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州是我的祖籍,父親的老家。小時候父親曾帶我去過老家一次,還有一次那也是文革前的事了。再后來工作期間還有不多的幾次去常州,總也是來去匆匆。事隔了幾十年,退休了到有了機會去常州好好尋根問祖一番</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9年12月參加同年入伍常州老兵入伍五十周年紀念活動。提前了兩天獨自一人回到了常州老家,在常州的親戚陪同下,探訪了常州最負盛名的古街巷—青果巷。這也是我第一次能有如此寬松的時間,在這個古巷里盡興的游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是常州市區(qū)保存最為完好,也是常州整體歷史風(fēng)貌的精華所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當(dāng)然也是這些年不斷修建改造,甚至遷移了許多這里老住戶,才形成了現(xiàn)在的青果巷歷史街區(qū)</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區(qū)中部偏南地段,東至和平路琢初橋,西面直通商業(yè)中心南大街,南面是護城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保留了不同歷史時期的部分歷史遺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還有大量歷史文化價值頗高的名人故居,是常州惟一的一塊名門望族聚集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巷道兩旁保留有純樸秀麗青磚砌就的明清時期傳統(tǒng)建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再加上古運河的毗鄰而就,一派江南水鄉(xiāng)之風(fēng)韻,是常州難得的一塊風(fēng)水寶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qū)始建于1581年前,當(dāng)時運河由文亨橋入西水關(guān),經(jīng)東西下塘,穿城后出東水關(guān)蜿蜒向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面臨城區(qū)運河段,當(dāng)時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開設(shè)各類果品店鋪,舊有“千果巷”之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州賦》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陳。”后運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常州方言“千”、“青”難辨,才有了現(xiàn)在的“青果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常常不會因其經(jīng)濟地位的下降而湮沒</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撥開歷史的迷霧,走進青果巷,撫摸這條寫滿常州輝煌歷史的小巷,見證一段令常州人驕傲的滄桑過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州繁盛時期所聚集的人文歷史、文化傳統(tǒng),仍閃爍著燦爛的光芒。這光芒最耀眼處,就是青果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是個名流輩出的地方。這條長僅千米的小巷,走出了近百名進士和幾十位文才武略、享譽中外的知名人士</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其中佼佼者,古有明朝抗倭英雄、“嘉靖三大家”之一唐荊川,清乾隆十年狀元錢維城;近有民國元老莊蘊寬,故宮博物院創(chuàng)建人之一吳瀛,近代中國工商業(yè)的開拓者盛宣懷,愛國實業(yè)家、“紡織巨子”劉國鈞</b></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500年前,著名抗倭英雄、文武雙全、散文四家之一的唐荊川(原名順之,因號為荊川常州人為了表示親熱,直稱“唐荊川”)會試高中狀元。于是他就在青果巷建造了一座大宅子,占據(jù)了小半個青果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早期革命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dǎo)者瞿秋白,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重要領(lǐng)導(dǎo)人之一張?zhí)?;?dāng)代則有國際著名語言學(xué)家、作曲家趙元任,“七君子”之一史良,語言文字學(xué)家周有光,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劉海粟以及劇作家吳祖光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如此眾多鵲聲海內(nèi)外的名人都出自一條小小的古巷中,這在全國也極為罕見。正如清代詞人龔自珍贊美常州的詩句:“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鼻喙锏拇_是個人文薈萃的寶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乃人文薈萃,臥虎藏龍之地,這里留下了歷代英雄的足跡和名流儒雅之士的書聲瑯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論說八桂堂的名人,第一個自然是明朝唐荊川,當(dāng)年正是他種下的八棵桂花樹,才有了后來的人杰地靈的八桂堂,所以他堪稱為八桂堂的開山鼻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八桂堂”后的天香樓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lǐng)導(dǎo)人瞿秋白的誕生地。