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歲月(一)

朱慶勛

<p class="ql-block"> 《歲月》(1一5集)</p><p class="ql-block"> 目 錄</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五洲廠概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歲月崢嶸 風華正茂</p><p class="ql-block"> 原五洲廠位置及近貌 1一 001</p><p class="ql-block"> 1970年~1993年</p><p class="ql-block"> 原五洲廠期間 1一 007</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80年代五洲廠</p><p class="ql-block"> 及張廟新廠房面貌 3一181</p><p class="ql-block"> 保存的老物件 3一199</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山二代" 3一23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歲月靜好 時光不老</p><p class="ql-block"> 回訪原五洲廠 4一272</p><p class="ql-block"> 聚會旅游 4一305</p><p class="ql-block"> 個人才藝展示 5一355</p><p class="ql-block"> 后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這本畫冊記錄了一段歷史,展現(xiàn)了上海五洲電機廠員工提供的、經過精心挑選出的數(shù)百張人物和實物、資料照片。</p><p class="ql-block"> 20世紀60年代,國際風云變化莫測,遵照毛主席和黨中央關于建設三線的指示和上級決策,從1969年開始由上海革新電機廠承建為五七高炮配套電機的軍工企業(yè)——上海五洲電機廠。這是一項既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p><p class="ql-block"> 建廠初期,上海革新電機廠籌建人員和一批1968屆中專、技校畢業(yè)生,懷著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對國防建設的滿腔熱忱和責任心,在皖南貴池縣劉街鄉(xiāng)新河村被稱為“爛泥沖”的山溝里開始建造現(xiàn)代化的兵工廠。</p><p class="ql-block"> 為了早日建成工廠,他們住農舍、睡工棚,不講條件克服工作、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滿腔熱情地參與了修筑公路、建造廠房、搬運設備的艱苦勞動。</p><p class="ql-block"> 1971年工廠建成后由革新電機廠支內職工、應屆中學畢業(yè)生以及全國各地區(qū)的有關人員陸續(xù)來到企業(yè)加入軍工生產行列。幾年來,工廠完成了上級下達的為五七高炮配套的電機制造任務。</p><p class="ql-block"> 1978年起,隨著國民經濟結構調整,軍工產品下馬,工廠開展了軍品轉民品的產品結構調整工作。在廠領導帶領下,科技人員及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成功生產了與空調機配套的耐氟電機,實現(xiàn)了產品結構的轉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且獲得了許多榮譽。</p><p class="ql-block"> 畫冊內的人物和實物、資料照片,都反映了當時的真實情況。例如,"歲月崢嶸風華正茂"展現(xiàn)了企業(yè)從建廠初期到小三線完成歷史使命,無償移交給當?shù)?,人員全部轉移到上海開展第二次建廠的部分影像記錄。</p><p class="ql-block"> 從各個方面反映了親歷者的青春歲月和二次建廠的難忘歷程,每張照片都有一段難忘的經歷或精彩的故事。長期的艱苦環(huán)境磨煉,形成了這代人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牢記和懷念。</p><p class="ql-block"> "歲月靜好,時光不老"主要反映了五洲廠員工退休后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和各種愛好,取得的成果值得贊賞。