒,望到圓湖步始閑。<br>六日饞涎吞小炒,一身豪氣返人間。<br><br>放下潮濕的背包,脫下濕漉漉的沖鋒衣和速干衣,換上干衣服,點了兩碗面,一盤臘肉炒青椒,幾天來不食人間煙火,感覺特別香,吃完又跟勝哥說,是不是還點個西紅柿炒雞蛋?他說要得,吃完后,元氣恢復了大半,本不想去拔仙臺,但想到廈門日光巖(海拔92.7米)的遺憾,還有帶來的兩面旗幟,決定繼續(xù)拼一拼,有些人在來鰲太之前,就已經(jīng)在秦嶺試過水,拔仙臺早已登過,最后決定上拔仙臺的共八人。<br>這里的亂石山徑,經(jīng)人工布置后,就顯得有條理多了,走起來雖不輕松,但感覺還不錯,過一道石墻和一座山神廟,后面就是拔仙臺,四顧之下,濃霧茫茫,不能居高俯瞰,或許是一個遺憾,我們只能在拔仙臺上合影、錄視頻、單獨來一張紀念照,雪團長又說話了,他說他是圓夢大使,這個拔仙臺據(jù)說是姜子牙點將封神的所在,那么,蛇哥、雪碧、狼哥,他們就是當今戶外的姜子牙,走完了鰲太,他們不僅圓了驢友們的夢,也像姜子牙一樣點將“封神”了,正想入非非,雪團長喊大家回撤,大伙又沿著原路返回大爺??蜅?,上下約一小時,感覺這一趟消耗不少體能。<br><br>登拔仙臺<br>霧濃如乳冷風飚,欲會群仙故事遙。<br>腳踏云巔添意氣,彩旗輕展示豐標。<br><br>回到客棧,里面已經(jīng)擠滿了很多年輕人,6天高山便秘,在大爺海客棧廁所耽擱了幾分鐘,終于解決一個大問題。勝哥在外面喊我,大部隊都在大爺海邊合影,我趕緊收拾好背包沖出客棧。<br>在去大文公廟的路上,體能貌似到了強弩之末,膝蓋疼,氣息粗重,90分鐘的路程,我可能走了120分鐘,還好一路上有高山流水和仰天長嘯兩位一起。<br> 我和高山流水都喜歡拍照,一路上少不了拍幾張,遺憾的是沒能在萬仙陣和西跑馬梁那一帶拍到珍貴的照片,只顧著奔命。<br>景區(qū)的山路,都是人工鋪設的石徑,雖然好走,但對于我來說有些漫長,過了一個亭子,轉了幾個山崗,終于出了太陽,斜斜的山坡下,應該就是大文公廟客棧了,站在山坡上,看見大文公廟的院子里,驢友們都在院子里曬裝備、曬太陽。<br>俯瞰腳下的客棧,我突然想起了2018年武功山的吊馬樁,此時此景,二者何其相似,都是一個落日的黃昏,不同的是寬窄和海拔。去武功山這類低海拔的驢友很多,上高海拔的路,注定驢友會少,因為,再往上、往前,你可能有伴,也可能獨自上行,站在那里發(fā)呆,聽見勝哥坐在院子里喊我,我趕緊往下走。<br>下到文公廟,院子里的繩子上已經(jīng)掛滿了驢友們的物品,我只好見縫插針,抓緊時間把背包里的東西一件件拿出來晾曬,這里只有移動有信號,便借了勝哥手機給家人報了一個平安后歡喜不已。<br>大約在準備晚飯的時候,雪團長說狼哥電話來了,他已經(jīng)帶著蔡蔡趕到了大爺海,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我們“十三太保”在雪團長的帶領下,一路過險關、翻險隘,歷盡九死一生,閑下來總會想到后面還有兩個人。<br>話說狼哥和蔡蔡在后面一路緊追慢趕,累了就休息,天色不好就扎營,當時,他們在雷公廟東南的小水源地處扎營了,下午三點左右,突然聽到帳外有個女人在喊:“快走,快走”。 