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0月29日周四下午,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以“文以載道,潤物無聲”為主題的語文教學觀摩活動在靜教院附校新校區(qū)的教學觀摩室如火如荼地展開了。下午的兩節(jié)語文課《走一步,再走一步》與《白楊禮贊》,均基于教學目標與學生學情,設(shè)計核心問題,組織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字里行間感受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情意目標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自然融合,讓來自奉賢、金山、靜安等區(qū)縣的語文教師受益匪淺。</p> <p> 來自市北初級中學北校的俞雯老師執(zhí)教七年級語文課《走一步,再走一步》。俞老師首先從課題入手,以對課題的提問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故事和感悟的角度將課文一分為二。再趁熱打鐵,提問:最后一段中的“一小步”指什么?這一小步和“我”脫險時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p><p> 這是一個很巧妙的問題,它從兩個角度分析“一小步”的內(nèi)涵,點明課文“故事+感悟”的安排是一個由實到虛、由事及理、由個別事例到普遍情況的升華。在明確主旨的基礎(chǔ)上,俞老師以填寫表格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敘事部分的整體感知,并順勢進入深入研讀、分析內(nèi)容的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在課堂的尾聲,俞老師再次對課文最后一段的議論概述,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對“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有了更深層的理解。</p> <p> 姚文君老師的《白楊禮贊》同樣以“讀課題,提問題”的方式進行導入,然后讓學生尋找、分析課文中直接贊美白楊樹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從三個方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老師提供的背景資料,為學生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提供了腳手架。然后又回顧直接抒情句,從“那”“這”,以及“實在是”“決不是”啟發(fā)學生思考這幾個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最后,在文章主旨與寫作意圖的探究部分,姚老師還在背景資料上進行了一定的拓展,讓學生圍繞“楠木”與“白楊”的內(nèi)涵展開探討,拓寬學習視野,積累相關(guān)知識,更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p> <p> 課后,就語文課的人文性、德育滲透,基地主持人陳美老師和區(qū)學科帶頭人張黎明老師進行了簡單的點評??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不能脫離字詞句篇,不能“貼標簽”,搞“二張皮”,而是自然融合,“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