</p><p class="ql-block"> 畫冊還展示了當年跟隨父母進山的“山二代”,天真活潑的可愛形象。皖南山區(qū)的小三線工廠在他們腦中有著深刻的印像和童年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這本《歲月》畫冊,刊登的照片和資料,雖然是企業(yè)的部分史料,卻能從各個側面較好地展現(xiàn)了五洲廠從山溝里開始建設到發(fā)展壯大,1987年交給當?shù)睾笤俚缴虾5诙谓◤S,直到改革調整兼并之前的歷史,是一份寶貴的資料。五洲廠的經歷使每個參與者都難以忘懷,許多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 這本畫冊獻給五洲廠的員工,喚起我們對當年艱苦奮斗、奉獻青春、鍛煉成長、為國防為企業(yè)作貢獻永留心底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原五洲電機廠黨委書記 王銀生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 洲 廠 概 況 </p><p class="ql-block"> 五洲廠,初名上海五洲機械廠,內部編為5337廠。軍轉民后改為上海五洲電機廠,返回上海后改為上海五洲特種電機廠。</p><p class="ql-block"> 五洲廠以1969年2月成立以鮑永義、王富根、朱鴻祥三人籌建班子進山為發(fā)端,以同年五月軍代表李春奎、黨委書記房玉令進山成立領導班子為標志。 </p><p class="ql-block"> 五洲廠地處原貴池縣劉街公社新河大隊栗坑生產隊的粟坑溪(俗稱瓦家河)畔的爛泥沖里,離縣城52公里。由上海革新電機廠包建,總投資約705萬元,占地約8萬平方米,定員510人,是貴池“507”指揮部下轄的建造五七高炮的配套單位之一(其它配套單位有八五鋼廠,永紅機械廠,火炬機械廠,前進機械廠,勝利機械廠,325電廠,507碼頭,683車隊,長江醫(yī)院,260通訊處等)。 </p><p class="ql-block"> 五洲廠初期的主要組成人員:上海革新電機廠抽調的技術骨干110人,施工人員及其生產、生活后勤保障人員100余人,如上海電機模具廠,上海人民電機廠等單位抽調的特需人員數(shù)十人,畢業(yè)分配來的上海紡織局第一技工學校,上海新業(yè)電工機械廠技校,上海電纜廠技校,上海人民電機廠技校,上海電爐廠技校,上海直流電機廠技校等應屆畢業(yè)生164人,嘉定支農職工約30人,寧波支農職工約10人,72屆畢業(yè)生約20人,特許的征地工,家屬工等等。 </p><p class="ql-block"> 五洲廠的機構設置:黨委、行政兩套領導班子,下設各有關科室和三個車間。一車間(沖壓、模具、熱加工等);二車間(金加工、嵌繞接、裝配等);三車間(金加工、鍛壓、設備安裝維修、內外電等)。后來生產需要,還設置了翻砂車間、微電機車間。生活輔助機構有:食堂、醫(yī)務室、小賣部、理發(fā)室、水泵房、托兒所、幼兒園、小學校及生產生活兩需的運輸排等等。 </p><p class="ql-block"> 軍工產品時期 (1969年——1977年) </p><p class="ql-block"> 這個時期主要生產五七高炮的配套電機,S一221、S一121測速電機,Zk一32T驅動電機,Zkk交磁電機擴大機。還生產部分J03系列民用起重電機作為補充。原要求年產200套高炮電機,后增至年產300套。 </p><p class="ql-block"> 1970年6月,在當時廠房尚未建全,設備尚未到齊的艱苦情況下,五洲人在簡陋的蘆席棚里,試制裝配成功了兩門高炮電機,被稱為“七一”打響,是五洲廠職工第一次向黨的生日獻的厚禮。從此以后的七、八年間,五洲人為小三線建設,為軍工生產,貢獻了我們的一份力量。 </p><p class="ql-block"> 軍品轉民品時期(1978年——1986年) </p><p class="ql-block"> 1978年以后,隨著國民經濟的調整恢復,皖南小三線的軍轉民勢在必行。經過五洲廠領導,技術人員,廣大職工的共同努力,在軍轉民過程中闖出了一條路子:試制耐氟電機,為空調、電冰箱配套,滿足廣大老百姓改善生活質量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1978年,試制成功了1.5KW三相四極耐氟電機獲得了鑒定通過,并遂步形成一個系列產品。</p><p class="ql-block"> 1980年,1.5kW三相四極耐氟電機被評為了上海市優(yōu)質產品,榮譽證書和樣品在人民公園的畫廊里展示。