晚清時期瞿秋白祖父在此建造府第。后院是典型的江南明清建筑群院</b></p> <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清末為湖北按察使、布政使瞿賡甫府第,后為愛國實業(yè)家劉國鈞所有。中 共早期領(lǐng)導(dǎo)人瞿秋白、商界奇才聞蘭亭、文史學(xué)者錢聽濤曾在此居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荊川先生當(dāng)年無意間在宅院種了八棵桂花樹,沒想到還真為常州留下了些許靈氣,延續(xù)百年,凡是在這宅子里住過的,都是能在中國歷史上留有名氣的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唐荊川紀念館,也是同為唐氏八宅之一的貞和堂,原名保合堂,唐荊川、唐鶴徵、唐宇昭的宅第。康熙年間進士莊楷、狀元錢維城的弟弟錢維喬、晚清實業(yè)家張贊宸,還有張?zhí)椎热?,都曾在這里生活過,可算是名人匯聚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筠星堂是唐氏八宅之一,是唐荊川玄孫唐宇量的宅第。唐宇量是明朝崇禎時期的舉人,當(dāng)然才學(xué)名氣,與他的先祖唐荊川不能比擬。后來著名的教育家汪紹先,曾經(jīng)在這里居住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禮和堂也是唐氏八宅之一,是唐荊川曾叔祖、明朝畫家唐世寧的故居,現(xiàn)在還有三進建筑,大部分是清代修建的,不過門樓倒是明朝中期的風(fēng)格,古樸雄渾。旁邊的巷子里種著一排修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唐氏“禮和堂”遺址,存有李伯元故居――留馀堂。李伯元這位江南才子不但工詩善畫,更是我國譴責(zé)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的原創(chuàng)者。在這坐南朝北的沿河故居里,他完成了《庚子國復(fù)彈詞》《文明小史》《活地獄》等大量作品</b></p> <p><b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20px;">明朝時,唐家建的“唐氏八宅”,盛極一時?!疤剖习苏币灿纱顺蔀樾∠锕沤ㄖ募沽海喊斯?、易書、筠星、松健、禮和、四并、復(fù)始、貞和八堂,在中國古建筑史上都能彪炳千秋,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當(dāng)屬松健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松健堂是唐氏八宅之一,除了清朝是明代建筑,其他都是清朝改建的,是明代書法家唐世英的宅第,清代江蘇江防統(tǒng)領(lǐng)惲祖祁和他的兒子惲毓昌曾經(jīng)住在這里</b></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松健堂的修繕,嚴格按規(guī)定采用“揭頂不落架大修”的方式——保留原構(gòu)架,并保存了較完好的柱、梁、門窗等原構(gòu)件,以保護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筑的建筑風(fēng)格和特點</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松健堂的古建民宿區(qū)設(shè)計, 將文化及藝術(shù)融入空間體現(xiàn)文人之 美。人文氣息濃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看看 每間客房以主題性呈現(xiàn),“琴棋書畫”等主題元素呈現(xiàn)其中。展雅士風(fēng)骨,染古風(fēng)意境, 將古建構(gòu)造和現(xiàn)代的簡約主義完美結(jié)合</b></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這個既有著歷史人文精神的古建,又有充滿時代印記的建筑中,意在將 觀、味、宿 、 品四種體驗相結(jié)合,弘揚青果巷文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觀 : 古典家具展廳 傳播紅木文化,交流紅木知識,分享國學(xué)智慧,宣揚工匠精神</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味 : 輕食餐廳- 面館 特色輕食餐廳,既接待游客又作為民宿配套餐廳。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常州飲食文化 </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宿 : 松健堂精品民宿 以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目標,以傳統(tǒng)“美“”韻”為主要基調(diào)的特色民宿,貼身管家 式服務(wù) </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品 : 茶室 茶文化源遠流長,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以茶會友,這里是 品味文化之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走進今天的松健堂里,不僅僅是 