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為了父親33年前的心愿

席嵩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前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本篇的文字有點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之所以用歌曲《夢里常回大別山》作為本篇的背景音樂,亦因皮旅中原東路突圍大部分時間和多數(shù)主要戰(zhàn)斗是在大別山,篇中提到的3位女孩誕生是在大別山,我尋訪父輩中原突圍路的地理坐標(biāo)點基本上是在大別山,旅長皮定均伯伯和副旅長方升普伯伯等首長的故鄉(xiāng)也是在大別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時光流逝,歲月崢嶸。篇中提到在戰(zhàn)火中誕生的3位女孩,現(xiàn)已都是74歲了,父親表達(dá)重走中原突圍路和看看她們,并把她們出生與成長的悲壯情況寫出來的心愿至今,也已過去33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自古忠臣多逆子,唯有寶黛入神州。 希望我的家人能記住這段往事,不忘父輩創(chuàng)業(yè)難,永遠(yuǎn)跟著共產(chǎn)黨。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能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熱愛革命勝利換來的和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大別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皮旅從河南光山白雀園出發(fā),經(jīng)地處大別山的湖北麻城,河南經(jīng)扶(今新縣)、商城,安徽立煌(今金寨)、霍山、六安,進(jìn)入皖中平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b></p> <p class="ql-block"><b> 74年前的1946年6月至7月間,我的父親席旭參加了皮定均旅長、徐子榮政委率領(lǐng)中原軍區(qū)第1縱隊第1旅7000英雄兒女,歷時24天的中原東路突圍,經(jīng)受了生與死的考驗,血與火的洗禮。</b></p><p class="ql-block"><b> 幾十年過去,對那段艱難的歷程,父親刻骨銘心。讓他難以釋懷的,是23位女同志中有3位母親在大別山分娩的女孩,那是3株頑強而倔強抗?fàn)幍摹皯?zhàn)地的花朵”,是3位和“自己的孩子一樣”的孩子。她們是:范中原(取紀(jì)念中原突圍之意)、青碧濤(乳名突突,取在中原突圍中誕生之意)、王和平(該是取在苦難中祈望和平之意。后改為王新平)。</b></p><p class="ql-block"><b> 40年后的1986年冬,父親收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81師軍史辦寄來的《鐵流千里——中原東路突圍紀(jì)事》等書,“讀之無限感慨”,引起對往事的“強烈懷念和回憶”。隨后的1987年,他分別給范惠伯伯,何濟華阿姨,王維華伯伯、陳桂竹阿姨夫婦寫信,表達(dá)了準(zhǔn)備從鄭州騎自行車,用雙腳重走突圍路,看看被戰(zhàn)火燃燒過的地方,看看當(dāng)年戰(zhàn)火中誕生的孩子的心愿。并特別表示,他打算把這些孩子出生和成長的悲壯情況寫出來,“借此告慰先我們而死的老同志。并告訴青年一代要十分珍惜與愛護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發(fā)奮圖強地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然而,由于客觀原因,父親未能實現(xiàn)這一心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前排中為父親席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時間來到2016年9月,我加入“紅色皮旅”(現(xiàn)為“鐵流千里”)微信群。突突姐也在群里,但我并不知道我父親曾給她母親何濟華阿姨寫信的情況。