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績溪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徽州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然山水雄奇秀麗,人文景觀異彩紛呈。頗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比比皆是,磚、木、石三雕精妙絕倫,是一座誘人的徽州民俗博物館。前年因公事出差來過績溪,還沒來得及感受績溪的山水績溪的美就匆匆而回。周五有朋友相邀,雙休日去績溪走走,欣然應允,期待著兩天休閑的旅行時光。</b></p> <p><b> 來績溪的第一站是上莊鎮(zhèn)的上莊村,上莊村坐落在常溪貧地西部,距縣城39公里,村南竦嶺逶迤,連接歙樂;村北竹峰高聳,形成北面屏障;南蘗山巍峨挺拔,雄距村西,為村之屋脊,常溪河似彩帶,由西向東環(huán)村飄過,該村不僅出了“徽墨四大家”之一的胡開文,近代還誕生了世界文化名人胡適,新中國第一位女農(nóng)學家曹誠英,著名的“湖畔詩人”汪靜之。</b></p> <p><b> 胡適,這個留學美國,任駐美大使,曾獲得36個博士學位,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文人,是近代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文學家和哲學家。走進胡適故居,一眼就能看到這座典型的徽派古建筑,小青瓦,馬頭墻,三開間,兩層木樓。在房前的院子里,仍舊立有胡適的雕像,胡適在這里生活到11歲。</b></p><p><b> 我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故居的墻上貼的“希望”的詩。每天上下班,高河街上的灑水車就會放“我從山中來,帶來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的旋律,我和大部分人一樣,想不到它的原詞作者會是現(xiàn)代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胡適,胡適寫下這首原題為“希望”的詩,是在1921年的夏天,他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帶回家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于是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小詩,胡適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一首小詩競被傳唱到新中國二十世紀,這就是詩歌的魅力,源遠流長。記得我93年結(jié)婚的新婚之夜,朋友們鬧洞房,叫新娘說出一首歌名新郎唱,我隨口說出的竟然是“蘭花草”,可見這首歌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b></p> <p><b> 胡適的婚姻是封建社會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僅13歲的胡適和14歲的江冬秀由雙方母親早早訂下了婚約。一邊是才貌雙全、學識淵博、風流倜儻的“國民老公”,一邊是大字不識、粗魯彪悍、相貌平平的小腳女人,這樣的組合,旁人有艷羨有不甘,更多的是不看好。可他們卻用45年時間,證實了張愛玲所說的“舊式婚姻罕有的幸?!?,著實令人稱羨。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該如何相濡以沫一輩子?胡適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凹热灰呀?jīng)結(jié)婚了,就要好好過日子”,是胡適對自己的要求,他說到了也做到了?,F(xiàn)在有的人婚姻觀真的令人汗顏,離婚率的逐年上升,婚姻的不穩(wěn)定性讓很多人不敢結(jié)婚。我們真的應該學學胡適的婚姻觀,不要輕言離婚,一輩子和命中注定的有緣人好好過日子。</b></p> <p><b> 在胡適故居同一村子還能看到安徽省的第一棟鋼筋水泥建筑,那就是胡開文故居,據(jù)說這也是安徽的第一棟西洋建筑,室內(nèi)建筑風格和歐洲較為相似。