將歷史人情體現(xiàn)在設(shè)計中,而且是對歷史古跡的衍變使用,將文化古韻而得以傳 承,讓更多的人了解松健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松健堂通過修繕完整既保留了古建的歷史風(fēng)貌,而且內(nèi)部空間還植入新銳藝術(shù)酒店 的形象,在現(xiàn)原有松健堂基礎(chǔ)上做局部調(diào)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0, 60, 61);">雖然經(jīng)過時代變遷,但粉墻,黛瓦,老舊的石庫門和門樓,盡管已斑駁、殘破,仍可一窺當(dāng)年“鐘鳴鼎食之家”的風(fēng)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松健堂經(jīng)過修繕的庭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松健堂里,有兩層紅磚仿蘇式的筒子樓是 1958 年愛國實業(yè)家劉國鈞為了解決職工住 宿問題,拆除原本的楠木廳,建造了這幢紅磚房作為女工宿舍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而這幢充滿時代印記 的建筑則被保留下來。人文情懷濃厚,建筑風(fēng)格受到西風(fēng)東漸的影響,東西方文化完美 的融在了一起,催生出了特有的女性時尚文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紅樓的設(shè)計風(fēng)格整體以“美“為設(shè)計主題,紅樓是當(dāng)時為解決紡織女工住宿而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蘇式紅樓內(nèi)裝飾設(shè)計以大時 代背景下的紡織女工的工匠精神和品格為精神主體,設(shè)計體現(xiàn)女性的柔美與內(nèi)在精神。這是內(nèi)裝修的客房走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蘇式紅樓客房里的裝飾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蘇式紅樓里客房里擺設(sh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湯貽汾故居此為湯氏舊宅,坐北朝南,南臨青果巷,東鄰陽湖縣城隍廟,西、北以廟巷為界。1987年12月, 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文物保護單位。湯貽汾(1778—1853),字若儀,號雨生,常州人,他雖為朝廷世職,但以詩書畫三絕名世,與同代大畫家戴熙并稱“湯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16弄是趙元任故居,原為一座典型的江南回字形轉(zhuǎn)樓四合院,現(xiàn)存平屋樓屋各兩進,共20間。占地面積4.437畝,坐北朝南,始建于咸豐年間,趙元任9歲隨母歸故里,在這里度過了青少年時期,200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作曲家、現(xiàn)代語言學(xué)之父趙元任先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三十二世孫,也是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聞名的趙翼的七世孫。是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xué)的開拓者,還是漢字改革和國語統(tǒng)一運動的先驅(qū)者之一,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xué)之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趙元任也是中國現(xiàn)代音樂學(xué)之先驅(qū),是我國20世紀20年代優(yōu)秀的作曲家。趙元任于1926年創(chuàng)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已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寶庫中一首經(jīng)典的藝術(shù)歌曲,也是專業(yè)音樂學(xué)府的優(yōu)秀聲樂教材</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令人稱奇的是,這條巷子孕育了現(xiàn)代中國3位語言學(xué)大家――趙元任、瞿秋白和周有光。他們不僅是左鄰右舍,而且出生年代等距地相差7歲:分別為1892年、1899年、1906年,被稱為“一巷三杰”,青果巷也因此被稱為“中國語言文字改革之鄉(xiāng)”</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江南重科舉,常州多名士。在漫長的科舉年代里,常州出現(xiàn)了趙氏、惲氏、莊氏、瞿氏等名門望族,對當(dāng)?shù)氐恼?、教育、文化、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是在青果巷古老的進士坊的遺址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州曾是座牌坊城,大小牌坊在百座以上,青果巷就有8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系嘉獎明嘉靖八年( 1529 )唐順之赴京會試中會元、殿試得傳臚所立?,F(xiàn)存南石柱 1 根,為黃麻石質(zhì)</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州科舉有關(guān)最轟動的一次盛事是宋大觀三年(1109年),全國取進士300名,常州府獨中53人,占六分之一,一時天下聞名。