</p><p class="ql-block"> 1984年五洲廠被光榮評為后方基地文明單位、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模范單位。 </p><p class="ql-block"> 返滬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時期(1987年——1993年) </p><p class="ql-block">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深化,搞活生產經營已是國企的頭等大事。五洲廠與其它皖南小三線單位一樣,由于幽居深山,多年積累起來的矛盾逐漸暴露了出來:運輸成本高,造成生產成本高,產品定價高,缺乏市場竟爭力;老職工夫妻分居問題、子女求學就業(yè)問題、大齡男青年的擇偶困難問題…這些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中央指示精神,1985年1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安微省人民政府進行了溝通協(xié)商后決定:上海在皖南的小三線單位,分期分批將固定資產、流動資金全部無償移交給安徽地方,人員撤離回滬。</p><p class="ql-block"> 五洲廠是第二批交接單位,以1986年12月31日為最后期限。五洲廠的接收單位先為貴池硫鐵礦,后改為貴池江南軸承廠。</p><p class="ql-block"> 五洲電機廠于1986年12月31日關停,1985年開始返遷人員,分期分批到86年底基本完成。</p><p class="ql-block"> 五洲廠返遷到上海,進行第二次艱苦創(chuàng)業(yè)。廠名為上海五洲特種電機廠,位于上海寶山區(qū)淞南鄉(xiāng)新二村所屬江楊南路584號,期初與新二五金廠聯(lián)營生產,后獨立辦廠。新建廠房1170平方,使用場地3300余平方,開始了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p><p class="ql-block"> 五洲人克服回滬住房緊張,上下班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等困難,努力生產當時暢銷的耐氟電機,由于是市優(yōu)質產品,除了滿足上空廠外,還遠銷江蘇、浙江、北京等地區(qū)。 </p><p class="ql-block"> 歷史永遠不會一帆風順的。步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三角債等等問題也產生了,五洲廠遇到了新問題。當時上級電機公司為了上海人民電機廠的做大做強決定并廠,并於1993年3月3日下午3點宣布了公司的這個決定,至此,五洲廠完成了歷史任務,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五洲廠永遠留在五洲人的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歲月》編委會</p><p class="ql-block"> 執(zhí)筆:許錦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洲時期的24年歲月,步履匆匆,飛逝而過,回眸逝去的時光,一幕幕情景如詩如畫,一段段故事如夢如歌,下面讓我們分享一張張舊照片,緬懷我們的青春、我們的情誼。在記憶里走走,看看久違的面孔,想想愉快的故事,憶憶幸福的時光。一張偉民</p> <p>  </p><p><br></p><p> 一、 原五洲廠地理位置及近貌</p> <p>  1. 池州市到五洲廠地形道路全貌</p> <p>  2. 五洲廠所處位置。</p> <p>  3. 廠區(qū)全貌 </p><p> 北緯30°24',東經117°40';池州市區(qū)東南47km;海拔143m~180m</p><p> 1、六號橋 2、行政及生活區(qū) 3、一車間 4、二車間 5、總裝校驗車間 6、微電機車間</p><p><br></p> <p>  4. 1、廠區(qū)大門 2、新辦公樓 3、老辦公樓 4、單身職工宿舍 5、托兒所遺址 6、往家屬區(qū)的坡道7、老家屬宿舍區(qū) 8、高坡家屬宿舍區(qū) 9、郵電新村 10、生產區(qū)大門 11、原材料倉庫 12、原一車間(現(xiàn)養(yǎng)鹿場)</p> <p>  5. 