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巫峽是中部戶外?豫見巫山戶外旅游文化節(jié) 的第一項(xiàng)活動(dòng)。巫峽自巫山縣城東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46公里,有大峽之稱。 巫峽 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gè)峽區(qū)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巫峽峽長千谷深,迂回曲折,奇峰嵯峨連綿,煙云氤氳繚繞,景色清幽之極,如一條美不勝收千奇百怪的畫廊。 群峰如屏,船行峽中,時(shí)而大山當(dāng)前,石塞疑無路;忽又峰回路轉(zhuǎn),云開別有天,巫峽又如一條迂回曲折的過道。 巫峽兩岸群峰,它們各具特色?!胺胖巯挛讔{,心在十二峰?!逼亮杏谖讔{南北兩岸巫山十二峰極為壯觀,而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為峭麗。古往今來的游人沒有不被這里的迷人景色所吸引、陶醉的。 巫峽名勝古跡眾多,除有十二峰外,還有陸游古洞、大禹授書臺、神女廟遺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懸崖絕壁上的夔巫棧道、川鄂邊界邊域溪及“楚蜀鴻溝”題刻,還有那刻在江岸巖石上的累累纖痕等,無不充滿詩情畫意。滋潤了歷代遷客騷人的生花妙筆,留下了燦若繁星的詩章。 <p>單溜欣賞晨景后,我八點(diǎn)半準(zhǔn)時(shí)趕到游客中心,與團(tuán)隊(duì)匯合。</p> <p>從領(lǐng)隊(duì)手里領(lǐng)取登船卡,準(zhǔn)備登船。</p> <p>九點(diǎn)開始登上小三峽號游船。</p> <p>游船離開碼頭,欣賞一下碼頭風(fēng)光。</p> <p> ??吭诖a頭上的大游輪,比我們乘座的游船大N多倍,想起了在新冠疾情時(shí)大游輪的遭遇,還讓我心有余悸。</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游船駛離碼頭現(xiàn)場視頻。</span></p> <p>小三峽號游輪機(jī)艙,這里是游船的心臟,不讓游客進(jìn)入。</p> <p> 碼頭位于大寧河與長江灣道的匯合處,這里水面寬,北面是新建的巫山新城,歷史上就是一個(gè)天然避風(fēng)良港。</p> <p> 因修建三峽大壩水位上升,巫山老縣城被淹入水底,這里的新建縣城己初具規(guī)模,特別是夜晚的城區(qū)亮化真漂亮,簡直就是小重慶。</p> <p> 在游船上能清楚的看到神女大道,我昨晚和今晨己走過兩遍,該大道依山而建,全程由上千個(gè)臺階組成,與山城五條道路相聯(lián),是整個(gè)縣城的中心。</p><p><br></p> 巫山神女大道因其階梯長、坡度陡、步道連貫而聞名,是巫山縣城的中軸線。從濱江路穿越平湖路、廣東路、祥云路、凈壇路至頂端的巫峽路,把巫山城分成了東西兩邊,與巫峽口長江大橋遙遙相對。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乘游船觀城區(qū)神女大道和過巫山長江大橋暢游巫峽現(xiàn)場視頻。</span></p> 游船的左方是大寧河,在這里匯入長江,游船的正前方是彩虹般的巫山長江大橋。 <p>保障航行安全和夜航的玉皇閣信號臺和航標(biāo)。</p> <p>游船將穿過巫山長江大橋。</p> <p>穿過大橋后回望。</p> 文峰塔在巫山文峰觀位于長江巫峽口文峰山,頂峰海拔720米,距巫山縣城19公里。 <p>穿過巫山長江大橋,游船進(jìn)入三峽的中峽一一巫峽。</p>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南津關(guān),全長193千米,沿途兩岸奇峰陡立、峭壁對峙,自西向東依次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我們今天只游巫峽的一段。 巫山十二峰 分別坐落于巫山縣東部的長江巫峽兩岸,江南江北各有6峰,各距縣城10-30公里不等。江北六峰有:登龍、圣泉、朝云、望霞(神女)、松巒、集仙,均一一可見;江南六峰的凈壇、起云、上升隱于岸邊山后,只有飛鳳、翠屏、聚鶴可見。十二諸峰綺麗如畫,姿態(tài)萬千,古往今來。擅奇天下。“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這兩句古詩詞道出人們對十二峰的傾慕之情。 巫峽古址三臺八景十二峰,巫峽主要景觀有三臺(楚懷王夢會巫山神女的楚陽臺,瑤姬授書大禹的授書臺,大禹斬孽龍的斬龍臺)、八景(南陵山頂“南陵春曉”,楊柳坪“夕陽返照”,大寧河口“寧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魚釣”,寧河渡口“澄潭秋月”,五鳳山上“秀峰禪剎”,城西望夫“女觀貞石”,高塘觀“朝云暮雨”)和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龍、圣泉、朝云、神女、松巒、集仙六峰,南岸的飛鳳、翠屏、聚鶴、凈壇、起云、上升六峰)。 巫峽名勝古跡眾多,除有十二峰外,還有陸游古洞、大禹授書臺、神女廟遺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懸崖絕壁上的夔巫棧道、川鄂邊界邊域溪及“楚蜀鴻溝”題刻。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暢游巫峽中段現(xiàn)場視頻。</span></p> 唐朝詩人元稹曾賦詩曰:“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可見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今天雖是陰天但沒有下雨還是不錯(cuò)的。 唐代詩人贊美巫山十二峰的詩句,有“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煙”、“巫山案十二,合沓隱昭同“。 巫峽十二峰的來歷<br>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長江巫峽南岸翠屏峰下的青石洞里,住著十二條蛟龍。一天,這十二條惡龍竄出了山洞,攪得巫峽上空天昏地暗,百姓們被大風(fēng)卷上了天空,房屋樹木被飛沙走石打得稀爛,人畜死傷無數(shù)。這時(shí),西王母的小女兒瑤姬正好從東海云游歸來,她駕著彩云路過巫山上空時(shí),看到十二條惡龍為非作歹,十分生氣?,幖в檬忠恢?,天上響起了驚天動(dòng)地的炸雷,把十二條惡龍炸成了千萬段碎尸,紛紛落下地來。 可是,惡龍的碎骨堆成了一座座崇山峻嶺,利刃般的山峰直插云霄,填滿了河谷,堵塞了水道。江水急劇上漲,淹沒了村莊、田野和城鎮(zhèn),眼看就要把四川變成一片汪洋大海了?,幖榧敝邢肫鹆酥嗡⑿鄞笥恚B忙駕云去找大禹來幫忙。 大禹聽說后,一口氣趕到巫山。他揮舞神斧,驅(qū)趕神牛,不停地開山疏流。誰知惡龍化成的山石堅(jiān)硬無比,怎么也劈不開?,幖П淮笥碇嗡木窀袆?dòng)了,又邀請她的姐姐們下凡來幫助大禹開鑿河道。她還回到天宮,向王母娘娘搬兵求救。