胡開文是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至今還有非常大的名氣,“胡開文紀念館”六個行草大字,是中國書協(xié)主席沈鵬親自題簽的,而在大廳正上方還能看到胡主席題下的四個大字“高風亮節(jié)”,足以看到胡開文在歷史上的地位有多高,展柜里面分別陳列有胡開文祖創(chuàng)的各種名墨的復制品,如驪龍珠,古瑜糜,八寶藥墨,孔圣像等等。</b></p> <p><b> 第二站來到的是石家村,石家村又稱“棋盤村”,位于績溪縣的西部,距縣城34公里,該村為宋代開國功臣石守信的后代所建,整個村莊以中國象棋作為平面布局,形成構(gòu)建規(guī)格,街巷縱橫垂直的村內(nèi)空間格局,在古徽州一府六縣中絕無僅有。走進績溪的鄉(xiāng)間古村路,滿村青山綠水與粉墻黛瓦相互映襯,村落里青石板路蜿蜒鋪展。石家村有很多窄窄的巷陌,因為年代久遠,墻面斑駁有太多脫落的痕跡,青苔映入眼簾一點一滴都在訴說著歷史。一階石板流走了曾經(jīng)的繁華,那個打著油紙傘穿著旗袍的佳人亦不在。</b></p> <p><b> 想起小時候石牌正街的一條青石板路,那是我每天上學的必經(jīng)之路,一條一條的青石板在路中央,有些年頭,青石板經(jīng)歲月的洗滌,板面光滑,有的地方卻刻有歷史的印痕,每當下雨天,我喜歡光腳與小伙伴們在青石板上奔跑、打鬧。青石板見證了我快樂的童年,可惜后來因為下水道改造,青石板沒有保存,埋的埋,毀的毀,冰冷的水泥路再也找不到一絲歷史的印痕,一群男孩女孩在青石板上奔跑嬉笑的熱鬧場景也只能定格在腦海中成為永久的記憶。</b></p> <p><b> 晚上住的是農(nóng)家客棧,兩人間,不大卻也還干凈,真心不貴,每人50元一晚,推開窗,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眼蔥綠,高山流水,吃過晚飯,出來走走,竟下起了小雨,如今的古村落都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那就是人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少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正因為人少,所以安靜,這個村里的游客不多,所以店鋪到晚上都關(guān)門閉戶,顯得格外冷清,但可以想像,在歷史上,這里應該是很熱鬧的一個地方。</b></p> <p><b> 第二天一早我們要去探尋績溪楊桃林古道,要行走20公里,中午自帶路餐,有平時不怎么鍛練的隊友打起了退堂鼓,不想去,說不想太累。而我則興致盎然、勁頭十足。給我們當導游的是一位75歲的當?shù)爻绦绽先?,一路閑談時他告訴我:他哥哥在安慶市已是廳級干部,因為他家兄妹7人,他哥從小過繼給舅舅家念書上學去外地工作,他沒念什么書,一輩子只能呆在大山里,兄弟倆人不同的命運驗證了那句話:知識改變命運。</b></p> <p><b> 由于平時經(jīng)常鍛練的原因,爬山走路對于我來說很輕松,一路上山清、水秀、風柔、陽光正好。有菊花在深秋搖曳,有茶樹花在路邊浪漫,修長的竹子挺拔奮進,不知名的野花裝飾著深秋的蕭瑟。一路說說笑笑拍拍照,一群姐妹由陌生到熟悉挺好。遇到陡坡的地方,大家互相幫助,伸出溫暖的手支撐著走過險地挺好。中午路餐的時候互相分享著各自帶的美食挺好,相互拍照留下這大美風景燦爛笑臉挺好,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洗滌心靈的塵埃挺好,抖路一身的疲憊放空腦中的負擔挺好。日子一天一天過,偶爾出去走走逛逛,在山水之間,在蔥綠之間,忘記不愉快的,拋棄不開心的,真的挺好。</b></p> <p><b> 有人說:愿每一處風景都不被辜負,愿每一次旅行都通往幸福。而我說:心晴之時雨亦是晴,心雨之時晴亦是雨,只要心中有風景,人生處處是風景,一片云會跳舞,一片葉子會唱歌,一棵樹有靈魂,一滴水有生命,一粒種子會思考。一直相信最好的時光就是背上簡單的行李,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暫時丟棄一切的羈絆,去外面走走,聆聽花開的聲音。也一直相信最好的生活,就是放下世事無常,擁有閑時看風景的心情,遙望詩和遠方,把每一天都當成旅行,心情舒暢任何地方都是春風十里。</b></p>