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隊舉辦轉(zhuǎn)業(yè)干部學習班一個星期,在結(jié)束前的一天,組織去游覽千山,大家歡喜雀躍。在即將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工作之前,將要離開鞍山部隊的時候,能夠再一次去欣賞那人間美景,真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這是第五次來到千山了,卻仍然興趣昂然。想到轉(zhuǎn)業(yè)離開鞍山后,今后難得再來了,就格外珍惜這次機會。我對同樣將要轉(zhuǎn)業(yè)的同志們說:“我們是來向千山的老和尚告別來了!”大家都會心地笑了起來。其實,千山當時沒有和尚了,只有管理人員,是一個供人們游覽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政治處許光倫副主任要升遷了,大家歡送他,前排左三是許光倫副主任,前排坐中間的是主持政治處工作的馬德宏副主任,左邊站著的第一人是我,攝于1972年3月21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山,原叫千華山,又稱積翠山、千朵蓮花山,在遼寧省鞍山市東二十公里處。千山小有名氣,是東北地區(qū)三大名山之一。占地大約三百平方公里,海拔七百零八米。山中奇峰疊起,塔寺棋布,共有峰巒九百九十九座。因為將近一千,所以得名千山。千山自古為遼東名勝,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除以峰巒奇秀著稱外,尚有不少名勝古跡。有始建于唐代,在明代馳名的祖越、龍泉、大安、中會、香巖五大禪林。還有無量觀、九宮、八庵、十二觀,都掩映在重巒茂林中。歷史上幾經(jīng)毀建,現(xiàn)在存有廟宇二十余座。其中絕大部分廟宇已經(jīng)修復原貌,構(gòu)成了山石寺廟園林風格的自然景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過春節(jié)了,政治處的七條漢子來到鞍山市“2.19公園”游玩,還站在湖面的冰蓋上拍了照。左起第三人是我,我是組織股干事;左起第二人是組織股主持工作的副股長李原政;左起第一人是組織股干事顧大昌。右起第四人是宣傳股干事陳鐵;右起第二人是宣傳股干事任興成。這里才是真正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園湖面的冰蓋上,居然可以自由行走,還可以開汽車,攝于1973年春節(ji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隊派了兩名干部和一輛大客車,把我們一行二十多名轉(zhuǎn)業(yè)干部送到千山大門口,先下車拍了集體照。然后,來到北溝游覽。大家沿著石臺階,魚貫而上。只聽見旁邊的山溝里,潺潺流水,如音樂伴奏一般。山坡上,綠樹成蔭,野花爛漫,使人覺得陰涼清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那時候不搞請客吃飯這一套,政治處總結(jié)會議后,主任、副主任邀大家一起去拍個照,已經(jīng)是很大的犒賞了。后排站立的左起第五人是我,攝于鞍山市勝利賓館前,1973年6月21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千山腳下練兵忙。我夢想成為神槍手,結(jié)果是“朽木不可雕也”!攝于1974年5月12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首先到達無量觀,也叫無梁觀。這是一座著名的道觀,是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由道士劉大林開始營建。我們在觀內(nèi)漫步,細細察看。這里的主要建筑有觀音殿、老君殿、三官廟、大仙堂。在觀前,還有玲瓏塔、葛公塔及聚仙臺。登臺遠望,塔影山色,滿目青翠,令人心曠神怡。在無量觀的右側(cè),是著名的西閣。只見依巖祝屋,置西閣于層林掩映之中,幽靜典雅。在西閣正殿的立柱上,有清朝人所撰寫的對聯(lián):“潮月空山蓂莢落,露風靈響海天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的家屬首次到部隊探親,我陪她去游覽了千山,攝于千山大門,1976年8月26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從無量觀出來,沿著山路和石階繼續(xù)往上走,一路經(jīng)過羅漢洞、玉皇閣、振衣崗。