</b></p><p class="ql-block"><b> 2018年12月22日,突突姐從河北石家莊來到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qū)鄭州干休所(今屬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軍區(qū)鄭州第二干休所),看望他父親青雄虎伯伯的警衛(wèi)員熊錦玉叔叔。她還帶來了我父親當(dāng)年寫給她母親何濟華阿姨的信,希望能找到我父親及后人。隨行拍攝歷史文獻(xiàn)片《八月桂花遍地開》的安徽廣播電視臺韓德良導(dǎo)演提示,席嵩年會不會是席旭的兒子。接到裴子明伯伯的兒子裴營州的電話后,我趕往河南省軍區(qū)鄭州第二干休所。</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與突突姐在一起。我手持的信是我父親33年前寫給她母親何濟華阿姨的</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突突姐、裴營州、我、干休所的同志 和熊錦玉叔叔及家人合影</b></p> <p><b>  突突姐是在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霍山縣青風(fēng)嶺戰(zhàn)斗中出生的,那是1946年7月10日下午。突圍開始時,何濟華阿姨已懷她9個多月。</b></p><p><b> 26年后,何濟華阿姨是這樣回憶的:“部隊到了青風(fēng)嶺,前衛(wèi)2團與堵截的敵人交上了火,一時炮火連天,殺聲動地。青風(fēng)嶺山峰筆陡,中間夾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就在這個地方,我快臨產(chǎn)的肚子一陣陣劇痛,眼看就要分娩了。曹玉清團長的愛人許清同志,馬上扶我走進(jìn)路邊一間破爛不堪的茅草棚,我就在這里等待新生命的問世。</b></p><p><b> 恰巧這個時候,我的愛人3團參謀長青雄虎走來了。他瞅了瞅草棚內(nèi)外的環(huán)境,鼓勵我說,‘濟華,堅持就是勝利,你要勇敢些,渡過這一關(guān)!’他把警衛(wèi)員留下照顧我,就匆匆趕去指揮部隊去了。</b></p><p><b> 一陣劇烈的疼痛襲來,使我?guī)缀趸枇诉^去,我咬緊牙關(guān)堅持著,黃豆大的汗珠在臉上滾動著……一會兒,小寶寶出生啦。許清同志打開早準(zhǔn)備好的小藥箱,拿出一塊消毒棉花,一捆繃帶,把孩子包起來。我顧不得自己的身子,順手拿起破被單包住孩子,外面再用繃帶捆一捆,許清同志接過去抱走了。我使勁一挺爬起來,拖著虛弱的身體也跟著部隊上了路。</b></p><p><b> 不久,前邊傳話說:‘好消息,2團在青風(fēng)嶺殲滅敵人一個連,殘余敵人逃跑啦!’我聽到這勝利的喜訊,激動得流出了眼淚。心想,這槍聲好似鞭炮,炮聲正像鑼鼓,不正是在慶賀我的小寶寶誕生嗎?</b></p><p><b> 我分娩后,剛走了一段路,就覺得渾身酸痛,肚子空空。若在平時生小孩,一定得臥床休息,還要吃流質(zhì)和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而現(xiàn)在是彈痕遍地的征途上,不要說吃什么有營養(yǎng)的東西,有時連一點干糧都吃不上,還必須跋山涉水急行軍。我橫下一條心:跟上部隊走到底!我又用原來的那一大塊土布,綁緊肚子,和許清同志一起跟著同志們的足跡繼續(xù)前進(jìn)?!?lt;/b></p><p><b> 在行軍路上,我處處感到同志情、戰(zhàn)友愛。部隊一邊行軍,一邊打仗,首長和同志們無微不至地從各個方面關(guān)心我。同時,他們也非常喜歡這個革命后代——新生的小寶寶。警衛(wèi)員、飼養(yǎng)員、給養(yǎng)員等同志們,不顧征途的疲勞,一路上都輪流地抱著小寶寶行軍。每到途中休息時,同志們總是圍上來。這個說:‘小寶寶,你是炮火里生,炮火里長,給你起個名,就叫青火生吧!’那個說:‘小乖乖,真是乖,你是革命好后代!’有的喂她溫?zé)崴?,有的喂她泡饃花。這個在炮火硝煙中出生的戰(zhàn)地的花朵,在同志們的照料下,奇跡般地活了下來。</b></p><p><b> 在燃燒的戰(zhàn)場上,我的小寶寶一出世就面臨著嚴(yán)峻的考驗。搶渡磨子潭時,敵人堵截我們,子彈橫飛,有一顆子彈把包小寶寶的小被單打穿了一個洞,我們母女倆都平安無事。一路上,我發(fā)現(xiàn)小寶寶很有自己的特點。聽到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她不哭;敵人子彈呼嘯著打穿她的被單,她不哭;抱著她急行軍,她不哭;餓了,噙住我那沒有奶水的奶頭兒,她也不哭。說也奇怪,每當(dāng)我們原地休息時,一停住腳步,她就哇哇哭叫了。作為母親,看到自己的親生骨肉這樣可愛,我心里真有說不出的幸福和驕傲。