1、金工車間遺址(現(xiàn)養(yǎng)雞養(yǎng)豬場) 2、電工車間遺址(圖中亮點為水磨石地坪)3、總裝校驗車間(現(xiàn)養(yǎng)豬場) 4、微電機車間遺址(現(xiàn)全被灌木覆蓋)</p> <p>  6. 2019年原五洲廠航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 1970年~1993年原五洲廠期間</p> <p>  7. 1970年 劉街勞動鍛煉 </p><p> 左:孫鳳英、鄭愛芝、周為子、周惠珠、惠 靜、鐘月芳、梁東成、 吳樂森</p> <p>  8. 左:鄭愛芝、周惠珠、孫鳳英、周為子、鐘月芳、惠 靜</p> <p>  9. 1972年 </p><p> 左:王松林、童巧娟、黃 曦、楊祖櫻</p> <p>  10. 1972年7月后方基地第一屆團代會</p><p> 團代會花絮</p><p> 一 沈祖清</p><p> 1972年7?份,上海后?基地召開了第?屆團代會。我?參加的有王銀?,惠靜,劉連海,陳愛娟和我共五?。會議?氛熱烈,情緒激昂、紛紛表示要把?春獻給三線建設。</p><p> 期間有?件事讓我?法忘懷,晚上?藝演出時我?王銀?、劉連海主動上臺演唱了??歌,??是《越南-中國》,歌詞是“越南中國,?連?,江連江”,“共飲?江?,朝相?,晚相望”。當時中越關係處于“胞波”(兄弟)時期,這?歌時新?討巧,給????新的感覺。第??是滬語?重</p><p>唱《社員挑河泥》,“社員挑河泥哎,越挑越歡喜哎”,輕松的節(jié)奏配以肢體語?,展現(xiàn)了上海農?歡快的勞動場景。兩?聲情並茂配合密切,?上海話演唱,讓?倍感親切,獲得全場熱烈掌聲,為五洲?爭得很?榮譽。</p><p><br></p> <p>  11.汽車運輸班 </p><p> 左:嚴宗杰、周銅寶、曹明華、蔡順發(fā)</p> <p>  12.廠工會舉辦第一屆百科知識大賽 沈祖清、張金玲主持</p><p> "由我和馬根寶、馬文成組成的一車間代表隊獲得了20寸搪瓷燒鍋的優(yōu)勝獎,唐大興、蔡友華、張耀宗組成的運輸組隊獲得了大紅熱水瓶的優(yōu)勝獎。"一華國鑫</p><p> "廠第一屆百科知識智力競賽是廠工會組織操辦的一次全廠性以班組為單位的大型競賽活動,特邀請口才好的祖清,普通話好的張金玲為競賽當主持。為了競賽的公平保密,所有選題為一人所出,但部分政治類題目曾有祖清參與。為了競賽搶答公平,特請電工班晉世強師傅用繼電器,燈泡化幾個通霄研制出來4一6路的搶答器,為這次競賽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經淘汰循環(huán)多輪比賽,最終運輸組唐大鑫,蔡友華等獲冠軍。"一謝榮寬</p><p> 如夢令</p><p> 一姜金根</p><p>室外群山逶迤</p><p>屋內盛況空前</p><p>三線五洲廠</p><p>一場大戰(zhàn)正酣</p><p>競賽,競賽</p><p>增長知識真贊</p> <p>  13. 前排左:周銅寶、戈盤富、朱新有、周榮強、仇生元、倪青紅 后排左:張雪珍、周秀蓮、吳信昌、蔡順發(fā)、陳洪朗、張耀宗、金煥祥、王來福 </p> <p>  14. 前排左:薛純高、陸啟卿、戴德芳 后排左:徐國欣、梅鴻學、陳鑫元、周銅寶</p> <p>  15. 廠工會組織的九華山游 </p><p> 周銅寶、朱新有、楊美珍、薛純高、 劉順時、俞桂祥、嚴永保、譚進興、樂嬌萍等</p> <p>  16. 廠工會組織的九華山游</p><p> 左:王銀生、沈文龍、李強國</p> <p>  17. 每年3月5日“五講四美,學雷鋒"活動日,各支部設攤為職工服務</p> <p>  18. 廠團委組織的九華山游</p> <p class="ql-block">  19. 1974年 廠第二期馬列讀書班 </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邵廣珠、鄭愛芝、劉淑華、沈金娣、李秀玲、王玲南、王淑敏、陸 薇  二排左:范智堯、吳永根、戴德芳、朱慶勛、王奎元、陳海林、林靜翰、陸友根 后排左:殷扣旺、姜金根、周阿林、沈新萬、苗澤余、張耀宗、葛偉海、羅明發(fā) </p> <p>  20. 1975年春節(jié)廠團委組織參觀上海展覽館 </p> <p>  21. 1975年春節(jié)廠團委組織參觀上海展覽館 </p><p> 左:王銀生、吳紹興、朱慶勛、張偉民</p> <p class="ql-block">  22. 1976年,廠七.二一工大去巖寺躍進機械廠開門辦學,周日游黃山 </p><p class="ql-block"> 左:烏家義,殷國強、朱慶勛、沈祖清、傅月興</p><p class="ql-block"> 回望“七·二一"</p><p class="ql-block"> 一沈祖清</p><p class="ql-block"> 七六年根據(jù)社會形勢和上級部?