再朝東北方向走,山路越來越陡。有些地方,要手扶山石或者樹木,才能艱難地前行。大家互相幫助,終于爬過了“八步緊”和“三十三天”。所謂“八步緊”和“三十三天”,實際上是懸崖峭壁上的臺階小路而已。“八步緊”,在峭石陡壁下有石階八磴,只能容一個人納足。人往往要佝僂著身子,循石蹬匍匐而上。然后,經(jīng)過“三十三天”,再往上爬過“七步松”、“夾扁石”,即可到達“一步登天”、“天上天”。我們站在“天上天”的大石臺上,環(huán)顧四周,只見群峰起伏,郁郁蔥蔥,一望無際,如同身臨仙境。真如古詩所云:“峰外奇峰一上松,神仙應向此間逢?!?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要悄悄地告訴您,不要對別人講:這個女軍人是假的,她的女式軍裝是我向戰(zhàn)友借的,攝于千山,1976年8月26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天上天”向西,我們順著陡峭的石坡路,穿過古老的松柏,緩步下了山。又乘部隊的大客車沿著公路西行三里,到達龍泉寺。龍泉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中,現(xiàn)存最大的佛寺。它半依峭壁,半筑短垣,坐落在幽壑叢林中。寺中的山泉,清澈透明,常年不息,有如傳說中的“龍涎吐水”,因而得名龍泉。據(jù)寺內(nèi)碑記,龍泉寺的后堂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寺中嘉靖以前的建筑尚有金剛殿、禪堂。經(jīng)過清代歷次重修,現(xiàn)存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韋馱殿、毗盧殿、龍王廟和藏經(jīng)閣。其中,大雄寶殿是寺內(nèi)的最大建筑。寺周圍有“松門塔影”、“瓶峰晨翠”等十六景,在千山景區(qū)中素負盛名。清代詩人王爾.烈曾經(jīng)有詩云:“一千峰里煙霞勝,十六景中圖畫存?!笨梢婟埲碌木吧利?。據(jù)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拍攝的電影巜古剎鐘聲》,就是以龍泉寺為背景的。我在第二次上千山到龍泉寺的時候,曾經(jīng)在寺內(nèi)的石壁上,看到過“古剎”兩個字,楷書體蒼勁有力,與電影廣告上的字體相似。這次卻沒有發(fā)現(xiàn),大概記錯了位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這個假軍人比我真軍人還氣定神閑,簡直是喧賓奪主了!攝于千山,1976年8月26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游覽中,遇到好的背景,大家便高興地拍照留念。有同一個營、連的,有同一個機關(guān)科室的,有同一個家鄉(xiāng)的,有相互友好的,自由邀約,不拘一格。我特地邀請汽車連的老連長一起合影,他是我的老領(lǐng)導,又是我的入黨介紹人,這次他也轉(zhuǎn)業(yè)了。我們政治處的幾名轉(zhuǎn)業(yè)干部也一起合了影。在同一個部隊工作多年,大家都相互熟悉,現(xiàn)在要轉(zhuǎn)業(yè)分別了,感到既高興,又有點依依不舍,說不準今后還有沒有機會重聚。一直玩到下午三點多鐘,才乘大客車往回趕路。在車上好象游興未盡,大家七嘴八舌胡說起來。我也學著賦歪詩一首:“天下勝景數(shù)千山,林壑古跡看不完;今日一別難相會,干脆披裟入佛門?!惫芩翰谎喉崳蟛幌笤?,大家鬧個高興就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家喜笑顏開地從千山下來。那個手抓欄桿低頭笑的人是我,攝于1979年8月24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團領(lǐng)導與全體轉(zhuǎn)業(yè)干部合影。左邊站著的第三人是我。辦公樓最上面一層(四樓)是政治處,五角星下三個窗口是政治處組織股的辦公室,我在組織股工作了九年,攝于1979年8月25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音 樂:打靶歸來</p><p class="ql-block">演 唱: 閻 維 文</p><p class="ql-block">發(fā)布時間:2020年11月4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