</b></p><p><b> ……</b></p><p><b> 有一天,皮旅長看到我,他跳下戰(zhàn)馬興致勃勃地逗著小寶寶玩,并鼓勵我說:‘何濟華同志,聽說你很堅強,很勇敢,是好樣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祝你勝利進(jìn)入解放區(qū)!’皮旅長這一席話,給我鼓足了勁。我把牲口讓給傷病員騎,每天堅持走路,和大家輪換著抱小寶寶,行進(jìn)在長長的行列中,終于勝利地進(jìn)入了蘇中解放區(qū)?!?lt;/b></p><p><b> </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何濟華阿姨</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青雄虎伯伯</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1946年冬,何濟華阿姨青雄虎伯伯和女兒青碧濤(突突姐)合影</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突突姐已從石家莊飛機工業(yè)責(zé)任有限公司退休。這是2016年5月,中原突圍勝利70周年前夕,突突姐在安徽省霍山縣磨子潭</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在青楓(風(fēng))嶺磨子潭戰(zhàn)斗紀(jì)念碑地</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紀(jì)念碑</b></p><p><b style="font-size: 15px;"> 2016年10月在碑前,我已向陪同的磨子潭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提出碑名和碑文的字跡補漆問題</b></p> <p><b>  據(jù)皮定均伯伯的愛人張烽阿姨講,青碧濤的乳名是皮伯伯給起的,他說就叫“突突”吧,在中原突圍中誕生的孩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皮定均伯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張烽阿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b></p> <p class="ql-block"><b>  當(dāng)見到突突姐和信的時候,我心情無比激動,也瞬間產(chǎn)生了完成和實現(xiàn)父親心愿的想法。</b></p><p class="ql-block"><b> 突突姐聯(lián)系上了,有四川姐和小菊幫助,中原姐也能取得聯(lián)系。我的印象中,父親1976年寫的《我的記憶》中具體提到鞏縣(今鞏義市)人陳之竹(應(yīng)為陳桂竹)在突圍路上生女孩的事。但181師通訊錄中沒有她的信息,怎么辦?我想,只有從原籍開始查,而原籍的線索往往相對集中,且參加中原突圍的女同志更是少之又少。</b></p><p class="ql-block"><b> 據(jù)此,從2019年1月開始,在鞏義市民間紅色文化人士張志建和有關(guān)部門的幫助下,特別是在各公安派出所的協(xié)助下查找。但由于陳桂竹阿姨的原籍實際上是與鞏義市魯莊鎮(zhèn)邢村接壤的偃師市府店鄉(xiāng)參駕店,這樣,尋找就陷入了“山重水復(fù)疑無路”的境地。無奈之下,張志建提出聯(lián)系新聞媒體幫助,擴大尋找范圍。</b></p><p class="ql-block"><b> 2019年9月28日,河南《大河報》、《大河網(wǎng)》、《今日頭條》等刊登尋人啟事的第2天,我接到從登封少林寺后山上打出的電話。對方稱,他叫陳克政,與王維華的愛人陳桂竹、王中原的愛人陳紫竹是堂叔伯姐弟(父親誤將陳桂竹寫成其胞妹陳之〈紫〉竹),剛從手機上看到尋人啟事。他告訴我,“文革”前王維華、陳桂竹夫婦在湖北沙市(原是湖北省轄市,現(xiàn)為荊州市中心城區(qū))工作,但“文革”后至今的情況就不知道了。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多遍謝謝他,真的是謝謝他!那一刻,我不能不認(rèn)為是禪宗初祖在施愛心,不能不感到是中岳嵩山在保佑它的兒女。</b></p><p class="ql-block"><b> </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媒體刊登的尋人啟事</b></p><p><br></p> <p><b>  等國慶長假一結(jié)束,2019年10月6日,我即致信中共湖北荊州市委組織部,懇請共產(chǎn)黨員的娘家?guī)椭鷮ふ彝蹙S華、陳桂竹夫婦及子女的線索。