要求,我廠開辦了“七·二一”大學。辦學宗旨是依靠企業(yè)自身技術力量,結合本廠產品特點,采取自願報名的原則培養(yǎng)技術?干。</p><p class="ql-block"> 廠部由技術廠?張德哉分管,明確苗澤余為負責人,我為辦校人員,聘請技術科清華大學畢業(yè)的張志涌為專職老師。我們對工廠辦校毫無概念,好在社會上刮起一股辦學?,大廠小廠有條件沒條件都在辦,還流行一句口號叫:“大學大學,大家來學?!庇袌詮姷募夹g后盾和清大老師,底氣足多了。</p><p class="ql-block"> 報名的同學沒讓人失望,都是充滿朝氣求知欲強烈的優(yōu)秀?年,不乏像烏家義這樣有豐富生產實踐經驗的技術?干。我們三人組成一個班子,同學共十五人(一?間葉建華被派往上海先鋒電機廠學習數(shù)控?床),學校就這樣起步了。</p><p class="ql-block"> 教育重擔都壓在張志涌老師身上,主要內容是講述電動機原理及相關知識,同學們對他很仰慕,相處也很好。不能說在短時間里學到多少東?,至少在文革后期開始靜下心來學技術和知識了。</p><p class="ql-block"> 辦校期間有兩件事留下深刻印象。一是“開?辦學”,二是辦學成果展示。開?辦學是當時流行做法,就是走出廠?,擴大視野,學習別家教學經驗。我們選定到徽州巖寺上海第七機床廠支內的躍進機械廠,借住在他們的招待所。學習內容是觀看他們的生產線。機床生產工藝比電機復雜得多,很有啟發(fā)。又陸續(xù)參觀了附近幾家廠,聽了他們的公開課。</p><p class="ql-block"> 巖寺就在?山腳下,秀麗的?景肯定有誘惑力?!拔逶罋w來不看山,?山歸來不看岳”,過?而不入肯定會留下憒憾。去吧,違反紀律會受到處分。為了成全大家的美好回憶,犯個錯也值,這樣便有了一次違規(guī)的?山游。</p><p class="ql-block"> 面對仙境般的奇異景色,大家心情非常愉悅,老師與同學融合在一起,傳遞出濃濃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游山過程有兩件樂事。一是烏家義有恐高癥,爬天都峰時嚇得扒在地上不敢抬頭,是大家攙扶著他走下山的,成了日后一個笑柄。二是有人把一包衣服遺留在前一個休息點了,往返路程需半個小時,正當眾人面面相觀時,謝榮寬毫不猶豫說“我去!”日后我常有感觸,在困難或危急的時刻能 挺身而出是多么不易和偉大。</p><p class="ql-block"> 回廠后自然受到了批評。時任黨委副書記的惠靜很溫和的批評了我(她總是一貫的友善),並讓我寫了檢查,開?辦學就告結束了。</p><p class="ql-block"> 七·二一大學的成果之一是組裝了一臺“S-221自動噴漆機”,由烏家義為主設計,利用渦輪渦桿和 限位開關,油漆噴頭固定在渦輪上來回工作,效果不錯。</p><p class="ql-block"> “七·二一”是文革特定時期的產物,在讀書無?的大環(huán)境下、對職工學習知識是一種補充。參與的同學確實很優(yōu)秀,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都有出色的表現(xiàn),專職教師張志涌,后離廠往國內外高校繼續(xù)深造,并執(zhí)教于多所高校,栽培桃李,不少同學成了企業(yè)?干或著名外企部?掌?人,他們確實是一群出類拔萃的優(yōu)秀?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3. 1976年廠"七.二一"工大去巖寺躍進機械廠開門辦學,周日游黃山 </p><p class="ql-block">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第一排:張志涌、謝榮寬、 蔡國英、王松林、沈鑫武、戴克明、 第二排:談連昆、朱慶勛、沈祖清、聶紅妹、付月興、 楊永康、葛偉海、 再下面:陳衛(wèi)平</p> <p>  24. 1976年,廠七.二一工大去巖寺躍進機械廠開門辦學,周日游黃山 </p><p> 前排左:傅月興、沈祖清、朱慶勛 后排左:戴克明、張志涌、陳衛(wèi)平</p> <p class="ql-block">  25. 1976年9月16日悼念毛澤東主席逝世大會工作人員 </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沈祖清、李惠民、朱慶勛、劉順時、周天鵬 后排左:曹建華、李敏、夏振忠、鄭步國、邢充元</p> <p>  26. 周銅寶、萬林根、朱新友、張耀宗等</p> <p class="ql-block">  27. 