狼哥聽不太懂,但能聽出是云貴那一帶的口音,說了好幾遍,他把頭伸出帳篷,外面除了風和雨,什么人都沒有,狼哥趕緊問蔡蔡聽到了沒有,蔡蔡木木的毫無反應,狼哥他們扎營地點離2017年五一云南遇難女驢友的亂石堆只有幾百米遠,這段文字是我在西安聽到狼哥說起,后來我又加了狼哥微信問了一些細節(jié),才整理成文的。說到鰲太的靈異事件,這算不算一個?那50多個為了鰲太夢的人,把命丟在這里,他們也就成為鰲太線上的游魂,或許狼哥在經(jīng)過鰲太遇難紀念碑的時候,磕了三個頭,因為善根結了善緣,所謂心誠則靈,于是便有了這一曲奇遇。<br>勝哥邀約天津的韓老弟、小殷一起喝酒慶賀,天很快就昏暗了,還來了一陣涼風,把帳篷吹得在地上跑,勝哥趕緊去收,沒想到在捆扎帳篷的時候,不小心地釘把手掌給扎破了,鮮血直流,喜悅的心情忽然就有些沉悶了,我跟勝哥說必須趕在24小時內去打破傷風針。<br>包扎好傷口,晚餐也弄好了,天津韓老弟、小殷、勝哥和我四人拼一張桌子,看勝哥郁悶的樣子,韓老弟勸導他:人生不可能是圓滿的,總要留點缺憾,勝哥說確實如此,吃了幾口,勝哥一個人就坐在爐子邊烤鞋子,然后回房去睡了。<div>我繼續(xù)減負,把一直沒吃上的兩包壓縮餅干和速食米都送給了客棧,掂了掂壓縮餅干,感覺分量還不算輕。<br>看見米飯仍然要吐,就著四菜一湯花生米,喝了一罐啤酒,韓老弟和小殷喝的白酒,吃飽喝足后胡亂擦了把臉,就去通鋪睡覺。我們睡的房間有2、30平,放滿了上下兩層的木床,雪團長、山東兩位女士,小殷、高山流水、仰天長嘯、小侯等男男女女擠在一起。雖然簡陋,還算溫暖,我和勝哥在一個可以睡4.5人的大木床上,比起我們連日來的小帳,這算得上豪華大帳了,墻上寫滿了過去驢友們留下來的字跡,看了一會感覺無聊,半夜又下起了小雨,在驢友們的鼾聲中不覺睡去。<br></div> 22日,小文宮廟、索道。<br>早上,天放晴,吃過早餐,找了一個地段拍了一些太白山的云壑奇景,也沒時間去找最佳地點拍日出,雪團長帶著大家在這一帶打卡留念,然后開拔,因為勝哥的手受傷,他建議雪團長跟我們一起走,雪團長覺得有理,就帶著大伙一起坐索道下。<br>今天的太陽很強烈,走在山崖上,不一會就汗流浹背,忘記把臉包起來,回家后鼻頭曬掉一層皮,穿過小文宮廟,在木臺階上,就接到了老哥的電話,他說他這幾天一直在打我的電話,坐在木地板上,我喜極而泣,說我順利出山,一切安好,讓父母家人放心。<br>后面就是下索道,坐大巴,去客運站,汽運中心要求大伙戴口罩才能上車,幸好北京小侯帶的有,不然,又不知咋辦了。<br>下巴士車,正趕上的士交接班時間,好不容易攔到一輛,火急火燎往醫(yī)院趕,醫(yī)院院門口,又是注冊、展示綠碼,大樓里窗口排隊的人不少,情急之下,我沖到窗口喊:“軍人優(yōu)先”,在15分鐘內辦好手續(xù),把勝哥送進急診室,離24小時候還有2小時,打完針,重新包扎好手掌,心中的一塊石頭落地了。<br>在去火車站的路上,的士司機跟我倆說,今年陜西雨水特多,而我倆剛好趕上了,讓人感嘆不已。我們的風雨鰲太,算是把2016年5月的武功山那場暴雨,2018年5月的龜尾龜峰暴雨所欠下的雨中戶外,這次一起給補上了。<br>是夜,我們順利搭上了回家的旅程,起初擔心出山的時間問題,會誤了回家的車次,一直想在山上改簽,可惜網(wǎng)絡多半處于失聯(lián)狀態(tài),所幸購買的回程票時間剛好。