經(jīng)過10個多月的曲折,在中共荊州市委書記何光中同志的重視下,尋找終于有了令人振奮的結(jié)果。2020年8月21日,當(dāng)荊州的同志在鄭州向我反饋尋找情況的那一刻,我的心在酸,眼充淚,1年多的尋找等待,雖然難,但值!</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感謝荊州來的同志</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承蒙中共鄭州市委組織部和中共中原區(qū)委組織部的安排</b></p> <p><b>  王維華伯伯和陳桂竹阿姨的女兒王新平姐找到了。當(dāng)天下午,我即與新平姐的女兒李詠梅取得聯(lián)系。第2天上午跟新平姐通了電話,初步了解了一些情況。隨后,我與新平姐的大弟王工力又多次通話,微信聯(lián)系,就有關(guān)實質(zhì)性問題作了認(rèn)真的交流和取證。</b></p><p><b> 關(guān)于新平姐的出生情況,我父親在《我的記憶》里寫道:“書中(筆者注:即皮定均伯伯所著《鐵流千里》)談到團參謀長青雄虎的愛人何濟華同志在炮火連天的行軍路上生小孩的情景,使我聯(lián)想多端,無限感慨。這種感人肺腑的動人景象何止何濟華一個呢?我們工作隊副隊長王維華同志的愛人陳之竹同志(鞏縣人)路上生孩子,小女孩剛抱起,敵人追上來了,她把小孩胡亂地用爛軍衣裹起放在一個臨時找到的糖果盒里,用布條纏住掛在脖子上一手扶著,就一拐一拐地跟著隊伍前進(jìn)了。一個剛生過孩子,片刻未停的女同志,能立即加入戰(zhàn)斗行列,這需要有多大的革命毅力?忍受生理與精神上的痛苦???!大約走了小半天,實在走不動了,才在同志們的幫助下,將可愛的嬰兒寄養(yǎng)在路旁邊的一個農(nóng)民家中繼續(xù)前進(jìn)了。前幾年我曾和王維華、陳之竹二同志通過信,他們說,解放后已將這孩子接回來……”。而據(jù)陳桂竹阿姨的自傳和回憶,新平姐是突圍前的6月初在光山白雀園地區(qū)出生的,突圍時寄養(yǎng)在當(dāng)?shù)乩习傩占抑小?lt;/b></p><p><b> 這是為什么?目前,除了父親《我的記憶》和1987年4月、9月兩次與王維華伯伯和陳桂竹阿姨的通信中都提到新平姐是在突圍路上出生的之外,我還找不到最后的答案?;蛟S它將成為一個謎,永遠(yuǎn)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對此,政委徐子榮伯伯的兒子徐清漳大哥表示,在突圍前還是在突圍中出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皮旅成功突圍是中外戰(zhàn)爭史上的一個奇跡,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3個女孩都存活下來也是一個奇跡。據(jù)載,有關(guān)部門曾統(tǒng)計,在整個中原突圍中,有近百名10歲以下的孩子寄養(yǎng)在老百姓家里。解放后有的找到了,有的已夭折,有的下落不明。</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陳桂竹阿姨和王維華伯伯</b></p><p><br></p> <p><b style="font-size: 15px;">王維華伯伯陳桂竹阿姨與子女合影。左1為王新平姐</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新平姐已從荊州市第3人民醫(yī)院退休。這是新平姐和家人在一起</b></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b></p> <p class="ql-block"><b>  突突姐是幸運的,她沒有離開父母和部隊;和平姐也算是幸運的,解放后她被父親找到接回;而旅供給部部長范惠伯伯、薛留柱阿姨的女兒中原姐則沒有這樣幸運。她在大別山腹地安徽省金寨縣吳家店出生后的第10天,準(zhǔn)確的說是第8日后,也就是突突姐出生第3天的1946年7月12日,在搶渡霍山縣磨子潭的戰(zhàn)斗結(jié)束后,被父母寄養(yǎng)在當(dāng)?shù)匾粦舸ぜ抑小?8年后的1974年8月22日,當(dāng)這位42天被轉(zhuǎn)養(yǎng)兩縣8家、備嘗艱辛的女孩與母親薛留柱重逢時,她已是有4個孩子的母親了。</b></p><p class="ql-block"><b> 薛留柱阿姨永遠(yuǎn)不會忘記:“真不巧,中原突圍時,我已臨近分娩期。眼看嬰兒過幾天就要降生了,我還是毅然決然地準(zhǔn)備好行裝,走向充滿艱險的突圍道路。</b></p><p class="ql-block"><b> 臨出發(fā)前,旅首長知道我快要分娩,專門給了一匹騾子要我騎。