前排左:朱國英、全惠琴、王桂清 后排左:蔡云娣、聶紅妹、劉儀、陳玲珍</p> <p class="ql-block">  28. 前排左:徐炳超、鐘福堂、陳根堯、晉世強 后排左:蔡云娣、鄭玲珍、全偉琴、劉儀、王桂清、朱國英</p> <p class="ql-block">  29. 前排左:許錦林、沈阿興、陸仁元、顧祥銓 后排左:鄭愛芝、張金玲、施惠珠、王秀芝、關偉君、沈美英、王玉風</p> <p>  30. 1976年廠大會主席團成員 </p><p> 左:吳紹興、嚴國漢、張北貴、沈榮華、惠 靜、鮑永義、錢生德、王銀生</p> <p>  31. 大別山淮河機械廠培訓人員</p><p> "這里有一段難忘的往事。1976年7月10日至8月20日,我受組織委托,帶領20多位青工到大別山淮河機械廠培訓,歷時40天。照片是部分72屆員工,前排左:陳月楨、夏志秋、張敏、陸玉妹、吳憲珍、王銀生 后排左:陳惠良、楊建華、毛國民、曹建華、陸連忠、茅保衛(wèi)、杜建華。"一王銀生</p> <p>  32. 左:彭生國、任光輝、方德慶、肖宏仁</p> <p>  33. 前排左:耿財寶、張裕秀、王新昌、李丁和 后排左:薛紹余、崔朝江、王學強</p> <p>  34. 1978年廠職工大會主席臺上</p><p> 左:沈榮華、房玉令、惠靜、王富根</p> <p>  35. 1978年清查工作隊與廠黨委委員 </p><p> 前排左:沈榮華、張北貴、宣輔良、惠 靜 后排左: 王銀生、王富根、韓傳章、錢貴生、卜文娟 </p> <p>  36. 1978年10月二車間員工在學習文件</p> <p class="ql-block">  37. 廠排球隊 </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嚴宗杰、萬林根、蘇榮建、蘇培初、周培祥 后排左:徐炳超、劉連海、高蔭平、李強國、劉龍駿、吳建章</p> <p class="ql-block">  38. 廠足球隊 </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儲網生、蘇培初、余民華、陳菊寶、蘇榮建 后排左:張耀宗、王謂陽、丁小杰、朱鴻祥、劉龍駿、李敏、許祥俊、髙陰平。其中領隊朱鴻祥 、教練曹岳慶、余綿庠</p> <p>  39. 1979年7月1日 動力科黨支部獲廠先進黨支部 </p><p> 前排左:趙全元、 張信根、李煥炎 后排左:沈文龍、陸福昌 、卞鴻根、劉炳君</p> <p>  40. 1979年微電機車間 </p><p> 前排左:王燕萍、夏志秋、沈欣、張敏、聶紅妹、陳曼麗、王正妹 后排左: 烏家義、董世忠、楊叢興、王克強、張錦清、朱友娣 </p> <p>  41. 五洲廠小賣部人員</p><p> 左:姜銀英、江翠鳳、陸福妹、朱金娣、張乃艷</p> <p>  42. 1979年9月二車間舉辦產品質量展覽會。</p> <p>  43. 1979年廠工會國慶聯(lián)誼活動 </p><p> 陸友根、陳菊寶、錢元、柏惠奇</p> <p>  44. 前排左:王銀生、徐新德 中排左:沈文龍、馬根寶、朱慶勛 后排左:沈寶根、萬林根</p> <p>  45. 陳惠良和陳曼麗被選拔為上海小三線乒乓球隊,參加池州地區(qū)第二屆運動會乒乓球賽</p> <p>  46. 左:沈文龍、沈寶根、王銀生、馬根寶</p> <p>  47. 團干部和團員代表屯溪開會</p> <p>  48. 團干部和團員代表寧國后方機電公司開會</p> <p>  49. 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周阿林成了廠里騎自行車第一人</p> <p>  50. 廠第一次普法教育競賽 , 二車間榮獲冠軍</p> <p class="ql-block">  51. 507工程指揮部于1969年12月5日正式成立, 57高炮生產線1979年下馬</p><p class="ql-block"> 在上海東方綠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小三線制造的五七高炮(裝有五洲廠生產ZK、ZKK電機)</p><p class="ql-block"> "57高炮的試制和生產</p><p class="ql-block"> 57高炮是上海小三線涉及企業(yè)最多、生產規(guī)模最大的軍工產品。1969年1月,國務院正式下達興建“507”工程,規(guī)劃新建和改造18家工廠。它的主體生產包括地處安徽省貴池縣境內的勝利機械廠、前進機械廠、永紅機械廠、火炬機械廠、五洲機械廠等</p><p class="ql-block"> 57高炮的生產線于1969年5月定點,1970年開始施工,邊基建邊試制。1971年轉入批量生產,至1979年,合計生產562門57高炮,其中經驗收出廠556門。" 