<br> 四、后記<br>回來后不久的某夜,我和勝哥及幾位驢友在公園夜步后侃大山,話題不意又轉到鰲太上,侃到興起,我大言不慚道:“我是‘鰲太評估師’,孰能去,孰不能去,我可評估其一二?!奔自唬耗阌X得我如何?我正在遲疑,勝哥搶先道:你可以。甲曰:我知道自己能行,但我不會去。乙曰:我明年邀人一起去。我和勝哥皆異口同聲:你不能去……可見,能否穿越鰲太,實力是一個問題,是否敢去又是一個問題,本地有穿越鰲太實力的驢友很多,但能否成為鰲太成功穿越者,還需要有一分情懷、二分勇氣、三分毅力、四分吃苦、五分天意等因素在里面,是故列子曰:有情懷始有境界,有境界方成格局。<br>走鰲太,是為了炫耀嗎?當然不是,我們拿半生的能量去拼下來的中國十大徒步線路之二,沒有一點情懷和體能,注定不會成功。對鰲太我們雖沒有百分百的了解,但三年來耳濡目染,多少心中有點準備,能成功走出鰲太,一是領隊專業(yè),跟著安全專業(yè)的領隊一起走,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是對家人、對自己負責,天地有大美,吾輩當往之。二是老天開恩,雖然天氣預報有雨,但有兩天沒下雨非常關鍵,不然烤火的氣罐也會用完。三是正確評估自己的實力,面臨抉擇時刻的沉著和理智,面對困難時刻的堅毅和果敢,敬畏自然,珍惜生命,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xiàn)自己的一個個小目標。<br>在游蕩山徒步的時候,我說我們的鰲太穿越,也是麻城“忠勇孝善”精神的體現(xiàn),大個接腔說我倆是忠于戶外,勝哥說我們是勇于探索,我說我倆是孝順父母,原定的2020年7月小五臺計劃,老哥因扶貧出差、父母需要關照才沒有成行,但卻提前把明年的鰲太之行給拿下,龍祥說我們的善行感動上蒼,才成功出山。<br>總結不足:<br>有三次在風雨中,被淋得接近失溫前的顫抖,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走出鰲太的沮喪,這些都是余生難以磨滅的記憶,幸好領隊帶我們走出來,也迅速提升了我們對大線的認知。<br>總體來說,出遠門太少,平時有關鰲太的游記未有深入的鉆研,僅有2次大別山重裝穿越經(jīng)驗,就敢于去闖鰲太,雖勇氣可嘉,但也有些冒失,諸如這次出行看出我們戶外經(jīng)驗的欠缺:一是,高山火機要齒輪火機,或打火石,二是,裝備是保命的,沖鋒衣和雨衣防雨性能不強,防雨意識深度缺乏。三是,人是鐵,飯是鋼,飲食搭配不合理,帶著幾包方便面、速食米、八寶粥、牛肉干和巧克力等零食就沖,帶的食品吃到吐,想吃的卻沒準備,能量跟不上。四是,平時體能訓練還不到位。五是,有些裝備還沒有做到輕量化。六是,有些不必要的物品還是帶多了。<br><br>特別鳴謝:為我和勝哥接風洗塵慶賀的麻城悅途戶外、麻城戶外協(xié)會,還有驢友龍祥、周醫(yī)生、夏日清風等,詩友李世明等,謝謝飛鷹在單反攝影技術上的點拔,謝謝一路上關注我們安危的朋友,只是信號不穩(wěn)定,當時不能一一回復,謝謝你們的支持和鼓勵。<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