一路上,在同志們的幫助照顧下,經(jīng)過7天的行軍,7月3日晚,我和大家一起突圍到了吳家店。在離村口幾里路的野地里,我感覺有臨產(chǎn)的預(yù)兆,同志們知道了,都過來幫助我。在大家攙扶下,我才堅持走到了宿營地,慌慌忙忙地在一家老鄉(xiāng)的灶房里開始生產(chǎn)了。大約在晚上10點左右,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女孩。</b></p><p class="ql-block"><b> 這時,旅供給部的同志們,都為我分娩的事忙得團團轉(zhuǎn)。雖然當(dāng)時正在行軍打仗,物質(zhì)條件差,但大伙兒都像辦喜事似的喜氣洋洋。有的幫我做護理工作,有的問寒問暖,有的送湯送水。孩子下地后,就有人提議:為紀(jì)念中原突圍,就給孩子起名叫范中原吧。我和愛人范惠一合計,認(rèn)為這個名字很好,就同意了。</b></p><p class="ql-block"><b> 正好,旅領(lǐng)導(dǎo)決定部隊在這兒休整3天。第2天天剛亮,我生孩子的消息就傳開了。旅首長和同志們先后都來看望和道喜。首長們春風(fēng)滿面地對我說:‘行軍打仗還添人進(jìn)口,真是喜事呀!’皮旅長還輕輕地抱起‘中原’,邊端詳邊夸獎:‘這娃娃很漂亮,生在艱險的征途中,很有意義,要好好照顧她,長大好接革命的班?!?lt;/b></p><p class="ql-block"><b> 由吳家店出發(fā)時,首長還專門派了4個戰(zhàn)士,輪流用擔(dān)架抬著我和孩子跟著部隊走。我是一個飽經(jīng)風(fēng)雨的女兵,首長的親切關(guān)懷和同志們的熱情幫助,幾次使我流下了幸福的熱淚。</b></p><p class="ql-block"><b> 我們部隊在炎熱的夏天里行軍,走的多是山路,跋山涉水,忍饑挨餓,還要時刻準(zhǔn)備戰(zhàn)斗。可是,我還要人抬著,越想越不是滋味。我是第一次做媽媽,人說天下最高尚的感情就是母愛。孩子是娘身上的一塊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兒女。但是,我思前想后,為了不拖累部隊,為了部隊突圍勝利,為了革命的整體利益,我決不能連累同志們。于是,我暗暗下定決心,含悲忍痛地向范惠同志談了我的想法,得到了老范同志的積極支持。我們毅然決定忍痛割愛,把孩子寄養(yǎng)在附近老鄉(xiāng)家里,等革命勝利后,如果她還活著,再來接她。</b></p><p class="ql-block"><b> 7月11日,我們一路斬關(guān)奪隘,來到了霍山縣搶渡磨子潭后,發(fā)現(xiàn)在左邊山坡上有幾戶人家。我去一打聽,有家姓項的是船工,男人近日不在家,女人剛生下的孩子死了。我想,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就向項家的女人說明了情況,請她行行好,收下了我的女兒‘中原’,我將身邊僅有的一點錢全部留給了她。在敵人的陣陣槍炮聲中,我抑制住母女分離的內(nèi)心的痛苦,久久地親吻著我的小寶寶,便匆匆踏上征途。我反復(fù)念叨著一句話:中原,我一定要回來的,一定要回來的……</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再見到孩子已是28年以后。當(dāng)時她已經(jīng)結(jié)了婚,痢痢頭,穿一條補釘褲子,成了4個孩子的母親。</b></p><p class="ql-block"><b> 解放后,我們給霍山縣政府寫了封信,沒有音訊。但我總是想找。曾任皮旅2團團長的鐘發(fā)生同志(后任南京軍區(qū)副參謀長)到北京來開會,我們又托他打聽尋找我女兒。他來了封信,仍沒結(jié)果。我們?nèi)匀徊凰佬?,托在那邊工作的老?zhàn)友繼續(xù)查找??蓱z天下父母心,這時孩子父親的一個老戰(zhàn)友,曾任修建磨子潭水庫的副總指揮鄭向生同志,根據(jù)老范畫的圖(當(dāng)時留下孩子的位置),順藤摸瓜,終于在1974年找到了孩子的下落。我立刻去了霍山縣,在鐘團長的大力協(xié)助下,一個挨一個,走訪落實,最后確定了孩子被轉(zhuǎn)了8家兩個縣。第1家是船工,說部隊走后,因敵人殺回來,在白色恐怖下,他怕受連累,把小孩放在路邊,但仍盯著。集鎮(zhèn)上的一個過路的抱走后不敢養(yǎng),又給了第3家。第3家養(yǎng)了兩三天,還是不敢養(yǎng),又給了1家。岳西縣有個30多歲的篾匠,他聽說沒人養(yǎng),就專門編了個筐子,把孩子背回去了。篾匠的媽媽同意養(yǎng),但老婆不同意,老婆老罵,篾匠一氣,就把孩子抱到鎮(zhèn)上,放在布店門口。布店早晨一開門,聽到外面有小孩哭,就抱進(jìn)去了。這時來了一位老太太,聽到布店里有小孩哭聲,就走進(jìn)去看。布店老板說:‘你把孩子抱走吧,我再送你一匹布’。