一朱慶勛摘選自:《上海市志·工業(yè)分志·工業(yè)綜述卷》"上海小三線建設始末"</p><p class="ql-block"> "1、南京軍區(qū)對于華東地區(qū)小三線的工作,由軍區(qū)副司令員鐃子健中將領銜。</p><p class="ql-block"> 2、上海小三線成立了八一二軍管會,由上海警備區(qū)后勤部部長張克寬領銜。</p><p class="ql-block"> 3、池州地區(qū)成立了五0七指揮部,由上海警備區(qū)守備六團團長董連成團長領銜。</p><p class="ql-block"> 4、五洲機械廠軍代表由上海警備區(qū)守備六團宣傳股股長李春奎和我組成。"一陳強華</p> <p>  52. 1980年6月,機電公司第二屆青工金屬切削技術比賽</p> <p>  53. 1980年廠團委組織廬山游</p> <p>  54. 1980年廠團委組織廬山游 </p><p> 前排左:陳躍山、茅保衛(wèi)、陸連忠、汪國良、陳伯仁 后排左:施德順、曹君華、張吉生、徐步照、周秀蓮、接月鋒 </p> <p>  55. 前排左:沈阿興、李靜、朱荷芬、江肖珠、惠靜、陳愛娟、陳堅華 后排左:許錦林、徐新德、李煥炎、黃瑞生、吳永根、邵全忠、王銀龍、王國芳 </p><p><br></p><p><br></p><p><br></p> <p>  56. 左:王國芳、王銀龍、沈阿興</p> <p>  57. 前排左:王田忠、苗澤余、陳堅華 后排左:王載福、沈阿興</p> <p>  58. 李建坤、葉建華、華國鑫、余綿庠、朱荷芬</p> <p>  59. 前排左:周阿林、王仙樂、俞憶蓉、惠靜、朱明珠 后排左:何開源、周高孝、李惠民、李強國、陳祥勝、沈新萬、陸伯蓀</p> <p>  60. 1980年廠工會組織的九華山游</p> <p class="ql-block">  61. 1981年7月廠先進黨支部 </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薛純高、 李靜 、俞憶蓉 、王銀生 后排左:施炳山 、李丁和 、湯居船 、徐寶根 、劉明悌、劉承根</p> <p>  62. 1982年7月廠先進黨支部 </p><p> 前排左:李靜 、俞憶蓉 后排:王銀生、 薛純高 、李丁和、劉承根</p> <p>  63. 1983年4月廠第一期黨訓班</p> <p>  64. 1983年4月廠第一期黨訓班</p> <p>  65. 1983年4月廠第一期黨訓班</p> <p>  66. 1983年6月第三期黨訓班</p> <p>  67. 1983年6月第三期黨訓班</p><p> 俞憶蓉、惠靜、張德載、邵全忠、嚴國漢、王瑞生、劉炳君、于龍妹</p> <p>  68. 1983年第四期黨訓班</p> <p>  69. 1983年6月二車間黨支委在研究工作</p><p> 左:李丁和、王銀生、俞憶容</p> <p>  70. 1983年6月二車間黨員在學習黨的十二大文件</p> <p>  71. 廠先進個人光榮榜上俞憶容工作照</p> <p>  72. 先進黨小組在車庫前 </p><p> 前排左:彭生康、戴世孝、王云松 后排左:瞿志龍、許金元、顧正留、萬林根 </p> <p>  73. 廠先進班組二車間嵌線組</p> <p>  74. 1983年8月20日廠開展"青工政治學習輪訓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參觀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p><p> 左:蘇榮建、周高孝、莊錫榮、朱慶勛</p><p> "1983年至1984年兩年間,按上級部署,廠開展了"青工政治學習輪訓和愛國主義教育"。我還是"工人階級歷史使命"4課時的授課老師。記得在講資本主義腐朽性章節(jié)時,對西方國家商品廣告的一些現(xiàn)象持批判態(tài)度。多年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才對商品廣告屬性有了更全面認識。"一朱慶勛</p> <p>  75. 1983年8月廠開展"青工政治學習輪訓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參觀"一大"會址</p> <p>  76. 1984年2月廠開展"青工政治學習輪訓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參觀寶鋼碼頭 </p><p> 左:周高孝、張耀宗、寶鋼陪同、趙全忠、苗澤余、朱慶勛、馬根寶</p> <p>  77. 