王母十分疼愛她的小女兒,就趁玉皇大帝午睡的時(shí)候,到他的寶庫中找到了《上清寶文理水》天書,授予了大禹。大禹得到寶書后,呼風(fēng)喚雨,用雷炸,用電擊,用水澆,很快劈開了三峽,疏通了積水,從此,四川變成了物產(chǎn)豐富的“天府之國”。 大功告成之后,瑤姬本來是要回天宮去的,但是,她看到還有很多惡龍尸骨化成的頑石隱藏在江水里,形成了無數(shù)暗礁險(xiǎn)灘,來往的船只經(jīng)常被阻或觸礁沉沒?,幖Х判牟幌拢瑳Q定和她的十一個(gè)姐姐一起留下來,為船工們導(dǎo)航。天長日久,十二位仙女化作了十二座山峰,聳立在幽深秀美的巫峽兩岸。 船過巫峽,旅客們總是情不自禁地依欄眺望,興致勃勃地欣賞著名的巫山十二峰。這十二峰全由石灰?guī)r組成,高出江面千米左右,屹立在峽江南北,有的如騰霄漢,有的如鳳凰展翅,有的形似畫屏,有的峰若聚仙……千姿萬態(tài),引人入勝。人們按照山峰的形態(tài)和外貌,分別取了形象化的名字,還用一首詩把它們患連了起來:“曾步‘凈壇’訪‘集仙’,‘朝云’深處‘起云’連?!仙屙敗肌h(yuǎn),月照‘翠屏’‘聚鶴’還。才睹‘登龍’騰漢宇,遙瞻‘飛鳳’弄晴川。兩岸不住‘松巒’嘯,料是呼朋飲‘圣泉’?!痹婎H有道家的味道,但便于人們記憶。 十二峰中,六峰連袂于江北,依次為登龍、圣泉、朝云、神女(即望霞峰)、松巒(即帽盆峰)、集仙峰(即剪刀峰),沿江排列,放舟而下,可以一覽無余。南岸六峰中,在港上能夠見到的只有聚鶴、翠屏、飛鳳三峰,上升、起云和凈壇三峰則必須從長江的支流青石溪上溯十五公里才能望見。因此,宋代詩人陸游有“十二巫山見九峰”的詩句。 登龍峰<br>海拔高度1130米,位于縣城東15公里處的橫石溪西側(cè)。其山之高處,若一個(gè)昂首的龍頭。"龍頭"后的山勢,又如起伏的龍身。 逶迤三十里,氣勢雄偉,層疊而起,象一條長龍躍躍欲飛,疑上九天。彩云繚繞峰間,長龍仿佛在空中狂舞,壯觀之極。清朝詩人沈鴻逵寫詩贊美登龍峰云:“極目層巒似臥龍,就中高處彩云叢。” 圣泉峰<br>海拔高度870米,圣泉峰位于巫山縣橫石溪東側(cè)與登龍峰各踞東西。又名大丹山。這里也有古詩贊云:“止水一泓澄道岸,飛流萬派浸書田?!痹谄溴e(cuò)落參差的山勢中,有一個(gè)形若獅狀的山頭。山頭前有一塊銀白色的光潔巖石,如同一塊銀牌掛在“雄獅”的頸上,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獅子掛銀牌”。峰下有一股長流不斷的清泉,其味甘美清冽。泉隨山勢而下,好看之極。山以泉名,稱為“圣泉峰”。 朝云峰<br>海拔高度820米,位于江北的箭穿峽口,其峰勢宏闊。每天清晨,日出之前,峰頂氤氳縹緲;日出之時(shí),彩云環(huán)繞,時(shí)聚時(shí)散,變幻出各種圖景,仿佛仙山,因而得名“朝云峰”,最妙的是云光彩霞??深I(lǐng)略到“除卻巫山不是云”的神奇景色。古人詠此峰時(shí)寫到:“看山可以詠今朝,最愛云峰在碧霄。不羨夕陽成彩筆,露濃五色半巖澆?!闭f出了朝云峰的云霧之奇。 望霞峰又名神女峰<br>海拔高度860米。是自然界最有詩意的一塊石頭。位于巫峽北岸,離縣城30里處,西臨朝云峰,東界松巒峰。峰頂內(nèi)側(cè)兀立著一個(gè)人形般的石柱,高6.4米,宛如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明如秋水的眼睛,在那里望斷長江、迎送舟帆。在巫山云霧繚繞中,更顯得神奇而美麗。每當(dāng)晨曦初露或夕陽西沉,這就是神話傳說中的巫山神女瑤姬的化身——神女峰。關(guān)于神女峰的傳說,在巫山廣為流傳。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楚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作《九歌·山鬼》記敘了神女的故事。