就這樣將孩子送給了第8家(筆者注:是由一位姓楊的又介紹給范中原的養(yǎng)父母)?!?lt;/b></p><p class="ql-block"><b> 我住在岳西縣招待所,見到了孩子的養(yǎng)父母。他們在戰(zhàn)爭年代那種險惡的環(huán)境下收養(yǎng)孩子,把孩子撫養(yǎng)成人,我非常感激他們,流下了感動的熱淚。</b></p><p class="ql-block"><b> 1975年,中原全家來京看望我們。當(dāng)年皮旅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同志(筆者注: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把我們請到家中,一起回憶當(dāng)年突圍的情景,把這講給中原聽。告訴她戰(zhàn)爭的殘酷與無情,及在那種環(huán)境下父母的無奈和父母對她的思念、尋找……</b></p><p class="ql-block"><b> 范中原,大別山的女兒,她熱愛大別山,懷念大別山里養(yǎng)育她的鄉(xiāng)親們,她回到了大別山的懷抱?!?lt;/b></p> <p><b>  文字寫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上世紀(jì)60年代安徽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風(fēng)雪大別山》,想起了影片結(jié)尾時林天祥那段感人至深的話:“這真是個不平常的日子。我們在斗爭的大別山離散,在勝利的天安門重逢了。”</b></p> <p><b style="font-size: 18px;">  薛留柱阿姨與范中原姐28年后重逢,是與軍地有關(guān)部門的通力工作分不開的。</b></p><p><b style="font-size: 18px;"> 1972年,根據(jù)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qū)副參謀長鐘發(fā)生同志的指示,位于霍山縣的國營淮海機械廠(國防工辦第9356廠)派專人從霍山縣查到岳西縣,并有了初步結(jié)果,但由于在要求與范中原本人見面問題上,與當(dāng)?shù)赜嘘P(guān)部門的意見不一,只好暫時擱置。</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在此期間,范中原和養(yǎng)父母對找小孩的事已有所聞,多次寫信詢問。1973年,范中原的養(yǎng)父汪宗南致信中共中央組織部,要求查找范中原的親生父母。</b></p><p><b style="font-size: 18px;"> 1974年上半年,原安徽省六安地區(qū)副專員鄭象生同志(曾任磨子潭水庫工程副指揮長)也進(jìn)行了查找。隨后,他又陪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供應(yīng)部的同志,再次踏上查找路線,其結(jié)果與淮海機械廠的同志的查找結(jié)果是一致的。在查找過程中,霍山縣委、縣人武部、磨子潭區(qū)委主要負(fù)責(zé)同志很重視,派專人協(xié)助。南京軍區(qū)后勤部、安徽省軍區(qū)后勤部、南京軍區(qū)后勤部第14分部六安兵站的首長也派專人協(xié)助提供保障。所到之處的大隊、生產(chǎn)隊干部都親自找人了解,認(rèn)真調(diào)查。</b></p><p><b style="font-size: 18px;"> 最終,總后勤部供應(yīng)部的同志與薛留柱、鄭象生同志及岳西縣的同志綜合證明材料分析肯定,共同認(rèn)為:岳西縣天堂公社五星大隊小沖生產(chǎn)隊的汪蘭香,就是范中原。</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鐘發(fā)生伯伯</b></p> <p><b>  同年9月,范惠伯伯和薛留柱阿姨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致信霍山縣領(lǐng)導(dǎo)和人民,表示深切的感謝。信中說,我們的女兒范中原(又名汪蘭香)從1946年與我們分別后,已有28年之久,毫無音信,不知下落。在霍山縣各級領(lǐng)導(dǎo)同志的親切關(guān)懷下,在貧下中農(nóng)的大力協(xié)助下,經(jīng)過軍地雙方派出的干部共同調(diào)查了解,分析研究,設(shè)法查找,終于幫助我們找到了久別的親生女兒,使母女見了面。