1984年2月廠開展"青工政治學習輪訓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參觀寶鋼碼頭 </p><p> 三車間部分職工</p> <p>  78. 1984年廠開展"青工政治學習輪訓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參觀上海市農業(yè)展覽館 </p><p> 左:蘇金娣、司徒明</p> <p>  79. 在新建圖書館里閱讀 </p><p> 陳榮鐘</p> <p>  80. 1984年5月1日廠工會組織九華山一日游,鳳凰松下 </p><p> 左:陳仁伯、劉明弟、許錦林 </p><p> 九華東巖</p><p> 一許錦林</p><p>先賢避讒坐東巖,與世?爭云深處。</p><p>靜聽??遷喬?,閑看林峰歸舊窟。</p><p>?鈸梵?穿夜空,??倩影透云霧。</p><p>錦?衛(wèi)?窮忙碌,?段公案笑君主。</p><p> 九華?爺</p><p>九九蘊?機,</p><p>??在雄殿。</p><p>參透坐化去,</p><p>東南第??。</p><p> 注:1983年五?節(jié),??會組織職?游九華?,我們?家四?都去了。在百歲宮登99級?階,靜怡和?峰登得?快,其時靜怡九歲,?峰六歲,在九華?爺?shù)钋?,留下了寶貴的“全家?!闭?。</p><p> “??境”是天臺?刻,“捧?亭”在?頂,“??背”是從“千佛寺”到“?線天”的險路,明代武崇皇帝派錦?衛(wèi)?追查王陽明有?反意,?其打坐東巖,遂笑?:此道學?也。留下?個遺跡,也留下段笑話。當?shù)?百姓俗稱地藏王菩薩為九華?爺,?爺寶殿供奉的是九華?爺,在99級陡直的?階之上,尊稱為東南第?。</p><p> 附記:?2010年5?我們家隨吳?師家上?還愿,我曾六登九華?。</p> <p>  81. 1984年6月1日齊山翠薇亭 </p><p> 五洲小學全體教師</p> <p>  82. 1984年9月30日廠工會組織廠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黃山游</p> <p>  83. 1984年9月30日廠工會組織廠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黃山游 </p><p> 左:任光輝 朱慶勛 沈文龍 嚴國漢</p> <p class="ql-block">  84. 1984年9月30日廠工會組織廠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黃山游 </p><p class="ql-block"> 左:彭生國、朱慶勛、俞憶蓉、沈祖清、沈阿興、鄭步國、王華興</p> <p>  85. 1984年9月30日廠工會組織廠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黃山游,山頂北海賓館</p> <p class="ql-block">  86. 左:沈祖清、俞憶蓉、王華興</p> <p class="ql-block">  87. 前排左:俞憶蓉、李靜、吳文娣 后排左:周阿林、烏家義</p> <p class="ql-block">  88. 左:朱慶勛、王華興、鄭步國、俞憶蓉、沈祖清、王華興、沈阿興</p> <p>  89. 左:王華興、王建中、彭生國、俞憶蓉、沈祖清、沈阿興、陳步國、劉桂寶</p> <p class="ql-block">  90. 1984年10月王銀生在廠選舉貴池縣人大代表主席臺上</p><p class="ql-block"> "在這次全廠大會上,我傳達了選舉貴池縣人大代表的辦法和有關事項。會上按照法定程序選出了張耀宗為貴池縣第八屆人大代表。"一王銀生</p><p class="ql-block"> </p> <p>  91. 汽車修理組人員在車庫前 </p><p> 前排左:馬恒偉、俞桂祥、萬林根、張耀宗 后排左:仇生元,許祥俊,朱長生,蘇培初,王基海,王祖輝</p> <p>  92. 技術科人員同游六號橋</p> <p>  93. 1985年4月30日工會組織工會積極分子九華山游</p><p> 前排左:丁小杰、朱慶勛、薛純高、謝榮寬、陳堅華 后排左:彭生國、嚴永保、沈阿興、徐炳超、王銀生、謝志忠、顧祥銓</p> <p>  94. 前排左:馬根寶、李煥炎、徐炳超、謝永寬、張耀宗、陳榮鐘、汪國梁、、沈阿興 后排左:江肖珠、陳堅華、吳春兒、徐融 </p> <p>  95. 1985年5月5日貴池山區(qū)</p><p> 左: 陳堅華、任光輝、薛純高、袁華安、朱慶勛、周銅寶、邵全忠</p> <p> 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