宋徽宗還特賜《大觀學(xué)校推恩詔》</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原名“父子進士坊”。明嘉靖二十年( 1541 )為表彰董紹、董士弘父子兩代進士而建。后易名“進士坊”?,F(xiàn)僅存南石柱一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兩宋期間,常州進士高達776人,是當(dāng)時出進士最多的城市。</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0, 60, 60);">明清兩代,青果巷董氏家族一共出了16位進士和11位舉人。為此,族人請旨,在董氏宗祠前豎立"進士坊",歷經(jīng)戰(zhàn)亂,進士坊殘件仍然屹立在江南名士第一巷之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明清兩代500多年間,大約每6個進士中,就有一個是常州人。僅僅在明代,常州府的舉人總數(shù)就高達1316人,進士則高達604人。在整個江南,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其中武進的舉人,更是數(shù)一數(shù)二,占了三分之一,有450人</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如果算狀元,常州也毫不遜色。從常州府走出去的狀元就有15人,如果算上今天的金壇溧陽,則有19人,算上特科考試的第一名,則有23名“狀元”</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天井巷位于青果巷歷史文化保護街區(qū)內(nèi),南通青果巷,北達古村,因巷內(nèi)有元代古井而得名。據(jù)地方志記載,巷內(nèi)有六百多年前,元代人趙云卿鑿成的古井,由于趙云卿精于地質(zhì),又知水源,所以這口井長年不干,此后雖有大旱水枯,而此井一直涓涓不絕,因此又有“天井”的美名</b></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惲鴻儀故居位于常州市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qū)中段的天井巷與雪洞巷之間。故居坐北朝南,相傳有房屋108間,磚木結(jié)構(gòu),均硬山式平房,由東側(cè)、正中、西側(cè)三部分組成,這一帶的清代建筑群系惲鴻儀在清咸豐、同治年間位于市區(qū)后北岸的舊宅被毀后于1865年始建的府邸遺址,而直至清光緒年間才完善。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惲鴻儀,字伯方,清朝政治人物,是常州畫派創(chuàng)始人惲南田的后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蔣氏宗祠(追遠堂),據(jù)資料記載其始建于明朝,建筑坐東朝西,現(xiàn)存四進,是硬山造磚木結(jié)構(gòu)祠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原為蔣氏公產(chǎn),1958年曾在祠堂內(nèi)辦茶山農(nóng)中,現(xiàn)產(chǎn)權(quán)歸同濟中學(xué)所有。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顧孝子祠位于常州市青果巷76號,顧孝子祠為三開間兩進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第一進中間一間明顯高于東西兩間,屋脊仍保存清代風(fēng)格,是典型的清代祠堂格式。正門兩側(cè)墻今仍保存清代磚刻,制作非常精美。側(cè)面有陰陽魚磚刻,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建筑價值,目前常州較為少見。祠堂室內(nèi)小青磚鋪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年代久遠,顧孝子的事跡和民間傳說記載的很少,據(jù)《宋史》456《孝義》篇載有顧昕孝俸母親的感人事跡,顧孝子是否為顧昕?有待考證。顧孝子祠是青果巷留存不多的清代古祠,其主體建筑保存完整,有很高的歷史價值</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潘宅原來是官宦宅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走進去,卻一間醫(yī)館,外面是可以參觀的,里面則對外營業(yè)</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 <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沈宅門廳為民國建筑,臨河小樓建于清代,兩棟建筑用沿廊溝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民國時由常州同慶布廠股東沈維耀購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周有光圖書館(周有光故居)坐落于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qū)西端。禮和堂分為老禮和堂和新禮和堂兩部分,老禮和堂原由唐荊川的叔祖、明代畫家唐世寧居住,后數(shù)易其主,最后為周氏所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周氏購得后,于清代在老禮和堂的西側(cè)新建了新禮和堂。