宋玉也在《神女賦》、《高塘賦》中記載了楚懷王與神女相會的情景。唐劉禹錫在《巫山神女廟》中也寫下了“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的句子。當(dāng)然,這些眾多的故事里,最動(dòng)聽的要數(shù)民間傳說了。三峽人民為了紀(jì)念心目中的“神女”,尊她為“妙用真人”,并在飛鳳峰旁修建了“神女廟”,把飛鳳峰山腰的一個(gè)平臺稱為“授書臺”。 “神女本是人間石”, 廣大游客把她當(dāng)成了“東方女神”是一點(diǎn)也不過份,因?yàn)樗ねび窳⒃谖讔{之巔,確實(shí)給游人許多聯(lián)想和陶醉。 松巒峰<br>海拔高度820米,松巒峰位于巫峽北岸、緊挨神女峰東側(cè)。峰頂成圓形,蒼松環(huán)蓋,枝葉茂盛,形狀象帽盒。又稱帽盒峰。松巒峰以松蓋巒得名,昔日古松遍地,莽莽蒼蒼,一片林海。每遇山風(fēng)起,林濤陣陣,如潮如浪。人入其中,猶如置身驚濤駭浪的大海。若遇明月當(dāng)空,松林靜穆,歸鳥倦睡,又有一番恬靜的悠閑,如蹬仙界。古人作詩頗多,贊美此峰勝景。其中一首這樣寫道:“節(jié)彼層巒翠萬重,何年蟠結(jié)幾株松。蒼煙日午高沖雁,老干春深欲化龍。嘯雨半空聲謖謖,吟風(fēng)長峽韻淙淙,歲寒勁節(jié)歷千古,不羨桃園挹露濃”。盛贊了古松遒勁耐寒的氣節(jié)和松林的氣勢。 集仙峰<br>海拔高度 840米。位于巫峽北岸,緊靠松巒峰東側(cè)。 峰高入云,峰頂石林環(huán)列,參差矗立,如一群神仙相聚。故名集仙峰。又因峰頂自然分開一叉,恰似一把張開的剪刀,又稱為剪刀峰。集仙峰的獨(dú)特之處在于峰高崢嶸,石林環(huán)繞,極象九天眾仙相聚之狀。相傳每年八月十五月明時(shí),峰上有絲竹之聲,猿鳴達(dá)旦,好象天宮古樂飄飄,猿啼鶴鳴,一派仙風(fēng)道俗之景。峰旁因雨水長期侵蝕切割,形成深溝,更使峰勢挺拔突出,直插云霄,又增加了它的神秘感。正如詩人描寫的那樣:“維石巖巖降列仙,置身高近五云邊,不于蓬萊消靈蛻,來共巫峰證舊緣。”詩句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了集仙峰的美景。 飛鳳峰<br>海拔高度740米。位于南岸青石鎮(zhèn)西,神女溪對岸。山勢從西向東延伸,形如一只凌空翱翔的飛鳳,直下江中飲水。因而得名飛鳳峰。神女將一只金鳳變成了一座山峰,留到了巫峽,成了一道美景,與神女朝夕相伴。這就是飛鳳峰。 翠屏峰<br>海拔高度740米。位于江南岸,青石小鎮(zhèn)的后面。東連聚鶴峰,西鄰飛鳳峰。北望神女峰。此峰突起于緩緩山坡之下,漫山蒼翠,郁郁蔥蔥,超然卓立,形如一道綠色的大屏風(fēng)。因此得名翠屏峰。關(guān)于翠屏峰的美麗,也有歷代詩人詠唱贊頌。其中一首較為典型: “巫山四面屏無二,卻望東南欲滴翠。碧色分明云母光。清輝掩映琉璃器?!焙苄蜗蟮孛枥L了翠屏峰蒼翠欲滴、五色斑斕的圖畫般景色。線路提示:巫山坐船直達(dá)青石鎮(zhèn),沿騾馬古棧道石梯上行一個(gè)多小時(shí)到達(dá)。也可以坐車通往巫山石碑鄉(xiāng)公路,到青石崖下車,步行半個(gè)小時(shí)到達(dá)。 聚鶴峰<br>海拔高度820米。位于翠屏峰東面,峰頂怪石嵯峨,四時(shí)松杉茂密,長青不敗。傳說夜間有千百只白鶴聚集在此峰,故取名聚鶴峰。這些白鶴朝而往,暮而歸,形成三峽的又一勝景。每當(dāng)明月星稀或凄風(fēng)冷雨之時(shí),白鶴引頸長嘯,與猿啼接應(yīng),最是消魂斷腸的場景,使無數(shù)游子過客灑淚沾襟,思鄉(xiāng)不已,產(chǎn)生了一種感傷。