信中還說,1946年蔣介石破壞停戰(zhàn),撕毀協(xié)定,向我解放區(qū)發(fā)動猖狂進(jìn)攻的時候,使我們與女兒分離;而在毛主席、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里,使我們與女兒團聚,再次感到黨的無限溫暖,毛主席的無比恩情,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yōu)越。</b></p><p><b> </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薛留柱阿姨</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范惠伯伯</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薛留柱阿姨和范惠伯伯</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薛留柱阿姨和女兒范中原合影</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薛留柱阿姨與范中原養(yǎng)父母及家人在一起</b></p><p><br></p> <p><b style="font-size: 15px;">  1997年6月,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軍委紀(jì)委書記郭林祥伯伯來到范中原家看望。這是與范中原合影</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郭林祥伯伯與范中原及家人等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郭林祥伯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b></p> <p class="ql-block"><b>  2020年10月25日,重陽節(jié)。上午,我從鄭州踏上了馳往東南方向的動車,由江蘇無錫轉(zhuǎn)乘中巴到張家港,去看望居住在小兒子程京榜家的中原姐。</b></p><p class="ql-block"><b> 在一處靜謐的小區(qū),我終于見到了中原姐,一位受苦而有文化的大姐,一位堅強而不屈服的大姐。</b></p><p class="ql-block"><b> 人世無常,戰(zhàn)爭的殘酷和父母的無奈,中原姐出生后的遭遇是不幸的。苦盡甘來,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原姐逐步過上了美好的生活,她有4個孝順的子女,有一個幸福的大家庭。這就叫做蒼天有眼,大地有愛。</b></p><p class="ql-block"><b> 我們很高興見面,因為這是一種情感。 我們交談了很多,我也知道了許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的命運與皮旅緊密相連,皮旅就是她的娘家。交談中,我感覺到,對苦難,她不埋怨而堅強,對命運,她不后悔而倔強。這是因為在她身上流淌著父輩的革命血液,凝結(jié)著不朽的紅色基因。</b></p><p class="ql-block"><b> 時間過得好快,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說再見的時候到了,我和中原姐夫婦擁抱告別,互道保重。</b></p><p class="ql-block"><b> 第2天,我在去無錫乘坐動車返鄭的途中得知,2016年6月,薛留柱阿姨辭世后,得到噩耗的中原姐讓家人買回?zé)埡拖銧T,來到河邊遠(yuǎn)祭痛哭。兒子程京榜說他從來沒有見媽媽如此這樣過。我理解中原姐,她曾經(jīng)經(jīng)歷了出生10天后的母女分離、28年后母女重逢的悲歡離合,而這次則是重逢42年后的母女永別。</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我和中原姐及家人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六</b></p> <p class="ql-block"><b>  回望在大別山誕生的3位大姐的往事,不能不提到照料何濟華阿姨分娩和照顧突突姐的許清阿姨,她是3團團長曹玉清伯伯的愛人。這位紅二方面軍的老戰(zhàn)士,也是唯一的一位參加皮旅東路突圍的女紅軍。突圍出發(fā)前夕,她將1歲多的兒子曹海濤裝在藤箱里,放到當(dāng)?shù)匾粦衾相l(xiāng)家門口,希望得到收養(yǎng)。漸漸遠(yuǎn)去的她依稀聽到孩子的哭聲而心如刀絞,本能的跑回原地抱起嚎啕大哭的曹海濤,一道加入了突圍隊伍的行列。曹海濤哥也因此成為唯一的一位經(jīng)歷中原東路突圍全過程的皮旅二代。