是百年前周有光隨祖母吟誦唐詩的地方,為了紀念這位活了三生三世精彩無限的老人,周有光圖書館擇址于此</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這位傳奇老人頭銜太多:他是唯一與愛因斯坦面談的中國人,作家沈從文的連襟、才女張允和的丈夫,是經(jīng)濟學(xué)家,也是語言學(xué)家、文字學(xué)家,還是“漢語拼音之父”。常州大學(xué)以周有光先生名字命名,成立了“常州大學(xué)周有光語言文化學(xué)院”,并聘請周有光先生為終身名譽院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36, 36, 36);">史良故居位于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qū)東北角,是一座江南民居風(fēng)格的晚清建筑。故居現(xiàn)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史良出生于常州,“七君子之一”,是我國著名的法學(xué)家、政治家、女權(quán)活動家,中國首任司法部部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中的新禮和堂現(xiàn)開辟為常州盟史館。該館包含序廳、東廳、西廳、榮譽廳等部分,展陳主體分為“立盟為公,薪火相傳”“參政為民、凝心聚力”“社會服務(wù)、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三個篇章,展示了中國民主同盟的發(fā)展歷程,常州民盟的自身發(fā)展、政治擔(dān)當(dāng)、社會服務(wù)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州民盟的歷史始于1947年。當(dāng)時,常州私立方暉女中教師張允溪正式參加民盟,成為常州的第一位民盟盟員。1948年,史良在上海發(fā)展了史濟永、史濟厚兩兄弟,常州民盟逐漸壯大。1951年,常州民盟第一次盟員大會選舉產(chǎn)生了以張允溪為主任的第一屆委員會,民盟常州市委正式成立,當(dāng)時有盟員55名。到2018年,我市已有盟員1800多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泥蓮茶書院是由常州民盟經(jīng)科總支的盟員在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qū)創(chuàng)辦經(jīng)營,且作為民盟活動基地,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多批統(tǒng)戰(zhàn)系統(tǒng)調(diào)研考察團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名勝眾多,祠堂、戲樓、牌坊、錢莊、藥局、橋梁、古井、古樹名木,據(jù)說有案可查的古跡就有幾十處,被稱為常州“活的歷史民俗博物館”</b></p> <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常州陽湖城隍廟戲樓在常州市區(qū)青果巷東首新坊橋小學(xué)內(nèi),原為陽湖縣城隍廟附屬建筑。常州陽湖城隍廟戲樓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b></p> <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上屋后臺為子樓三間,下層作出入口,有磚雕門框"歌舞"、"升平"題額各一方。戲臺梁架施斗拱,布置華麗,結(jié)構(gòu)完好。樓下壁間嵌《增修城隍廟記》石碑,記載當(dāng)年演戲盛事。2006年曾經(jīng)過修繕。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b></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劉氏宗祠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建造年代約在1865年前后,有樓、平屋多間,硬山造式,建筑高大,構(gòu)件精致,天井墻壁上曾嵌有晚清名將彭玉麟的4塊梅樁石刻,今尚存二塊。劉氏為當(dāng)年常州望族,出過大學(xué)士劉於義、宰相劉綸、著名經(jīng)學(xué)家、常州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劉逢祿、著名畫家劉海粟等名人。2008年2月26日公布其為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的“錢莊”最早是浙江錢莊在常州設(shè)立的分支機構(gòu),舊有的銀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的“錢莊”現(xiàn)存沿街樓廳,當(dāng)年經(jīng)濟活動的標志性建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qū)保留了出土的部分清代時期的道路、水井、排水系統(tǒng)等原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古道、古井、古排水系統(tǒng),古磚墻遺跡保護區(qū)</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一口清代時期的古井</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清代時期的磚墻角和排水管路遺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這條長僅數(shù)百米的街巷,凝聚了數(shù)千年常州古跡的精華,薈萃了數(shù)不盡的人物精英…龍城翹首,青果將熟青果巷煥新而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非遺文化體驗、老字號云集……清新書咖、文創(chuàng)集市、大師工作室……特色食肆、河景客?!