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紅巖村居住了近30年。一個月里總要去六店子制動閥分廠幾次。如果不想走路,那么坐車去就要過三層馬路。</p><p class="ql-block">這是第一次徒步走三層馬路。另一次去拍輕軌,也只走到桂花園。</p><p class="ql-block">三層馬路,就是有三層馬路由下而上盤旋重疊于山坡之上。這是重慶城所特有,故又名山城。</p><p class="ql-block">第一層李子壩,是民國21年建成的牛角沱為起點的成渝公路線上。歷史的歲月,已難覓蹤跡。</p><p class="ql-block">第二層是商鋪、學(xué)校、小吃店等。</p><p class="ql-block">第三層是印制二廠、鵝嶺公園等。</p> <p>拍于2006年8月</p><p>李子壩這一棟老房子墻上的畫,吸引了我。一抹余暉,暖暖的影調(diào)。</p> <p>據(jù)說是一個電影制片廠的標(biāo)識。</p> <p>車水馬龍。那個年代我們從紅巖村進(jìn)城時,坐16路公交車在牛角沱換乘,是必經(jīng)之路。</p> <p>2010年3月,巋然不動又堅持了幾年。</p> <p>一列輕軌從上面開來。</p> <p>一上一下有個對比。</p> <p>等來一個紅衣人。</p><p>一年后,這一棟房子化為泥土。</p> <p>2006年4月,依稀記得是從三層馬路坐車下來,車上所拍。</p><p>以上幾張十幾年前的照片,貌似還有一些原來的影子。與大家分享,但愿能開啟你那塵封已久的記憶。</p> <p>2020年的深秋,一個風(fēng)和日麗的日子。</p> <p>無數(shù)各地的拍客站在下面,久久地等待那精彩的一瞬,然后,舉起手來。哈哈,不是繳槍不殺哦。那是抗美援朝時對待美國鬼子的。</p> <p>有人說:它是天上飛的輕軌穿樓了。</p><p>當(dāng)然,它不會像911飛機(jī)穿雙子塔那樣慘烈和悲壯。</p> <p>輕軌穿樓,重慶人早已習(xí)以為常。</p><p>把它結(jié)構(gòu)在框里,是想有一點變化!</p> <p>一個網(wǎng)紅車站,帶來很多人氣。</p> <p>這幢黃色的房子,很有特點,逆光下,更是色彩斑斕。</p> <p>十幾年以后,道路依舊,路牌已換。</p><p>從這里,開始神游三層馬路第二層。</p> <p>路邊的標(biāo)牌,稍不注意就看不見“三層馬路”四個小字。</p> <p>第一個灣就是又陡又急的回頭灣,女司機(jī)可要小心了。哈哈</p> <p>換個位置再來看看它的急。</p> <p>輕軌緩緩地從上面駛過,左邊是嘉陵江大橋。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三層馬路沿途的風(fēng)景,竟是這樣的迤邐。</p> <p>刺激一下,讓你印象深刻。</p> <p>可大爺們就云淡風(fēng)輕了,這本就是習(xí)以為常的事。</p> <p>看見走來一個人,咔嚓一聲。</p> <p>懸崖上的棚棚房,看來已經(jīng)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p> <p>一句老裁縫,擺開了與賀師傅的龍門陣。十幾年前服裝廠倒閉,他就開始擺攤了。幾年前沙坪壩幾個大學(xué)生來社會調(diào)查,還把他寫進(jìn)論文里。但賀師傅說他沒看見過。</p> <p>從圍墻上的紙牌寫著:殘疾人攤位,能夠體會生活的不易,以及賀師傅自食其力的堅韌。</p><p>什么時候再去,一定把照片傳給他看。</p> <p>五十七中,校大門。</p> <p>正在開運動會的學(xué)生們。</p> <p>旁邊的人給我說,這個雕塑是八十年代中糧公司修建的。代表什么含義,他也表訴不清楚了。</p> <p>教師的搖籃。</p> <p>老房子。</p> <p>又見磨刀師傅,那一排排壇壇罐罐更有味道。</p> <p>左邊搗鼓手機(jī)的,死馬當(dāng)活馬醫(yī)吧,哈哈</p> <p>路邊的商鋪</p> <p>拍下來,是因為棒棒。</p> <p>這是因為遛狗人,容不得你想,一個字,快。</p> <p>左邊本來有一個人,見我舉起相機(jī),閃了。</p> <p>大田灣,出名的是體育館。旁邊一位老先生告訴我,原來這個學(xué)校下面,一直到李子壩一坡,全部是農(nóng)田。</p> <p>迷人的是一片光影。</p> <p>一扇門里面,是一個老式建筑的大院。</p> <p>四比五,看見上面坐了幾個人,促使我舉起了相機(jī)。</p> <p>左邊的刻章人,一不小心,當(dāng)了一回洪常青。哈哈</p> <p>到了血站,旁邊是CCTV推薦的串串香。</p><p>在岔路口右轉(zhuǎn),沿著體育路往上走。</p> <p>回過頭來看血站,</p><p>一前一后,一明一暗,</p><p>兩個本不相干的物體,</p><p>結(jié)構(gòu)在一個畫面里,</p><p>就產(chǎn)生了聯(lián)想。</p> <p>剛吃了串串香,怎么也吃不下火鍋了。</p> <p>順著體育路走上來,猛然間認(rèn)不出這是哪里了??匆娪疫叺牡谒娜嗣襻t(yī)院,才回過神來。</p><p>馬路上的標(biāo)識線和圖案,總是吸引眼球,碰上趣味點,就看運氣了。</p> <p>沿著鵝嶺正街往上走。</p> <p>眺望下面,大田灣體育館開始翻新了。</p> <p class="ql-block">來到了岔路口,右邊下去是浮圖關(guān)、史迪威將軍舊居,可回到李子壩。</p> <p>這是單行道,汽車只能上。</p> <p>路邊的壩壩茶</p> <p>從這一條小路上去,是印制二廠。</p><p>第三層,在這里開始。</p> <p>許一個愿望吧,國泰民安!</p> <p>陽光燦爛的日子</p> <p>再往前走,是鵝嶺公園。</p><p>“鵝嶺背倚山城,高挑出世,挾兩江而西望,覽盡雄、險、曠、秀的自然風(fēng)光”。</p> <p>花博會一景</p> <p>瞰勝樓(兩江亭)。</p> <p>石繩橋</p> <p>2006年6月,江北還沒有什么高樓大廈。</p> <p>那時嘉陵江的水位也不高。</p> <p>2009年8月,兩江亭上,鳥瞰兩江挾一城,無限風(fēng)光,盡收眼底。</p> <p>2010年7月,四年后,江北的高樓,如雨后春筍。</p> <p>2020年10月,十四年以后,江北最高的大廈,直沖云霄。</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畔、浮圖關(guān)旁、鵝嶺峰下的三層馬路,曾經(jīng)多少風(fēng)云人物從這里走過,它是一段承載著不少故事的歷史見證。每一層都有其獨有的特點和無限風(fēng)光,值得去慢慢探尋。只要你有心,說不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p><p class="ql-block">這幾十張照片和敘述,只能說是我眼中的見解吧,掛一漏萬。正如哈姆雷特一樣,有興趣的你,不妨去一探!</p><p class="ql-block">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