突圍環(huán)境是惡劣的,我父親在《我的記憶》中是這樣描述曹海濤哥當(dāng)時的情形:“在皖中平原的行軍途中見到這個孩子,簡直使我無法認(rèn)識。臉瘦得僅僅剩了一層皮,眼睛深陷在黑洞洞的眼窩中,放射著一種天真的但卻似若有所思的焦急神色?!?lt;/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許清阿姨</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曹玉清伯伯</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曹海濤哥(后右)與父母及家人合影</b></p><p><br></p> <p><b style="font-size: 15px;">  2016年5月,曹海濤哥和突突姐在河南登封市革命烈士紀(jì)念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七</b></p> <p class="ql-block"><b>  父親在致幾位伯伯阿姨的信中,對阿姨們的艱難和毅力表達(dá)了無限的感慨。 正是因為有像何濟華、薛留柱、許清、陳桂竹等這樣的23位阿姨,英雄皮旅的旗幟才更加鮮紅,突圍史詩才更加壯麗。在24天的時間里,她們用柔弱的身軀,以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跟上部隊的不可動搖意志,和男同志一樣,艱難的走完了東進(jìn)突圍路。</b></p><p class="ql-block"><b> 1946年7月20日拂曉,皮旅東路突圍勝利前夕,最后一場重要戰(zhàn)斗——沖過津浦鐵路正在位于安徽省嘉山縣(今明光市)的張八嶺火車站附近進(jìn)行。副旅長方升普伯伯在路西等待旅直和后衛(wèi)1團時,一位眼眶里含滿淚水,已經(jīng)寸步難行的女同志正一拐一拐的走來。他安慰她說:“快走吧,過了鐵路就到解放區(qū)了”。“首長,我走,”“我一定走,爬也要爬到解放區(qū)!”就這樣,這位阿姨鼓起最后的一點力氣,爬過了鐵路。迄今,我所閱讀到的資料沒有記載這位阿姨的名字。雖然她的名字無人知曉,但她的事跡將永垂不朽。</b></p><p class="ql-block"><b> 2016年7月,在中原突圍勝利70周年之際,曹海濤哥提出,參加皮旅中原東路突圍的23位阿姨是偉大的母親,英雄的戰(zhàn)士,應(yīng)該把她們的名字載入史冊。</b></p><p class="ql-block"><b> 這23位阿姨是:孟松濤、周道、李偉、許清、夏琳、時英、薛留柱、何濟華、柴桂欣、丁新、張當(dāng)丑、焦秀珍、裴秀英、馬蘭英、王蘭、陳新明、張玉秀、喬九若、陳芬芝、王春哲、胡進(jìn)、陳桂竹、陳華。</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李偉、薛留柱、時英、陳新明阿姨</b></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結(jié)束語</b></p> <p class="ql-block"><b>  父輩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人民革命戰(zhàn)爭,是一幅威武雄壯的歷史畫卷;千百萬在毛澤東旗幟下前仆后繼、浴血奮戰(zhàn)的革命父輩,是一群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b></p><p class="ql-block"><b> 皮旅這支出自太行的英雄勁旅,在為創(chuàng)建豫西抗日根據(jù)地和中原突圍中所立下的功績,是其軍史上最輝煌的篇章,也激勵著代代豫西兒女向前向前。我最早的紅色印記是上小學(xué)時聽父親講中原突圍的艱難,為此還寫了一篇作文。幾十年后,當(dāng)我走近這段歷史,觸及著段段往事,深深的感到,人除了生死,還有信仰,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就是父輩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b></p><p class="ql-block"><b> 父輩回眸應(yīng)笑慰,擎旗自有后來人。至此,可以告慰父親的是,除因家務(wù)原因,我將擇期去湖北荊州看望新平姐外,綜合我和大弟席豐年2016年10月尋訪父輩中原突圍路并已寫成文字,加上本篇文字,父親33年前的心愿我算是已基本完成。</b></p><p class="ql-block"><b> 那年,父親66歲。今年,我也66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