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p> 陳甜,現(xiàn)任東安縣明德學校教導室主任,兼任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工作。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湖南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考官;東安縣課改之星;參與省級課題兩項;榮獲湖南省集體備課大賽三等獎。</p> ◎師德格言 <p> 教師不應該只是照亮學生的蠟燭,更應該是點燃學生心靈的火柴。</p> ◎人物故事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常德妹子 為愛扎根東安</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b>2012年9月的一場招聘會,讓這個常德妹子來到了地處東安縣的最北端、有東安北大門之稱的南橋鎮(zhèn)。第一次遠離家鄉(xiāng),來到這個完全陌生的邊遠鄉(xiāng)村小鎮(zhèn),對于從小就有著教師夢的她既忐忑又篤定。</p><p> 在這里,她遇到了入編后的第一屆學生,這一年她帶的是四年級,擔任班主任兼語文教學工作。第一次走進教室時,四十雙飽含期盼卻又隱藏著一絲忐忑的、天真的眼神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乎意料的是,課堂上老師一次次的提問無人回響,看著那一只只想舉又不敢舉的小手,她莫名的惋惜、心疼,下決心一定要讓這些留守的鄉(xiāng)村孩子膽大、自信起來。以后,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她總是用甜甜的聲音和孩子們親切地交談,主動找孩子們談心,課間還參與和孩子們一起玩游戲。于是常常會聽到“你的見解真獨特,是個愛思考的孩子”“這種植物你也懂,真了不起”“我好喜歡聽到你的聲音哦”“你的問候讓我很開心”……慢慢的,孩子們和她打成一片,把她當做大姐姐。校園里總能看到一群孩子圍在她的身邊。班會課上,她精心組織選拔班干部,鼓勵學生毛遂自薦參加自主競選;手把手地教孩子們怎么管理班級,為班級服務(wù),班級里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課堂上,她繼續(xù)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用心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亮點,毫不吝嗇地贊揚孩子、鼓勵孩子……漸漸地,很多孩子都能勇敢地高舉小手,從容大方地回答問題。學校里有些班級廣播體操做不好,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站到前面為大家領(lǐng)操,同事們驚奇地說:“你們班的孩子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主動,真自信!”</p><p> 為了更好的陪伴這些山區(qū)的孩子,培養(yǎng)孩子們的能力,周末她也會策劃一些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鍛煉提升孩子們的各種能力。在這邊遠的小鎮(zhèn)學校,她常年累月住在學校,這一待就是三年。三年里,她甘于寂寞,甘于平凡,陪伴著這群留守的孩子,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斷提升 為教育擔重任</b></p><p> 時光荏苒,2016年8月,她通過進城考試進入東安縣明德學校,成為了第一批明德人。學校剛籌建,環(huán)境偏僻、待遇差,師資力量薄弱,缺上課的老師。2017年,她除了教一個班級的數(shù)學以外,還負責教務(wù)處工作兼學校的學籍工作等,身兼數(shù)職,每天早出晚歸。2019年下學期,由于學校老師少,辦學經(jīng)費緊張,為了節(jié)省開支,剛休完產(chǎn)假的她接任五年級的英語,改行教另一學科這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擔心自己的發(fā)音不夠標準,每節(jié)課前她都會反復聽APP上的課文朗讀,認真地去檢驗自己的發(fā)音。擔心孩子們的英語成績下滑,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鉆研教材,虛心向?qū)I(yè)教師請教。早讀、中午午休時間,經(jīng)常能看到她在教室里給孩子們輔導的身影。工作量大,沒時間回家給孩子喂奶,每次都是將奶擠入瓶中讓家人來學校拿回喂孩子。班級教學工作她不敢放松,學校教務(wù)室的每一項任務(wù)也不敢有一絲怠慢,做不完下班后留下來做、周末抽空再來學校做。一個學期下來,所教班級的孩子們的英語成績沒有退步反而提升了,其他工作也順利完成,上級督導檢查還表揚了學校的教育教研活動有創(chuàng)新,她這才松了一口氣。</p><p> 2020年上學期,因原班級的數(shù)學老師請產(chǎn)假,她又改接任這個班級的數(shù)學教學。面對新的學生、新的科目,她還是擔心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受影響,在疫情期間就提前進入班級微信群,有計劃地開展舊知識的復習鞏固和新知識的學習拓展。每天準時推送微課視頻到班級群,還利用班級小管家APP發(fā)布作業(yè),堅持每天線上批改、點評、統(tǒng)計,及時反饋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對于沒有提交作業(yè)的孩子,私聊了解原因。再根據(jù)孩子們練習時的做題情況,總結(jié)歸納易錯題專題,重點練習。開學后,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她就放學后留下來給基礎(chǔ)弱一些的孩子做單獨輔導。漸漸地,孩子們的成績有了穩(wěn)步地提升,她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現(xiàn)在在校園里遇到,孩子們都會親熱地圍過來爭先恐后的叫陳老師好!</p><p> 在明德學校這些年,她不負重任,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無論多么艱難的任務(wù),她都能出色完成,一并得到了師生和家長的肯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關(guān)注心理 做孩子們的知心姐姐</b></p><p> 我校處于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留守兒童多,隔代教育是普遍現(xiàn)象,很多班級都有個別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的孩子。他們有的性格暴躁、脾氣古怪,有的膽小怯懦、害怕與人交流,有的及其敏感、自卑,家長不懂教育方法,遇事要不一頓打要不一頓罵……為了更好地幫助到這些孩子和家長,她果斷報考了心理咨詢師,周一到周五她利用一切時間完成工作,周末則往返冷水灘聽課學習。連續(xù)三個多月的奔波終于順利取得了專業(yè)資質(zhì)。</p><p> 2017年9月,由省婦聯(lián)掛牌的東安縣唯一的一所知心屋落戶明德學校。陳老師作為一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在兼顧教導室工作和教學工作之外,她主動承擔了知心屋項目,負責日常管理。知心屋設(shè)立了知心話信箱,每天要查看信箱里孩子的來信;她根據(jù)孩子們的來信或班主任的反饋邀請部分特殊孩子到知心屋談心或做沙盤游戲;利用心靈之聲廣播站向孩子們推送各種心理健康知識;收集整理適合不同年齡段心理健康教育資料,作為班會課的素材;為全校師生開設(shè)心理健康知識講座??h婦聯(lián)舉辦的公益活動,她都無條件參加……事無巨細。有些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多家長都沒有察覺,但他們卻信任知心姐姐告訴知心姐姐,陳老師就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為孩子答疑解惑。在與個別家長溝通處理過程中,也會遭受到家長的誤會甚至是投訴,但陳老師始終不放棄,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這些孩子,讓這些孩子能適應社會生活、參與到正常的學習當中來。去過知心屋的孩子們從此都親切地稱呼她為“知心姐姐”。</p> <p> 陳老師,一個普通的常德妹子,但是她在東安的教育之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無論在哪個學校,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她都能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她深知選擇了教育,就是選擇了責任。她常說一個孩子雖然只是班級的幾十分之一,但是卻是一個家庭的百分之百。只有把孩子放在了心上,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當心與心的交流開始,改變也就發(fā)生了。用心做教育,用愛做人師。祝愿她在未來的日子里,收獲更多愛與成長的風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