有詩曾經(jīng)這樣描繪此峰:“猿聲巫峽愁漂泊,別有高峰招野鶴。松徑蘭崖任往還,雪翎砂頂相依托。”這詩刻畫了聚鶴峰的景致和表達(dá)了游聚鶴峰的心情。 上升峰<br>海拔高度780米。位于神女溪東岸6公里處,七里塘東側(cè)。上升峰山勢險(xiǎn)峻峭拔,尖峰高突,巍然屹立。其一角斜上,飄飄欲飛,直上云霄,猶如巨鳥飛升九天。因此得名上升峰。又因峰形似鯤鵬展翅,扶搖直上,當(dāng)?shù)匕傩沼址Q它為老鷹巖。到達(dá)上升峰頂,可以遠(yuǎn)看萬里長江,截?cái)辔咨皆朴辏凰简v,萬峰峭拔。還可看到大寧河從莽莽群峰間穿行,猶如飄在群山間的銀帶。 起云峰<br>海拔高度720米。位青石鎮(zhèn)東側(cè)約8公里處,從藍(lán)廠巖神女溪前行,過七里塘便到了起云峰。起云峰常年云霧繚繞,云霧常從山腰由下而上漸次騰起,變幻無窮,是觀云海霧山的好去處。因此該峰取名起云峰。歷代詩人描寫此峰最多,如其中一首是這樣描寫的:“極目煙嵐欲燒空,蕩胸石壁疑翻水。地云云復(fù)起奇峰,變幻無端從此始”。由此可見起云峰的美妙壯觀之處了。 凈壇峰<br>海拔高度1020米。位于巫峽南岸神女溪南約5公里處的南廣巖。離青石鎮(zhèn)約15公里。萬壑群山之向,一峰獨(dú)秀而立,高數(shù)百丈,周長不過千米。山峰猶如一個(gè)靜坐神壇之上默頌佛經(jīng)的仙人。峰下有一泓清潭,水波微微,清洌甘甜,峰上有一個(gè)大平臺,很象一處潔靜的祭壇放在龍宮之上。取名凈壇峰,有詩人贊美凈壇峰:“三清世界翠微巔,誰筑仙壇不計(jì)年。自有層城瞻紫氣,更無纖翳累丹田?!?為了永保百姓的安寧,觀音菩薩就把空瓶放在七里塘上面,天長日久,空瓶就化作了一座山峰。老百姓遇到什么災(zāi)禍,只要在觀音廟對面的空瓶山峰燒幾柱香,磕幾個(gè)頭,災(zāi)禍就自然消除。久而久之,百姓年年朝拜,這里就變成了一個(gè)求神的法壇。 巫山十二峰之最神女峰到了。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暢游巫峽至神女峰段現(xiàn)場視頻。</span></p> 神女峰<br>海拔高度860米。是自然界最有詩意的一塊石頭。位于巫峽北岸,離縣城30里處,西臨朝云峰,東界松巒峰。峰頂內(nèi)側(cè)兀立著一個(gè)人形般的石柱,高6.4米,宛如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明如秋水的眼睛,在那里望斷長江、迎送舟帆。在巫山云霧繚繞中,更顯得神奇而美麗。每當(dāng)晨曦初露或夕陽西沉,這就是神話傳說中的巫山神女瑤姬的化身——神女峰。 在十二峰中最為挺拔秀麗的,要數(shù)神女峰了。船至峰前,仰望峰頂,可以看到有一突兀的石柱,形似矯健的少女,“神女峰”因此而得名。 關(guān)于神女峰,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曾想象巫山有朝行云,暮行雨的神女。另外,還流傳有一段“神女導(dǎo)航”的神話。神話中說:古時(shí)候西王母的水女兒瑤姬,騰云來到巫山上空,看到一群孽龍?jiān)谔炜諝?,騷擾百姓。她便停了下來,擊斃孽龍,為民除害。后又派人幫助大禹鑿開三峽,疏通河道,并且自己留下來為行船導(dǎo)航,最后就化成了神女峰。她日日夜夜俯視著江面,第一個(gè)迎來朝霞,又最后一個(gè)目送晚霞而去。“神女導(dǎo)航”的神話,反映里,就在神女峰下,不知有多少船工和旅客江灑江中,葬身魚腹。 關(guān)于神女峰的傳說,在巫山廣為流傳。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楚國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作《九歌·山鬼》記敘了神女的故事。 