凭霉彭嶅忮爽F(xiàn)代文明,打造集文旅商于一體的常州文化旅游新名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 廣譽遠始創(chuàng)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距今已有470余年的歷史,其間歷經(jīng)廣盛號藥店、廣升聚、廣升蔚、廣升譽、廣升遠、山西中藥廠、山西廣譽遠等十幾個商號藥廠更迭。在清代曾與廣州陳李濟、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余堂并稱為"四大藥店",現(xiàn)在是山西省中藥企業(yè)典范,并在2006年成為首批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wù)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企業(yè)</b></p> <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真老卜恒順梳篦博物館。院子里的玻璃展柜里,陳列著制作梳篦的工具,大大小小幾十件,看得人都已經(jīng)眼花繚亂了。這些梳蓖已經(jīng)不僅僅只是一件梳頭的工具了,它們做成了各種造型,甚至還有古代仕女和京劇臉譜,其他像寶劍之類的形式就更是層出不窮了</b></p><p><br></p> <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卜氏第六代傳人卜宗俊,是最突出繼承者。他中過秀才,所以有著比較深厚的文學(xué)功底和知識內(nèi)涵,同時又精通生產(chǎn)經(jīng)營之道。在1910年的中國第一次南洋勸業(yè)會上,卜宗俊代表卜恒順老店參展,榮獲農(nóng)工商部頒發(fā)的金質(zhì)獎,創(chuàng)造了梳篦行業(yè)的歷史。其后,又在國內(nèi)同年得金獎三次</b></p> <p><b style="color: rgb(50, 50, 50); font-size: 20px;">軒安居茶樓,位于常州青果巷歷史街區(qū)中段,非常有當(dāng)?shù)靥厣牟蛷d,依運河而建,雅致的江南民居風(fēng)格,古色古香,充滿人文氣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88號一家銷售珠寶翡翠玉石店的商號</b></p><p><br></p> <p><b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8, 248); 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義興和工藝品店。(原趙宅)主要經(jīng)營茶具、飾品、工藝美術(shù)品、紡織品、服裝、日用百貨、生活日用品、食品的銷售</b></p> <p><b>以銅建筑領(lǐng)域內(nèi)唯一的國家級工藝美術(shù)大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繼承人、朱府銅藝第四代傳承人-朱炳仁朱大師之名命名的-朱炳仁銅品牌專柜遍布全國各地,青果巷朱炳仁銅店是在常州的分支機構(gòu)</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果巷內(nèi)“唐宴”是一家園林式酒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古樹軒”青果巷前段一家經(jīng)銷禮品店商號</b></p> <p><b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20px;">作為江南水鄉(xiāng),常州水網(wǎng)密布,并自古形成了“城依水、水連橋、橋滿城”的城市格局</b></p> <p><b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20px;">常州地區(qū)目前現(xiàn)存100多座古橋,其中列入各級文保單位的古橋有58座,位于青果巷東頭這座青坊橋就是其中一座</b></p> <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51, 251); font-size: 20px;">青坊橋,跨市河為南北走向之單孔石拱橋,始建于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元皇慶年間重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重修,后因橋面損壞,1986年又重修。這座</b><b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20px;">橋承載了不少常州人的回憶,也承載了這座城市的記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座老城,一條古巷,常常承載著歷史文化的記憶,恩澤后世,歷久彌深。江蘇常州的青果巷就是這樣一條身世不凡的巷子</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遠去的市井風(fēng)情青果巷是古城常州遺留下來唯一還能還原的江南水鄉(xiāng)街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高低錯落的女兒墻下,那一扇扇半掩或緊鎖的老宅木門背后,似乎有說不完的故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常州,青果巷則成為一處發(fā)思古之幽情、尋覓祖先生活軌跡的圣地。這青果巷,不僅僅是一條小巷,更是古城常州的文脈所在,它是常州人的面孔、常州人的情懷,更是常州人的靈魂和希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