宋玉也在《神女賦》、《高塘賦》中記載了楚懷王與神女相會的情景。 唐劉禹錫在《巫山神女廟》中也寫下了“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的句子。 當(dāng)然,這些眾多的故事里,最動(dòng)聽的要數(shù)民間傳說了。三峽人民為了紀(jì)念心目中的“神女”,尊她為“妙用真人”,并在飛鳳峰旁修建了“神女廟”,把飛鳳峰山腰的一個(gè)平臺稱為“授書臺”。 “神女本是人間石”, 廣大游客把她當(dāng)成了“東方女神”是一點(diǎn)也不過份,因?yàn)樗ねび窳⒃谖讔{之巔,確實(shí)給游人許多聯(lián)想和陶醉。 歷朝歷代,數(shù)不清的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把“神女峰”和“巫山云雨”要么入詩要么入畫,一顆顆多情的心,共同把這里的風(fēng)景抬進(jìn)了中國文化的殿堂。 一塊石頭、一幅美景,已在長江邊展覽了千年。 我沒找到神女的位置船就過去了遺憾沒有拍到神女。下載一張圖片讓大家欣賞一下神女峰上的神女。山凹中的人形石柱就是神女。 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個(gè)亭亭玉立、美麗動(dòng)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巒上主云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dāng)云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dòng)人。每天第一個(gè)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后一個(gè)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名“望霞峰”。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龍騰空,有的如雄獅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鳳凰展翅,千姿百態(tài),嫵媚動(dòng)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麗最有名。三峽大壩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頭眺望,才能欣賞到神女的綽約風(fēng)姿。 “巫山披云雨而神秘莫測,云雨繞神女而變幻迷離”,后人對“巫山云雨”神奇美麗的遐想從來沒有停歇過。然而,此處的美麗不僅僅是一種自然奇觀,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浪漫的一個(gè)章節(jié),而最令我們幸福的是,我們依舊能看到這塊叫做“神女”的石頭在巫山煙云里,永遠(yuǎn)多情下去。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從神女峰至神女溪段現(xiàn)場視頻。</span></p> 我們在此下大游船換小游船游,再游與神女峰隔江相望的是神奇夢幻,深藏于大山之中的神女溪。 <font color="#ed2308">再見!巫峽。請關(guān)注下一篇:豫見巫山——游神女溪。</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